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行者: 七覺支是自己修行的方法,那菩薩道有需要修七覺支嗎? ---- David Chiou: 修菩薩道的人沒有不知道什麼是「六度」(六波羅蜜)的吧? 六度包含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是讓行者得以到彼岸的方法,也是菩薩道的核心實踐法門。 七覺支則是覺悟的七個部分。 有用心實修六度的人,應該能體會到:六度是基於七覺支處世修行而成就的實例。 六度與七覺支可約略對應如下: {{:agama:六度與七覺支的對應關係.gif?318|}} *修行者的「布施」、「持戒」,可成就六念中的念施、念戒,而作為「念覺支」的入手處。這個原理詳見《雜阿含經》卷三十三[[agama:雜阿含經卷第三十三#九三一|第931經]]。 *「忍辱」又譯為「安忍」,玄奘法師在《大般若經》中即採此譯。安忍什麼?擇善法而安住,擇不善法而不為(例如不生瞋而忍辱)。也就是說「安忍」必定伴隨著「擇法覺支」。 *「精進」既是六度之一,也是七覺支之一。 *「禪定」即「定覺支」,在禪定的過程中心喜、身猗,而得定,而含攝「喜覺支」、「猗覺支」、「定覺支」。 *完成捨覺支的修習,圓滿覺悟的七個部分後,才能覺悟出世的智慧。出世智慧的梵語 Prajñā,巴利語 paññā,音譯即為「般若」。 基於七覺支處世修行而能夠到彼岸,成就六波羅蜜。行菩薩道能沒有七覺支而成就嗎? :-) 在《阿含經》中也有講六度的菩薩行,例如《增壹阿含經》卷十九〈等趣四諦品 27〉第5經:「若菩薩摩訶薩行四法本,具足六波羅蜜,疾成無上正真等正覺。」(CBETA, T02, no. 125, p. 645, b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