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tj@Lion (fatman), 信區: BudaHelp
標題 問題
時間 獅子吼站 (Tue Aug 19 12:43:18 1997)

各位大德:

後學最近在看雜阿含《雜阿含經》卷四第102經,可是國文程度不好,一些看起來簡單的句子實在覺得很奇怪,故特來此請教。在此先謝啦!

(一〇二)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世尊晨朝著衣持鉢。入王舍城乞食。次第乞食。至婆羅豆婆遮婆羅門舍。時婆羅門手執木杓。盛諸軟食。供養火具。住於門邊。遙見佛來。見已白佛。作是言。住住領群特。慎勿近我門。佛告婆羅門。汝知領群特領群特法耶。婆羅門言。我不知領群特。亦不知領群特法。沙門瞿曇。知領群特及領群特法不。佛言。我善知是領群特及領群特法。是時。婆羅門即放事火具。疾敷床座。請佛令坐。白言。瞿曇。為我說領群特及領群特法。佛即就座。為說偈言
瞋恚心懷恨 隱覆諸過惡 犯戒起惡見 虛偽不真實
如是等士夫 當知領群特 弊暴貪吝惜 惡欲慳諂偽
無慚無愧心 當知領群特 一生二生者 一切皆殺害
無有慈愍心 是為領群特 若殺縛椎打 聚落及城邑
無道以切責 當知領群特 住止及行路 為眾之導首
苦切諸群下 恐怛相迫愶 取利以供己 當知領群特
聚落及空地 有主無主物 掠護為己有 當知領群特
自棄薄其妻 又不入淫舍 侵陵他所愛 當知領群特

 ^^^^^^^^^^^^^^^^^^^^^ 這一句怎麼說?

內外諸親屬 同心善知識 侵掠彼所愛 當知領群特
妄語欺誑人 詐取無證財 他索而不還 當知領群特
為己亦為他 舉責及與責 或復順他語 妄語為他證
如是妄語者 當知領群恃 作惡不善業 無有人知者
隱諱覆藏惡 當知領群特 若人問其義 而答以非義
顛倒欺誑人 當知領群特 實空無所有 而輕毀智者
愚癡為利故 當知領群特 高慢自稱舉 毀壞於他人
是極卑鄙慢 當知領群特 自造諸過惡 移過誣他人
妄語謗清白 當知領群特 前受他利養 他人來詣己
無有敬報心 當知領群特 沙門婆羅門 如法來乞求
呵責而不與 當知領群特 若父母年老 少壯氣已謝
不勤加奉養 當知領群特 父母諸尊長 兄弟親眷屬
實非阿羅漢 自顯羅漢德 世間之大賊 當知領群特

自顯,是指自己?還是指 〞父母諸尊長  兄弟親眷屬〞?

初上種姓生 習婆羅門典 而於其中間 習行諸惡業
不以勝生故 障呵責惡道 現法受呵責 後世墮惡道
生旃陀羅家 世稱須陀夷 名聞遍天下 旃陀羅所無
婆羅門剎利 大姓所供養 乘於淨天道 平等正直住
不以生處障 令不生梵天 現法善名譽 後世生善趣
二生汝當知 如我所顯示 不以所生故 名為領群特
不以所生故 名為婆羅門 業為領群特 業為婆羅門

婆羅門白佛言
如是大精進 如是大牟尼 不以所生故 名為領群特
不以所生故 名為婆羅門 業故領群特 業故婆羅門
時事火婆羅豆婆遮婆羅門。轉得信心。以滿鉢好食。奉上世尊。世尊不受。以說偈得故。偈如上說。時事火婆羅豆婆遮婆羅門見食瑞應已。增其信心。白佛言。世尊。我今可得於正法律出家受具足不。佛告婆羅門。汝今可得於正法律出家受具足戒。即得出家。獨靜思惟。如前說。乃至得阿羅漢。心善解脫。時婆羅豆婆遮婆羅門。得阿羅漢。心善解脫。自覺喜樂。即說偈言
非道求清淨 供養祠祀火 不識清淨道 猶如生盲者
今已得安樂 出家受具足 逮得於三明 佛所教已作
先婆羅門難 今為婆羅門 沐浴離塵垢 度諸天彼岸

為什麼 〞今為婆羅門〞?

是 〞度諸天 彼岸〞,還是 〞度 諸天彼岸〞?

Thank you very much!


作者 abstsai@ms1.hinet.net (Post Gateway), 信區: BudaHelp
標題 Re: 問題
時間 由 獅子吼站 收信 (Thu Aug 21 09:54:31 1997)

。請佛令坐。白言。瞿曇。為我說領群特及領群特法。佛即就座。為說偈言

瞋恚心懷恨 隱覆諸過惡 犯戒起惡見 虛偽不真實
如是等士夫 當知領群特 弊暴貪吝惜 惡欲慳諂偽
無慚無愧心 當知領群特 一生二生者 一切皆殺害
無有慈愍心 是為領群特 若殺縛椎打 聚落及城邑
無道以切責 當知領群特 住止及行路 為眾之導首
苦切諸群下 恐怛相迫愶 取利以供己 當知領群特
聚落及空地 有主無主物 掠護為己有 當知領群特
自棄薄其妻 又不入淫舍 侵陵他所愛 當知領群特
  ^^^^^^^^^^^^^^^^^^^^^^^^^   
* 這一句怎麼說?

首先我們知道當時的修行團體(宗教)也有很多,婆羅門就是當時佛法之外的宗教領袖(有些學者指是印度教,其實不一定),這些帶領信徒的人就叫 “領群特” 。 現在也有許多這種人,自創某某宗某某派..這些都叫 “領群特”,用白話來說就是 “帶「領」有一「群」信徒的「特」別的人。

為何世尊不用當時印度傳統對 “宗教領袖” 的稱謂--婆羅門來稱呼他們呢?因為婆羅門是有一定水準的修行者,除了出身自婆羅門世家之外,還要有足夠的修為(行為準則),但是當時自稱婆羅門這些宗教領袖有沒有達到那樣的水準呢?所以世尊暫時不用婆羅門來稱他們,把那些想當宗教領袖的人稱之為 “領群特”,然後再告訴些「領群特」們,想當一個宗教領袖的話,就不可以有哪些行為。

這部經就是那些行為的記錄,而您的問題:「自棄薄其妻,又不入淫舍,侵陵他所愛」的解釋就是「自己不去理會老婆、嫌惡老婆,有生理上的需要時又不去找妓女解決,反而去找良家婦女」。意思就是一個領群特不可以搞婚外情。為何可以找妓女呢,因為妓女是買賣業,也是服務業,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所以找妓女是純是解決生理需求。無關善意的行為。搞婚外情就不是打著修行者旗號的人所該作的。

當知領群特 父母諸尊長 兄弟親眷屬
實非阿羅漢 自顯羅漢德 世間之大賊

有些領群特在親人面前為了得到好感,因而說自己已得阿羅漢,還有把自己的兄弟..等人捧為阿羅漢。這都是不行的。

這句話包含了自己和兄弟親人。在現代則包含同路人,所以不但上濕有神通,連老婆、小孩、大徒弟小徒弟..只要入了會就都有神通了矣。

時婆羅豆婆遮婆羅門。得阿羅漢。心善解脫。自覺喜樂。即說偈言
非道求清淨 供養祠祀火 不識清淨道 猶如生盲者
今已得安樂 出家受具足 逮得於三明 佛所教已作
先婆羅門難 今為婆羅門 沐浴離塵垢 度諸天彼岸
^^^^^^^^^^^^^^^^^^^^^^^^^ ^^^^^^^^^^^^
* 為什麼 〞今為婆羅門〞?
* 是 〞度諸天 彼岸〞,還是 〞度 諸天彼岸〞?

世尊說過,祀火婆羅門是以火為供具的,像今天的道教的燒火、密教的火供..等都是以火為崇拜的工具。這種修法會得到轉生諸天的福報,所以他們的彼岸就是轉生到諸天。婆羅豆婆遮的意思就是:

「如果照以前所作所為,要成為真正的婆羅門生到彼岸實在是很難,今天聽了世尊所說的法,我才了解到真正的婆羅門是什麼,現在我是真正的婆羅門了,我確信可以度到諸天的彼岸去了」

婆羅豆婆遮先生得到了阿羅漢,對於去處已了然於心,為何他不直接到真正的彼岸而仍然選擇諸天為彼岸呢?同學們別忘了婆羅豆婆遮先生還有一大票信眾要度的,同時這些信眾都是信祀火法的,因為不能中途背棄信眾,要讓信眾了解到真正的婆羅門法。

今天眾多上濕大得法輸們連領群特法都作不到,更別說進階的婆羅門法和佛法了。老話一句,成天只會阿彌陀佛哀哀叫的領群特是和佛法無關的。


作者 sendoh@Lion (用心傾聽就會聽得到), 信區: BudaHelp
標題 Re: 問題
時間 獅子吼站 (Thu Aug 21 20:30:54 1997)

對不起,蔡老師,吐一下嘈...

就我目前所了解,雜阿含(大正一O二)的領特群經中,領特群好像是指”賤民”,這篇經的大意主要是一拜火教的婆羅門遇佛罵佛為”賤民”,佛乃利用此一機會教化.

在” 自棄薄其妻 又不入淫舍 侵陵他所愛 當知領群特” 這一段中主要是說:拋棄妻子,或不善待妻子,(想享受性欲之樂),又不去媱舍,卻去侵犯別人的妻妾,這種人就是領特群[賤民]!!

在”父母諸尊長 兄弟親眷屬 實非阿羅漢 自顯羅漢德 世間之大賊 當知領群特” ,是說對於父母尊長,兄弟親屬,說不實的話,自己非解脫的聖者,卻對外宣稱自己是解脫的聖者,這種人就是世間的大賊,當知這種人就是領特群[賤民]!! 在”先婆羅門難 今為婆羅門 沐浴離塵垢 度諸天彼岸”中應該是說,以前雖自稱是婆羅門但卻很難說名符其實的婆羅門,現在我可以說我是真正的婆羅門了,我已(藉由法的)沐浴洗淨一切塵垢,能度諸天到(解脫)的彼岸.

末學對蔡老師您對佛法上的解說相當認同,唯對解經釋詞有點意見,因此在這紓發鄙見,若末學真對經說理解有誤,還望蔡老師您能對末學指教,末學將會感激不盡.謝謝

祝 福慧雙修

註:在梵巴原文中,常有句子省略的情況發生,因此()中是末學根據經文前後意思,以直翻為序理解為便當原則所加入的句子,但原文中並無此句.


作者 abstsai@ms1.hinet.net (Post Gateway), 信區: BudaHelp
標題 Re: 問題
時間 由 獅子吼站 收信 (Thu Aug 21 19:10:57 1997)

發信人: sendoh@Lion (用心傾聽就會聽得到), 信區: BudaHelp
: >發信人: ctj@Lion (fatman), 信區: BudaHelp
: >。請佛令坐。白言。瞿曇。為我說
: >領群特及領群特法。佛即就座。為說偈言
: > 自棄薄其妻 又不入淫舍 侵陵他所愛 當知領群特
: >  ^^^^^^^^^^^^^^^^^^^^^^^^^   
: > * 這一句怎麼說?
: 首先我們知道當時的修行團體(宗教)也有很多,婆羅門就是當時
: 佛法之外的宗教領袖(有些學者指是印度教,其實不一定),這些
: 帶領信徒的人就叫 “領群特” 。 現在也有許多這種人,自創某某
: 宗某某派..這些都叫 “領群特”,用白話來說就是 “帶「領」有一
: 「群」信徒的「特」別的人。
就我目前所了解,雜阿含(大正一O二)的領特群經中,領特群好像是指”賤民”,
,這篇經的大意主要是一拜火教的婆羅門遇佛罵佛為”賤民”,佛乃利用此一
機會教化.

您對經文文義的解釋和我的解釋並無不同,只是對 “領群特” 一詞的解釋不一樣,您的解釋是正解,我的解釋是歪解,不過我再來說明一下:

照傳統的解法是把領群特作 “賤民” 解,古來大都作這樣的解釋。不過我認為真正的解釋不可以作賤民解釋,應該作 “賊頭” 解釋。因為印度的階級--賤民--另有所指,因此不可以把領群特解釋為賤民。但是賊頭又指有犯罪的那些分子,譯經的先賢因而照著詞義來創出一個新名詞。

在經上,婆羅豆婆遮先生看見了世尊,叫世尊為領群特,若把這名詞譯為印度階級的賤民是犯了錯誤,因為世尊的出身所有的婆羅門不可能不知道,所以婆羅豆婆遮先生叫世尊時不可能把出身比他(婆羅門)高的人故意矮化,這在當時是大忌,因而領群特是當時的一個特別的名詞,意思指那些自稱為婆羅門人而實際上卻不是出生於婆羅門威儀的人。

婆羅豆婆遮以為世尊雖是出身尊貴,但是也不過是帶領一群信徒的混混,不是真正的婆羅門(他以為世尊是以貴族身分行婆羅門事)。婆羅門世家以宗教領袖自居,因而對非婆羅門種(出生)的宗教領袖就以 “領群特” 來稱呼。

婆羅豆婆遮的領群特的意思是:非出生於婆羅門(宗教世家)家中的人卻自稱是婆羅門的人。

但是世尊把領群特的定義和婆羅的條件相比較,把婆羅門的行為規範納入領群特中,列出了當時雖出生婆羅門的婆羅門,但實際上行為很差的那些婆羅門人的惡形惡狀,所以世尊在說法的最後強調了:

二生汝當知 如我所顯示 不以所生故 名為領群特
不以所生故 名為婆羅門 業為領群特 業為婆羅門

不是出生的種姓來判定是不是婆羅門。而是以所行的業(行為)來判定是不是婆羅門。當然也就不是非婆羅門生的人就是領群特。

婆羅豆婆遮先生也明白了,使用「領群特」這種帶有岐視意味的詞是不恰當的,因為領群特的行為正是當時婆羅門人的行為,這也就是那些特權階級的人的行為,所以婆羅豆婆遮先生才會說若是照以前的行為,他自己不可能是真正的婆羅門。

而婆羅門生天卻不是專利,而是具有真正婆羅門行為的人會生天,因而世尊對婆羅豆婆遮先生強調:

不以勝生故 障呵責惡道 現法受呵責 後世墮惡道
生旃陀羅家 世稱須陀夷 名聞遍天下 旃陀羅所無
婆羅門剎利 大姓所供養 乘於淨天道 平等正直住
不以生處障 令不生梵天 現法善名譽 後世生善趣

也就是生天是以善業為主的,和生不生在婆羅門家中無關。

所以我個人認為領群特不能譯為賤民。

在”先婆羅門難 今為婆羅門 沐浴離塵垢 度諸天彼岸”中應該是說,
以前雖自稱是婆羅門但卻很難說名符其實的婆羅門,現在我可以說我是真正的
婆羅門了,我已(藉由法的)沐浴洗淨一切塵垢,能度諸天到(解脫)的彼岸.

                    ^^^^^^^^^^^^^^^^^^^^^^^ 這裡可能是犯了 “大佛教沙文主義” 的嫌疑,在此經中世尊還沒有對婆羅豆婆遮先生說半句要他入佛門的意思,純只是善法而已。可是那位婆羅豆婆遮先生有慧根,所以要求受具足戒,主動入佛門。

婆羅豆婆遮得了阿羅漢果,但是他並沒有能力度諸天到彼岸,只是他自己有能力解脫而已,這一位婆羅豆婆遮是有信眾的婆羅門,因而世尊才會引用「帶領信眾的人該具有的威儀」的主題來說法。

您所說的:

,這篇經的大意主要是一拜火教的婆羅門遇佛罵佛為”賤民”,佛乃利用此一
機會教化.

可能是誤會。實際上婆羅豆婆遮是姓氏,罵佛的那位婆羅豆婆遮是另外一個人, “婆羅豆婆遮.婆羅門” 就如我們說 :“張.立法委員” 一樣。那位喜歡罵人的婆羅門叫 “健罵婆羅豆婆遮婆羅門” 。

末學對蔡老師您對佛法上的解說相當認同,唯對解經釋詞有點意見,因此在這紓發鄙見,若末學真對經說理解有誤,還望蔡老師您能對末學指教,末學將會感激不盡.謝謝

別緊張,我又不是大官,哪能指教別人,咱們天南地北各說各話,我先聲明我說的都不是正解,也就是說不是傳統的解釋,當然您會嚇一跳,您對這部經文的解法我認為很對啊( 和我一樣嘛 , CCC.. )。

註:在梵巴原文中,常有句子省略的情況發生,因此()中是末學根據經文前後
意思,以直翻為序理解為便當原則所加入的句子,但原文中並無此句.

您如果研讀巴利文典,可能會發現凡是 “汝” 的意思的地方,有很多都被寫成 “賤民” 了,現在我們所讀的巴利語可不是當時佛和弟子們用的語言,學者在這一點上頗有爭論。任何經典都有偽作或加味的手法,巴利語的加味料不會比漢語經典少,這一點可得小心。

附帶一點: 可別以為老小子大聲疾呼同學們多讀《阿含經》,就以為阿含沒有加味,其實錯了,阿含的加味也不少:

例如三皈,原先是 “皈佛、法、眾”。
後來成了: “皈佛、法、僧”。
再後來了: “皈佛、法、比丘僧”。


作者 ptk (Kao)
標題 Re: [問題]有人知道「領群特」是什麼嗎?
時間 2005年 6月21日 6:46:39 星期二

下為印順導師於「妙雲集」裡解釋 (節錄自 http://www.ebud.cn/budren/yinshun/miaoyun23/budren_yinshun_miaoyun23_20030428_11.html )

關於「領群特」一詞,又別作Vasalaka。考毘舍離域(異譯毘耶離),巴利文常作Vesa^li^;但也有作Vasalaka的,如律文七百結集中「毘舍離諸跋耆比丘」的毘舍離。所以巴利文的Vasalaka,即是毘舍離。婆羅門稱釋尊為Vasalaka,意思是毘舍離人。

依後代的解說,毘舍離的意義是「廣嚴」,並無卑賤的意味。這與婆羅門口中的毘舍離,帶有卑劣不淨的意義不合。毘舍離,即今Besarh村,在北貝哈爾的Muzaffarpur區。正統的婆羅門學者,對這一帶的民族,無論在血統上,文化上,素來是輕視的。所以「毘舍離人」本意很好,但在婆羅門口中說起來,就有點輕視誣辱的意味。這如東夷的本為仁人,在從前中國人的口中說起來就有點鄙視一樣。釋尊是舍夷國的釋迦族人,這是沒有問題的。他與毘舍離一帶民族,有血統與文化上的共同性;婆羅門這才稱 釋尊為毘舍離人,釋尊也不否認。漢譯的旃陀羅,是毘舍離通俗的意譯,一望而知的知道是賤族。至於領群特一名,大抵是指領群的特牛。牝牛vasa 與毘舍離的聲音相近;釋尊的教化眾生,如領群的大牛一樣。譯者的譯作領群特,或許如此。總之,領群特一名,在婆羅門口中,是意味著種族的卑劣。


Heaven Chou:

我聽過另一種解釋, 剛在維基百科上也有看到: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7%8A%E8%BF%A6%E7%89%9F%E5%B0%BC

佛陀因具足大丈夫相和福澤親族眷屬,而常被比喻為「公牛王」(梵語:ṛṣabha,巴利語:usabha,nisabha),翻譯時或略為「牛王」]。

在《雜阿含經》中婆羅豆婆遮婆羅門稱佛陀為「領群特」即「領群之牛父」


David Chou:

感謝多年來諸大德們的努力,跟 1997 年相比,現在學佛的工具資源多多了,而也可查到本經在《別譯雜阿含經》及南傳都有別譯,因此也可協助釐清字義。

對應經典:

當然,不一定哪一個傳承的經典文字是絕對的標準,但起碼核心法義是共通的,就很實用了。


From: 322103張晴副主編
Sent: Wednesday, November 28, 2018 12:06 PM
Subject: 請教《好讀 雜阿含經 第一冊》191頁註126

阿彌陀佛!

臺南有位法師來電給我們客服,
說《好讀 雜阿含經 第一冊》191頁註126有問題:
指出「領群的特牛(公牛)」和「而昆舍離與特牛(牝牛)的發音相近」,
「牝牛」的意思為「母牛」,這樣與前面的「公牛」相互矛盾。

附件是我找出的《好讀 雜阿含經 第一冊》191頁註126原文,以及註解參考的印順導師原文。

領群特:領群的特牛(公牛),是婆羅門嘲諷他人種族卑賤的雙關語。佛陀與毘舍離一帶的民族,有血統與文化上的共同性,而「毘舍離」與「特牛(牝牛)」的發音相近,此婆羅門(白種人)歧視「毘舍離」一帶居住的民族(黃種人),加上佛陀帶領了一群的弟子,因此婆羅門嘲諷為領群的公牛。

領群的特牛是公牛沒錯,牝牛是vasā也沒錯,但是「特牛」分別使用(公牛)、(牝牛)補充說明,確實反而會讓讀者困擾。請問你覺得要修改嗎?
例如刪除第二次出現的(牝牛),
改為:「毘舍離」與「牝牛」的發音相近
或有其他建議,
謝謝!


和喜自在

張晴 合十


David Chiou:

感謝法師的來電以及您的告知。

看來印老是省略的說法,大致的聯想脈絡是這樣:

毘舍離 -(音近)→ 母牛 -(都是牛)→ 公牛 -(諷刺佛)→ 領群特

我會將這位法師的建議加入進階辨正中,也感謝法師的指點。


Huiyi Lin:

古印度包括佛陀時代,牛是重要資產,雅利安人的祖先就是以養牛為生的半游牧民族。母牛又特別重要,因為母牛能生小牛,還能產乳,利用價值高。在以物易物的大宗交易中,母牛往往是價格衡量的標準。印度人犯偷盜罪最常見的是偷牛,而且掠奪牛或丟失牛常常引發部落戰爭。

雜阿含有個名詞「領群特」,特是指公牛,有種族偏見的婆羅門罵世尊是「領群特」,一方面世尊是男眾,另一方面,公牛是相對價值較低的牛,所以「領群特」自然就含有看扁人的意思。 印順法師解釋「領群特」時加了一句「牝牛(vasā)與毘舍離的聲音相近」。

牝牛是母牛,對印度人來說,母牛比公牛的價值還要高,沒有理由以母牛來比喻低賤。就像古人罵和尚是「禿驢」,用驢而不用馬來罵人,是因為馬是漢人重要的戰略物資,如同現代的坦克和飛彈一樣,相比之下,只能當卡車用的驢子價值就較低了。如果印順法師那個時候有像現代那麼豐富的印度史料可以讀,他應該就不會加上牝牛那句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