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識與滿梵行

精華閱讀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Heavenchow@Lion (Heaven), 信區: BudaHelp
標  題: 善知識是滿梵行--前言
發信站: 獅子吼站 (Mon Aug 10 03:04:59 1998)
轉信站: Lion

各位好 :

上個月版上在討論親近善知識與全梵行之問題, 
後學曾以版面上的討論向 mprajna 大德請教,
經些許討論後, 恰其有因緣與導師親近數日, 
故向導師直接請教此問題, 經其同意, 將內容
公開.

  heaven
--
Ξ Origin: 獅子吼站  [FROM: 140.114.61.180]
發信人: Heavenchow@Lion (Heaven), 信區: BudaHelp
標  題: 善知識是滿梵行--(1)
發信站: 獅子吼站 (Mon Aug 10 03:07:18 1998)
轉信站: Lion

撰文者 : mprajna

Heaven大德慧鑒:

謝謝您轉來了「半梵行vs善知識」之討論資料,今就我所知,提供若干拙
見,請參考。

有關「滿梵行vs半梵行」的問題,早在民國83年4月25日就有釋心行法
師發表了一篇文章「論善知識是滿梵行或半梵行」,登載於《諦觀》雜誌第77
期(頁25~31)。當時我曾收集了一些資料,想約略表達一些不同的看法,由於一
忙就擱下來了。沒想到此問題仍在網站上討論的這麼熱烈。

        在進入本題之前,我想先提提幾件事:

一、 經典中,常有「同一事緣」因隨著部派不同,而產生「所傳互異」的例子。
     如漢譯《增一阿含》卷33「等法品第三十九(6),(大正2,731上—中)
     中說到:尊者均頭患重病,世尊去看他,並問均頭會不會說七覺支,均頭
     說:「會」,世尊令均頭說七覺支,之後,均頭的病就好了。
     而同一事緣也見於南傳《相應部》,(SN. 46.16, vol.V, p.81;日譯本《南傳
     大藏經》十六上,p.269—p.270)。
        主角同樣是均頭與世尊,但是,《相應部》中患病的卻是世尊。世尊令均頭
     說七覺支之後,世尊的病就好了!

二、 導師《成佛之道》(增注本)之注譯,是許多人整理而成的。書本上所標出
     處不一定是導師引用的原典 僅供參考而已。

三、 《妙雲集》是導師早年的作品,書中所引用的經典多憑記憶,不一定一一
     查證經文。如舊版的《成佛之道》239頁中說:「見道位修七覺支,修道位
     修八正道」,但《大智度論》卷19(大正25,198中)及《俱舍論》卷25
     (大正29,132下)都說:「見道位修八正道,修道位修七覺支」。末學附
     上了出處請教導師,導師欣然接受,於新版中就改過來了。

四、 但是,有些地方,導師並沒有打算作更正。例如末學找了一些導師前後期
     著作說法不一致的地方,並請示導師要不要於再版時更正過來。導師說:「一
     個人長達幾十年的寫作生涯中,出現一些前後不一致的地方是很正常的事。
     舊作代表那時候的想法,不一定要更動它!」

…………………………………………………………………………………………

壹、 相關文獻

有關「善知識是滿梵行或半梵行」之文獻,見於下列經典:
1. 《雜阿含》卷27(726經,大正2,195b)。
2. 《相應部》45.2(巴利文PTS本:SN.vol.V.p.2~p.3;日譯本:《南傳大
    藏經》十六上,p.140,142)。
3. 《相應部》3.18(巴利文PTS本:SN.vol.I.p.87~p.89;日譯本:《南傳大
    藏經》十二,p.147~149)。
4. 《雜阿含》卷46(1238經)大正2,339a-b。
5. 《別譯雜阿含》卷4(65經)大正2,396a-b。
6. 《增一阿含》卷40「九眾生居品第44」(10),(大正2,768c~769a)
7. 《雜事》(『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三十八,大正24,398中~下

貳、 內容比對

這些經、律一致的說到「善知識是滿梵行」,但如果仔細比對這些經典,會
發現各經典所說並非完全一致。就以「到底誰是善知識」來說,就有以下不同
的看法:

A.世尊本身就是善知識:

 《雜阿含》卷46(1238經,大正2,339上—中):
阿難云:「半梵行者,是善知識…」
佛云:「…莫作是語,…我為善知識,…我常為諸眾生作善知識…」
***此經中說:佛令眾生脫離老病死,佛本身就是善知識。

B.世尊因善知識而脫離生死:

 《別譯雜阿含》卷4(65經),大正2,396上—中:
阿難比丘…言:「善知識者,梵行半體,…」
我(世尊)告阿難:「止,止,莫作是語,…我(世尊)以善知識故,脫於
生死,是故當知,善知識者梵行全體。」
***此經中,釋尊說他本人也是因善知識故,才脫離生死,所以不應說「善知識
只是梵行半體,而應說「善知識者,梵行全體。」

C. 世尊因善知識而脫離生死,而世尊本身也是善知識:

1.《增一阿含》卷40,大正2 ,768下:
   佛告阿難:「勿作是言!言:『善知識者即是半梵行之人』。所以然者,夫善 
   知識之人,即是全梵行之人,與共從事將視好道。我亦由善知識,成無上正
   真等正覺,以成道果,度脫眾生不可稱計,皆悉免生老病死。以此方便,知
   夫善知識之人,全梵行之人也。復次阿難!若善男子善女人,與善知識共從
   事者,信根增益,聞施慧德皆悉備具,猶如月欲盛滿光明漸增倍於常時。此
   亦如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親近善知識,信、聞、念、施、慧皆悉增益,以
   此方便,知其善知識者即是全梵行之人也。若我昔日不與善知識從事,終不
   為燈光佛所見授決也。以與善知識從事故,得為與提和竭羅佛所見授決。以
   此方便知其善知識者,即是全梵行之人也。」     
***此經說的很明白,並不是說「善知識一定要全梵行、信、聞、念、施、慧皆
悉具足的人,才可以當作我們的善知識」; 而是說「親近了善知識,能引導人
走向正確的道路,信、聞、念、施、慧皆得以增長,就此意義而言:善知識者
即是全梵行之人也。」釋尊本人也是因善知識故,才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並度
化眾生,令其脫離生死。如果釋尊往昔沒有親近善知識的話,也終必無法得到
燃燈佛授記。

2.『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三十八,大正24,398中--下

時阿難陀白佛言:「世尊,我於靜處作如是念:『善知識者是半梵行』,諸修
    行者由善友力方能成辦,得善友故遠離惡友,以是義故方知善友是半梵行。」
    佛言:「阿難陀!勿作是語:『善知識者是半梵行。』何以故,善知識者是
    全梵行,由此便能離惡知識,不造諸惡、常修眾善,純一清白具足圓滿梵
    行之相。由是因緣,若得善伴與其同住,乃至涅槃事無不辦,故名全梵行。
    何以故,阿難陀!我由善知識故,令諸有情於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皆得解脫。
    若離善友無如是事。阿難陀!於我所說應勤修學。」
***在此律典中,阿難陀對於「善知識為何是半梵行之理由」作了說明。修行者
是透過善知識,而得以走上正確的修行道路。
而佛則說:「善知識者是全梵行。」其理由是:親近了善知識,在善知識的
薰陶之下,便能不再造作諸惡,進而常修眾善,而具足圓滿純一清白梵行之相。
(此處說:具足圓滿純一清白「梵行之相」,不是說:已具足圓滿純一清白「梵
行」)若得與善知識同住,不斷的接受善知識的引導,乃至究竟涅槃,亦能無事
不辦。在這個意義下,故說「善知識是全梵行。」
接著佛說他本人也是因善知識故,才脫離生死 ; 而佛不是自己了脫生死就
好,更令弟子們同得解脫。這樣子輾轉相傳,就能法身長在,如果沒有善知識
的話,就一切無法成辦了。
《增一阿含》與《雜事》所述,包含了上述 A與B兩個層面,釋尊本身
就是善知識,然而釋尊也還是因善知識而了脫生死的。
     
    綜上所述,可歸納以下幾點:

  一、「善知識」的範圍不必限於功行圓滿的佛,「善知識」有可能是佛,也有
可能是其他人。或許可以進一步說:從發心到了脫生死,善知識不必限於同一
個人。有的人雖然未功德圓滿,卻能讓我們發心修學佛法 ; 有的人自己有修證,
又能指導修行者斷惑證真,這些都不妨稱之為「善知識」。

  二、「為什麼善知識是滿梵行?」從經、律的解說是:由於親近善知識,不再
造惡,進修眾善,乃至脫離生死,因此才說「善知識是滿梵行」。並非一開始就
認定「善知識就是滿梵行」或「滿梵行的才可以稱為善知識」。

※ 《相應部》3.18(日譯《南傳大藏經》十二冊,p.147—149) (SN. vol.I, p.87—89)
(佛告波斯匿王):「大王應如是學:〝我(大王)將來是善知識,善友,善伴。〞」
〔佛勉勵大王,如果能不放逸,將來大王也是善知識〕。

         祝

法喜充滿                                     mprajna合十 1998/7/23
--
Ξ Origin: 獅子吼站  [FROM: 140.114.61.180]
發信人: Heavenchow@Lion (Heaven), 信區: BudaHelp
標  題: 善知識是滿梵行--(2)
發信站: 獅子吼站 (Mon Aug 10 03:08:55 1998)
轉信站: Lion

撰文者 : mprajna

Heaven  wrote:
>引成佛之道 p45-9 如下:
>==========================
>某次,如來讚歎善知識的功德,阿難說:『半梵行者,所謂善知識』。
>「佛說」:『莫作是言。純一「滿」淨「梵行」清白,所謂善知識』13。
>阿難的意思,親近善知識,那清淨梵行,可說已完成一半了。
>可是佛的意思,親近善知識,可說圓滿清淨梵行,已經完成。
>佛是怎樣的重視善知識!所以「學者」,「應」該「尊敬」供養善知識。
>親近善知識的功德,華嚴經等都說得非常詳明。
>===========================
>
>我想主要的問題有二個 :
>
>1. 以這些經文的意思, 應該是解釋成 "善知識,可說圓滿清淨梵行者"
>  而非指 "親近善知識,就可說圓滿清淨梵行了"
>  我們大多認為導師是重視善知識的重要,
>  但在此處不是很貼的解釋這段經文.
>2.若真有 "親近善知識,就可說圓滿清淨梵行了" 一說,
>  則大家是希望看到經典出處.
>
>  不知mprajna您認為如何?
>
>  heaven

-----------------------------------------------------------------

Heaven大德慧鑒:

一、 我同意您的看法,導師引用《阿含經》「善知識是滿梵行」之說的目的,是
     想說明善知識的重要,應該尊敬供養善知識。但解釋經文時,有了一些發揮。

二、 「親近善知識,就可說圓滿清淨梵行了」之說, 我尚未找到經典出處。我
     想或許會找不到,即使有,大概也是「誘導或對治的隨宜解說」。因為導師
     在前一誦(《成佛之道》增注本43頁)也提到一般的正常道是:1.親近善士,
     2.聽聞正法, 3.如理作意,4.法隨法行。不過,導師在《成佛之道》增注本
     45頁末了附帶說了一句:「親近善知識的功德,華嚴經等都說得非常詳明。」
     這讓我聯想到『華嚴經』中的一句話:「一發心即成正覺」。這思想倒是與「一
     親近善知識,圓滿清淨梵行就已經完成」有幾分類似。若真有「親近善知識,
     清淨梵行就已經圓滿」之說的話,或許『華嚴經』是個線索,有興趣的大德,
     可以試著找找看。

三、 說到「誘導或對治的隨宜解說」,《大智度論》提到「四種悉檀」,其中有「對
     治悉檀」、「各各為人生善悉檀」 ; 又《思益梵天所問經》提到「佛以五力說
     法」,其中有「隨宜所說」。可參見導師的《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1236-1237; 1248 ; 969-978等頁。
          
          祝

法喜充滿!

                                           mprajna合十     1998/7/24
--
Ξ Origin: 獅子吼站  [FROM: 140.114.61.180]
發信人: Heavenchow@Lion (Heaven), 信區: BudaHelp
標  題: 善知識是滿梵行--導師的解釋
發信站: 獅子吼站 (Mon Aug 10 03:10:18 1998)
轉信站: Lion

撰文者 : mprajna

Heaven大德慧鑒:

1998年8月3日,末學於南投拜見了導師,請教《成佛之道》45頁中有關
「親近善知識,清淨梵行是否已經完成」的問題。

《成佛之道》45頁原文如下:

  某次,如來讚歎善知識的功德,阿難說:『半梵行者,所謂善知識』。
  佛說:『莫作是言。純一滿淨梵行清白,所謂善知識』(13)。
  阿難的意思,親近善知識,那清淨梵行,可說已完成一半了。
  可是佛的意思,親近善知識,可說圓滿清淨梵行,已經完成。
  佛是怎樣的重視善知識!所以學者,應該尊敬供養善知識。
  親近善知識的功德,華嚴經等都說得非常詳明。

末學也準備了《雜阿含》《別譯雜阿含》《增一阿含》《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
耶雜事》等,請問導師的看法。導師的解說,要點如下:

一、 一般說的「梵行」,就是「清淨行」,特別是「不染愛欲」的行為。出家人
     持不淫戒,雖然有的尚未得禪定,未完全斷欲,只要不犯淫戒,也是修梵
     行。

二、 《雜事》是屬於戒律,重在「行為」,強調與善知識共住 ; 與《經》之重
     在從善知識「聽聞法義」稍稍不同。有些經從「善知識」這邊來談,我(導
     師)的重點則是從「親近善知識」這邊來談。

三、 善知識不應該侷限於佛,凡能引導我們走上正道,能幫助我們增長戒、定、
     慧的,都可以稱之為「善知識」。

四、 我(導師)在《成佛之道》中說「親近善知識,可說圓滿清淨梵行,已經
     完成」的意思,當然不是說「一親近善知識,所有的清淨梵行就通通已經
     完成了」。我的意思是說:「親近了善知識,一直在善知識的薰陶、引導之
     下,不再造惡,不再有染污,就可說是清淨囉!這樣一直修下去,雖然還
     沒有成就,也可說早晚會圓滿成就的。就像經論常舉的例子一樣,一個人
     從高樓摔下來,雖然在半空中還沒死,但我們可以說他已經死定了。所以
     我在《成佛之道》中加了『可說』這兩個字,並非說『親近善知識的當下,
     圓滿清淨梵行就通通已經完成了』。」

祝

法喜充滿
                                                mprajna合十   1998/8/9
--
Ξ Origin: 獅子吼站  [FROM: 140.114.61.180]

		 
精華閱讀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