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輪經一問--關於咒音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Heavenchow@Lion (Heaven), 信區: BudaHelp 標 題: Re: 十輪經一問 發信站: 獅子吼站 (Sat Nov 3 01:19:04 2001) 轉信站: Lion ==> 於 大愚若智 (bachida@Lion) 文中述及: : 末學對地藏十輪經有些疑義, 請幫忙釋疑,謝謝 :) : 3. : 在"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記明咒總持章句" 中有些用括符標注的是 : 音調記號嗎? 如下: : 「讖蒱(一)讖蒱(二)讖讖蒱(三)阿迦舍讖蒱(四)縛羯洛讖蒱(五)菴跋洛讖蒱(六) : 筏羅讖蒱(七)伐折洛讖蒱(八)阿路迦讖蒱(九)萏摩讖蒱(十)薩帝(丁[其*皮]反) : 摩讖蒱(十一)薩帝(丁[其*皮]反)昵(泥吉反)訶羅讖蒱(十二)毘婆(縛迦反)...」 : ^^^^^^^ : 這些是什麼意思呢? : 丁[其*皮]反 泥吉反 縛迦反 都異反 : 二十知戒反 匹里反 上聲醯以反 徒界反 : 葵計反 訶葛反 : 末學手上的經典是寫 "切" 不是 "反", 是同義字嗎? 是的, 有時也稱反切, 抄篇資料如下: 反切就是用兩個字合拼出一個新音來;如 “東”《康熙字典》 引《唐韻》、《正韻》作“德紅切” ,《集韻》、《韻會》作 “都籠切” ,其實這兩種切音都沒有衝突,反切的方法規定反切上字 (上一字) 只取聲母,反切下字 (下一字) 只取韻母。如“德” 的 聲母和“紅”的韻母相拼即成“東” 聲。聲調方面,通常反切上字定陰、陽 (高、低) 調,下字管平、上、去、入四聲: “德”字屬高調,“紅” 字是 平聲,所以 “東”字是陰平;同理,普通話也讀陰平聲。 這種拼音方式類似拼音。但是,有時候按這個公式也拼不出正確的讀音來, 這是由於古今音不同的緣故。 底下有篇精華區的文章可參考. 此外, 補充幾個常見的說明: 所有口邊字者,皆須彈舌而言之。 側注「平」「上」「去」「入」者,依四聲而紐之。 所注「二合」者,兩字相合,一時急呼,是為二合也。 發信人: abstsai@ms1.hinet.net (Post Gateway), 信區: BudaHelp 標 題: Re: 有關咒音 發信站: 由 獅子吼站 收信 (Mon Sep 1 12:52:42 1997) >發信人: Jacob@Lion (螁.........), 信區: BudaHelp >==> 於 分一點慈悲給我啦... (forks@Lion) 文中述及: >: 但有些我就看不懂,像是 「 諀(匹里反)隸 」 出自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記明咒 >: 這(匹里反)我就看不懂是什麼東東了.... >: 另外還有(上聲)(去聲)這種註解,這是指讀音嗎? >那些是二合音或三合音 >同樣的 若無人教很難抓對音節的 我也來補充一下: 注音符號未制定以前,古人對於生字的注音就用 "反" 或 "切" 來注音。 我們可以稱之為 "反切法"。它的方法很有趣,例如:「 諀(匹里反)隸 」 表示「諀」這個字是用「匹」的母音:ㄆ和「里」的子音「ㄧ」,合成一個音 就成了「ㄆㄧ」,這就叫作 「匹里反」或 「匹里切」,意思就是上下字各切 一半來用。 如果一個字只有一個音,就直接註明「音:xx」例如:茤--音多。表示這個 字就唸 "多"。所以要用反切字的前題就是要先讀 「人之初,性本鱔..」,除 了知道「人的本性是很滑溜不好掌握..」^_^ 之外,另外一個目的就是這些 基本素材可用來作反切法,認識更多的生字。 相信今後同學就可以正確讀反切音了。下面幾個字讓同學們練習一下: 1.請--七井切。 2.談--徒甘切。 3.童--徒紅切。 要注意,這些反切音的讀法不一定和現在的讀音相同。可以看作是 "古音", 我們了解先人有這麼讀的。 +---- AB Tsai ----------------------------------------------------+ | Email:abstsai@ms1.hinet.net | +-----------------------------------------------------------------+ -- 獅子吼站現有中阿含的網路讀經會,歡迎一同來探討佛法原貌!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 個人網頁:http://www.cbeta.org/~heaven Ξ 獅子吼站 版面介紹: cbs.ntu.edu.tw ☉ 健康飲食版 - 進入21世紀的飲食革命! BudaFood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