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當下,筆隨意轉 ──黃才松的佛畫創作 |
精華閱讀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Bodhi@Lion (星月菩提) on board 'art' 標 題: 意在當下,筆隨意轉 ──黃才松的佛畫創作 - 216 發信站: 獅子吼站 (Thu Nov 22 10:33:29 2001) [ 本文轉載自獅子吼站 Buda-humanity 版 ] [ 本文原作者為: bachida ] 人生雜誌 216 期 黃才松的佛畫創作基本上, 根紮於傳統的水墨畫家,常是 練就深厚的基本功後就束縛其 中,很難破繭而出。但黃才松 卻每在傳統中自闢蹊徑,遊藝 於現代與傳統間,試圖找到平 衡點。他的佛畫藝術,頗能具 體呈現此一特質。 文?楊麗玲 作品提供?黃才松 拜訪黃才松位於板橋的家,走上頂樓,一面石片上以雕刻書法寫 著「栽松種竹是家風」,雖未見到松竹滿林,老樹盆栽倒是生機勃然,顯 露主人愛好自然的性情。 在國內藝術界,提起黃才松的創作歷程與得獎 紀錄,堪稱琳瑯滿目。從學生時代至今,國內各大美展及創作獎項幾乎從 未缺席,不僅連獲全省美展大會獎成為永久免審查水墨畫家,亦囊括了中 山文藝創作獎與國家文藝獎,在中青輩的水墨畫家中,備受矚目。功力與 勇氣兼具 「得獎只是一種過程,就像創作一樣,當一件作品完成,我就 已經離開它,繼續往前走了。」 黃才松並不叨叨眷戀於過程中的掌聲,對於藝術的態度,他能放能 捨,不耽於既有的成績,因此也就更能大開大放,不斷創新風格。 基本 上,根紮於傳統的水墨畫家,常是練就深厚的基本功後就束縛其中,很難 破繭而出。但黃才松卻每在傳統中自闢蹊徑,游藝於現代與傳統間,試圖 找到平衡點。他的佛畫藝術,頗能具體呈現此一特質。 猶如李可染對於 藝術創作曾留下的一句名言:「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 來。」功力與勇氣,是藝術創作最難能可貴的要素,徒有功力,沒有勇 氣,畫到老死,恐怕也只是泥古陳跡。相反地,沒有功力,只有勇氣,枉 求創新,充其量只能喧嘩一時,經不起考驗。從這個角度試探黃才松的佛 畫系列,無疑地,他的勇氣是足夠的,功力也不缺。 身為省展永久免審 查水墨畫家的他,曾負笈美國主修油畫,回國後並未棄水墨而油畫,反倒 將西畫的訓練與觀念技法,融用於水墨專長中。 「現代必須源於傳統 吸吮與消化,關心現在,就必須不斷改變傳統,傳統才能永遠存在。」黃 才松秉持這樣的理念,無論是花樹山水、生活風景、佛畫藝術,都走向自 然學習、吸納、反芻,甚而反叛傳統、卻非丟棄傳統,融入現代藝術語彙 及技法的中間路線。 雖是以宣紙、水墨、丹青為媒材,他的佛畫系列卻有別於一般國畫 的大量留白,而以滿格的構圖,墨彩的濃淡變化,推擴畫面的空間層次, 「留白」的想像空間並未因此被「擠壓」掉。古人強調的的氣韻生動,含 藏於反「白」為「黑的層次變化」,「氣」的動勢,流盪在可以呼吸的畫 面中。 「1991年間,因為父親生病,我開始接觸佛法,體認到生命的無 常與悲苦……」黃才松表示,學佛以後,他的生命觀有了很大的轉變,繪 畫等同於一種修行,觀照萬象,不能只憑肉眼的直覺與主觀的喜好去衡 量,必須以智慧與慈悲為出發,他說:「佛法是要去體會人生的無常與當 下的可貴,瞭解宇宙『成、住、壞、空』的實相,以及人的『生、老、病 、死』等種種苦,才能開發般若智慧和菩提心。」作品傾向直觀式展現 無論從藝術或修行的角度,他認為莊嚴的佛像不應只是禮拜的對象,而該 在生活裡學習佛的慈悲與智慧。因此,在創作佛畫的過程中,他雖大量收 集、參閱歷史圖像典範,也親訪敦煌等佛教藝術聖地,在創作時,卻拋棄 傳統佛畫的表現手法與儀軌型制要求,構圖改以幻覺的景象與視覺的引 導,堆砌、切割、層疊不等次的多度空間,透過中國書法線條的寫意與造 型的意象,呈現了某種接近超現實的神祕感與戲劇效果。 一系列以石窟 、佛像、眾生為題材的〈石窟禮讚〉或〈石窟印象〉作品中,石窟、岩壁 裡的多層次空間似真似幻,佛光靈動,隱約閃現,佛與眾生是如此接近, 佛國淨土與人間生活殊難二分。 透過水墨技法層染堆疊出的岩壁質感,佛的形相既似石雕,又似破 空而出,層層積墨,重色對比,產生近似油畫的效果。 橫幅長達兩公尺 半的〈香讚〉,取義於〈爐香讚〉文,畫面中,祥雲處處,諸佛現身,護 法天龍若隱若現,朱砂紅光,金粉璀璨。所謂有誠則靈,法會盛況在意象 繁複的畫面展布中,呼之欲出。 除非是「遵古製造」,否則創作就像一 場心靈與智慧的探險,筆墨揮灑間,布局總在隨機變化中,創生出乎預期 的效果。黃才松作畫,往往拋棄預設的機械式構圖方式,讓內在的感動隨 墨韻觸機而發,自成格局。 例如〈觀世音〉這幅畫在創作的過程中,原 先並未有觀世音的具象預設,而是在行筆飛墨間,畫面中自然渲開了大片 留白,墨韻渾然天成,觸動了靈感,彷若文學中「自然寫作」(非指描述 自然生活的寫作方式,而是一種意識波動自然觸機而生的寫作方式)的靈 感帶動,觀世音悠然斜臥的形象躍然而出,周遭環伺的羅漢也一一演生。 在具象與抽象的幻設空間裡,「靈感」訴說著自己的語言。完成的 畫,常常並非在黃才松的「計畫」之內。古人嘗謂「胸有成竹,意在筆 先」,黃才松強調的卻是「意在當下,筆隨意轉」,追求更自由、更隨性 的展現。 「這樣的方式,除了基本筆墨工夫要深厚外,自覺的能力更要 加強。」黃才松說,早期他創作之前也會畫很多草稿,但漸漸地,卻愈來 愈傾向於直覺式的感應。他的個性不喜柔弱拘泥,因此不畫工筆而偏向寫 意,追求形而上。無論傳統畫師如何看待類此創新的佛畫,但他很清楚, 創作是與自己爭,是為生命、為超越自己、超越時光,而不在意市場或畫 評的褒貶。 一系列〈飛天〉作品,線條運用更為自由灑潑,飛天靈動的 姿態、服飾、衣袖、纓絡……,時而如雲煙飄渺,時而如浪迴旋,帶著音 樂性的律動;又如意識流的起伏衝盪,似亂而有序,隨意翻覆,卻有著協 調統一的歸趨。 亭台、樓閣、樂伎等素材,有時也似幻似真地融入於畫 面中。 猶如黃才松在其畫冊序言中曾提及的:「如莊敬的佛或優雅的菩薩 、威嚴的天王,再配以伎樂、舞踊或亭台樓閣、蓮花等,在畫面交相配置 的壯大極致的構圖……或線條、或色彩,因壁面的相互連貫而成立體的空 間,更能在洞內聯想更多的情節……」他所創作的〈飛天〉系列,更具人 性化及人文特質的思考,帶有一種歡樂氣氛。 〈頓〉以花青、石青色系 的深淺變化,展布宇宙空間的虛渺無垠;而迴盪流旋的線條,牽引著意識 波動的深邃,與宇宙天體、生命智慧的奧祕;意識的渦旋猶如修行之路深 密難測,在清晰與恍惚間,「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金剛 經》語),虛靜中的佛,迴旋於時空中的飛天,無論由內而外,或由外而 內,佛法四萬八千法門,因材施教,「悟」在「頓」的瞬間。 〈佛音〉 、〈梵音〉的音樂律動性更強,飛天的相貌、造型更簡化,也更抽象了。 中國畫原就是最注重線條的,每一落筆的起承轉合,均講究書法性、講究 章法,帶有韻律感的線條流動,將無影無形的聽覺,轉化為可見的視覺, 聲符?意符、宗教?人性,就在筆墨丹青渲染積拓的虛實間悠然迴響。 綜而觀之,1990年至1999年,堪稱是黃才松創作佛畫最多的階段;而 在此前後,蘊涵濃厚鄉土情懷的山水風景,一直是他創作的重要取材。引 西潤中,不斷創新 出生於台南縣西港鄉農家的黃才松,早期作品即傾向 於陽剛之美的大山大水,從傳統筆墨漸進,融入西方美學的觀念與視野, 筆下題材日愈著重於寫生的「再造」,而非單純的物象「寫真」。 昔日 曾以板橋林家花園為題材的系列作品,〈文昌路一隅〉、〈啊!林園〉、 〈再見林園〉連續三年獲全省美展大會獎等,也使他擁有了永久免審查水 墨畫家的資格,這個在藝壇嶄露頭角的初始階段,黃才松不斷從古畫去探 討材質的問題與筆墨意境的表達。 抱持著「引西潤中」、「不願畫面重 複以前構圖」的前提,黃才松筆下的台灣鄉土人文、民間生活風情、山水 林園風景,例如首次個展中頗受矚目的〈蘇花公路〉、〈關渡即景〉、 〈平野古廟〉等,無論是構圖形式或內容詮釋,都已顯露跳開傳統的旺盛 企圖。 家鄉的木麻黃、紅瓦厝、鹽田、養蚵人家……也陸續從深遠的記 憶裡浮現出來,呈展於黃才松的繪畫世界裡,〈三股海邊的防風林〉、 〈木麻黃〉、〈雙春海邊的防風林〉、〈卡繆海邊〉、〈橫貫公路〉等作 品,功力愈見成熟,而其畫風也在歲月的沉澱中,留下耕耘的軌跡。 〈荷〉系列的發表,再次讓藝術界眼睛一亮,晨昏晝夜,四季變化,月移 風起……,在在豐富了荷花的千萬種風情,從疏狂狷飛到虛靜幽寂,從盛 夏的熱鬧繽紛到寒冬的蕭條蒼鬱,從意象繁複到變奏簡化,視覺的饗宴令 人目不遐給,意境的思探則令觀者再三低迴。 「最近,我作畫愈來愈喜歡以千年老樹為題材,歲月的滄桑、生命的 成住壞空,都醞育在老樹的遒勁盤纏與殘缺之美中。」黃才松望著工作室 外的幾株老盆景說,眼中眸光深邃。 繪畫生命一路走來,黃才松從未停 止超越創新的自我要求,隨著生命觀的日愈潛沉朗闊,下一階段的他,將 會帶給觀者什麼樣的震撼與感動,我們且拭目以待。 -- Ξ 獅子吼站 版面介紹: cbs.ntu.edu.tw ☉ 學佛心得•酸甜苦辣留言版 - 釋放心靈的塵埃 BudaFeeling |
精華閱讀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