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Chiou:
《雜阿含經》卷二十九[[agama: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九#八〇二|第802經]]法雨版的標點: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安那般那念。若比丘修習安那般那念多修習者,得身止息及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
應改為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安那般那念。若比丘修習安那般那念多修習者,得身止息及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
[註解]
① 身止息:身體輕鬆安穩。又譯為「止息身」、「身猗息」、「身輕安」。
② 心止息:心理輕鬆安穩。又譯為「止息心」、「心猗息」。
③ 有覺有觀寂滅:「覺」與「觀」都寂滅。「覺」又譯為「尋」,是投向的注意力;「觀」又譯為「伺」,是持續的注意力。例如打坐時將心念投向呼吸,就是「尋」;接著將心念持續地省察呼吸,就是「伺」。初禪時有覺有觀,二禪起則覺與觀寂滅。
④ 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無瑕地圓滿修習覺悟的思惟。參見卷三十七第1034經:「修習六明分想。何等為六?謂一切行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觀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死想」(CBETA, T02, no. 99, p. 270, a29-b2)。其中「明」是智慧,「無明」的對稱。「分」指要素、部分。
本經介紹修觀呼吸的效用,其中「身止息」對應到以下[[agama: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九#八〇三|第803經]]的「身念處」階段的成果,「心止息」對應到「受念處」階段的成果,「有覺有觀寂滅」對應到「心念處」階段的成果,「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對應到「法念處」階段的成果,也就是說修觀呼吸能夠圓滿四念處、止觀雙運、證得覺悟的智慧。
這個新的斷句標點,一開始是看到林崇安教授的標點,而有的啟發。
至於為什麼是「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純一」為什麼是和「明分想修習滿足」在一起呢?
《瑜伽師地論》卷98:「奢摩他品諸隨煩惱所染污時。發身惛沈。生心下劣。由正修習入出息念。身心輕安能令惛沈下劣俱行身心麁重皆悉遠離。毘鉢舍那品諸隨煩惱所染污時。發生種種尋伺妄想。謂欲尋伺等不正尋伺。及無明分尋伺所起諸欲想等種種妄想。由正修習入出息念令尋伺等悉皆靜息。為欲對治彼無明分諸妄想故。__純修明分想令速得圓滿__。」(CBETA, T30, no. 1579, p. 866, a15-23)
「純修明分想令速得圓滿」即「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是在一起的。
以下幾經同義的段落也應這樣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