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est: 四神足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進定勤行成就神足、心定勤行成就神足、觀定勤行成就神足,是依「意欲」、「精進」、「心念專注」、「慧觀」所引發的禪定,勤奮修行,而成就神通。 這一段話都很偉大,但每一段話都很遙遠,有沒有什麼初學者可以理解的方式? ---- Russ Wang: 三十七道品中的四神足,因為在漢譯阿含經中有很多佚失,以及翻譯上的一些差異,所以常常讓人搞不清楚到底這四神足是四種定、四種神通還是其他,或許可以參考南傳尼柯耶,從對讀中抓到四神足的精神。 以「**欲定勤行成就如意足**」為例,它的巴利文是 **chandasamādhippadhānasaṅkhārasamannāgataṃ iddhipādaṃ** = [chanda + samādhi + ppadhāna +saṅkhāra + asamannāgata ] + iddhipādaṃ,說明如下: ^ 巴利文 ^ 中文 ^ 說明 ^ | chanda | 欲 | 欲,誌欲,意欲。 | | samādhi | 定 | 定,三昧,三摩地,等持,精神統一。 | | padhāna | 勤 | 勤奮努力,精勤。 | | saṅkhāra |行 | 「行」,指必要的條件,有條件的事物,心智的協同因素。 | | asamannāgataṃ | 成就 | 是指具備、具足的。 | | iddhipada | 如意足 | iddhi 在中文沒有對應的概念,因此有多種翻譯,包括神、神通、神變、如意、甚至神足。雷迪西亞多尊者解釋為「一種能力(提升)達到圓滿」,《大智度論》的說法是「得如意願」。比如佛陀說「苦諦如意」,指對「苦的了解」這種能力已達到了圓滿的境界。另如「神足通」(iddhi-vidhā)則是理解為 「得如意自在之神通力」《大毘婆沙論》。 \\ \\ pàda 是足、基礎、原因。| \\ 以上這幾個核心概念,因為可以有不同的組合方式,因此會有不同的詮釋架構,比如可以理解為: {[( Chanda 欲 + samādhi 定 + ppadhāna 勤 ) + saṅkhāra 行 ] + asamannāgata 成就 } + iddhipādaṃ 如意足 對於善法的**「欲」**望,讓心能夠穩**「定」**,而且維持**「勤」**奮不懈,這兩個條件(**「行」**) 的完備(**「成就」**),是能達到各種圓滿境界(**「如意」**)的基礎 (**「足」**)。 依據這樣的架構,四神足可理解為: ^ 神足 ^ 說明 ^ | 欲定勤行成就如意足 | 追求善法的欲望 => 讓心穩定 + 能夠持續精勤努力 => 達到圓滿的境界。 | | 精進定勤行成就如意足 | 正勤精進的特質 => 讓心穩定 + 能夠持續精勤努力 => 達到圓滿的境界。 | | 意定勤行成就如意足 | 心中固著的熱情 => 讓心穩定 + 能夠持續精勤努力 => 達到圓滿的境界。 | | 思惟定勤行成就如意足 | 對於智慧的理解 => 讓心穩定 + 能夠持續精勤努力 => 達到圓滿的境界。 | \\ 對初學者而言,可以把四神足理解為四種引擎(基礎),分別以法欲、精進、心的熱情與觀慧作為動力,提供穩定、且動力源源不絕的引擎。 這四種引擎只要好好的發展並作為基礎,不管目標是想要追求定、神通或是解脫涅槃的「圓滿成功」,都能載著我們無遠弗屆、而且還跑第一,所以不妨可以省察自己的個性,並從中找出比較容易發展(相應)的神足,優先點滿這個神足的科技樹,會是比較有效率的方式。 另外如果我們的機體是輕量化的單人解脫型,成就任何一種神足引擎都可以;不過如果我們的機體是眾生級的解脫航母,那麼四種科技樹都點滿則是基本配備(詳見十波羅蜜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