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Chiou: 「皈依佛法僧不墮三惡道」這個概念大家大概都聽過,這不是一個嚴謹的說法,畢竟要證得初果才能永不墮三惡道,而不是皈依了就能不墮三惡道。但這個說法的出處為何?原來在南傳《小部尼柯耶》中也有提到: 南傳《小部尼柯耶.本生》因緣譚〈無戲論品1〉: <box 100%> 「如是歸依三寶之優婆塞、優婆夷,不落地獄、陷惡趣, 超生天界,得大成功。是故破三寶之歸依,汝等轉信異教,實為大誤。」 佛為使彼等解脫,為達最高理想,為說明歸依三寶者不落惡趣,示以如次之經句: 歸依佛者不趣地獄\\ 捨人身後為天人姿\\ 歸依法者不趣地獄……\\ 捨人身後為天人姿…… \\ 歸依僧者不趣地獄…… \\ 捨人身後為天人姿。\\ 歸依種種他物,為驚怖所襲\\ 山林、遊園、神樹,非安歸依\\ 是亦非為最上歸依\\ 歸依此者,不得脫一切苦。\\ 歸依佛法僧者\\ 依正慧見四聖諦\\ 此為苦、苦因、苦滅\\ 導苦滅者八聖道分。\\ 此為安穩歸依、最上歸依\\ 依此歸依皆得脫一切苦。」 </box> 皈依三寶之後能行於八聖道,因此終究是能不墮三惡道的,只是不能跳太快,以為皈依後就無敵了 :-D 另外,此經也有記載諸如:「佛言:』汝居士!我於無量長時,成十波羅蜜,斷世間疑,得一切知。』」這「波羅蜜」的概念在北傳則蠻常見的。 ---- 喬瑟夫: 這個問題引起很多話題,譬如:帶業往生... ---- Prajanasean Lin: 樓上學長,對帶業往生的理解,還有皈依佛對帶業往生在因上扮演什麼角色。 ---- David Chiou: 我個人覺得「皈依佛、不墮惡道」這偈子和「帶業往生」是不同的議題耶 :-) 若就以上經文所述,「皈依佛、不墮惡道」是指依八正道而行(而證初果後),縱使繼續輪迴,也不會再入惡道。這跟一般所謂「帶業往生」是往生到其他世界的淨土,而淨土沒有三惡道因此不入惡道,算是不同的機制 :-) ---- Bowen Ke: 還有一句偈子說:「假使有世間,正見增上者,雖復百千生,終不墮惡趣。」這邊的正見增上,由經文看來,也是指八正道,但似乎還不到出世間,頗耐人尋味。 ---- Andrew Fu: 各位大德好,今日家母跟末學提到一則新聞,是新北市某寺的住持因火災往生的事情...我想到的是幾部經典(如藥師經、普門品、地藏經)上都有說到稱念佛菩薩名號,可以避開火難; 我私下認為這位住持也一定知道... 但若有稱唸佛菩薩名號,為何還是遭難了...定業若唸佛菩薩名號也不能轉,那稱唸佛菩薩名號,只是讓佛菩薩想想我們而已嗎? 抑或那位住持遭遇火災時,並未稱唸佛菩薩名號,那又是為何呢? ---- David Chiou: 佛教徒一般認為清淨的聖者所作的祝願,能成真的機率較高,這是因為聖者只說「真實語」,因此會有讓所說的祝福成真的力量。不過這也不是保證,也沒辦法說立刻應驗,只是增加成功率。 基本上經典中諸天或菩薩對於稱名或求助的人的祝福,是「祝福」(祝願),也就是若諸天在場,則會儘力協助,但若諸天不在場,或是定業難改,也無可奈何。而一般說來若非清淨的人,則諸天不會常常看顧,自然出意外的可能性也較高,這方面天眾護持人間的機制可參考《藥師如來法門漫談》詳述。 就「祝願」來說,我「祝福你發財」,但你沒發財怎麼辦?找我算帳嗎?:-D 當然,今天如果是比爾蓋茲「祝福你發財」,或許比爾蓋茲找個機會順手包些生意給你,然後你就發財了。但若有人自己不好好作生意,也不接比爾蓋茲的單,自然怎樣都無法發財。 再者,就經典的流傳來看,讀經多的人就會發現越早期的經典的這類「保證」是越少、越質樸、有但書的。也有的情況是較進階的經典直接說結論,沒有解說但書,因此沒有相關佛學基礎的人就可能誤會了。 舉例來說,《雜阿含經》卷二十八第788經說:「 假使有世間,正見增上者,雖復百千生,終不墮惡趣。」正見增上最終可證得初果(初果斷身見、戒禁取見、疑結),而初果不再造惡業,自然永不墮惡趣,因此正見增上的確「終不墮惡趣」,這是仔細讀過《阿含經》的人即可知道的邏輯,這邏輯要很多的篇幅才能解釋得清楚。 到了南傳的《小部尼柯耶》,就已經有點跳過當中的邏輯銜接,而只說開頭和結尾:「 如是歸依三寶之優婆塞、優婆夷,不落地獄、陷惡趣, 超生天界,得大成功。是故破三寶之歸依,汝等轉信異教,實為大誤。」但此經後面的偈中還是提到了一些細節:「 歸依佛法僧者,依正慧見四聖諦,此為苦、苦因、苦滅,導苦滅者八聖道分。此為安穩歸依、最上歸依,依此歸依皆得脫一切苦。 」 到了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一〈忉利天宮神通品1〉就一句話帶過:「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CBETA, T13, no. 412, p. 778, b7) 省略中間前因後果細節的解說,因此有的沒有紮實讀經基礎的人可能誤以為誦過一次經就永不墮惡道,從此以後就吃喝玩樂不怕死啦 :-D 當然,這就是因為跳過佛學基礎,而造成的誤解。 另一種情況是傳抄多手的晚期經典,前人加的註在傳抄中混入經文,甚至有人自作聰明、自以為能幫助經典傳抄,而加入了更多的功德的說明。這些情況就不多提了。 ---- Ming Lee: 所以經典上(譬如地藏經、普門品)提到ㄧ些利益事~是屬於祝福祝願囉? ---- David Chiou: 回覆 Ming Lee:祝福、祝願、咒願,都是同樣的意義,差別在於是誰給的祝福? 如果是三寶給的祝福,那效果特別大,不管是南北傳或是古代各部派,皆一致認同三寶祝福的功用,否則南傳也不會從出生到死亡都習慣請僧眾祈福,北傳也不會有各種法會了。然而,神通不敵業力,釋迦牟尼佛也無法阻止釋迦族因業報而被滅。 如果是諸天給的祝福,那麼諸天會護持依法而行的行者,前提是這個人是諸天想要幫助的。經中若有天眾發願護持此行法的行者,精進持此行法的行者就能多些照看,減少橫難(不是因業報而有的突發性災難)發生的機會。 如果是鄉民你一言我一語的集氣的祝福,雖然說多少還是有點念力,但集再多也不如一句「南無佛」的祝願力。 另外,「利益事」和「祝願」不完全一樣,「讀佛經會開智慧」這是利益事,這是描述因果,雖然說這個果不見得立刻成熟。「我祝你發財」這是「祝願」,我有錢給你的話你就發財,我自己是窮光蛋又完全沒有戒定慧的話,這祝願的效果就很小了 :-) ---- David Chiou: 也因此,在佛教來說的「誦經迴向」或「祈福迴向」,是祈願三寶加持被迴向者,像「盂蘭盆會」就是以供養三寶的功德迴向給亡者,而不是以迴向者的功力來超渡亡者,因此不怕迴向者功力不夠。 事實上,縱使大目犍連神通第一,也沒辦法以神通超渡他墮地獄道的母親,因此才有「盂蘭盆會」,以供養三寶的功德迴向他母親。 所以像中原普渡,原來那些供品是要以心意供養三寶的,然後以此供養三寶的心意迴向給餓鬼道解脫其所在,而不是把那些供品直接拿去餵鬼的!很多民眾都搞錯了。 ---- Ness Chen: 雜阿含788經:「假使有世間,正見增上者,雖復百千生,終不墮惡趣。」 這個偈頌,是在講世間正見能夠讓行者不墮惡道,還沒到出世間正見(因為出世間就沒有千百生的問題了,我是聽開印法師講這專題才知道的), 獅子吼站有略為提到,我覺得這個世間正見可以做個專題討論,拾得也可以再看狀況修改。 ---- David Chiou: 謝謝 Ness 的提出。仔細看經文以確認,該經最後有寫: 「世間、出世間亦如是說,如上三經,亦皆說偈言:」 這經的結構是比較難解,「世間、出世間」是替換哪個詞,難以下定論,只能從整體義理來看,不墮惡道不限於世間正見。縱使這經以某種邏輯推論為只是說「世間」正見,那麼從「世間、出世間三經」這代換來看,則也不排除出世間正見。 的確初果就不會有「百千生」,因此將「最後證得初果」前面加上「甚至」兩個字,成為「甚至最終證得初果」,邏輯上較面面俱到。 「世間正見」的說明也可參考卷四的「[[agama:雜阿含經卷第四#導讀_世間正見|導讀:世間正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