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不只觀察無常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6.2 不只觀察無常 (156) 在了解無常時,同時也可以了解許多其他的事。當無常被實地了解 時,無常的特性也是「苦」的特性,亦即它是醜陋而不堪忍受的。我們也 會在其中了解「無我」(not-self)的特性。因為這些事永遠在改變,是無 常、不圓滿的、無法控制的,所以我們也能了解到無我,我們會了解它們 沒有自我,也就是「空」。我們會如實地了解它們,「就像那樣」;無常 就是如此,「就像那樣」(just like that)。所以,我們也可以了解「真 如」(thusness)。 請大家明白:這些真理的了解是互相關連的。從了解無常,我們了解 到不圓滿(苦)、無我、空、真如,並且也了解「因緣性」(彼緣性,因 果法則)。(conditionality,the law of cause and effect)。每一個持 續到下一個。了解無常的觀察,必須包括不圓滿(苦)、無我、空、真如 以及因緣性。當這些被了解時,無常就能用最深奧的方法完全地被了解。 這是我們完全了解諸行無常的方法。 我們已解釋過「諸行」,且也已修習過(見74-78段)。大家還記得 ,這個字有三個意思。各種原因、條件及成分、因素必須被制約、和合 ,才能使用「諸行」一詞。 (1)制約者的特性是無常。 (2)被制約的事情其特徵是無常。 (3)制約的活動或過程是無常。 以此方法了解這三方面即是以最深奧而完整的方法了解無常。 (157)只了解無常,而不完整地了解它的特性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徹底 底了解無常,必須包括苦、無我、空、真如以及因緣性。以不包含苦、無 我的不完整的方法單獨地了解無常,既不深奧,也不足以解決我們的問題 。因此,在經典中的「了解無常」一語,也必須包含苦、無我、空、真如 、因緣性的深一層的了解。 這裡有一個故事可能會使你們感到很有趣。在巴利經藏中,佛陀曾提 過,在當時有一位名為「阿拉卡」(Araka) 的宗教師,他教授無常的道理 和佛陀教得一樣多,但他沒有進一步講授苦、無我,對這些道理一字不提 。這是很有趣的,因為與佛陀同時期(5BC),在希臘有一位哲學家, 名為「赫拉頡利圖」(Heraclitus)。佛陀曾說過,在遠方的阿拉卡教導無 常或不斷的變遷。佛陀或許是指赫拉頡利圖,他的主要教示即是" panta rhei" ( 希臘語)「一切事奔流」(everything flows),或者「一切皆不 斷地變遷」(all is flux)。他只教無常,不能將洞察力擴展到包括苦、 無我、真如。因此,這並不是成功的教導,否則在彼時彼處,也會產生另 一位佛陀了。當時無常的認識已廣為流布在印度國內以及國外。「遠方」 可能是指外國,因此我認為阿卡拉與赫拉頡利圖是同一個人。 被佛陀所提到的阿卡拉就是赫拉頡利圖,這是一個好機會,任何有興 趣的人可以去查希臘哲學。話說回來,重點是:單獨了解無常是不夠的。 我們必須一系列地了解無常,包括苦、無我、空、真如,完整系列的了解 。短短的一句「觀無常」也包括對苦、無我、空、真如、因緣性的了解。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