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阿彌陀佛第45大願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abstsai@ms1.hinet.net (Post Gateway), 信區: BudaHelp 標 題: Re: 請問阿彌陀佛第45大願 發信站: 由 獅子吼站 收信 (Mon Sep 25 03:25:50 2000) > 發信人: tyuan@Lion (秋高氣爽晨時正好眠) on board 'BudaHelp' > ==> 於 老小子 (abstsai@Lion) 文中述及: > : ==> 於 秋高氣爽晨時正好眠 (tyuan@Lion) 文中述及: > : : 請問大家關於法藏比丘所發的第 45 個大願。 > : : 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聞我名號,皈依精進,皆逮得清靜解脫三昧。 > : : 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不可思議諸佛,而不失定意。不得是願,終不成佛。 > : : 為什麼會「不失定意」? > : 能否把您問題再說明一下?不知其意是: > : 1.住了三昧了,去供養不可思議諸佛,本來去會失去定意,現在 > : 為何不會失去定意。 > : 2.為何住此三昧去供養諸佛會失去定意? > 如果沒有清靜解脫三昧,似乎「一發意頃,供養不可思議諸佛」會「失定意」 > 其實,我也不想盯著字意來看,我最好奇的是其他四十七個願「看來」都很「合理」。 > 唯獨這第 45 號,為什麼法藏比丘要立這個願呢? 如果沒有這個三昧,那麼後面那句“不失定意”就沒有意義,因為菩薩在 沒入三昧的狀態的意念不叫“入定”。 這個問題揣測是這樣的: 清淨解脫三昧的情況就是“清淨、解脫”,而前者就是已無意念,後者就是 入了涅槃,自然也不再有情況可以探討(涅槃後如何,無法討論)。 那麼,入此無意念的定本該無意念,現在卻有了“供養不可思議諸佛”的意 念,那就算出定而失去定意了。 法藏比丘為何要立此願?依入此定的定義來看,涅槃境後就無任何念可言, 一但意念發起,則失去涅槃,因此算是入定失敗了,楞嚴經上講,那些不入涅 槃的迴心大阿羅漢,就是在入涅槃後一心意念眾生而折返回頭,也因而成就了 大菩薩。 現在法藏比丘發願,讓菩薩保持在涅槃狀態,但可以發心供養不可思議諸佛 而不違背這個基本前題。這就是不敗條款,例如:一、眾生皆得作佛,二、若 有眾生不得作佛,比照第一條。 依照原理而言,這一條是不可能實現的願望,涅槃境是解脫境,一旦一發意 頃,自然失定,因為世尊把解脫的意思說得很明白“愛和恨是同義字,它們的 反義字是解脫”,不得解脫不會因為我是愛不可思議諸佛就放我一馬,解脫的 意義就是這樣。迴心大阿羅漢也好、大菩薩也好,就是因為大愛而不得解脫。 法界無眾生相,自然不會有所分別說我是動啥念。涅槃境凡是尚有一念,自 然失去。 因此雖然《大阿彌陀經》把原本十幾二十的願擴大成了四十八願,但法藏比 丘發願是發願,這一條可是因怕死某的願。 > > 通常願也是環環相扣的,不知這願與其他四十七願如何成就彌陀世界? 這一願是為了“某某菩薩雖然在此度眾,但他是常住涅槃境”作伏筆,咦? 這有啥好處?好處多多矣,其中不可言妙之處是妙不可言。法藏比丘發願的當 時若不是對涅槃不了解,就是此願根本不是他發的,因為和佛法實相不符。 我個人倒認為,二十四願才合理,因為諸佛發願都以“我國中人...”如何 如 何為主,再加上招生條件:願生我國者條件應如何如何為輔才是。 在二十四願裡倒是有一願是願行者想得四禪就四禪,想得三十七品就三十七 品的願才是合理。一般相信這四十五願就是由此願擴大解釋而來。 當然這是老小子的小人之心,倒底為何本來十幾二十願最後卻成了四十八個 願,而這些願又實現了幾願,真相如何,自然是不得而知,除非阿彌陀佛本尊 (外頭仿尊太多了)親來解說,否則咱們就只好心中如個不停。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