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佛法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keyboard.bbs@csie.nctu (筠筠),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從Goapel的選擇略談佛法 發信站: 交大資工鳳凰城資訊站 (Mon Oct 24 14:30:16 1994) 轉信站: pivot!ccnews.nchu!news.cc.nctu!news.csie.nctu!bbsroute!phoenix ------------------------------------------------------------------------ >我一向敬重認真追求佛理,並不厭其煩一再對境界太差如我者耐心解說的人,我 >也絕對折服佛理的哲學境界,那真是西方難以追上的,佛教所說的破我執,空, >無,絕不是沒有道理的。瑜珈與禪定,是上好的修為之法。 >但有幾個因素,促使我必選擇了基督。 ------------------------------------------------------------------------ 親愛的Gospel: 看了您的文章,深覺難過,像您這般想要認真對待生命的人,在選擇宗教時, 卻因未真正了解一個宗教而放棄它。弟覺得基督教是個很好的宗教,所以弟最近也 在讀聖經,發現它甚有可讀,也逐漸能理解基督徒的觀念,但弟想問您:對版上有 關佛法的文章,您看了思索了多少呢?或者,不談別的,就說『佛陀的啟示』好了 ? 此為題外話,回到您的觀點, 您不只一次提到您折服「佛理的哲學境界」,光 這句話,弟就覺得好難過,因為這句話非但表示您對佛法的了解不足,而且誤解甚 多,因為佛法從來都是以人為出發點,是契合人生,不離人生的,但絕非哲學的, 形上學的,而實實在在地相應於生活。 以下對您選擇的理由提出看法: ----------------------------------------------------------------------- >1. 我無法接受涅盤是最後的境界, 因為「空靈」之後的「空靈」再之後的「空 >靈」之後....,應當是一種至極的滿盈。人的確應當竭力去我執,但無我之後的 >無我之後的無我......,也應當有所充滿。只是充滿的滿盈的,不再是「我」, >而是比我大很多的東西,是最終的答案。那滿盈的是什麼?佛沒給我答案。 ------------------------------------------------------------------------ 面對Gospel這類的人,弟要大膽地說一句平常仍待很多說明的話(有時對某些 人還得先否定它):「世間實涅槃,解脫非離世」! 涅槃從來也不是空靈!什麼是空靈呢?弟不知道,無論是趨於空無,或是趨於 某種靈性,都不是涅槃。我們說涅槃寂靜,但絕不說涅槃空靈,寂靜是一種狀態的 描述,卻不是涅槃! 沒有緣起的人生萬有,就沒有涅槃,您可以用淨化的人生正面地去理解涅槃, 卻無法脫離人生來安立任何境界,即使是出世間的涅槃;世間與涅槃的實際並無絲 毫差別,涅槃,只是還這個實際的本來面目,絕不能把世間和涅槃看作兩截。想要 否定人生的不是佛教,其他希冀來世,祈求死後進入天堂的宗教,反而表現出其對 現世的逃避,也同時表現人內心無依的恐懼及對心靈倚靠的企盼!這樣說也許武斷 了些,但佛教是否為否定人生的宗教呢?佛法教導我們面對現實,看清事實,人要 解脫,解脫束縛的對象自己的煩惱,而非這個世界,煩惱解脫了就是清境還滅的涅 槃,不能解脫就是雜染流轉的輪迴。煩惱是動亂的,止息它則歸於寂靜,就像要如 水的心寂靜清澈,得止息煩惱的風。然而對煩惱來由的無知,眾生處於煩惱煎熬的 感受中覺察到內心的無助與無力,尋求依靠的渴欲由是生現,得之則緊抓不放,不 得則空虛恐懼,如此執著種種於暫時的感受,殊不知執著種種感受正是煩惱相續的 來由,它們生了又滅,滅了又生,猶如水面浪潮此起彼落。原本尋求消除煩惱獲致 心靈的永恆寄託,卻恰恰是促成煩惱相續的根由!佛法不教人如此,反之,老老實 實地面對每個現生的緣起,如實觀照,洞悉緣起的本來面目,了澈一切緣起的雜染 生起,趣向一切緣起的清淨寂滅;緣生的世間與寂滅的涅槃不是兩個分別,它們是 緣起的幻與實,說它們是二物則違背緣起論,說涅槃空靈則無異言世間空靈。 所以沒有那個要滿盈或被充滿的,一切緣起的實際是如何便如何,諸法的生滅 、垢淨、增減只是我們妄執緣起的結果;而所謂的世間與出世間,不過是緣起的幻 與實。 ------------------------------------------------------------------------ >2. 我無法接受輪迴之外,生命的來源竟然無解,或者只是源於一場大爆炸。 這 >觀點竟能使人推演出人生的虛幻感與懷疑主義,並想解脫生命輪迴的必然哲理。 >我相信受造物之上,應有源頭。如果祂賦予生命,必定給生命以意義,如果祂造 >物,祂必定與受造物有互動。 ------------------------------------------------------------------------ 人類所有的哲學與神學,無一不面對宇宙人生安立的問題。然則,無論任一個 哲學或神學首要論題都是對宇宙萬有的建立,然後才對人的地位有所交待。但是, 您是否見過或聽過佛法要去安立宇宙的創生、生命的起源(第一因)呢?佛法不提 這些。為什麼?難道一個覺者無法覺察這些嗎?當然不是,相反的,這正是他覺悟 的樞機! 哲學與神學以宇宙的建立為出發點,再由是安立人的地位,為了解釋宇宙現象 ,不能不去找個本體或主宰來解釋;所以從哲學與神學的觀點來看,現象是離不開 形而上的本體論的。但是佛法不是這樣,他的理論也無一處是形上或本體論的,因 為佛法的出發點不是宇宙,而是人生! 佛法把我們的世界分為有情世間和器世間(山河大地等等),而說有情是正報 ,器世是依報。這裡可以看出佛法的本末,是以有情為本,器世乃依有情而存在。 佛法不討論宇宙創生等等所謂十四無記之形而上的問題,因它們不是「實有」的, 世間的種種佛法說是由心識變現出來的,為「幻有」非「實有」,「幻有」的不是 不存在,就像鏡中花、水中月,不能說沒有,只能說不實。但去討論「幻有」的起 源、創造則是「妄有」,如龜毛兔角般的根本不存在,佛經上稱之為「戲論」,討 論它、思索它是永遠得不到答案的。 以有情為本的佛法關心的是有情的實質問題──惑、業、苦。什麼是有情的惑 ?如何因惑而造業、而致苦、而流轉生死輪迴?如何去惑、斷業、滅苦、而止息流 轉的輪迴?這些都得從現實人生中得到解答,唯有透過對現實人生作最細密深刻的 審察、體驗、實踐,才能覺悟人生世間感受諸苦的惑,也才能由是覺悟到解決之道 。佛陀以自身之體驗揭示我們解脫諸惑、煩惱、苦的方法──亦即趣向涅槃之道─ ─就在這人世間,只有面對一切緣起,以慈悲及般若智慧加以觀照、抉擇、對待, 才能獲致正覺。所以他告訴世人:「諸佛世尊皆出人間」! 以有情為本,一切依於有情的心(心識、心理的)色(器世的)諸法,於如實 觀照人生緣起、洞澈覺悟後昭然若揭;佛法不教人追求無益身心之「妄有」的答案 ,而以實際且最利有情的觀照實踐人生之法,啟迪有情由自身發掘打開通往見到實 相大門的鎖鑰,這鎖鑰在人自身內,在人生緣起中實踐,而在人世間覺悟!人生畢 竟不是虛幻,端賴我們自己,若執則成「幻有」,轉輪迴;反之,見實相,入涅槃 。這一切,就在人世間! ------------------------------------------------------------------------ >3. 我看到人性之中不是只有好或只有壞,不應是全盤推翻人性,也不應是義無 > 反顧的全盤肯定人性。我看到人其實是有愛的動能給予的動能,這種良善是要被 > 滿足的; 同樣我也看見人性中有人永無法分析清楚的邪惡,那是只能終其生的努 > 力去除,卻永遠除不掉的。(關於這部份,chiag 兄在欲惡成善中一再提出他的 > 關切,剖析非常深刻。)我看見的人性的好與壞,都使我意識佛理中的修行,會 > 使我人生走愈長遠,經歷愈多,便增長愈多的無力與苦痛,並非是我看不透徹, > 而是惡去除不淨,愛的渴望卻要強行壓抑。 ------------------------------------------------------------------------ 曾聽 Psycho 兄說您讀過熊十力的作品,熊為唯識大家,不知您從中獲得什麼 ?世間的相對法乃是有情心識分別妄執而來,如果不能弄清善惡相對諸法所從何來 ,因何分別,因何作業,所有的修行唯唯平添身心的煎熬而已。看的透澈的又是什 麼呢?要一個在火宅中的人說身心清涼,您說可能嗎?煩惱的根源是對煩惱現起的 迷惑無知,煩惱的相續生起是對所感諸受的執取,一個不知惑、處處執著諸受的人 猶如置身火宅,談身心清涼.... 您覺得呢? 人在如何的境地,有如何的能力,便做如何的事情,在火宅中妄想清涼非但不 切實際,還會生起更多錯謬的觀點而加以執著。古來大德總強調學佛要有次第,我 們不能央求三歲小孩耍大刀,強舉了起來恐怕也先害了自己。一個人若不能體察貪 愛執取的無常性,不會體察到無常故苦的道理,不知五蘊身心的本質是苦,是無從 修行解脫煩惱之道的,徒使他望途生畏而已。唉!終究是我等執迷眾生不能體會諸 佛法門的用心良苦及諸菩薩的慈悲喜捨。 ------------------------------------------------------------------------ >5. 我熱愛生命。 我從不認為人生的目的就在擺脫人生進入涅盤。我絕不是個未 >經人生之苦的人,我也經歷失戀,也經歷親人死亡,也經歷一場大火燒毀一切, >全家只剩個人身上的衣服是僅有財產....,但我仍看見即或是經歷多重之苦,人 >生仍不是枉然一場,值得的! ------------------------------------------------------------------------ 佛法是不是要人擺脫人生及涅槃的問題,前面已略為解釋。然則肯定人世卻不 是要人去執著世間,不能了澈緣起,經歷只是下個經歷的因緣,相續、流轉、或滿 足、或不滿足,入世離世結果都一樣。何人經歷少了、不深刻了?經歷多或感受深 刻便能獲致真理嗎?不抓住問題的重心,再多的經歷也無益了澈真理。您覺得苦嗎 ?如果大審判到了,那些作惡被上帝判入地獄的人苦不苦呢?那時在天堂的您要如 何去想他們呢?因為一時的不義要永遠受苦而沒有改過的機會?或者,下地獄的我 苦不堪言,苦到沒有閒暇想到竟然還有天堂永恆快樂這檔事,就算想到了,連悔過 的機會也無,我不絕望、忿恨嗎? 親愛的朋友,您的心在自己身上多還是別人身上多呢?當您受苦時,感受得到 別人的苦嗎?當您享樂時,記起苦難的人嗎?您認為值得的究竟是什麼呢?您可知 有那麼一位菩薩(覺有情之略譯)願在地獄拔度地獄眾生之苦而不願成佛涅槃嗎? 還有另一位菩薩不令眾生成佛誓不成佛嗎?您又可曾知道有多少默默無名的菩薩在 世間的各個角落,甘受各種苦楚來成就他人呢? 沒有廣大無私慈悲心的人是不會成佛的! 佛法的修持是個人的,也是眾生的,無論是空無或是貪愛都是佛法所不取的, 佛法是中道,如實如裡契合人生的中道,社會與個人是不分的,一個菩薩行者,眼 中只有眾生而無個人。那些光想到自己而脫離人世的行者,無異槁木死灰,終究會 再墮輪迴。 ------------------------------------------------------------------------ >6.我肯定人類歷史,社會,一切文化與藝術,並且,我肯定人與人之間應有一種 >有所源頭的愛,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空無,而是見證滿盈。這其實就是說, > 在個人修行之外,尚有社會意義的肯定。 psycho 兄多次提及,我認為這是很重 >要的一點。 ------------------------------------------------------------------------ 佛法的正確見地絕對不是空靈、離世等虛幻自私的行為,佛法的理也絕對是從 事的實踐而來,而不是純粹思維的哲學哲理或形上本體論。佛法的出發點是眾生有 情,所有的修行也都以眾生為中心,故不耗費精神於無益身心的妄有第一因。其如 實踐履於利益眾生菩提道上,掌握每個眾生的真正需要,並不斷地為無緣眾生植下 促成緣熟的種子。要知道:「沒有眾生有情,便沒有諸佛菩薩」。 親愛的 Gospel, 佛法給您的若只是高深的哲理乃至離世空無,致使您認為空 無之後要有所充盈,這等錯解「緣起」即「空性」,亦即「無自性」,也就是因緣 合和無自立自成之本體等等異名同義,卻與空無與常有區別出來的名相與內涵,這 是我們佛教徒的錯,這錯謬在中國已有數百年的時間,造成社會大眾對佛法的誤解 ,但近代的大德和我們這一代不會任他再錯下去。如果不畏苦、不怕死,為法忘軀 西行越山渡水忍饑受凍學法的玄奘大師,其破斥邪見,攝伏外道,威震全印度十餘 國的事蹟,只落個小說西遊記的荒謬故事,方使人得知大師之名,我想佛法的正知 正見要人得窺是困難的,而這,不單是佛教的悲哀,也是眾生的悲哀。 謝謝!!! -- 佛法最深刻的────就是將我們的心與心相傳 ╓─────────╖ ☆ 就像無盡的燈一樣 ◇ ║ 眾生無邊誓願度 ║ ◎ 一燈傳一燈 ◎ ║ 煩惱無盡誓願斷 ║ ◎●◎ 無量無邊 ◎●◎ ║ 法門無量誓願學 ║ ◎●○●◎ 一燈燃一燈 ◎●○●◎ ║ 佛道無上誓願成 ║ ◎●○●○●◎ 燈燈無盡 ◎●○●○●◎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