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十二======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1]- =====導讀===== =====(六三)中阿含-[2]-王相應品-[3]-鞞婆陵-[4]-耆經第六(初一日誦)-[5]-===== @[0499a11]@我聞如是: @[0499a11]@一時,佛遊拘薩羅國。 @[0499a11]@爾時,世尊與大比丘眾俱行道,中路欣然而笑。尊者阿難見世尊笑,叉手向佛,白曰:「世尊!何因緣笑?諸佛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若無因緣,終不妄笑。願聞其意。」 @[0499a15]@彼時,世尊告曰:「阿難!此處所中,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在此處坐,為弟子說法。」 @[0499a17]@於是,尊者阿難即在彼處速疾敷座,叉手向佛,白曰:「世尊!唯願世尊亦坐此處,為弟子說法,如是此處為二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所行。」 @[0499a20]@爾時,世尊便於彼處坐尊者阿難所敷之座,坐已,告曰:「阿難!此處所中,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有講堂,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於中坐已,為弟子說法。阿難!此處所中昔有村邑,名鞞婆陵耆-[6]-,極大豐樂,多有人民。阿難!鞞婆陵耆村邑之中有梵志大長者,名曰無恚,極大富樂,資財無量,畜牧產業不可稱計,封戶食邑種種具足。阿難!梵志大長者無恚有子,名優多羅摩納,為父母所[[舉]]-[]-,受生清淨,乃至七世父母不絕種族,生生無惡,博聞總持,[[誦過四典經,深達因、緣、正、文、戲五句說]]-[]-。阿難!優多羅童子有善朋友,名難提波羅陶師,常為優多羅童子之所愛念,喜見無厭。 @[0499b04]@「阿難!難提波羅陶師歸佛、歸法、歸比丘眾,不疑三尊,不惑苦、習-[7]-、滅、道,得信、持戒、博聞、惠施、成就智慧,離殺、斷殺、棄捨刀杖,有慚有愧,有慈悲心,饒益一切乃至[[蜫蟲]]-[]-,彼於殺生淨除其心。阿難!難提波羅陶師離[[不與取]]-[]-,斷不與取,與-[8]-之乃取,樂於與取,常好布施,歡喜無吝,不望其報,彼於不與取淨除其心。阿難!難提波羅陶師離非梵行,斷非梵行,勤修梵行,精勤妙行,清淨無穢,離欲斷婬,彼於非梵行淨除其心。 @[0499b14]@「阿難!難提波羅陶師離妄言,斷妄言,真諦言,樂真諦,住真諦不移動,一切可信,不欺世間,彼於妄言淨除其心。阿難!難提波羅陶師離兩舌,斷兩舌,行不兩舌,不破壞他,不聞此語彼,欲破壞此,不聞彼語此,欲破壞彼,離者欲合,合者歡喜,不作群黨,不樂群黨,不稱群黨,彼於兩舌淨除其心。阿難!難提波羅陶師離麤言,斷麤言。若有所言辭氣麤獷,惡聲逆耳,眾所不喜,眾所不愛,使他苦惱,令不得定,斷如是言。若有所說清和柔潤,順耳入心,可喜可愛,使他安樂,言聲具了,不使人畏,令他得定,說如是言,彼於麤言淨除其心。阿難!難提波羅陶師離綺語,斷綺語。[[時說、真說、法說、義說、止息說、樂止息說]]-[]-,事順時得宜,善教善訶,彼於綺語淨除其心。 @[0499c01]@「阿難!難提波羅陶師離[[治生]]-[]-,斷治生,棄捨稱量及斗斛,棄捨受貨,不縛束人,不望[[折斗量]]-[]-,不以小利侵欺於人,彼於治生淨除其心。阿難!難提波羅陶師[[離受]]-[]-寡婦、童女,[[斷受]]-[]-寡婦、童女,彼於受寡婦、童女淨除其心。阿難!難提波羅陶師離受奴婢,斷受奴婢,彼於受奴婢淨除其心。阿難!難提波羅陶師離受象、馬、牛、羊,斷受象、馬、牛、羊,彼於受象、馬、牛、羊淨除其心。阿難!難提波羅陶師離受雞、豬,斷受雞、豬,彼於受雞、豬淨除其心。阿難!難提波羅陶師離受[[田業、店肆]]-[]-,斷受田業、店肆,彼於受田業、店肆淨除其心。阿難!難提波羅陶師離受生稻、麥、豆,斷受生稻、麥、豆,彼於受生稻、麥、豆淨除其心。 @[0499c15]@「阿難!難提波羅陶師離酒、斷酒,彼於飲酒淨除其心。阿難!難提波羅陶師離高廣大床,斷高廣大床,彼於高廣大床淨除其心。阿難!難提波羅陶師離[[華鬘]]、[[瓔珞]]、塗香、脂粉,斷華鬘、瓔珞、塗香、脂粉,彼於華鬘、瓔珞、塗香、脂粉淨除其心。阿難!難提波羅陶師離歌舞倡妓及往觀聽,斷歌舞倡妓及往觀聽,彼於歌舞倡妓及往觀聽淨除其心。阿難!難提波羅陶師離受[[生色像寶]]-[]-,斷受生色像寶,彼於生色像寶淨除其心。阿難!難提波羅陶師離[[過中食]]-[]-,斷過中食,常一食,不夜食,[[學時食]]-[]-,彼於過中食淨除其心。 @[0499c27]@「阿難!難提波羅陶師[[盡形壽]]-[]-手離[[鏵鍬]]-[]-,不自掘地,亦不教他,若水岸崩土及[[鼠傷-[9]-土]]-[]-,取用作器,舉著一面,語買者曰:『汝等若有豌豆、稻、麥、大小麻豆、豍豆、芥子,[[瀉-[10]-已持器去]]-[]-,隨意所欲。』阿難!難提波羅陶師盡形壽供侍父母,父母無目,唯仰於人,是故供侍。 @[0500a04]@「阿難!難提波羅陶師過夜平旦,往詣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所,到已作禮,卻坐一面。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默然而住。阿難!於是,難提波羅陶師,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為其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即從坐起,禮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11]-已,繞三匝而去。 @[0500a12]@「爾時,優多羅童子乘白馬車,與五百童子俱,過夜平旦,從鞞婆陵耆村邑出,往至一[[無事處]]-[]-,欲教若干國來諸弟子等,令讀梵志書。於是,優多羅童子遙見難提波羅陶師來,見已便問:『難提波羅!汝從何來?』難提波羅答曰:『我今從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所供養禮事來。優多羅!汝可共我往詣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所供養禮事。』於是,優多羅童子答曰:『難提波羅!我不欲見禿頭沙門,禿沙門不應得道,道難得故。』於是,難提波羅陶師捉優多羅童子頭髮-[12]-,牽令下車。於是,優多羅童子便作是念:『此難提波羅陶師常不調戲,不狂不癡,今捉我頭髮[*],必當有以。』念已,語曰:『難提波羅!我隨汝去,我隨汝去。』難提波羅喜,復語曰:『去者甚善。』 @[0500a27]@「於是,難提波羅陶師與優多羅童子共往詣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所,到已作禮,卻坐一面。難提波羅陶師白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曰:『世尊!此優多羅童子是我朋友,彼常見愛,常喜見我,無有厭足。彼於世尊無信敬心,唯願世尊善為說法,令彼歡喜得信敬心。』於是,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為難提波羅陶師及優多羅童子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默然而住。於是,難提波羅陶師及優多羅童子,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為其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即從座-[13]-起,禮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足,繞三匝而去。 @[0500b11]@「於是,優多羅童子還去不遠,問曰:『難提波羅!汝從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得聞如是微妙之法,何意住家?不能捨離學聖道耶?』於是,難提波羅陶師答曰:『優多羅!汝自知我盡形壽供養父母,父母無目,唯仰於人,我以供養侍父母故。』於是,優多羅童子問難提波羅:『我可得從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出家學道,受於具足,得作比丘,行梵行耶?』於是,難提波羅陶師及優多羅童子即從彼處復往詣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所,到已作禮,卻坐一面。 @[0500b21]@「難提波羅陶師白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曰:『世尊!此優多羅童子還去不遠,而問我言:「難提波羅!汝從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得聞如是微妙之法,何意住家?不能捨離學聖道耶?」世尊!我答彼曰:「優多羅!汝自知我盡形壽供養父母,父母無目,唯仰於人,我以供養侍父母故。」優多羅復問我曰:「難提波羅!我可得從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出家學道,受於具足,得作比丘,行梵行耶?」願世尊度彼出家學道,授與具足,得作比丘。』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為難提波羅默然而受。於是,難提波羅陶師知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默然受已,即從座[*]起,稽首作禮,繞三匝而去。 @[0500c06]@「於是,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難提波羅去後不久,度優多羅童子出家學道,授與具足,出家學道。授與具足已,於鞞婆陵耆村邑隨住數日,攝持衣鉢,與大比丘眾俱共遊行,欲至波羅㮈-[14]--[15]-迦私-[16]-國邑,展轉遊行,便到波羅㮈迦私國邑,遊波羅㮈住仙人處鹿野園-[17]-中。 @[0500c12]@「於是,頻鞞-[18]--[19]-王聞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遊行迦私國,與大比丘眾俱,到此波羅㮈住仙人處鹿野園中。頻鞞[*]王聞已,告御者曰:『汝可嚴駕,我今欲往詣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所。』時,彼御者受王教已,即便嚴駕。嚴駕已訖,還白王曰:『已嚴好車,隨天王意。』 @[0500c18]@「於是,頻鞞[*]王乘好車已,從波羅㮈出,往詣仙人住處鹿野園中。時,頻鞞[*]王遙見樹間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端正姝好,猶星中月,光耀煒曄,晃若金山,相好具足,威神巍巍,諸根寂定,無有蔽礙,成就調御,息心靜默。見已下車,步詣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所,到已作禮,卻坐一面。頻鞞[*]王坐一面已,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默然而住。 @[0500c27]@「於是,頻鞞[*]王,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為其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即從座[*]起,偏袒著衣,叉手而向,白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曰:『唯願世尊明受我請,及比丘眾。』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為頻鞞[*]王默然受請。於是,頻鞞[*]王知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默然受已,稽首作禮,繞三匝而去,還歸其家。於夜施設極美淨妙種種豐饒[[食噉含消]],即於其夜供辦已訖,平旦敷床唱曰:『世尊!今時已到,食具已辦,唯願世尊以時臨顧。』 @[0501a08]@「於是,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過夜平旦,著衣持鉢,諸比丘眾侍從世尊,往詣頻鞞[*]王家,在比丘眾上敷座而坐。於是,頻鞞[*]王見佛及比丘眾坐已,自[[行澡水]],以極美淨妙種種豐饒食噉含消,手自斟酌,令得飽滿,食訖收器,行澡水竟,敷一小床,別坐聽法。頻鞞[*]王坐已,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默然而住。 @[0501a17]@「於是,頻鞞[*]王,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為其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即從座[*]起,偏袒著衣,叉手而向,白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曰:『唯願世尊於此波羅㮈受我[[夏坐]]-[]-,及比丘眾,我為世尊作五百房、五百床褥,及施[[拘執如此白粳-[20]-米]]-[]-。王之所食種種諸味,飯供-[21]-世尊及比丘眾。』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告頻鞞[*]王曰:『止!止!大王![[但心喜足]]-[]-。』頻鞞[*]王如是至再三,叉手而向,白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曰:『唯願世尊於此波羅㮈受我夏坐,及比丘眾,我為世尊作五百房、五百床褥,及施拘執如此白粳[*]米。王之所食種種諸味,飯供[*]世尊及比丘眾。』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亦再三告頻鞞[*]王曰:『止!止!大王!但心喜足。』 @[0501b03]@「於是,頻鞞[*]王不忍不欲,心大憂慼:『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不能為我於此波羅㮈而受夏坐,及比丘眾。』作是念已,頻鞞[*]王白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曰:『世尊!頗更有在家[[白衣]],奉事世尊如我者耶?』 @[0501b08]@「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告頻鞞[*]王曰:『有,在王境界鞞婆陵耆村極大豐樂,多有人民。大王!彼鞞婆陵耆村中有難提波羅陶師。大王!難提波羅陶師歸佛、歸法、歸比丘眾,不疑三尊,不惑苦、習[*]、滅、道,得信、持戒、博聞、惠施、成就智慧,離殺、斷殺,棄捨刀杖,有慚有愧,有慈悲心,饒益一切乃至蜫蟲,彼於殺生淨除其心。大王!難提波羅陶師離不與取,斷不與取,與之乃取,樂於與取,常好布施,歡喜無吝,不望其報,彼於不與取淨除其心。大王!難提波羅陶師離非梵行,斷非梵行,勤修梵行,精懃妙行,清淨無穢,離欲斷婬,彼於非梵行淨除其心。 @[0501b21]@「『大王!難提波羅陶師離妄言,斷妄言,真諦言,樂真諦,住真諦不移動,一切可信,不欺世間,彼於妄言淨除其心。大王!難提波羅陶師離兩舌,斷兩舌,行不兩舌,不破壞他,不聞此語彼,欲破壞此,不聞彼語此,欲破壞彼,離者欲合,合者歡喜,不作群黨,不樂群黨,不稱群黨,彼於兩舌淨除其心。大王!難提波羅陶師離麤言,斷麤言。若有所言辭氣麤獷,惡聲逆耳,眾所不喜,眾所不愛,使他苦惱,令不得定,斷如是言。若有所說清和柔潤,順耳入-[22]-心,可喜可愛,使他安樂,言聲具了,不使人畏,令他得定,說如是言,彼於麤言淨除其心。大王!難提波羅陶師離綺語,斷綺語,時說、真說、法說、義說、止息說、樂止息說,事順時-[23]-得宜,善教善訶,彼於綺語淨除其心。 @[0501c07]@「『大王!難提波羅陶師離治生,斷治生,棄捨稱量及斗斛,亦不受貨,不縛束人,不望折斗量,不以小利侵欺於人,彼於治生淨除其心。大王!難提波羅陶師離受寡婦、童女,斷受寡婦、童女,彼於受寡婦、童女-[24]-淨除其心。大王!難提波羅陶師離受奴婢,斷受奴婢,彼於受奴婢淨除其心。大王!難提波羅陶師離受象、馬、牛、羊,斷受象、馬、牛、羊,彼於受象、馬、牛、羊淨除其心。大王!難提波羅陶師離受雞、豬,斷受雞、豬,彼於受雞、豬淨除其心。大王!難提波羅陶師離受田業、店肆,斷受田業、店肆,彼於受田業、店肆淨除其心。大王!難提波羅陶師離受生稻、麥、豆,斷受生稻、麥、豆,彼於受生稻、麥、豆淨除其心。 @[0501c22]@「『大王!難提波羅陶師離酒、斷酒,彼於飲酒淨除其心。大王!難提波羅陶師離高廣大床,斷高廣大床,彼於高廣大床淨除其心。大王!難提波羅陶師離華鬘、瓔珞、塗香、脂粉,斷華鬘、瓔珞、塗香、脂粉,彼於華鬘、瓔珞、塗香、脂粉淨除其心。大王!難提波羅陶師離歌舞倡妓及往觀聽,斷歌舞倡妓及往觀聽,彼於歌舞倡妓及往觀聽淨除其心。大王!難提波羅陶師離受生色像寶,斷受生色像寶,彼於受生色像寶淨除其心。大王!難提波羅陶師離過中食,斷過中食,常一食,不夜食,學時食,彼於過中食淨除其心。 @[0502a04]@「『大王!難提波羅陶師盡形壽手離鏵鍬,不自掘地,亦不教他,若水岸崩土及鼠傷[*]土,取用作器,舉著一面,語買者言:「汝等若有豌豆、稻、麥、大小麻豆、豍豆、芥子,瀉[*]已持器去,隨意所欲。」大王!難提波羅陶師盡形壽供侍父母,父母無目,唯仰於人,是故供侍。』 @[0502a10]@「『大王!我憶昔時依鞞婆陵耆村邑遊行。大王!我爾時平旦著衣持鉢,入鞞婆陵耆村邑乞食,[[次第乞食]]-[]-,往到難提波羅陶師家。爾時,難提波羅為小事故,出行不在。大王!我問難提波羅陶師父母曰:「長老!陶師今在何處?」彼答我曰:「世尊!侍者為小事故,暫出不在。善逝!侍者為小事故,暫出不在。世尊!籮中有麥飯,釜中有豆羹,唯願世尊為慈愍故隨意自取。」大王!我便受[[鬱單曰-[25]-法]]-[]-,即於籮釜中取羹飯而去。 @[0502a20]@「『難提波羅陶師於後還家,見籮中飯少,釜中羹減,白父母曰:「誰取羹飯?」父母答曰:「賢子!今日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至此乞食,彼於籮釜中取羹飯去。」難提波羅陶師聞已,便作是念:「我有善利,有大功德,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於我家中隨意自在。」彼以此歡喜結跏趺坐,息心靜默,至于七日,於十五日中而得歡樂,其家父母於七日中亦得歡樂。 @[0502a28]@「『復次,大王!我憶昔時依鞞婆陵耆村邑遊行。大王!我爾時平旦著衣持鉢,入鞞婆陵耆村邑乞食,次第乞食,往到難提波羅陶師家。爾時,難提波羅為小事故,出行不在。大王!我問難提波羅陶師父母曰:「長老!陶師今在何處?」彼答我曰:「世尊!侍者為小事故,暫出不在。善逝!侍者為小事故,暫出不在。世尊!大釜中有粳[*]米飯,小釜中有羹,唯願世尊為慈愍故隨意自取。」大王!我便受鬱單曰[*]法,即於大小釜中取羹飯去。 @[0502b09]@「『難提波羅陶師於後還家,見大釜中飯少,小釜中羹減,白父母曰:「誰大釜中取飯,小釜中取羹?」父母答曰:「賢子!今日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至此乞食,彼於大小釜中取羹飯去。」難提波羅陶師聞已,便作是念:「我有善利,有大功德,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於我家中隨意自在。」彼以此歡喜結跏趺坐,息心靜默,至于七日,於十五日中而得歡樂,其家父母於七日中亦得歡樂。 @[0502b18]@「『復次,大王!我憶昔時依鞞婆陵耆村邑而受夏坐。大王!我爾時新作屋未覆,難提波羅陶師故陶屋新覆。大王!我告[[瞻侍比丘]]-[]-曰:「汝等可去壞難提波羅陶師故陶屋,持來覆我屋。」瞻侍比丘即受我教,便去往至難提波羅陶師家,挽壞故陶屋,作束持來用覆我屋。難提波羅陶師父母聞壞故陶屋,聞已,問曰:「誰壞難提波羅故陶屋耶?」比丘答曰:「長老!我等是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瞻侍比丘,挽壞難提波羅陶師故陶屋,作束用覆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屋。」難提波羅父母語曰:「諸賢!隨意持去,無有制者。」 @[0502c01]@「『難提波羅陶師於後還家,見挽壞故陶屋,白父母曰:「誰挽壞我故陶屋耶?」父母答曰:「賢子!今日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瞻侍比丘挽壞故陶屋,作束持去,用覆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屋。」難提波羅陶師聞已,便作是念:「我有善利,有大功德,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於我家中隨意自在。」彼以此歡喜結跏-[26]-趺坐,息心靜默,至于七日,於十五日中而得歡樂,其家父母於七日中亦得歡樂。 @[0502c10]@「『大王!難提波-[27]-羅陶師故陶屋,竟夏四月都不患漏。所以者何?蒙佛威神故。大王!難提波羅陶師無有不忍,無有不欲,心無憂慼:「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於我家中隨意自在。」大王!汝有不忍,汝有不欲,心大憂慼:「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不受我請,於此波羅㮈而受夏坐,及比丘眾。」於是,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為頻鞞[*]王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從座[*]起去。 @[0502c20]@「『時,頻鞞[*]王於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去後不久,便敕侍者:「汝等可以五百乘車載滿白粳[*]米,王之所食種種諸味,載至難提波羅陶師家,而語之曰:『難提波羅!此五百乘車載滿白粳[*]米,王之所食種種諸味,頻鞞[*]王送來餉汝,為慈愍故,汝今當受。』」時,彼侍者受王教已,以五百乘車載滿白粳[*]米,王之所食種種諸味,送詣難提波羅陶師家。到已,語曰:「難提波羅陶師!此五百乘車載滿白粳[*]米,王之所食種種諸味,頻鞞[*]王送來餉汝,為慈愍故,汝今當受。」於是,難提波羅陶師辭讓不受,語侍者曰:「諸賢!頻鞞[*]王家國大事多,費用處廣,我知如此,以故不受。」』」 @[0503a03]@佛告阿難:「於意云何?爾時童子優多羅者,汝謂異人耶?莫作斯念,當知即是我也。阿難!我於爾時為自饒益,亦饒益他,饒益多人,愍傷世間,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爾時說法不至究竟,不究竟白淨,不究竟梵行,不究竟梵行訖。爾時不離生老病死、啼哭憂慼,亦未能得脫一切苦。阿難!我今出世,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我今自饒益,亦饒益他,饒益多人,愍傷世間,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我今說法得至究竟,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訖。我今已離生老病死、啼哭憂慼,我今已得脫一切苦。」 @[0503a17]@佛說如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0503a20]@鞞婆陵-[28]-耆經第六竟-[29]-(五千七百三十四字)-[30]- ====[校勘]==== [1] 「譯」,宋、元二本作「誦」。 [2] 明本無「中阿含」三字。 [3] 宋、元二本將「王相應品」四字及「初一日誦」四字置於前行。 [4] 「陵」,宋、元、明三本作「麗陵」。 [5] 明本無「初一日誦」四字。 [6]「鞞婆陵耆」,巴利本作 Vebhaḷinga。 [7] 「習」,元、明二本作「集」。 [8]「與」,大正藏原為「取」,今依據高麗藏改作「與」。 [9] 「傷」,宋、元、明三本作「場」。[*] [10] 「瀉」,宋、元、明三本作「寫」。[*] [11] 大正藏在「覺」字之後有一「足」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12] 「髮」,大正藏原為「髻」,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髮」。[*] [13] 「座」,大正藏原為「坐」,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座」。[*] [14] 「波羅㮈」,明本作「波羅柰」。 [15] 「波羅㮈」,巴利本作 Bārāṇasī。 [16] 「迦私」,巴利本作 Kāsī。 [17] 「仙人處鹿野園」,巴利本作 Isipatana Migadāya。 [18] 「頻鞞」,大正藏原為「頰鞞」,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頻鞞」。[*] [19] 「頻鞞」,巴利本作 Kikin。 [20] 「粳」,明本作「秔」。[*] [21] 「供」,大正藏原為「飼」,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供」。[*] [22] 「入」,大正藏原為「人」,今依據前後文改作「入」。 [23] 「時得」,宋、元、明三本作「得時」。 [24] 「女」,明本作「子」。 [25] 「曰」,明本作「越」。[*] [26] 「跏」,大正藏原為「加」,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跏」。 [27]「波」,大正藏原為「婆」,今依據高麗藏改作「波」。 [28] 「陵」,宋、元二本作「麗陵」。 [29] 明本無「鞞婆陵耆經第六竟」八字。 [30] 宋、元、明三本無「五千七百三十四字」八字。 ====[註解]==== [] 舉:重視;珍愛。 [] 誦過四典經,深達因、緣、正、文、戲五句說:通達三吠陀及語彙、儀軌、音韻論(或語源論)、史傳詩句的解說者。??《雜阿含》卷三十一第八八六經作:「誦諸經典、物類名字、萬物差品、字類分合、歷世本末此五種記悉皆通達。」 [] 蜫蟲:昆蟲。 [] 不與取:偷盜。 [] 時說、真說、法說、義說、止息說、樂止息說:(卷三16經出現時並無註解。是否不須此註解???? ywliu) [] 治生:作生意;買賣。按:難提波羅陶師製作陶器以物易物,要換多少由對方隨意,而不以獲利為目的。 [] 折斗量:折扣或降價。 [] 離受:不接受;不受用。 [] 斷受:不接受;不受用。 [] 田業、店肆:田產、店鋪。 [] 生色像寶:黃金寶物。 [] 過中食:過(中)午不食。 [] 學時食:學習在應當吃食的時候才吃食。 [] 盡形壽:終身;一輩子。 [] 鏵鍬:挖土耕地的農具。讀音同「划敲」。 [] 鼠傷土:老鼠挖出來的土。 [] 瀉已持器去:標點疑問->瀉己持器去,跟「瀉己,持器去」,意義相同嗎?整句的意思是什麼?(整句意思為:穀物倒完後拿走陶器。ywliu) [] 無事處:離開聚落,寂靜而適合修行的地方。又譯作「無事」、「空閑」、「空閑處」,音譯為「阿蘭若」、「阿練若」。 [] 夏坐:在印度夏季三個月的雨季中,出家眾禁止外出而聚居一處以致力修行。又譯為「結夏安居」、「結夏坐」、「夏安居」。 [] 拘執如此白粳米:這樣挑選過的白米飯。「拘執」為捉拿,在這裡特指選取。「白粳米」為白稻米。相當的南傳經文在這裡沒有描述供養物,但在前段經文提到國王布施的是「去黑米的米飯裝在淡黃色容器中」。 [] 但心喜足:只要有這樣的心意而喜悅就夠了;好意心領了。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我的雨季安居已有住處」。 [] 次第乞食:依著次序一家一家地托缽乞求食物。又譯為「次第行乞」、「次行乞食」。 [] 鬱單曰法:鬱單曰洲人的習慣,食物任由需要者自取。 [] 瞻侍比丘:負責照顧侍奉的侍者比丘。 ====[對應經典]==== * {ref>M081} ====[讀經拾得]==== ***佛陀和難提波羅陶師的因緣** 本經記載佛陀經過拘薩羅國一個地方時,欣然微笑,原來在迦葉佛時代那個地方叫鞞婆陵耆村,有迦葉佛的講堂,迦葉佛有位在家弟子叫難提波羅陶師,父母的眼睛都瞎了,為了照顧父母而不出家,以在家的身分作出家的修行,修行得相當好。他是釋迦牟尼佛前世優多羅童子的好朋友,費了一番努力才讓優多羅童子拜訪迦葉佛,優多羅童子因此而從迦葉佛出家。 而由《雜阿含經》卷二十二第595經,可知難提波羅陶師在迦葉佛時代證得三果,命終後往生五淨居天中的無煩天。他在釋迦牟尼佛時代也曾以天人的身份前來人間向老朋友打招呼,表示釋迦牟尼佛:「世世為我友,我亦彼知識,如是等大士,宿命共和合」,而且他們兩人終於都已「善修於身心,持此後邊身」。 ***中阿含比起中部尼柯耶精準的例子** [節錄自《中阿含》比較研究摘要,待整合] 此經描述過去佛迦葉派遣他的弟子到一位施主家化緣草來覆蓋屋頂,當弟子到達施主家時,他剛好外出,只有盲眼的父母在家。《中阿含》敘述說施主的盲眼雙親問是誰到來,弟子回答並且解釋自己是比丘。 (4)《中阿含 .63經》:「父母…聞已。問曰:『誰…耶?』比丘答曰:『長老,我等是…比丘。」 巴利對應經典《中部.81經,Ghaṭikāra-sutta》,諸比丘回答施主的雙親「姊妹 bhagini」,在《中阿含》則是回答「長老」相當於 āyas­mant/āyuś­mant ,通常是對比丘的尊稱,但是也適用於稱呼長者。在古印度的特殊社會中,妻子的地位如同是僕人般的附屬品,正常情況之下比丘對夫妻說話時不可能只稱呼妻子,因此很清楚地,《中阿含》的敘述應該是比較合適的經文。 =====(六四)中阿含-[1]-王相應品天使經第七(初一日誦)-[2]-===== @[0503a23]@我聞如是: @[0503a23]@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0503a24]@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以淨天眼出過於人,見此眾生死時、生時,好色、惡色,或妙、不妙,往來善處及不善處,隨此眾生之所作業,見其如真。若此眾生成就身惡行,口、意惡行,誹謗聖人,邪見成就邪見業,彼因緣此,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若此眾生成就身妙行,口、意妙行,不誹謗聖人,正見成就正見業,彼因緣此,身壞命終,必昇善處,乃生天上。 @[0503b03]@「猶大雨時,水上之泡,或生或滅,若[[有目人]]-[]-住一處,觀生時、滅時;我亦如是,以淨天眼出過於人,見此眾生死時、生時,好色、惡色,或妙、不妙,往來善處及不善處,隨此眾生之所作業,見其如真。若此眾生成就身惡行,口、意惡行,誹謗聖人,邪見成就邪見業,彼因緣此,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若此眾生成就身妙行,口、意妙行,不誹謗聖人,正見成就正見業,彼因緣此,身壞命終,必昇善處,乃-[3]-生天上。 @[0503b12]@「猶大雨時,雨墮之滴-[4]-或上或下,若有目人住一處,觀上時、下時;我亦如是,以淨天眼出過於人,見此眾生,死時、生時,好色、惡色,或妙、不妙,往來善處及不善處,隨此眾生之所作業,見其如真。若此眾生成就身惡行,口、意惡行,誹謗聖人,邪見成就邪見業,彼因緣此,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若此眾生成就身妙行,口、意妙行,不誹謗聖人,正見成就正見業,彼因緣此,身壞命終,必昇善處,乃生-[5]-天上。 @[0503b22]@「猶琉-[6]-璃珠,清淨自然,生無瑕穢,八楞善治,貫以妙繩,或青或黃,或赤、黑、白。若有目人住一處,觀此琉[*]璃珠,清淨自然,生無瑕穢,八楞善治,貫以妙繩,或青或黃,或赤、黑、白;我亦如是,以淨天眼出過於人,見此眾生死時、生時,好色、惡色,或妙、不妙,往來善處及不善處,隨此眾生之所作業,見其如真。若此眾生成就身惡行,口、意惡行,誹謗聖人,邪見成就邪見業,彼因緣此,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若此眾生成就身妙行,口、意妙行,不誹謗聖人,正見成就正見業,彼因緣此,身壞命終,必昇善處,乃生[*]天上。 @[0503c04]@「猶如兩屋共一門,多人出入。若有目人住一處,觀出時入時;我亦如是,以淨天眼出過於人,見此眾生死時、生時,好色、惡色,或妙、不妙,往來善處及不善處,隨此眾生之所作業,見其如真。若此眾生成就身惡行,口、意惡行,誹謗聖人,邪見成就邪見業,彼因緣此,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若此眾生成就身妙行,口、意妙行,不誹謗聖人,正見成就正見業,彼因緣此,身壞命終,必昇善處,乃生天上。 @[0503c13]@「若有目人住高樓上,觀於下人往來周旋、坐臥走踊;我亦如是,以淨天眼出過於人,見此眾生死時、生時,好色、惡色,或妙、不妙,往來善處及不善處,隨此眾生之所作業,見其如真。若此眾生成就身惡行,口、意惡行,誹謗聖人,邪見成就邪見業,彼因緣此,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若此眾生成就身妙行,口、意妙行,不誹謗聖人,正見成就正見業,彼因緣此,身壞命終,必昇善處,乃生天上。 @[0503c22]@「若有眾生生於人間,不孝父母,不知尊敬沙門-[7]-、梵志,不行如實,不作福業,不畏後世罪,彼因緣此,身壞命終,生閻王境界。閻王人收送詣王所,白曰:『天王!此眾生本為人時,不孝父母,不知尊敬[[沙門、梵志]]-[]-,不行如實,不作福業,不畏後世罪,唯願天王處當其罪。』 @[0503c29]@「於是,閻王以初[[天使]]-[]-[[善問、善撿、善教、善訶]]-[]-:『汝頗曾見初天使來耶?』彼人答曰:『不見也。天王!』閻王復問:『汝本不見一村邑中,或男或女,幼小嬰孩,身弱柔軟,仰向自臥大小便中,不能語父母,父母抱移離不淨處,澡浴其身,令得淨潔。』彼人答曰:『見也。天王!』閻王復問:『[[汝於其後有識知時]]-[]-,何不作是念:「我自有生法,不離於生,我應行妙身、口、意業。」』彼人白曰:『天王![[我了敗壞,長衰永失耶?]]-[]-』閻王告曰:『汝了敗壞,長衰永失,今當考-[8]-汝,如治放逸行、放逸人,汝此惡業非父母為,非王非天,亦非沙門、梵志所為,汝本自作惡不善業。是故汝今必當受報。』 @[0504a12]@「閻王以此初天使善問、善撿、善教、善訶已,復以第二天使善問、善撿、善教、善訶:『汝頗曾見第二天使來耶?』彼人答曰:『不見也。天王!』閻王復問:『汝本不見一村邑中,或男或女,年耆極老,壽過苦極,命垂欲訖,齒落頭白,身曲僂-[9]-步,拄杖而行,身體戰動耶?』彼人答曰:『見也。天王!』閻王復問:『汝於其後有識知時,何不作是念:「我自有老法,不離於老,我應行妙身、口、意業。」』彼人白曰:『天王!我了敗壞,長衰永失耶?』閻王告曰:『汝了敗壞,長衰永失,今當考[*]汝,如治放逸行、放逸人,汝此惡業非父母為,非王非天,亦非沙門、梵志所為,汝本自作惡不善業。是故汝今必當受報。』 @[0504a25]@「閻王以此第二天使善問、善撿、善教、善訶已,復以第三天使善問、善撿、善教、善訶:『汝頗曾見第三天使來耶?』彼人答曰:『不見也。天王!』閻王復問:『汝本不見一村邑中,或男或女,疾病困篤,或坐臥床,或坐臥榻,或坐臥地,身生極苦甚重苦,不可愛念,令促命耶?』彼人答曰:『見也。天王!』閻王復問:『汝於其後有識知時,何不作是念:「我自有病法,不離於病,我應行妙身、口、意業。」』彼人白曰:『天王!我了敗壞,長衰永失耶?』閻王告曰:『汝了敗壞,長衰永失,今當考[*]汝,如治放逸行、放逸人,汝此惡業-[10]-非父母為,非王非天,亦非沙門、梵志所為,汝本自作惡不善業,是故汝今必當受報。』 @[0504b09]@「閻王以此第三天使善問、善撿、善教、善訶已,復以第四天使善問、善撿、善教、善訶:『汝頗曾見第四-[11]-天使來耶?』彼人答曰:『不見也。天王!』閻王復問:『汝本不見一村邑中,或男或女,若死亡時,或一、二日,至六、七日,烏鵄所啄-[12]-,豺狼所食,或以火燒,或埋地中,或爛腐壞耶?』彼人答曰:『見也。天王!』閻王復問:『汝於其後有識知時,何不作是念:「我自有死法,不離於死,我應行妙身、口、意業。」』彼人白曰:『天王!我了敗壞,長衰永失耶?』閻王告曰:『汝了敗壞,長衰永失,今當考[*]汝,如治放逸行、放逸人,汝此惡業非父母為,非王非天,亦非沙門、梵志所為,汝本自作惡不善業,是故汝今必當受報。』 @[0504b22]@「閻王以此第四天使善問、善撿、善教、善訶已,復以第五天使善問、善撿、善教、善訶:『汝頗曾見第五天使來耶?』彼人答曰:『不見也。天王!』閻王復問:『汝本不見王人捉犯罪人,種種考[*]治,截手、截足、或截手足,截耳、截鼻、或截耳鼻,或臠臠-[13]-割,拔鬚、拔髮、或拔鬚髮,或著檻中衣裹火燒,或以沙壅草纏火燒-[14]-,或著-[15]-鐵驢腹中,或著鐵豬口中,或置鐵虎口中燒,或安銅釜中,或著鐵釜中煮,或段段截,或利叉刺,或以鈎鈎,或臥鐵床以沸油澆-[16]-,或坐鐵臼以鐵杵擣,或以龍蛇[[蜇]]-[17]--[]-,或以鞭鞭,或以杖撾,或以棒打,或生貫高標上,或梟其首耶?』彼人答曰:『見也。天王!』閻王復問:『汝於其後有識知時,何不作是念:「我今現見惡不善法。」』彼人白曰:『天王!我了敗壞,長衰永失耶?』閻王告曰:『汝了敗壞,長衰永失。今當考[*]汝,如治放逸行、放逸人,汝此惡業非父母為,非王非天,亦非沙門、梵志所為,汝本自作惡不善業,是故汝今必當受報。』 @[0504c12]@「閻王以此第五天使善問、善撿、善教、善訶已,即付獄卒。獄卒便捉持,著四門大地獄中,於是頌曰: 「『四柱有四門,  壁-[18]-方十二楞,\\   以鐵為垣墻,  其上鐵覆蓋。\\   地獄內鐵地,  熾燃鐵火布,\\   深無量由延,  乃至地底住。\\   極惡不可受,  火色難可視,\\   見已身毛豎,  恐懼怖甚苦。\\   彼墮生地獄,  腳上頭在下,\\   [[誹謗諸聖人,  調御善清善]]-[誹謗諸聖人]-。』\\ @[0504c23]@「有時於後極大久遠,為彼眾生故,四門大地獄東門便-[19]-開。東門開已,彼眾生等走-[20]-來趣向,欲求安處,求所歸依,彼若集聚無量百千已,地獄東門便還自閉,彼於其中受極重苦,啼哭喚呼,心悶臥地,終不得死,要令彼惡不善業盡。極大久遠,南門、西門、北門復開。北門開已,彼眾生等走來趣向,欲求安處,求所歸依,彼若集聚無量百千已,地獄北門復還自閉,彼於其中受極重苦,啼哭喚呼,心悶臥地,終不得死,要令彼惡不善業盡。 @[0505a04]@「復於後時極大久遠,彼眾生等從四門大地獄出,四門大地獄次生峰巖地獄,火滿其中,無煙無焰-[21]-,令行其上,往來周旋。彼之兩足皮肉及血,下足則盡,舉足則生,還復如故。治彼如是無量百千歲,受極重苦,終不得死,要令彼惡不善業盡。 @[0505a09]@「復於後時極大久遠,彼眾生等從峰巖大地獄出,峰巖大地獄次生糞屎-[22]-大地獄,滿中糞屎,深無量百丈。彼眾生等盡墮其中,彼糞屎大地獄中生眾多蟲,蟲名凌瞿來,身白頭黑,其觜如針,此蟲鑽破彼眾生足,破彼足已,復破膞-[23]-[[膓]]-[]-骨,破膞[*]膓骨已,復破髀骨,破髀骨已,復破臗骨,破臗骨已,復破脊骨,破脊骨已,復破肩骨、頸骨、頭骨,破頭骨已,食頭腦盡。彼眾生等如是逼迫無量百千歲,受極重苦,終不得死,要令彼惡不善業盡。 @[0505a19]@「復於後時極大久遠,彼眾生等從糞屎大地獄出,糞屎大地獄次生鐵鍱林-[24]-大地獄,彼眾生見已,起清涼想,便作是念:『我等往彼,快得清涼。』彼眾生等走往趣向,欲求安處,求所歸依,彼若集聚無量百千已,便入鐵鍱林大地獄中。彼鐵鍱林大地獄中,四方則有大熱風來,熱風來已,鐵鍱便落,鐵鍱落時,截手、截足、或截手足,截耳、截鼻、或截耳鼻及餘支節,截身血塗無量百千歲,受極重苦,終不得死,要令彼惡不善業盡。復次,彼鐵鍱林大地獄中生極大狗,牙齒極長,[[擥]]-[]-彼眾生,從足剝皮,至項-[25]-便食,從項[*]剝皮,至足便食。彼眾生等如是逼迫無量百千歲,受極重苦,終不得死,要令彼惡不善業盡。復次,彼鐵鍱林大地獄中生大烏鳥,兩頭鐵喙,住眾生額,生挑眼吞,啄-[26]-破頭骨,取腦而食。彼眾生等如是逼迫無量百千歲,受極重苦,終不得死,要令彼惡不善業盡。 @[0505b08]@「復於後時極大久遠,彼眾生等從鐵鍱林大地獄出,鐵鍱林大地獄次生鐵劍樹林大地獄,彼大劍樹高一由延,刺長尺六,令彼眾生使緣上下,彼上樹時,刺便下向,若下樹時,刺便上向。彼劍樹刺貫刺眾生,刺手、刺足、或刺手足,刺耳、刺鼻、或刺耳鼻及餘支節,刺身血塗無量百千歲,受極重苦,終不得死,要令彼惡不善業盡。 @[0505b16]@「復於後時極大久遠,彼眾生等從鐵劍樹林大地獄出,鐵劍樹林大地獄次生灰河-[27]-,兩岸極高,周遍生刺,沸灰湯滿,其中極闇,彼眾生見已,起冷水想,常-[28]-有冷水。彼起想已,便作是念:『我等往彼,於中洗浴,恣意飽飲,快得涼樂。』彼眾生等競走趣向,入於其中,欲求樂處,求所歸依,彼若集聚無量百千已,便墮灰河。墮灰河已,順流、逆流、或順逆流,彼眾生等順流、逆流、順逆流時,皮熟墮落,肉熟墮落,或皮肉熟俱時墮落,唯骨體-[29]-在。灰河兩岸有地獄卒,手捉刀劍、大棒、鐵叉,彼眾生等欲度上岸,彼時獄卒還推著中。 @[0505b28]@「復次,灰河兩岸有地獄卒,手捉鉤[[羂]]-[30]-,鉤挽眾生從灰河出,著熱鐵地,洞燃俱熾,舉彼眾生極撲著地,在地旋轉,而問之曰:『汝從何來?』彼眾生等[[僉]]共答曰:『我等不知所從來處,但我等今唯患大飢。』彼地獄卒便捉眾生著熱鐵床,洞然俱熾,強令坐上,以熱鐵鉗鉗開其口,以熱鐵丸洞然俱熾,著其口中。彼熱鐵丸燒脣,燒脣已燒舌,燒舌已燒[[齶]]-[31]--[]-,燒齶[*]已燒咽,燒咽已燒心,燒心已燒大腸,燒大腸已燒小腸,燒小腸已燒胃-[32]-,燒胃[*]已從身下過。彼如是逼迫無量百千歲,受極重苦,終不得死,要令彼惡不善業盡。 @[0505c11]@「復次,彼地獄卒問眾生曰:『汝欲何去?』眾生答曰:『我等不知欲何所去?但患大渴。』彼地獄卒便捉眾生著熱鐵床,洞然俱熾,強令坐上,以熱鐵鉗鉗開其口,以沸[[洋銅]]-[]-灌其口中,彼沸洋銅燒脣,燒脣已燒舌,燒舌已燒齶[*],燒齶[*]已燒咽,燒咽已燒心,燒心已燒大腸,燒大腸已燒小腸,燒小腸已燒胃[*],燒胃[*]已從身下過。彼如是逼迫無量百千歲,受極重苦,終不得死,要令彼惡不善業盡。 @[0505c20]@「若彼眾生地獄惡不善業不悉盡、不一切盡、盡無餘者,彼眾生等復墮灰河中,復上下鐵劍樹林大地獄,復入鐵鍱林大地獄,復墮糞屎大地獄,復往來峰巖大地獄,復入四門大地獄中。若彼眾生地獄惡不善業悉盡、一切盡、盡無餘者,彼於其後或入畜生,或墮餓鬼,或生天中。若彼眾生本為人時,不孝父母,不知尊敬沙門、梵志,不行如實,不作福業,不畏後世罪,彼受如是不愛、不念、不喜苦報,譬猶若彼地獄之中。若彼眾生本為人時,孝順父母,知尊敬沙門、梵志,行如實事,作福德業,畏後世罪,彼受如是可愛、可念、可-[33]-喜樂報,猶虛空神宮殿之中。 @[0506a04]@「昔者閻王在園觀中而作是願:『我此命終,生於人中。若有族姓極大富樂,資財無量,畜牧產業不可稱計,封戶食邑種種具足。彼為云何?謂剎利大長者族、梵志大長者族、居士大長者族。若更有如是族極大富樂,資財無量,畜牧產業不可稱計,封戶食邑種種具足,生如是家。生已覺根成就,如來所說正法之律,願得淨-[34]-信,得淨[*]信已,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族姓子所為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者,唯無上梵行訖,於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0506a16]@「昔者閻王在園觀中而作是願,於是頌曰: 「『為天使所訶,  人故放逸者,\\   長夜則憂慼,  謂弊欲所覆。\\   為天使所訶,  真實有上人,\\   終不復放逸,  善說妙聖法。\\   見受使恐怖,  求願生老盡,\\   無受滅無餘,  便為生老訖。\\   彼到安隱樂,  現法得滅度,\\   度一切恐怖,  亦度世間流-[35]-。』」\\ @[0506a26]@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0506a27]@天使經第七竟-[36]-(四千二百五字)-[37]- 中阿含王應品第六竟(一萬七千九百三十五字)-[38]-(初一日誦訖)-[39]- 中阿含經卷第十二(九千九百三十九字)-[40]- ====[校勘]==== [1] 明本無「中阿含」三字。 [2] 明本無「初一日誦」四字。 [3] 「乃」,宋、元、明三本作「及」。 [4] 「滴」,大正藏原為「渧」,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滴」。 [5] 「生」,宋、元、明三本作「至」。[*] [6] 「琉」,明本作「琉」。[*] [7]「沙門」,大正藏原為「門沙」,今依據前後文改作「沙門」。 [8] 「考」,元、明二本作「拷」。[*] [9] 「僂」,大正藏原為「軁」,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僂」。 [10]「業」,大正藏原為「行」,今依據高麗藏改作「業」。 [11]「四」,大正藏原無此字,今依據前後文補上。 [12] 「啄」,宋本作「喙」。 [13] 宋本無「臠」字。 [14] 「燒」,宋、元、明三本作「𤋲」。 [15] 「著」,大正藏原為「內」,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著」。 [16] 「澆」,宋本作「燒」。 [17] 「蜇」,大正藏原為「𧎴」,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蜇」。 [18] 「壁」,宋、元、明三本作「辟」。 [19] 「便」,元本作「復」。 [20]「走」,大正藏原無此字,今依據前後文補上。 [21] 「焰」,宋、元、明三本作「㷿」。 [22] 「糞屎」,巴利本作 Gūtha。 [23]「膞」,大正藏原為「膊」,今依據前後文改作「膞」。[*] [24] 「鐵鍱林」,巴利本作 Asipattavana。 [25] 「項」,大正藏原為「頭」,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項」。[*] [26]「啄」,大正藏原為「喙」,今依據高麗藏改作「啄」。 [27] 「灰河」,巴利本作 Khārodakā。 [28] 「常」,大正藏原為「當」,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常」。 [29] 「體」,大正藏原為「𩪑」,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體」。 [30] 「羂」,宋、元、明三本作「衒」。 [31] 「齶」,大正藏原為「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齶」。[*] [32] 「胃」,大正藏原為「𦝩」,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胃」。[*] [33]「可」,大正藏原為「不」,今依據前後文改作「可」。 [34] 「淨」,宋、元、明三本作「清」。[*] [35] 「流」,大正藏原為「灑」,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流」。 [36] 明本無「天使經第七竟」六字。 [37] 宋、元、明三本無「四千二百五字」六字。 [38] 宋、元、明三本無「中阿含王應品第六竟(一萬七千九百三十五字)」十九字。 [39] 宋、元二本將「初一日誦訖」五字置於「天使經第七竟」之下,明本置於「中阿含經卷第十二(九千九百三十九字)」之前行。 [40] 大正藏原將「中阿含經卷第十二(九千九百三十九字)」置於「中阿含王應品第六竟(一萬七千九百三十五字)(初一日誦訖)」前行,今依據磧砂藏改置於卷末。 ====[註解]==== [] 有目人:有眼睛的人;視力正常的人。(善於觀察的人 ?--cathy) [] 沙門、梵志:修行人的統稱。 [] 天使:天神的使者;神聖訊息的信差。 [] 善問、善撿、善教、善訶:好好地質問、好好地審視、好好地訓誨、好好地呵責。 [] 汝於其後有識知時:後來有了這樣的知識;後來知道了。 [] 我了敗壞,長衰永失耶:我瞭解生命的無常敗壞,將這樣墮落而失去更正的機會了嗎?相當的《增壹阿含經》經文作「如是,大王!我已見之」,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大德!見過」。 [] 蜇:毒蟲叮咬。讀音同「哲」。 [誹謗諸聖人] 誹謗諸聖人,調御善清善:毀謗各個聖人、能教化善人、清淨的人(則有這樣的地獄惡報)。 [] 膓:「腸」的俗字。 [] 擥:「攬」的異體字。 [] 齶:同「顎」,指顎骨(包含上、下顎)。 [] 洋銅:「洋」=烊=煬,將金屬鎔化的意思。而「銅」這個字在古時並不一定是「銅」,泛指一般金屬。但是這二個字寫在一起,指的是在當時的技術可以將之鎔化的金屬。 ====[對應經典]==== * {ref>Ze32.04} * {ref>M130} * {ref>A03.035} * {ref>Tn0042} * {ref>Tn0043} * {ref>Tn0086} ====[讀經拾得]==== 本經的五天使分別為生、老、病、死、罪罰,有智慧的人見到這些現象時,即能警覺人世的無常,而不造惡、不放逸。 Also c.f.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udadigest/permalink/1629860940521069/ ====[進階辨正]==== [[什麼是「洋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