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建 2022.2.12:
常見到網上對於《中阿含經》的這兩段經文爭執,有網友以之否定咒語,雖然看起來有點斷章取義之嫌。不知同學們依經律的看法如何呢?
《中阿含經》卷四十七第181經:
若見諦人生極苦甚重苦,不可愛、不可樂、不可思、不可念乃至斷命,捨離此內,更從外求。或有沙門、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脫我苦,是求苦、集苦、趣苦,苦盡者,終無是處。
若凡夫人捨離此內,更從外求,或有沙門、梵志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脫我苦,是求苦、集苦、趣苦、苦盡者,必有是處。
《中阿含經》卷五十四第201經:
世尊歎曰:「善哉!善哉!若汝等如是知、如是見,汝等頗身生疹患,生甚重苦,乃至命欲斷,捨此更求外:『頗有彼沙門、梵志,持一句呪,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句,持此呪令脫我苦。』是謂求苦、習苦、得苦盡耶?」
比丘答曰:「不也。世尊!」
----
Chakwos Liu 2022.2.12:
印順導師表示部派佛教普遍承認修行人祝福的效果,叫做「真實語」。
原理上是說因為修行人口業清淨,不說虛假的話,因此他說出來的祝福就會有力量。
這個祝福以梵語或巴利語說出來,叫做咒願,對於其他國家的人就是咒語了。
戒律中也有記載當時有的出家弟子接受完供養就走,被人譏閒說連外道都不如,因此佛陀制戒規定弟子在接受完供養後,要咒願迴向祝福施主。
但佛教對於負面的咒,咒咀一類的,當然是反對了。
----
David Chiou 2022.2.12:
的確,由修行人迴向他人的咒願是普世的祝福。
另外,佛教修定法門中也常用咒語,這些咒語內容大多是三寶名號,祈請三寶加被。除了可用作專注心力的所緣,由於諸天護法在佛陀說法時曾發願護持受持佛法的修行人,因此持誦這些咒語時也可能引起天龍八部的關照。但前提是持誦者本身夠清淨,讓諸天護法想要幫忙湊和一些善緣,否則若持誦者三毒增上,不要說諸天了,連一般人都不會想要幫他,畢竟幫他實現願望反而是害了他。
在北傳之外,其實南傳佛教在從信眾出生到死亡的各婚喪喜慶場合,都有邀請僧眾咒願迴向的習俗。南傳《大護衛經》即包含許多經,記載各種護咒,在出家、接受布施、誦戒日、結夏安居日等場合有念誦護衛經的傳統,許多寺院則將護衛經列入每日的課誦。南傳《彌蘭陀王問經》則記載並認可防護咒的使用,顯示了上座部佛教自初期即有咒語的使用。《香光莊嚴》雜誌第37期所翻譯的〈消災佛教〉一文,則以學術角度描述當今緬甸寺院持誦咒語的普遍情形。
回到這兩段《中阿含經》經文,講的是「見諦人」,證法眼淨、證得初果以上的聖人,自然是以出世間的更高標準來看,而不是以一般在家人的世俗角度來看。
另一方面,對應的南傳《中部尼柯耶》經文都沒有這兩段話,也就是說這兩段話是《中阿含經》獨有的,不排除這兩段例子原先可能是傳抄《中阿含經》的部派的註釋。因此:
*若從南傳《中部尼柯耶》來看,無法以這兩經否定咒語;
*若從北傳《中阿含經》來看,除了這兩段經文,《中阿含經》卷49〈雙品 1〉第189經聖道經:「云何**正見**?謂此見有施、有齋,亦**有呪說**,有善惡業,有善惡業報,有此世彼世,有父有母,世有真人往至善處、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是謂正見。」(CBETA, T01, no. 26, p. 735, c18-22) 《中阿含經》定義「有咒說」(祝願是善的)是世間正見的內容之一,並非不分青紅皂白地否定咒語的世間功能。
不過現在民間世俗上對於咒語的觀點和佛教經律的觀點差別也很大就是了,常有人宣傳持咒就可以不用功、不努力就能升官、發財、抄捷徑、快成佛,這可能觀念不是很正確,要先學習佛經中的因果論。行者應該先秤一秤自己的福德和智慧如何,是否德行真得能感動人天來幫忙?是否資糧真得夠福祿雙全?這才是佛弟子的觀察角度。
----
Chakwos Liu 2022.2.12:
這邊還有一個問題:「捨此更求外」的「此」該怎麼解釋比較好?
----
阿建 2022.2.12:
> 這邊還有一個問題:「捨此更求外」的「此」該怎麼解釋比較好?
捨掉自己「對佛法的努力修行」,而求「外面的外道咒術」。
我的腦補。
----
chakwos 2022.2.12:
> > 這邊還有一個問題:「捨此更求外」的「此」該怎麼解釋比較好?
> 捨掉自己「對佛法的努力修行」,而求「外面的外道咒術」。
> 我的腦補。
或是捨棄自己不努力持咒,而要別人幫他持 :Q
----
root 2022.2.12:
持咒有沒有辦法和觀空和觀因緣觀自性正見作連結呢?
也就是一持咒空正見就升起?
可看看大悲咒是怎麼教人操作的
----
Paul 2022.2.12:
> 持咒有沒有辦法和觀空和觀因緣觀自性正見作連結呢?
> 也就是一持咒空正見就升起?
其實我覺得這應該才是持咒的正確的“操作方式”,好比佛隨念,心裡念“阿羅漢”,有時很快就會清淨下來,並不是這三個字有什麼特殊功能,而是所緣放到了阿羅漢的功德,隨即想到了佛法所教導的無常苦空無我,自然就提起正知正見。
----
David Chiou 2022.2.13:
如果想要更了解佛教經律對咒語的態度的同學,也可參考[[agama:雜阿含經卷第九#二五二|《雜阿含經》卷九第252經的讀經拾得]],有較多的解說,大家以前在[[agama:研討_雜阿含經_對蛇的護咒|「研討:《雜阿含經》對蛇的護咒」]]中也有蠻多的討論。
簡言之,佛教不否認咒語、尤其是善意的咒願,在世間的作用,畢竟咒語也是世間五明之中的內容。
但佛教不以咒語為究竟,佛教主張要靠四聖諦才能徹底解決苦。對於「極苦甚重苦,不可愛、不可樂、不可思、不可念乃至斷命」的苦,其他的方法不管是持咒、麻藥、採用各種技術等等,都是方便法,或許對於世間止「痛」有用,但不是息「苦」,苦的止息還是要基於四聖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