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學佛精進修行法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jtprt.bbs@yikun.nstdc.nthu.edu.tw (jt5354), 信區: Buddhism 標 題: 在家學佛精進修行法 發信站: lotus (Mon May 20 03:24:46 2002) 轉信站: Lion!news.nsysu!news.civil.ncku!netnews.csie.nctu!ctu-peer!news.nctu!ne 來 源: yikun.nstdc.nthu.edu.tw 在家學佛精進修行法 黃崧修 「心清淨行苾芻,有五種法多有所作。何等為五?一、正教授,二、 奢摩他支,三、毘缽舍那支,四、無間殷重加行,五、出世間慧。正教授 者,謂有三種正友所顯:一者、大師;二者、軌範、尊重;三者、同梵行 者,及住內法在家英叡:如是名為三種正友。諸有智者,從彼應求積集善 門真正教授。奢摩他支者,謂如有一具尸羅住,廣說應知如聲聞地。如是 尸羅具足住已,便無有悔,無悔故歡,廣說乃至樂故心定。毘缽舍那支 者,謂得三種隨欲言教:一、聖正言教,二、厭離言教,三、令心離蓋趣 愛言教。云何聖正言教?謂依眾聖五無學蘊所有言教,即是宣說諸聖成就 如是戒,如是定,如是慧,如是解脫,如是解脫智見。云何厭離言教?謂 依三種,令增少欲喜足言教:及依樂斷樂修,令離憒鬧言教。云何令心離 蓋趣愛言教?當知此教復有三門:一者、一切煩惱蓋離蓋趣愛言教;二者 、五蓋離蓋趣愛言教;三者、無明蓋離蓋趣愛言教。當知此中,依為證得 斷、離、滅界所有言說,是初言教。依即於彼見勝功德,及於所治蓋處諸 行深見過患,所有言說,當知是名第二言教。隨順如是緣性、緣起所有言 說,當知是名第三言教。如是三種言教,總名毘缽舍那支。又此言教,以 略言之,復有三種:一、能生樂欲言教,二、能正安處資糧言教,三、能 正安處作意言教。謂聖正言教,名能生樂欲言教;厭離言教,名正安處資 糧言教;令心離蓋趣愛言教,名正安處作意言教。依此言教,勝奢摩他所 攝受慧,名毘缽舍那,是故說此言教名毘缽舍那支。云何無間殷重加行? 謂常所作,委悉所作,勤精進住,當知即依止觀加行。又勤精進,應知五 種:一、被甲精進,二、加行精進,三、不下精進,四、無動精進,五、 無喜足精進。此中最初當知發起猛利樂欲;次隨所欲,發起堅固勇悍方 便;次為證得所受諸法,不自輕蔑,亦無怯懼;次能堪忍寒熱等苦;後於 下劣不生喜足,欣求後後轉勝轉妙諸功德住。彼由如是勤精進住,入諦現 觀,證得諸聖出世間慧。」(《雜阿含經論會編》(上)p.227,《瑜珈 師地論攝事分》第89卷) 以上所引為瑜珈師地論中論主教導佛弟子如何精進修行而能「入諦現 觀」的精進方法,筆者初讀此段文字時滿心歡喜讚歎法之殊勝,也感歎精 進修行之不易與可貴,佛法的修證方法與過程如經論所記載均是清楚明白 的,佛教徒只要用心去研讀一定可以找到適當的方法,如加上有良師的當 面指導當然更容易成就,但無論如何實際的修證還是必須靠自己的努力, 在家人因又有事業、家庭的牽絆修行的障礙更大,如何能克服這些障礙而 勉力自修呢 ? 筆者願在此提供一些自己的經驗與看法與大家共勉: (一)正命精進:世間八正道中「正命」的意義是指正當的經濟來源 與收入或維持生命的條件,取得是正當的方法,這雖然是佛教徒耳熟能詳 的,但筆者卻常看到部份佛教徒忽略了正命的重要,誤以為工作一定是修 行的障礙,對工作的用心、專業的投入不足,情節輕的被週遭的人視為 「消極無為」,情節重的甚至工作不安定導致生活困頓而致身心不寧,最 糟的是世間法不用心耕耘而想出家,但想出家又下不了決心,兩頭落空, 實在令人擔心與同情;依筆者的淺見,「正命」的意義其實是十分深遠 的,在家人只有在有適當的經濟收入下才能安定生活與身心,以此為基礎 才能修學世間及出世間之八正道,而且世間八正道是出世間八正道的基 礎,其重要便不可言喻,其次對事業養成勤奮與精進的好習慣可以培養克 服困難的勇氣與毅力,此種人格特質與修行是相應的,因此正命精進不獨 可以善護家庭經濟及維繫幸福,亦可維持自己最起碼的自尊並有助於修 行,在這變化迅速的工商社會中維持正命也不是件容易輕鬆的事,平時對 於自己專業技能必須用心學習,並精鍊之才能善護念,最好能成為本行中 的「專家」才是最好的保障,自利利他一切無礙,如小品般若經及大品般 若經中所形容的阿惟越致菩薩: 「於深法中無所諍競,一心聽法,常欲在前,以此福德具 足波羅密,於世技術,與眾殊絕,觀一切法皆順法性。」《小 品般若經》卷六(大正8•564b10-15) 「菩薩摩訶薩心住不動,智慧深入一心聽受,所從聞法及 世間事皆與般若波羅密合,是菩薩摩訶薩,不見產業之事不入 法性者,是事一切皆見與般若波羅密合,以是因緣須菩提,是 名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相。」《小品般若經》卷六 (大正8•340 a10-23) (二)正業精進:除了自己的行為正當,遠離殺盜淫妄的邪行外,尤 其是應先扮演好家中的角色,使家庭保持和樂,如作父母的好好教育子 女,作子女的孝敬父母,善待自己的配偶,運用佛法中的「正語」、「愛 語」、「四攝法」等來善待家人,家人由你的身上感受到佛法的慈悲與智 慧,自然能尊重你的信仰甚至樂於幫助你修行,如此工作與家庭不但不成 為障礙反成為助緣。 (三)漸次遠離五欲逸樂:在家人因需兼顧工作與家庭十分忙碌,忙 碌的結果很自然傾向於享受五欲之樂以鬆弛身心,但五欲的享受並無法真 正鬆弛身心,而且最可怕的是:五欲功德大部份是增長欲貪瞋恚(喜歡的 享受就「染著」,想要的要不到或不想要的偏偏來就起「瞋恨」),這些 都是生死煩惱的根源,如對五欲的過患沒有警覺心,等「無常」(老病 死)突然降臨時必然受苦,轉化之道,筆者建議如下: (1)正本清源在調整工作的內容及時間:如工作的環境容易造「貪 瞋癡」的業,如有可能建議轉換工作,如因種種因緣無法換工作也要保持 警覺,減少貪染的機會,一方面;多找機會接觸佛法,如此方能逐步增長 正念,如能善用佛法的智慧作為生命的羅盤,好好的去抉擇工作的內容, 必定可以聚焦在核心的工作,省時省力又有效率! (2)以輕靈替代粗重:如以音樂、藝術之興趣培育替代飲食、情欲 的官能享受! (3)精進禪修:以止觀的修行練習放鬆來降低工作及家庭帶來的壓 力,就可以降低對五欲之染著! (4)遠依遠離、依離欲:盡可能遠離、減少五欲功德的環境誘因, 如應酬、聲光影等的誘惑,此點必須培養良好的自制力。 (5)常觀五欲的過患:起怖畏想、苦想、不可樂想。 (6)善於利用時間修行:在家人雖然忙,但總有一些零碎的時間可 利用,如開車、坐車、等公車、等人……等,應充份利用,如開車可以聽 法師開示的錄音帶,等公車、坐公車可以數習、走路可以修「身念 處」……等,隨時隨地有空檔就不空過,精進地把握「正念正知」的原則 去生活,另一方面更要運用智慧作好時間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一方面也 能挪出較多的時間來作修行的功課。 (7)嚴守五戒:五戒雖然是佛教徒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它是修行的 基礎,但在此人際關係複雜、國際間互動頻繁、價值觀混亂的時代中,決 不可隨波逐流,不獨身口不犯,且能透過佛法的聞思修從意業上漸次的淨 化,如此才是最佳的保證,否則純仰信的力量經常會在強大的煩惱及壓力 下崩潰,造成無邊的痛苦業果,不可不慎! (8)常生慚愧心:在家修行不易,要慚愧自己的福德因緣不足,更 要讚歎出家之功德與尊敬僧寶,並參加共修與向師父請益,要有「在家非 家,不染世樂」的精神實踐,不染於「家」之樂--親情、五欲功德,常生 警覺無常之心,但珍惜現有善緣,勇於承擔自己及家人所遭遇之無常、苦 之事實的衝擊,人生難免有挫折、磨難,但能依靠佛法勇敢的去承擔、面 對、解決。 (9)隨時隨地「正念正知」:念處的功夫純熟正統的修學應以「正 定」為基礎,但以一般在家的環境,正定不易成就,但日常生活中輔以 「隨時隨地活在當下」的正念現前,正知無常、無我不顛倒,不忘不失, 其於身心的掌握功效也十分宏大,同時也為禪觀打下良好基礎。 (10)定期參加共修或密集的修行活動:最好每週至少參加一次共修 會,不論是上課、禪座、念佛等皆宜,最重要的是不斷的保持接觸下,於 「法」不易忘失,且可藉由同修的互勉及相互砥礪下道業成長(但在一起 時多談佛法修行,少談人我是非),如能進一步利用假期參加禪七、佛七 等密集式的修行課程更好! (11)養成日常定課修行的好習慣:利用早、晚之空檔養成讀經、早 晚課、打坐、經行……等之定課也是十分重要的,時間長短端看自己的方 便調整,型態可視自己的興趣與法門而定,以筆者自己為例每天早上靜坐 半到壹小時,晚上睡前讀經,持之以恆下來也有很不錯的收穫! (12)注意自己常接觸的環境--「界」:工作與居家環境中有太多 的欲貪與瞋恚等污染的環境最好能遠離,朋友中有樂著於不良嗜好者也需 要疏遠以避免受其不良影響,不必高估自己的道品,初修學者尤其以遠離 惡緣為最好的辦法,反之多接觸善知識及親近道場、結交善友能在道業上 相互砥礪則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 (13)多聞薰習且能「如理思惟」法義:現代人理解力強但容易散 亂,因此根本對治之道仍需從「止觀」下手,但多聞薰習仍有提醒的功 能,經常去消化、思惟佛法的道理,有智慧地去抉擇契理又契(自己的) 機的法義,加上能身體力行,則此法義就會逐步的融入自己的身心之中成 為自己心靈的一部份。 (14)堅毅不退轉:在家人修行很容易因環境的變動而退墮、懈怠, 切莫因一時的進步與退步而患得患失,對自己一時的懈怠而自責,固然是 「有慚有愧」的善根顯現,但過多的自責其結果經常是更放逸、退縮,精 進的深義就是堅毅,如開頭論文中所說「不自輕蔑,亦無怯懼」,對於有 小小的成就亦「後於下劣不生喜足,欣求後後轉勝轉妙諸功德住」,同時 也要學會自我激勵--對已修已做的「善」、「進步」給予肯定,使其向善 、向上之心繼續增長,不因一時的退步而放棄;生活中較忙碌時自然比較 沒有時間用功不必氣餒,較不忙的時段多用功就好,生活中本來就有許多 自己無法掌握的因緣,只要向道心堅固,把握機緣努力,「只問耕耘,不 問收穫」等到時節因緣成熟了,修行的成果自然就會逐漸呈現出來,誠如 雜阿含八二七經中佛陀所說以母雞孵蛋為喻「如是比丘!善學三學,隨其 時節,自得不起諸漏,心善解脫」。導師也曾經題字以訓勉吾等後學曰: 「以念誦懺悔培育宗教情操,安立於聞思經教慧學中,不 求速成,以待時節因緣。」 以上幾點淺見僅供大家參考,筆者所學所修有限或有誤謬之處,尚請 大家指正,倘讀者也有更好的方法與意見亦請不客氣來函指導或投稿與大 家分享。 八六年初稿發表於86年8月號《高雄正信佛青會刊》 二○○二年三月重新修飾後再稿 -- -- ※ 來源:•蓮華佛學世界 lotus.twbbs.org•[FROM: 250.c2.ethome.net.tw]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