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wliu:

在查證比對「慈地比丘」註解過程中,發現了一些細節。在此留下記錄供後人參考:

(人名)是六群比丘中第一惡者。於生生中與摩羅子常為怨惡。

六群比丘的名字北傳各律記載不太一樣,整理比對後是這六位:

  1. 闡陀(梵名Chandaka,巴利名Channa)又譯作闡那,闡怒、車匿。
  2. 迦留陀夷(梵名Kālodāyin)。也作鄔陀夷(梵名Udāyin)。
  3. 難陀(梵名Nanda)又譯作難途。也作三文達多。
  4. 跋難陀(梵名Upananda)又譯作鄔波難陀。也作摩醯沙難陀、三文陀達多。
  5. 阿說迦(梵名Aśvaka,巴利名Assaji)義譯為馬師,或作馬宿。又譯作阿濕婆、阿濕貝。
  6. 弗那跋(梵名Punarvasu,巴利名Punabbasu)義譯為滿宿。又譯作補那婆素迦、富那婆娑、補捺婆素迦、弗那婆須、弗那婆修。

其中三文達多、摩醯沙難陀、三文陀達多來源不詳,和梵名無法對應。而《中阿含大品阿濕貝經》中的阿濕貝和和弗那婆修,應該就是馬師和滿宿。

不過這六人當中,並沒有慈地比丘(巴利名Mettiyabhummajaka)。

而南傳《本生經》中所記載的六群比丘則是:

  1. 彌多羅:慈(巴利名Mettiya)。
  2. 浮摩:地(巴利名Bhummaja)。
  3. 阿濕貝:即馬師(巴利名Assaji)。
  4. 弗那婆須:即滿宿(巴利名Punabbasu)。
  5. 半豆:漢譯律部中作「般茶(荼)」(巴利名Panduka,譯為黃)。
  6. 盧呬得迦:漢譯律部中作「盧伽」(巴利名Lohitaka,譯為赤)。

南傳《善見律毘婆沙》中是將「半豆」和「盧呬得迦」視為黃赤比丘一人,「慈」和「地」為慈地比丘一人。在北傳經律中,都將慈地比丘視為一人,僅有《五分律》記載「慈地兄弟」,視為二人。目前學界對「黃赤比丘」、「慈地比丘」這兩個名字,是兩名或是四名比丘似乎沒有任何說法。

慈地比丘無論是一人還是二人,在南傳律部中,是視為六群比丘之一。

南傳《善見律毘婆沙》<卷十三>中記載:「慈地比丘者,是六群比丘中是第一」。因為<卷十四>已記載「污他家比丘者,此是馬師、滿宿,於六群比丘中最是上座」(應指最資深、帶頭之義),所以此處的「第一」應當是指第一惡者。南北傳律部都記載,慈地比丘多次誹謗、造謠中傷陀驃摩羅子之事。

目前是沒有查到任何說法,提到慈地比丘和陀驃摩羅子過去世有何因緣「生生常為怨惡」。如果有人知道,也可以告知補充。

綜合上述查證過程,將「慈地比丘」簡單註解為「依南傳《善見律》,慈地比丘為六群比丘中第一惡者。南北傳律部均記載,他多次誹謗陀驃摩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