本經的法數與對應的翻譯、經文、論文、相關經文,整理如下表:
* 常見於的法數對應經典(至少有三經或以上提到該法數)標記為「(常見法數)」
眾集經:一法 (共2法) |
---|
《眾集經》 |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 | 《長部》結集經 (莊春江譯) | 《大集法門經》 | 相關經文 |
一切眾生皆仰食存 | 一切有情皆依食住 | |||
一切眾生皆由行住 | 一切有情皆依行住 |
眾集經:二法 (共12法) |
---|
《眾集經》 |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 | 《長部》結集經 (莊春江譯) | 《大集法門經》 | 相關經文 |
名、色 | 名、色 | 增支部2集90經 | ||
癡、愛 | 無明、有愛 | |||
有見、無見 | 有見、無有見 | 增支部2集92經 | ||
無慚、無愧 | 無慚、無愧 | 增支部2集93經 | ||
有慚、有愧 | 慚、愧 | 增支部2集94經 | ||
盡智、無生智 | 盡智、無生智 | |||
二因二緣生於欲愛:一者、淨妙色,二者、不思惟 | 增支部2集124經 | |||
二因二緣生於瞋恚:一者、怨憎,二者、不思惟 | 增支部2集125經 | |||
二因二緣生於邪見:一者、從他聞,二者、邪思惟 | 增支部2集126經 | |||
二因二緣生於正見:一者、從他聞,二者、正思惟 | 增支部2集127經 | |||
二因二緣:一者、學解脫,二者、無學解脫 | ||||
二因二緣:一者、有為界,二者、無為界 |
眾集經:三法 (共37法) |
---|
《眾集經》 |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 | 《長部》結集經 (莊春江譯) | 《大集法門經》 | 相關經文 |
三不善根:貪欲,瞋恚,愚癡 | 三不善根:貪不善根、瞋不善根、癡不善根 | 增支部3集70經/不善根經 | ||
三善根:不貪,不恚,不癡 | 三善根:無貪善根、無瞋善根、無癡善根 | |||
三不善行:不善身行,不善口行,不善意行 | 增支部3集6經/不善經、增支部3集147經/不善經 | |||
三不善行:身不善行、口不善行、意不善行 | 增支部3集6經/不善經、增支部3集147經/不善經 | |||
三惡行:身惡行、口惡行、意惡行 | 三惡行: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 | 增支部3集9經/被傷害經,增支部3集17經/自己的惱害經 | ||
三善行: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 | 三妙行:身妙行、語妙行、意妙行 | 增支部3集17經/自己的惱害經 | ||
三不善想:欲想、瞋想、害想 | ||||
三善想:無欲想、無瞋想、無害想 | ||||
三不善思:欲思、恚思、害思 | ||||
三善思:無欲思、無恚思、無害思 | ||||
三福業:施業、平等業、思惟業 | 三福業事: 施類福業事、戒類福業事、修類福業事 | 增壹阿含21品2經 | ||
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 | 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 | (常見法數) | ||
三愛:欲愛、有愛、無有愛 | 三愛:欲愛、色愛、無色愛 | 增支部3集77經/有經第一 | ||
三有漏:欲漏、有漏、無明漏 | 三漏者: 欲漏、有漏、無明漏 | |||
三火:欲火、恚火、愚癡火 | 三火,貪火、瞋火、癡火;應奉事火、應給施火、應供養火 | 雜阿含93經、別譯雜阿含259經、增支部7集47經 | ||
三求:欲求、有求、梵行求 | 三求:欲求、有求、梵行求 | |||
三增盛:我增盛、世增盛、法增盛 | 三增上:世增上、自增上、法增上 | 增支部3集40經/增上經 | ||
三界:欲界、恚界、害界 | 欲界、恚界、害界 | |||
三界:出離界、無恚界、無害界 | 出離界、無恚界、無害界 | |||
三界:色界、無色界、盡界 | 色界、無色界、滅界 | |||
三聚:戒聚、定聚、慧聚 | 三修,修戒、修定、修慧 | (常見法數) | ||
三戒:增盛戒、增盛定、增盛慧 | 三學,增上戒學、增上心學、增上慧學 | (常見法數) | ||
三三昧:空三昧、無願三昧、無相三昧 | ||||
三相:止息相、精勤相、捨相 | 雜阿含經1247經 | |||
三明:自識宿命智明、天眼智明、漏盡智明 | 三明者:無學宿住隨念智作證明、無學死生智作證明、無學漏盡智作證明 | |||
三變化:一者、神足變化,二者、知他心隨意說法,三者、教誡 | 三示導者:神變示導、記心示導、教誡示導 | 增支部3集126經/喬答摩葛塔廟經、增支部3集145經/餵孔雀處經第二 | ||
三欲生本: 一者、由現欲生人天,二者、由化欲生化自在天,三者、由他化欲生他化自在天 | 三欲生者,有諸有情樂受現前諸妙欲境,彼於現前諸妙欲境富貴自在轉,謂人全、天一分,是第一欲生。有諸有情樂受自化諸妙欲境,彼於自化諸妙欲境富貴自在轉,謂樂變化天,是第二欲生。有諸有情樂受他化諸妙欲境,彼於他化諸妙欲境富貴自在轉,謂他化自在天,是第三欲生。 | |||
三樂生:一者、眾生自然成辦,生歡樂心,如梵光音天初始生時。二者、有眾生以念為樂,自唱善哉,如光音天。三者、得止息樂,如遍淨天 | 三樂生者,有諸有情,即如是身,離生喜樂之所滋潤遍滋潤、適悅遍適悅、充滿遍充滿,滋潤乃至遍充滿已安樂而住,謂梵眾天,是第一樂生。有諸有情,即如是身,定生喜樂之所滋潤遍滋潤、適悅遍適悅、充滿遍充滿,滋潤乃至遍充滿已安樂而住,謂極光淨天,是第二樂生。有諸有情,即如是身,離喜之樂之所滋潤遍滋潤、適悅遍適悅、充滿遍充滿,滋潤乃至遍充滿已安樂而住,謂遍淨天,是第三樂生。 | |||
三苦:行苦、苦苦、變易苦 | 三苦性,苦苦性、壞苦性、行苦性 | (常見法數) | ||
三根:未知欲知根、知根、知已根 | 三根,未知當知根、已知根、具知根 | 本事經〈三法品〉 | ||
三堂:賢聖堂、天堂、梵堂 | 三住,天住、梵住、聖住 | |||
三發:見發、聞發、疑發 | 三舉罪事,見舉罪事、聞舉罪事、疑舉罪 | 雜阿含經924經 | ||
三論:過去有如此事,有如是論;未來有如此事,有如是論;現在有如此事,有如是論 | 三言依,過去言依、未來言依、現在言依 | 增支部3集68經/談論之基礎經 | ||
三憂:身憂、口憂、意憂 | ||||
三長老:年耆長老、法長老、作長老 | 三長老:生年上座、世俗上座、法性上座 | |||
三眼:肉眼、天眼、慧眼 | 三眼,肉眼、天眼、聖慧眼 |
眾集經:四法 (共36法) |
---|
《眾集經》 |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 | 《長部》結集經 (莊春江譯) | 《大集法門經》 | 相關經文 |
四惡行:一者、妄語,二者、兩舌,三者、惡口,四者、綺語 | 四語惡行,虛誑語、離間語、麁惡語、雜穢語 | 增支部4集82經/妄語經 | ||
口四善行:一者、實語,二者、軟語,三者、不綺語,四者、不兩舌 | 四語妙行,離虛誑語、離離間語、離麁惡語、離雜穢語 | 增支部4集82經/妄語經 | ||
四不聖語:不見言見,不聞言聞,不覺言覺,不知言知 | 四非聖言,見言不見、聞言不聞、覺言不覺、知言不知 | |||
四聖語:見則言見,聞則言聞,覺則言覺,知則言知 | ||||
四種食:摶食、觸食、念食、識食 | (常見法數) | |||
四受:有現作苦行後受苦報,有現作苦行後受樂報,有現作樂行後受苦報,有現作樂行後受樂報 | 四法受,有法受能感現樂後苦異熟、有法受能感現苦後樂異熟、有法受能感現苦後苦異熟、有法受能感現樂後樂異熟 | |||
四受:欲受、我受、戒受、見受 | 四取者,一、欲取;二、見取;三、戒禁取;四、我語取 | 相應部45相應174經/取經 | ||
四縛:貪欲身縛、瞋恚身縛、戒盜身縛、我見身縛 | 四身繫,貪身繫、瞋身繫、戒禁取身繫、此實執取身繫 | 相應部45相應175經/束縛經 | ||
四刺:欲刺、恚刺、見刺、慢刺 | ||||
四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 | 四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 | |||
四念處:於是,比丘內身身觀,精勤不懈,憶念不忘,捨世貪憂;外身身觀,精勤不懈,憶念不忘,捨世貪憂;內外身身觀,精勤不懈,憶念不忘,捨世貪憂。受、意、法觀,亦復如是 | (常見法數) | |||
四意斷:於是,比丘未起惡法,方便使不起;已起惡法,方便使滅;未起善法,方便使起;已起善法,方便思惟,使其增廣 | (常見法數) | |||
四神足:於是,比丘思惟欲定滅行成就;精進定、意定、思惟定,亦復如是 | (常見法數) | |||
四禪:於是,比丘除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於初禪。滅有覺、觀,內信、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入第二禪。離喜修捨、念、進,自知身樂,諸聖所求,憶念、捨、樂,入第三禪。離苦、樂行,先滅憂、喜,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第四禪 | (常見法數) | |||
四梵堂:一慈、二悲、三喜、四捨 | (常見法數) | |||
四無色定:於是,比丘越一切色想,先盡瞋恚想,不念異想,思惟無量空處,捨空處已入識處,捨識處已入不用處,捨不用處已入有想無想處 | (常見法數) | |||
四法足:不貪法足、不瞋法足、正念法足、正定法足 | 四法迹,無貪法迹、無瞋法迹、正念法迹、正定法迹 | 增支部4集29經/法足經、增支部4集30經/遊行者經 | ||
四賢聖族:於是,比丘衣服知足,得好不喜,遇惡不憂,不染不著,知所禁忌,知出要路;於此法中精勤不懈,成辦其事,無闕無減,亦能教人成辦此事,是為第一知足住賢聖族。從本至今,未常惱亂。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及世間人,無能毀罵。飯食、牀臥具、病瘦醫藥,皆悉知足,亦復如是 | 四聖種:有苾芻,隨得衣服、飲食、臥具,便生喜足,愛斷樂斷精勤隨學於斷愛樂、愛修樂修精勤隨學於修愛樂。...(中略) | 中阿含86經/說處經(長壽王品) | ||
四攝法:惠施、愛語、利人、等利 | 四攝事,布施攝事、愛語攝事、利行攝事、同事攝事 | 中阿含40經/手長者經(上) | ||
四須陀洹支:比丘於佛得無壞信,於法、於僧、於戒得無壞信 | 四證淨,佛證淨、法證淨、僧證淨、聖所愛戒 | (常見法數) | ||
四受證:見色受證、身受滅證、念宿命證、知漏盡證 | 四應證法,或有法是身應證、或復有法是念應證、或復有法是眼應證、或復有法是慧應證 | 增支部4集189經/應該被作證經 | ||
四道:苦遲得、苦速得、樂遲得、樂速得 | 四行,苦遲通行、苦速通行、樂遲通行、樂速通行 | 增壹阿含31品3經,增支部4集162經,增支部4集166-168經 | ||
四聖諦: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出要聖諦 | 四聖諦,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趣苦滅道聖諦。 | 中阿含86經/說處經(長壽王品) | ||
四沙門果: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 四沙門果者,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 | 中阿含86經/說處經(長壽王品) | ||
四處:實處、施處、智處、止息處 | 四處,慧處、諦處、捨處、寂靜處。 | 中阿含163經(分別六處經) ,中部137經 | ||
四智:法智、未知智、等智、知他人心智 | 四智,法智、類智、他心智、世俗智 / 苦智、集智、滅智、道智 | 本事經〈二法品〉(法智、類智) | ||
四辯才:法辯、義辯、詞辯、應辯 | 增壹阿含29品5經(苦樂品)、增支部5集95經/不動的經 | |||
四識住處:色識住、緣色、住色,與愛俱增長;受、想、行中亦如是住 | 四識住,色識住、受識住、想識住、行識住。 | (常見法數) | ||
四扼:欲扼、有扼、見扼、無明扼 | 四軛者:欲軛、有軛、見軛、無明軛。 | 相應部45相應173經/軛經(道相應/大篇/修多羅)、增支部4集10經/軛經 | ||
四無扼:無欲扼、無有扼、無見扼、無無明扼 | 四離繫,於欲軛離繫、於有軛離繫、於見軛離繫、於無明軛離繫 | 增支部4集10經/軛經 | ||
四淨:戒淨、心淨、見淨、度疑淨 | 四蘊,戒蘊、定蘊、慧蘊、解脫蘊。 | |||
四知:可受知受、可行知行、可樂知樂、可捨知捨 | 四依,思擇一法應遠避、思擇一法應受用、思擇一法應除遣、思擇一法應忍受。 | 增支部9集2經/依止經、增支部10集20經/聖者的住所經第二;具體內容參考:中阿含10經,增壹阿含40品6經,中部2經 | ||
四威儀:可行知行、可住知住、可坐知坐、可臥知臥 | ||||
四思惟:少思惟、廣思惟、無量思惟、無所有思惟 | 四想,小想、大想、無量想、無所有想 | 中阿含86經/說處經(長壽王品) | ||
四記論:決定記論、分別記論、詰問記論、止住記論 | 四記問,應一向記問、應分別記問、應反詰記問、應捨置記問 | 中阿含119經、增支部3集68經 | ||
佛四不護法:如來身行清淨,無有闕漏,可自防護;口行清淨、意行清淨、命行清淨,亦復如是 | 中阿含182經、南傳:中部39經 |
眾集經:五法 (共15法) |
---|
眾集經:六法 (共14法) |
---|
眾集經:七法 (共7法) |
---|
眾集經:八法 (共4法) |
---|
《眾集經》 |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 | 《長部》結集經 (莊春江譯) | 《大集法門經》 | 相關經文 |
世八法: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 ||||
八解脫:色觀色,一解脫;內無色想觀外色,二解脫;淨解脫,三解脫;度色想滅瞋恚想住空處解脫,四解脫;度空處住識處,五解脫;度識處住不用處,六解脫;度不用處住有想無想處,七解脫;度有想無想處住想知滅,八解脫 | (常見法數) | |||
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 (常見法數) | |||
八人:須陀洹向、須陀洹、斯陀含向、斯陀含、阿那含向、阿那含、阿羅漢向、阿羅漢 | (常見法數) |
眾集經:九法 (共1法) |
---|
《眾集經》 |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 | 《長部》結集經 (莊春江譯) | 《大集法門經》 | 相關經文 |
九眾生居:或有眾生,若干種身,若干種想,天及人是,是初眾生居;復有眾生,若干種身而一想者,梵光音天最初生時是,是二眾生居;復有眾生,一身若干種想,光音天是,是三眾生居;復有眾生,一身一想,遍淨天是,是四眾生居;復有眾生,無想無所覺知,無想天是,是五眾生居;復有眾生,空處住,是六眾生居;復有眾生,識處住,是七眾生居;復有眾生,不用處住,是八眾生居;復有眾生,住有想無想處,是九眾生居。 | 九有情居:有色有情,有種種身有種種想,如人及一分天,是第一有情居。有色有情,有種種身有一種想,如梵眾天劫初起位,是第二有情居。有色有情,有一種身有種種想,如光音天,是第三有情居。有色有情,有一種身有一種想,如遍淨天,是第四有情居。有色有情,無想無別想,如無想有情天,是第五有情居。無色有情,超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思惟種種想入無邊空,空無邊處具足住,如空無邊處天,是第六有情居。無色有情,超一切空無邊處,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如識無邊處天,是第七有情居。無色有情,超一切識無邊處,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如無所有處天,是第八有情居。無色有情,超一切無所有處,入非想非非想處具足住,如非想非非想處天,是第九有情居 |
眾集經:十法 (共1法) |
---|
《眾集經》 |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 | 《長部》結集經 (莊春江譯) | 《大集法門經》 | 相關經文 |
十無學法 | 十無學法:無學正見、無學正思惟、無學正語、無學正業、無學正命、無學正勤、無學正念、無學正定、無學正解脫、無學正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