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萊米的改良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ycls.bbs@formosa.life.nthu.edu.tw (ycls), 信區: history
標  題: 台灣在萊米的改良
發信站: 1545福爾摩沙BBS (Mon May 12 23:19:44 1997)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news.mcu!news.cs.nthu!nthu_tw
來  源: formosa.life.nthu.edu.tw



日本據台初期對台灣米做過調查發現台灣米品種十分複雜共有第一季四四七種、第二季
七三六種與中間種一八二種計一千三百六十五種。品種雖多但是品質良莠不齊,更由於
台民無所謂育種知識一品種中摻雜多品種更同培養的情況普遍,其中更因白米中摻雜紅
米烏米與茶米等造成經濟效益不彰(台米除台民食用外在日本殖民當局農業台灣、工業
日本的政策下,台米主要銷往日本,日人習慣吃白米,對混雜有紅米者視為劣品)。
殖民政府遂於一九零六年(明治三十九年)起改良台米,首先工作即為剔除紅米。

一九一零年起又新增兩個目標其一為限定品種數目僅保存優良的稻種。其二則對稻種作
純系分離淘汰雜種。其方法為:

一、劃分小區域,指定改良區。在該區內減少在來品種數,選擇優良豐收而且粒形與日
    本米相似的品種,限定為該區城內的栽培品種。
二、前項限定品種再依拔穗和種選的方法,講求品種的純潔,以提高品種的純度。
三、將限定品種加以純系育種,在各地方試驗其栽培的適應性,將其中優良的品種,加
    在米種改良的限定品種中。

經過數年努力大正六年(一九一七年)共保留了優質米種第一期作一八一種第二期作二
一九種與中間期作八十五種計四八五種,較原來淘汰了八百八十種。至大正八年(一九
一九年)阿猴廳轄下已無紅米混雜,嘉義及台南廳每升白米中夾雜之紅米已由原來之數
千降到少數之三四十顆。

經過品種的篩檢改良種在萊米較原生種單位面積產量增加約百分之二十三,雖然多須歸
功於耕種技術排水灌溉的設施的加強,但米穀改良亦佔一重要因素。


--
Origin: 1545福爾摩莎BBS formosa.life.nthu.edu.tw (140.114.96.126)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