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David Chiou 如來十號的斷句,眾說紛紜,因為「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總共有十一個,因此哪十個才是十號?綜觀各經論,有四種說法: 1. 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 - 《大智度論》將世尊拿掉,因為世尊是尊號,前十個才是十號。 2. 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 也有人將佛世尊合在一起為一號。 3. 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 阿含經中曾經「無上士調御丈夫」一起問,而「成實論」也作此解,但也有其餘經明白的將這兩者分開問或分開解釋。 4. 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 有本《如來十號經》說是這十號。不過這經看起來比較不像一般佛經的情境,不排除是後人造的可能。 \\ 這當中每個名號的說明如下: -如來:依於真理而來成佛,即指佛陀。「如來」是古印度對覺者十種常見的稱號(如來十號)之一,如來十號是: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古來對於如何斷句為如來十號,有不同的看法。一個合理的看法為,「世尊」是佛弟子對佛陀的尊稱、對佛德性的總稱,因此算十號之外的總稱。) -應:應受人、天的供養。另譯作「應供」,音譯「阿羅漢」。 -等正覺:完全契於真理、遍於一切的覺悟。另譯作「正遍知」。 -明行足:智慧(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等三明)與行為(戒、定等)皆圓滿具足。 -善逝:徹底地到達彼岸,不再退沒於生死之海。 -世間解:瞭解世間一切的事理。 -無上士:至高無上的人。 -調御丈夫:能調御一切可以度的人,讓他們修行。「丈夫」指勇健修行的人。 -天人師:天與人的導師。 -佛:覺者;自覺覺他的人。又譯為佛陀。 -世尊:世間所尊重的覺者。梵文原文音譯為「婆伽梵」、「婆伽婆」,是佛陀德性的總稱,一字多義,經中常單譯為「世尊」、舊譯「眾祐」。 \\ (以下為站內討論,比對「世尊/婆伽婆」的意義,認為較合理的斷句結論)\\ ---- From: Ab Tsai David 好: 世尊是佛子對佛的通稱,不是佛號。 十號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 佛子稱釋迦文為世尊。 ---- fjdh: 《慧琳音義》卷一: 薄伽梵:五印度梵語也。《大智度》云:如來尊號有無量名。略而言之,有六種,薄伽梵是總稱也。 「薄伽梵」是「世尊」的音譯。 ---- guest: 除了《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阿毘達磨法蘊足論》作「如來阿羅漢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 大正 26p460b ),其餘皆作「如來、應供...」 ---- David Chiou: 梵語 arhat 或 arhant,巴利語 arahat 或 arahant。音譯阿羅漢、阿羅訶,義譯為「應供」(應該接受供養)。 如來十號的第二個義譯為「應供」,音譯為「阿羅漢」,是同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