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kwos Liu: 下列是今天讀經班進行時所討論到的問題,希望邀請大家來集思廣益一下。歡迎有讀經的同學,說說自己的想法吧。 能否進一步說明卷七(一七六)經中的內心、外心、內外心與內法、外法、內外法所指為何? ---- David Chiou: 內心、外心、內外心,最常見的解釋是禪修有他心通後,對自己心念以及自身之外的心念(他人心念),都能念住。 無著比丘的論文則表示,沒有他心通的人,也能透過觀察他人的外表而推敲他人的內心狀態,這個概念在經典中有提到,例如《中阿含經》卷四十八〈雙品4〉第186經求解經:「緣於彼意,不知他心如真者,當以二事求解如來:一者眼知色,二者耳聞聲。」(CBETA, T01, no. 26, p. 731, b9-11) 這也有不同的解釋或變形,例如「內心」也可以指意識,而眼耳鼻舌身識是和外境接觸產生的而也可以稱作「外心」。 不論如何分類,意思是十方三世不管任何的心,不管怎麼分類,都是無常的。因此要怎麼分內、外?反而不是重點,這邊講說的是一個漸進觀察的過程,只要能漸進擴展即可。 「內外」則是對觀察的對象作如實的理解,不再主觀地區分為自己或他人,而是客觀地、不執著地、如實地覺知。 至於內法、外法、內外法也如此,「法念住」通常從五蓋開始,究極可擴大到一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