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濟簡介(四)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camille.bbs@vlsi1.iie.ncku.edu.tw (穆洛娃),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慈濟簡介(四) 發信站: 成大資訊所_BBS (Sat Oct 5 01:08:18 1996)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linux2.tpml!UUserv.Net!news.isl.net.tw!aidebbs!spring! 來 源: vlsi1.iie.ncku.edu.tw 推行慈善、醫療、教育三項志業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建立一種能 夠提升生活品味、淨化人心、光明人性,並符合時代需要的文化,因 此,慈濟文化志業肩負承傳啟續的歷史任務;而發展至今,已漸呈現 特有風貌。 「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是慈濟人致力的方向,更是慈濟文 化所揭櫫的理念。慈濟人用獨特的慈濟文化及愛的磚瓦,成就了慈濟 世界,也接引了無數善士同耕這方福田。慈濟人心手相連,堅定而無 悔地向前邁進,邁出了慈濟歷史的今與昔、艱難與喜悅,更邁出了一 條康莊大道。 ☉全省委員聯誼會 「慈濟人每月例行的大型家庭聚會」──全省委員聯誼會,始於 民國六十一年起,證嚴上人有感於委員數量日增,為加強彼此間的聯 繫與溝通,訂定每月本會發放日的前一個星期天為全省委員聯誼日。 聯誼會中,上人必為當月壽星祝福、親贈壽星精舍常住自製的「 不掉淚蠟燭」,以感恩委員對慈濟的護持;並以慈濟志業最新發展現 況為開示主題,讓委員們清楚慈濟踏出的每個步伐。另外,因實踐慈 濟精神而改變人生觀或生活態度者,或從參與慈濟工作中有體會感受 者,也會在會中與眾人分享經驗,共同勉勵。 ☉慈濟精神研討會 慈濟的美是一種團體之美,慈濟委員肩負濟貧教富的工作,亦是 傳遞慈濟精神文化的思想核心,故欲出任委員者,必先經歷一年見習 、一年培訓的養成期,並能真正體會慈濟精神且身體力行,方有資格 於每年初接受上人親自授證成為正式委員。 為加強新任委員對慈濟精神的瞭解,以彰顯於言行舉止之間,而 達淨化自己、淨化人心的目標,民國七十九年「慈濟精神研討會」開 始定期舉辦;至民國八十二年,「慈濟精神研討會」的結業證書已成 為新委受推薦的資格之一,舉辦時間也改為配合每年初所產生的新委 ,而於年底舉辦。 八十三年度的「慈濟精神研討會」共舉辦十場,分別於十一、十 二月份在花蓮本會及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紐約、洛杉磯、西雅 圖和溫哥華的慈濟各分支機構舉行。課程內容兼顧佛教儀軌及慈濟四 大志業、六大腳印的介紹及慈濟精神的傳達。 ☉慈濟茶會 從慈濟人的聯誼聚會活動,到對外宣揚「慈濟」而舉辦的慈濟茶 會,雖在每個時期有其不同的目的,但內容形式仍以現身說法為主, 循著慈濟人由「感動」到「行動」的蛻變過程,由發露懺悔,進而「 感動、影響他人的一種「善的循環」。 儘管多年來慈濟茶會在全省各地已舉辦過無數場,但為使慈濟精 神能藉有形的活動影響至各個層面的人,慈濟人仍以舉辦慈濟茶會為 推展當地慈濟志業的主力,但亦有企業或團體因認同慈濟理念,而主 動邀請慈濟人前往舉辦茶會。八十三年度起的慈濟茶會內容除一貫的 慈濟志業介紹及現身說法外,宣導「骨髓捐贈,無損己身」的觀念, 則是另一項重要的課題。 ☉珍情畫意.擁抱蒼生 由護持建院的榮譽董事組成的慈濟榮董聯誼會,與一群企業家夫 人「以慈濟精神會友」所組成的慈友會,於八十三年三月聯合發起「 珍情畫意,擁抱蒼生」──喜捨珠寶、字畫義賣,以贊助慈濟各項志 業的發展。 從少數幾人開始籌備、勸募珠寶字畫、出版拍賣型錄,到活動執 行前後,委員、慈誠輪班投入包裝、搬運、擺設、解說、招待等工作 ,人人只有一句「甘願做,歡喜受」,慈濟人所展現出的強大團結力 ,令人動容。 在百千位喜捨珍藏的善士中,有的曾是狂熱的珠寶迷,卻毅然割 捨出心愛的紅寶石;有的愛畫如癡,卻說:「不過是將畫改掛他家牆 上」;而許多人雖無珍世之寶,卻將自己壓箱底的首飾也全捐出來了 ;在拍賣會場上,更有許多人不惜鉅資買下寶物,又當場喜捨捐出。 「捨」是法華經裡最重要的一個字,在「珍情畫意」的活動中, 參與的每一個人為「拔苦予樂」之事而有「大喜捨」之行,這種捨財 寶、捨我執的大智慧表現,更因活動所集結的善資,而造福許多苦難 的人。 ☉校園清流 以「推展慈濟精神,淨化校園風氣」為宗旨的慈濟教師聯誼會及 大專青年聯誼會,自成立以來,藉舉辦固定共修、聯誼茶會分享慈濟 委員、教師或學生的現身說法,並藉由尋根參訪、關懷教養院、老人 院及寒暑假營隊等活動,以薰習慈濟精神的美善特質,將慈濟清流導 入校園,使校園充滿愛與歡樂。當「骨髓捐贈」活動在全省各地如火 如荼展開的同時,各校慈青除挽袖加入外,更紛紛於校園中展開宣導 行動。 各級學校對慈濟的肯定,期望慈濟精神也能實踐於校園,亦紛紛 主動邀約各地慈濟人前往演說。花蓮地區委員、慈院志工、員工為加 強對原住民的關懷、並協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展開 「慈濟人文精神進學校」活動。 「兒童精進班」自八十一年台北、台中、高雄、花蓮、台南、桃 園相繼成立以來,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啟發兒童清淨的本性與智慧, 深受家長、小孩的認同與喜愛。 上人說:「在慈濟世界,大菩薩帶中菩薩,中菩薩帶小菩薩,這 分菩薩心就因此綿綿相傳下來。然而,帶人要有方法,真正能做到『 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時,則你的一切舉動都在 說法,此即『處此而說法』。」 ☉關懷監獄受刑人 台北慈濟委員、花蓮慈院志工隊,自八十二年開始將關懷的腳步 踏進台北、花蓮監獄後,次年宜蘭地區的師兄姊也加入「監獄傳溫情 」行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則聯合獄政單位及慈濟功德會,共同 舉辦「人性巡迴講座」。慈濟人透過手語教唱、現身說法、團康活動 、輔導戒煙毒等活動,將慈濟精神傳送給受刑人,期能鼓勵受刑人重 新肯定自我,以面對未來的人生路,甚至啟發本性良能,利益人群。 去年,「尊重生命全球齊步走」義賣活動,台北監獄二百八十多 位女受刑人利用工餘之暇,以十天不到的時間,完成三萬零八朵紙玫 瑰以籌募國際賑災基金;為援助盧安達的難民,宜蘭監獄八十九位受 刑人,共捐出勞動所得一萬八千四百元;為賑濟全省風災災民,七十 二位宜蘭監獄受刑人亦捐出三萬零一百元。受刑人自發性的回饋社會 行動,如一朵朵清淨的蓮花不斷地展現出來,因為,愛的傳遞是鐵窗 所無法阻擋的。 ☉與政府合辦的活動 行政院勞委會為提升勞工朋友的精神生活,自八十年起,協同行 政院新聞局和慈濟功德會,於全省各縣市包括金門、澎湖兩離島,陸 續舉辦「幸福人生」系列講座,迄今已累計達九十一個場次。 幸福人生講座,希望藉慈濟人「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生 活態度,充實勞工朋友的精神內涵。勞委會表示,慈濟人力行體悟的 現身說法內容,深刻且發人省思,易喚起大眾真情的共鳴,是祥和社 會的一股清流。 為響應聯合國一九九四國際家庭年,台北市政府社會局與慈濟基 金會,於五月中旬在全省六定點舉辦「畫說親情──三代同堂寫生、 造型、趣味競賽」活動,以呼籲社會大眾重視家庭倫理,建立溫馨幸 福的快樂家庭。 由於慈濟「肯定人性」的理念,有助於良好的師生、親子互動關 係,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特結合慈濟基金會及八所國中、小學,於十、 十一、十二月共同舉辦十八場「親職、子職教育巡迴講座」,提供為 人父母、師長者在角色扮演上的智慧、技巧與態度,並引導學生尊重 生命及培養正確的人生觀。 為期九週的活動,受到各校熱烈支持和認同,為因應實際所需, 社會局表示,將再繼續規畫此類活動,期對現今的親子、師生關係, 提供有效的改善方法。 配合內政部所舉辦的「關懷感恩系列活動」,喚起全民以誠摯的 心、實際行動,落實「尊重生命」理念,慈濟人於十二月份在全省各 縣市,邀請民眾參與「關懷感恩樹全民宣言簽卡」活動,與殘障同胞 共同努力,朝向落實無障礙環境,及教育、就養、就業等具體生活條 件確實平等的目標邁進。 環 保 由於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環保」是慈濟志業中非常重要的 一環。所謂「心淨則國土淨」,慈濟人推動環保風氣時,除了「身體 力行」將環保觀念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更強調「心靈環保」與惜福的 觀念──自我反省、並將心中的垃圾──「貪、瞋、癡、慢、疑」去 除,培養善念,改正不好的習氣,使心地光明清淨,並去除需求無度 的貪念,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對自然環境造成損害;無形有形的環保 雙管齊下,以成就「人間淨土」。 現代人生活富裕便利,使人們誤以為地球資源是「取之不盡、用 之不竭」的,而不易感受到「惜福愛物」的重要性。以臺灣社會為例 ,人們在追求生活品質之時,普遍將重點放在「提昇物質享受」上; 於是,大量資源被消耗,大量的「垃圾」也產生了。 針對此問題,證嚴上人曾開示「... 『消費者』這個名疆b民國八十、八十一年兩度舉辦全省性 「預約人間淨土」活動,將原本自我要求的「惜福愛物、珍惜資源」 理念,透過各種方法積極推廣到社會各個層面。 散居各縣市的慈濟人,致力於推動資源回收工作;他們從自家做 起,長期在社區中從日常生活產生的廢棄物中,挑出可回收的紙類、 鐵鋁罐、玻璃、塑膠等資源,分類收集,交由專人(古物商)回收再 利用,所得資金匯入慈濟建設基金,一方面促進資源循環利用,減少 垃圾量,一方面為慈濟志業增添力量;若有貧苦的拾荒者,就將回收 所得的資源轉送給他們變賣維生。各地慈濟人以這種身體力行的方式 ,鼓勵鄰人參與資源回收,進而帶動社區居民一起投入。 慈濟舉辦的各種活動中,「環保」均是很受重視的一環;不但在 演講、座談中向民眾宣導「知足、惜福」的重要,並以實際行動來做 示範──用餐時,發給民眾的便當一律以可燃燒的紙盒盛裝,餐後, 慈濟志工將紙盒外的橡皮筋回收再利用,紙盒層層堆疊整齊,將垃圾 減量,另外,在靜思精舍,更將竹筷收集起來,做為廚房爐灶炊煮時 的燃料;「環保杯」是慈濟人的重要配備,不論參加何種活動均自備 飲料隨身攜帶,以減少紙杯消耗量或製造罐裝及鋁箔包垃圾;活動結 束後,慈濟志工迅速回復場地原貌,不留一片垃圾;每位慈濟委員、 慈誠隊、工作人員均擁有樸實耐用、可重複使用的環保餐盒‥‥。 有形的垃圾易見易除,無形的垃圾──煩惱、習氣,則難察覺、 難去除。其實心地和外在的環境一樣,必須將污物、雜質去除,才能 光明清淨。其實外在環境的污濁,也是由內心的不清淨而衍生出來的 ,所以「心靈」的環保,才是治本之道。唯有堅信善法、身體力行, 才能做好心靈環保的工作。 慈濟的終極目標是「建設人間淨土」,而「環保」──包括有形 的環境淨化與無形的心靈環保,是達成此目標的重要步驟,需要每位 慈濟人同心參與,並進而帶動周遭的人,一起為淨化人間付出心力。 資料提供:慈濟文化史料組 TEL:02-7760111 轉 2718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