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該事件感言心得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ecsok.bbs@csie.nctu.edu.tw (不識我),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關於最近的出家風波....
發信站: 交大資工鳳凰城資訊站 (Fri Sep  6 01:46:10 1996)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spring!news.cc.nctu!news.csie.nctu!phoenix
來  源: ccsun30

看了最近的文章, 只能搖搖頭...
筆者從裡面提出一些澄清....

一. 出家並不是就和世俗就斷絕關係了, 佛法是談出離, 不是捨離
    而且, 出了家更要面對許許多多的信徒, 開導信徒心中的煩惱
    或是疑惑, 這裡頭要具備多少的修養 ?? 要想出家逃避世間, 
    恐怕不是一個好的作法....

    僧團或是寺院也是一個團體, 而且是來自四面八方不同的人所
    組成, 每個人在出家前的生活習氣都不相同, 出了家要生活在
    一個屋簷下, 會不會有所衝突 ?? 要去面對這些種種他人的習
    慣, 要具備的修養, 可不是一兩天或是嘴吧說說就可以做得到
    的.....

二.常常有很多人講,佛教的道理方法都很好, 但是不用出家也可以
   學習這些道理方法, 所以何必出家呢 ??

   但是裡面有個問題: 要學習這些道理方法憑什麼 ??
   這些道理方法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 為什麼到現在還能流傳??
   如果沒有這些願意放下自己家庭的佛法專業人才, 這些道理方法早就
   已經失散了..... 出家並不只是單單為了自己....
   要負擔的責任有多少??  又譬如說: 如果一個人不出家, 他不必花時間
   去管信徒的事, 不必領眾, 也因此不必去承擔一般人不會去承擔的業..

   如果要清淨這些業, 又是談何容易 ??
   所以出家在佛教界說起來被比喻成"將相不能也"....
   因為那可是要承擔太多太多的責任了....

三.寺院建築很花錢....
   這有個前提, 建起來是幹什麼用的 ??
   一般來說建得好的東西, 是在辦法會或是辦學佛營之類活動時給信徒住或
   使用的, 像是禪堂, 講堂等....
   而且這個東西一建就要使用很多年, 如果為了省錢而使建商偷工減料, 到
   時候出了問題要花更多的錢去補這個洞.....
   我自己到過一些寺院, 出家人自己用的東西都很省, 甚至用了很久還在用
   那些看起來很花錢的東西, 往往出家眾並不會常常用到...
   但是也許偶爾會, 但是當初建的目的, 不在為了"偶爾"使用而建....
   往往只是既然建了, 不用也是空在那裡, 所以有需要時還是可以用....
   但是不能因為看到他們在用就直接認定他們貪圖享受而建....
   這樣會有很多問題....

四.佛法所說的空, 不是斷滅, 或是人死就空的意思.....
   佛法說生滅, 人從出生到死亡, 裡面有多少生滅 ?? 當生滅變化之時, 往往
   就能顯現裡面的空相....

五.父母為這些出家的子女痛哭流涕固然令人.....(不知怎麼形容)
   但是問題往往在於父母希望子女照著他們所認為子女該走的方向....
   因為大部分人對佛教法佛法並不認識, 所以才會如此....
   如果真的有所認識, 最多只是心中有所捨不得....
   並不該有這麼"激動"的場面....

   當然, 也許有人會說我不是當事人....感受不深....
   這我也沒辦法否定, 但是該想想的問題還是要想....

   一者出家不是逃避
   二者出家不是捨棄
   三者出家責任很多
   四者出家背負的業和一般人不同, 處理不好很容易轉入畜牲道
       並不是像某些人說的可以早見自性, 或說早登極樂世界...
   .........(言煩不及備載).....

   所以最起碼知道出家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有些不正確的觀念我已經記不得了....
有空再回吧....
--
<<  您對佛法有興趣嗎 ?? 請加入交大鐘鐸社(中正堂三樓)與我們一同探討!  >>

◎◎◎◎◎◎◎◎◎◎◎◎◎◎◎◎◎◎◎◎◎◎◎◎◎◎◎◎◎◎◎◎◎◎◎◎
◎  學佛方程式 :  當分別心生起時 , 不要一味地計較或執著 ,             ◎
◎                應該深入的認識或暸解 ; 尤其要於其中有所發現 ,       ◎
◎                久而久之 , 必能自我突破 。                          ◎
◎                                         ∼節錄自 老禪師的話∼     ◎
◎◎◎◎◎◎◎◎◎◎◎◎◎◎◎◎◎◎◎◎◎◎◎◎◎◎◎◎◎◎◎◎◎◎◎◎
發信人: guinevere.bbs@bbs.pu.edu.tw (好懶),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我想說說話....
發信站: 靜宜BBS站 (Fri Sep  6 13:45:42 1996)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news.ee.ntit!spring!news.cc.nctu!news.cis.nctu!pubbs
來  源: @bbs.pu.edu.tw


看了這麼多有關中台寺的評論 我想說說話.....

我今年20歲 爸媽篤信佛教 並且茹素八年 而我多多少少耳濡目染也懂了一些
遣薄的佛法....

這件事 依我的看法 中台寺是真的有其不夠圓融 成熟之處 
第一 夏令營之後不應隨即答應學員要求舉行剃度 不僅讓人誤解為收納人才
更讓人對於其出家該有的慎重 葡躟Y產生懷疑

第二 出家在佛教來說 是一件非常之大的大事 沒想到寺裡就因為不堪學員之跪地求情
即幫法師們剃度 態度時在不夠冷靜成熟 不但壞了自己成人之美的心意
更換來大部份人的不滿 不信任 釀成這次人心惶惶的社會災難

當然 這只是我自己的一些分析 且惟覺扣M尚也已出面道歉 我鄉信 他們也決非有意
如此的 大概是出世太久了 對於這些危機處理 沒能像一些企業 高官做的如此深得人心

孕t外 聽到一些出家法師的出家動機竟是為了求母親的病能康復 求全家平安 求自身
的心零平靜.....諸如此類有所求的出家"手段" 我真的不不敢敢茍同 並且覺得痛心

出家只是為了使自己在學佛的路上能更專心一致 並且早日修得 脫離苦海因果循還
並無應該有所求 更不是為了交換什麼 至於只求自己心裡平靜 那就更不應該了!!


其實學佛的路又長又廣 真的不必拘泥一些規則的 如果你是覺得入世誘惑太多
其實就是因為入世誘惑多 才能考驗自己啊!!
而且 出家也得靠緣份 不是只是想不想 要不要 
如果緣份未到 出家只不過是徒曾困擾罷了
不要把出家當成一種逃避的手段 這樣跟變相的自殺有何不同呢??

--
※ 來源:•靜宜大學計算機中心BBS站 bbs.pu.edu.tw•[FROM: 168.95.21.213]
發信人: Zen.bbs@bbs.ee.nthu.edu.tw (霹靂怪杰),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讀讀父母恩重難報經吧..
發信站: ☆清華電機☆ (Fri Sep  6 14:43:17 1996)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spring!news.cc.nctu!thccx4!news.ee.nthu!star


    Hello, goodday.
   在此發表一下個人的小意見..
       我想, 如果讀過父母恩重難報經的人, 他(她)一定多少會被佛陀的言語感動的..
    說真的, 一位子女即使千刀萬剮, 分碎身形, 或者替父母承擔所有的業力等.. 這些
    均不足以報達父母親的恩情, 出家人心中到底有沒有父母親的存在, 如果沒有, 這是
    大妄言, 目連救母(他為何那時只會注意到母親的存在);而世尊經過路旁也會對路邊的
    骨頭遙拜, 說累劫以來的眾生均是我們的父母親朋眷屬等, 這些的示現, 皆是要告訴
    我們孝道的觀念..
       但要如何做才算是盡孝道, 世尊告訴我們, 唯有讓父母親與佛結緣, 種下佛因, 讓
    他們日後都能自渡渡人而解脫, 進而成佛, 這才算能盡孝道, 真正報答父母親的恩德.
       出家的功德可以直接就超度祖先眷屬嗎? 未必, 目連尊者已經成就阿羅漢果, 若不
    是有一天他用神通發現他的母親在餓鬼道, 經由三番兩次的施食失敗之後, 哭著請求
    釋尊開示方法來救他的母親的話, 他自己即使用盡神通, 或碎盡心力, 我想; 都無法
    直接立即地救拔他的母親..
       我們必須要承認, 眾生的業力實在是太重了, 重到連自己的眷屬出家宏道都無法直
    接立即地受到庇蔭而直街超生脫離惡趣..說實在地, 真正能夠超度父母眷屬或是無盡
    的眾生的地方, 並不是有漏的功德所能究竟圓滿的, 而是菩提心, 一顆堅定不搖的成佛
    之心, 以及誓渡無量眾生成佛的無量菩提心, 才能成就究竟圓滿的無漏孝道法門.
       所以, 要當世圓滿孝道, 只有讓眾生在在世之時正信佛法, 進修大道, 並且能夠
    發菩提心, 自渡渡他成佛, 他自然就能當世因種下菩提因, 日後成就佛道, 進而圓滿
    孝道, 究竟無上佛道..
       結論之, 能夠有一顆強烈的出離和成佛之心, 這真的值得我們讚嘆的, 不論這次中
    臺禪寺鬧出了什麼樣的風波, 惟覺和尚和所有今世的出家眾們, 我要祝福你(妳)們,
    早日成佛!

--

  一帖活命藥方, 專治疑難雜症  

         受持淨戒 ---- 十分 (具足) 
         禮佛懺悔 ---- 萬分 (至誠) 


--
※ Origin: 清華電機 ◆ From: pc345.Eden.nthu.edu.tw
發信人: prawn.bbs@aidebbs.edu.tw (北海牧羊人),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集體出家的問題!
發信站: 臺灣學術網路 BBS 實驗站 (Fri Sep  6 15:00:48 1996)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linux2.tpml!UUserv.Net!news.isl.net.tw!aidebbs!netnews
來  源: 140.121.170.38


        這次的中台禪寺事件,據報導是集體出家的,也根據一些記者對這些

        出家新眾的訪問中瞭解,他們是一些學員們在一起討論後才作的決定

        ,基本上他們的這個決定是個人的意願,但是不是有受到整個群體蠱

        惑以及壯膽的影響呢?這些新眾們也都說他們有出家的念頭已經有一

        段時間了,但再問他們為什麼沒有在之前就出家呢?這些新眾們的回

        答也都是一致的說怕父母反對、有顧忌,所以基本上我認為他們沒有

        資格出家。而且我覺得他們可能電視劇看太多了,所以才會看到父母

        叫「施主」、「有緣人」。

        昨天的「2100全民開講」中有邀請這些剃渡新眾、家屬、昭慧法師等

        人到現場,在訪談中,這些家屬並沒有極力的反對他們的家屬出家,

        而是認為時空不對,這些新眾應該更瞭解這個社會,再修養自己的脾

        氣之後再來出家,這樣對佛教界也是一件好事啊!現在這個社會人心

        不古,如果一點社會經驗都沒有,到時候被人騙了是誰的損失啊!或

        者如黃安所講的,沒有這些經驗將來如何去開釋教眾呢?昨天的新聞

        也有報導,有些新眾在被強行押回家後,決定以絕食來抗議以及表示

        出家的決心,這不就更違背佛道了嗎?



        
發信人: budhisattiva.bbs@bbs.ee.nthu.edu.tw (浪雪兒),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悲情的蓮花
發信站: ☆清華電機☆ (Fri Sep  6 16:26:52 1996)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linux2.tpml!UUserv.Net!news.isl.net.tw!aidebbs!netnews


      中台禪寺的事件, 引起了大家熱烈的討論; 不過小小這幾天所看到的,
      只是漫罵情緒, 多過於理性探討..誠然, 如此大規模的集體出家, 造成
      了很大的震憾, 而那些決心出家的"小師父"們所表現的態度和寺方的處
      理情型, 使得很多人"感冒"..不誨言, 小小亦是惟覺禪師的皈依弟子,
      在此希望以客觀的角度, 來探討"出家"這個問題..至於中台禪寺的事件
      , 大家已經講的夠多了, 小小只希望這件事以和平圓滿的喜劇收場, 不
      多作非言..

      拋開這次事件對整個佛教界的影響來看, "出家"這件事, 其實不必加以
      過多的標籤, 綜觀世界上有相當規模與水準的宗教, "教團, 教士"階級
      都是不可或缺的..專業的教士階級, 除了具有豐富的宗教學養以外, 他
      們的戒行人格, 也是一般信徒以及社會風氣的表率..當然, 教團是重質
      不重量比較好; 一個夠水準的高僧, 影響力多過一百個凡僧..歷史上教
      士階級過多而浮濫導至弊端的也是歷歷在目..是以故, 小小不反對出家,
        只是出家人在各方面, 都要圓融, 足以為社會風俗的表率..這當然包
      括了和家庭關係, 父母孝道在內..

      至於有人說:"求法未必要出家",小小也不認為有錯; 在家人能守好五戒
      菩薩戒, 圓滿孝道和輪理, 進而研讀方等經論, 了悟佛性, 也是續佛慧
      命..只是有的人的說詞太過於激烈, 認為出家"不事生產, 是米蟲"; "
      如果每個人都出家, 那世界上不就毀了??"小小對此, 有幾點駁斥..首先
      會說這樣話的人, 本身就不會出家; 所以說"假設全人類都出家......."
      這樣的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假設, 也是沒意義的..因為會這麼說的人他
      自己就不可能會出家, 所以這種話是杞人憂天..況且就算你想出家, 持戒
      嚴謹的道場還不見得要收咧..依南山律, 在家人想出家, 必先於寺廟中住
      滿三年, 寺方與本人都要互相觀察彼此適不適合; 如果在家者有家庭, 在
      這三年間必先作好與家人的溝通, 待家人同意方可..因為寺方也不想因此
      而和家屬結下惡緣..再來, 這個社會原本即是屬於分工合作; 每個人都有
      貢獻, 何來米不米蟲的問題??而貢獻分成有形與無形, 有形的貢獻如經濟
      建設等看的見的, 無形的貢獻諸如教化風氣人心是比較難以發現的; 出家
      教士很顯然是屬於後者, 有形的貢獻固然很重要, 但也不能因此否定了無
      形的貢獻..畢竟這兩者是不能偏廢的..

      講了一堆, 還是希望大家以理性眼光看待出家這件事..小師父們, 也請您
      再三考慮自己的決定..千萬不要因為自己一時的決定而使得整個佛教界受
      到傷害, 這也是有因果的..
發信人: itisme.bbs@cis.nctu.edu.tw (百萬黃金小喇叭),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出家無家處處家(1)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Fri Sep  6 16:25:14 1996)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linux2.tpml!UUserv.Net!news.cis.nctu!cis_nctu
來  源: MtBig.Dorm13.NCTU.edu.tw

    想不到一個中台禪寺事件,竟引起如此喧然大波!
    這對佛教界是一大衝擊,但也希望能有助於日後處理這類事情時,處理得較
圓滿妥善.
    看到一些熱心的朋友,基於對親情倫理的關切,對這個事件提出諸多見解與批
評,這是很好的事情.但是有部份朋友,措辭略欠考慮,毀法謗僧,反而使好事變成壞
事了!為了避免更多人誤造口業,也幫助大家釐清一些觀念,敝人謹將 聖嚴法師的
一篇著作,收錄於"明日的佛教"一書中的 "出家無家處處家"貼上來,希望盡一點微
薄的力量!
----------------------------------------------------------------------------
             ----出家無家處處家----
                                        ∼勉新出家菩薩∼   釋聖嚴

       今天是地藏菩薩的聖誕,地藏菩薩發願永遠度脫廣大無窮的眾生,菩薩的願力

   ,是為眾生而不為自度;而菩薩所以能成佛,也是由於度眾生的緣故.釋迦牟尼佛

   當時出家,就是為了眾生太苦,希望能於出家修行得道之後,來救濟無量的眾生.

   因此,凡是發心出家,都應該效法菩薩的度生大願,續佛慧命,這也是我們選擇今

   天這個日子來舉行剃度典禮的重大意義.

       "出家"聽起來好像很簡單,有人以為離開家就是出家了,由於夫妻吵架,家

   庭不合或是事業不順,便離家出走!那是嘔氣,洩氣.真正出家的意義是要出三界

   牢獄的家,出生死煩惱的家.三界本來就是在煩惱的生死裡,出三界才真正是離開

   煩惱,這才是出家的目的.

       常常聽到有些人說:"出家以後,從此再也沒有機會奉養父母了." 這是錯誤

   的觀念.出家是割愛辭親,並不是拋棄父母,只是從一個煩惱的,世俗的家庭,進

   入清淨的,出世的修行環境.對一個在家人而言,他的一生就是結婚成家,創造事

   業,僅與少數的幾個人發生關係,而且在生,老,病,死的過程中,人與人的關係

   非常的勢利與現實.可是一旦出了家,便是發願度所有的眾生,他要跟一切眾生結

   緣,將全部的生命和時間奉獻來服務人群社會.

       所以出家是離開了一個家族之家,而進入一個將一切眾生視為眷屬的法界之家

   ,但仍然必須以今生的父母為主要度脫的對象.同時佛也規定:父母不同意,不得

   出家.出家後若父母無人撫養,雖沿門托缽,也得奉養父母;而且在家時如不孝順

   父母,也不得出家.

                             <....待續....>
--
 * Origin: ★ 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 BBS ★ 
發信人: itisme.bbs@cis.nctu.edu.tw (百萬黃金小喇叭),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出家無家處處家(2)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Fri Sep  6 17:19:20 1996)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linux2.tpml!UUserv.Net!news.cis.nctu!cis_nctu
來  源: MtBig.Dorm13.NCTU.edu.tw

<....續前文....>

       當然,出家以後,就是做父母的已把自己的兒女布施給三寶,給一切眾生了;

   從一個小的家庭布施出來,讓自己的兒女變成一切眾生所有的人,這是最難的事!

   一般人把錢財給人都捨不得,何況讓親生的骨肉出家!故釋迦世尊出家,他的父王

   就是不贊成的.所以天底下能夠同意而且很歡喜自己的兒女出家修道,這是多生多

   劫修來的智慧與福報的結果.可見,沒有大善根的人,也不容易達成出家的目的.

       另外,不要把出家看成是一樁很悲哀的事,很多人受了文學家筆下小說人物的

   影響,誤認為只有對前途絕望了的人,才會看破紅塵去出家.佛門之中的正常現象

   ,絕對不是這個樣子!出家人的責任比在俗時更大.一般人僅對一個家庭負責,至

   多也超不出對天下人負責,出家人則要照顧到一切眾生;出家學佛就要發大菩提心

   ,要發盡未來際廣度眾生的大願.在家人無論如何都有很多的牽掛,出家人卻是到

   處為家.出家無家,所以叫"出家";寺院不是家,是修行的道場.出家是在道場

   裡修行,同時以道場來接引有緣的人,幫助他們來修行,使得每一位進入道場共同

   修行的人,都能得到利益,這叫出家的菩薩.

       同時,由於出家既不容易,一旦出家,就要發長遠心,難行能行,難忍能忍,

   要吃常人不能吃的苦頭,要負常人負不起的重責,所謂"負擔如來家業",即是出

   家的本分.有謂:"出家是大丈夫事."大丈夫不同於英雄好漢,所謂英雄好漢,

   就是憑一時的義氣行事,雖能慷慨赴死,卻無法從容就義,故有"英雄氣短"之歎

   .唯有大丈夫才能屈伸自如.出家人是能與君王並座不以為貴,縱與乞丐同行不以

   為賤.真人無位,大丈夫無一己之私,出家兒無自家的事!所以我常以地藏菩薩所

   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悲願力,勉勵發心出家的人.對於要求來出家的人

   ,也必須審慎的觀察,考驗,且先跟他們講:"你要抱著下地獄接受苦難的心理準

   備來出家,出家不是來享清福的,而是奉獻出自己,來過艱苦的修行生活;受苦是

   消自己的業障,為度眾生更要受苦."可見,出家者對於他們個人,對於整個的佛

   教以及對於他們所有的親友來說,都是一樁偉大事業的開始,我們應該為他們恭喜

   !

                              <....待續....>
--
 * Origin: ★ 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 BBS ★ 
發信人: gospel.bbs@cis.nctu.edu.tw (陳韻琳),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中台事件輿論文本分析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Mon Sep  9 13:49:27 1996)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linux2.tpml!UUserv.Net!news.cis.nctu!cis_nctu
來  源: 168.95.191.214



    這一陣子中台禪社爆發出來的出家事件,引發社會輿論界譁然的爭議。當然,輿論
勢必是指向事件本身的,並且在輿論參與討論的過程中,也絕對影響了事件的後續發展
。本文嘗試作的,不是繼續評論事件本身,而是分析「參與討論的輿論文本」,從中找
出台灣現階段在某一個角度上趨勢現象,而就筆者所學之限,也會從「社會文化學」的
角度來爬梳整理。
    事件爆發一周之內,輿論批判漸漸浮現如下幾個對立矛盾:
    1.親情倫理與個人抉擇自由的矛盾。
    2.入世與出世的矛盾。
    3.宗教信仰之屬「生命的全部」或「生命的一部份」之矛盾。
    4.佛教教理與信仰實踐的矛盾。
    5.其他宗教批判此事之「呈現出自身的窘迫」矛盾。
    會出現矛盾,其實是新發展的趨勢現象與價值體系,其勢之大,已跟舊有傳統產生
抗衡現象之故。

倫理主導的文化

    華人文化根據學者研究,大致都同意是倫理主導一切的文化。在華人修身為首,方
得齊家治國的聖人治世觀點下,倫理成為檢驗一切行為模式的標準,甚至政治,也必須
以君臣倫理的模式來詮釋。這樣一種由上引導下的君臣父子夫婦倫理觀,當然是不會重
視溝通,只著重順服的。
    隨著教育受西方自由主義觀點的影響,知識份子越來越強調平行溝通互相尊重的平
等觀點,這在教育界就開始出現反對體罰的輿論壓力,在政治界就出現官員必須重視與
人民對話溝通的期待,女男平等也成為社運顯學。
    中台事件爆發後,輿論在這兩種觀點上互衝,正現出就兩種觀點尚未消化互融成為
「現代化的價值觀」,因此也可以確知,這兩種觀點會在其他事件上一樣的互相衝突,
而最容易突出的領域當在傳統中最著重倫理的地方。舉一最明顯之例便是人本教育基金
會成立之初在教育界引發的爭議。

出世是華人文化的禁忌

    如果倫理與個人抉擇自由是隨處可見的互衝模式,中台事件何以引發如此之大的輿
論譁然呢?原因便是在這個事件又逾越了倫理與個人自由的矛盾範疇,進入華人文化中
另一禁忌。
    華人文化中聖人治世是主導法則,退隱屬邊緣文化,甚至會被歸類為失敗文化。原
因是在整個文化體系中,並沒有「超越人類的『他者』」,也就欠缺現世之外「從永恆
看現世的張力」。在最具超越感受的天人合一境界中,天僅只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
息」的自然法則,在文化中並不具有「絕對」「完美」「真理」「公義與慈愛」等「主
體性格」,因此「治國平天下」乃生命最高境界,一切天人合一的近似宗教的過程,必
須落實於入世,落實於齊家治國平天下才有意義。
    其實台灣近五年來,很明顯的經歷了宗教復興浪潮,這股宗教復興浪潮,基本上是
具有泛靈與神秘傾向的,講究心靈深處的神秘靈交,與靈界的交流相通,所以靈異話題
前所未有的興盛。
    反諷的是這樣的宗教復興路線,除了「在電視節目上是否該合法化」的雷聲大雨點
小的吵吵,神秘與靈異,並不曾構成輿論的爭議與反彈。主因還是在走這種宗教路線的
,頂多是將「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未知領域以神秘方式合法化,是不會影響其入
世路線的。
    所以中台事件真正的問題核心,是它衝擊了「聖人治世」的入世文化體質,並「一
切以倫理與政治的相對性」為準的觀點。

宗教只能是生活的點綴

    倫理講究相對,入世講究政治權術之運用,對華人而言,「絕對真理」是很難融入
價值體系,是很難讓人信服,甚至是讓人很難受很想抗拒的字詞。
    這必然造成的結果,就是宗教不能主導所有的價值觀生命觀,它只能是生活的點綴
。華人文化中,一向是將宗教非核心化,邊緣化,宗教既不應干預政治,更不許影響倫
理文化體質,甚至不應主導一個人的生命抉擇。當一個人將宗教擺在生命的核心位置,
總會引發周遭人不以為然的質疑。
    這就是為什麼「無常」是佛教復興以來很多知識份子習於講論的字詞,當一旦以無
常為絕對真理做出某種生命判準,卻教大部份的知識份子無法接受。面對佛教復興,其
實很多手掛念珠的知識份子,是無法把信仰教理與信仰實踐融合的。

其他宗教真能自離此事件之外?

    最後要談的,是其他宗教對這整件事情的態度。
    因為我自己是基督徒,當然我很樂意從基督徒批判起。我發現很多基督徒會把這樣
一件事情,當成基督教信仰的勝利,佛教的失敗,完全忽略了這整件事情的膠著,其實
是觸怒了華人文化的核心,這種輿論的不滿,基督教早已面對經年,而且尚未完滿解決
過。基督教不是向來因為祭祖問題被人質疑不守倫理規範嗎?基督徒想出來成為傳教士
,不是就已經預備好成為社會的邊緣嗎?這種想成為傳教士的「蒙召」,不是也經常來
自一樣是基督徒的父母嗎?
    中台事件,不是宗教與宗教的對恃,而是宗教與文化的對恃,今天中台事件成為焦
點,證明了佛教復興的確是事實,其基本教理已衝擊了文化體質。
    基督教不會以集體出家方式衝擊社會,只是因為基督教的信仰核心正是把人生當成
神榮耀自身的過程,所以生命是不需逃逸的,基督教信仰核心永遠存有從永恆期望現世
的張力,因此無常不是生命的真理,只是現世不完滿需要救贖的明證。
    但基督教不以出家衝擊社會,絕不表示基督教沒有在其他方面衝擊社會,沒有經歷
來自文化的抵抗。中台事件證明了宗教問題若不處理文化議題,必然無法完滿落實信仰
的實踐,處理文化議題,是一個「入世」的過程,佛教教理不允許,基督教教理允許。
這是中台事件,基督教信仰唯一與佛教不同之處。

自由主義者最大的矛盾

    爬疏輿論文本後,我認為,在這整個事件的輿論過程中,爭取民主多元的自由主義
者,會比持守傳統者,需要面對更多的挑戰。因為自由主義者既然堅持選擇多元,就必
須容許文化體質中闖入不合文化體質的宗教理型,必須容許的確是有人以自己的宗教信
念身體力行,來挑戰生命觀價值觀,挑戰自己的信仰實踐。但是面對中台事件,真正開
放態度,讓此事件衝擊挑戰自身的自由主義者,其實不多。我想,這是我分析輿論文本
時,與網路輿論參與者最切身相關的矛盾吧!






--
 * Origin: ★ 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 BBS ★ 
發信人: scorpiox.bbs@bbs.ntu.edu.tw (蠍),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中台事件的溝通問題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Sun Sep  8 01:30:22 1996)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Palmarama

    關於中台禪寺事件的紛紛冗冗,也許真的各方都沒錯
    也許剛好是種種因素都剛好湊在一起才爆發出這樣一
    郭社會的風波,但是令我真正感興趣的是其中的溝通問題.

    宗教塑造出來的另一種價值觀讓當事的各方都難以接受
    對方的說法,這一點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君不見當新聞畫面撥出親屬們聲嘶力竭呼喚他們的子女時,
      新進法師們絲毫不為所動的情景嗎?他們之間的溝通可以說
      是毫無交集的!姑且先不論所謂的"洗腦"或是發現了一個"更高
      的境界".宗教塑造出的價值觀都或多或少的和一般人大相逕庭!
      所以不管是"麻員彰晃的真理教"或是"惟覺的中台禪寺"(先不論
      雙方在一般人的認定上的尊鄙)信眾表現出來的都是絕對的相信
      自己的信仰!這時候的溝通是最最困難的!
  
          立場問題是溝通中無可必免的障礙,當事的雙方-父母和子女
      各執一詞的場面所能產生的效果實在有限!出家的僧眾他們的某些
      價值觀很難去憾動,但是並非不可能!站在家長的角度來看其實事情
      可以有轉機!重點是減少情緒性的爭論以較為理性的態度去面對
      ---畢竟要她們回到家長的身邊才是最重要的!甚至應該更進一步的
      先卸除自己的立場問題聽聽孩子們在中台這幾天發生的點滴!
      聽聽她們對佛教的認知--讓她們知道你和她是站在一邊的!再聽聽
      她們之所以出家真正的原因!也許就能從其中知道真正的問題點
      並找到切入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本源!
      
         重點是:要卸除對方的武裝,第一步就是先卸除自己的!
                                 (在此指放下自己的立場)
                並多付出一份耐心和關心!

         小小淺見,祝這些家庭能找回昔日的溫暖....:)


                        
    
--
   [Origin: ◎椰林風情◎] [From: 140.112.171.71     ] [Login: **] [Post: 6]
發信人: c-tsai4@casper.beckman.uiuc.edu (Chih-Hao Tsai),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台灣社會的性別岐視與宗教岐視
發信站: Beckman Institute, UIUC (Mon Sep  9 04:22:43 1996)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linux2.tpml!UUserv.Net!news.isl.net.tw!aidebbs!netnews
來  源: casper.beckman.uiuc.edu

在中時報系全球資訊網看到中台禪寺事件的新聞後,便來 tw.bbs.
soc.religion 看看有哪些討論。 不得了,三天之內就有幾百篇討論
文章了。我不想討論事件本身,因為我跟大家一樣,對這事件所知有
限。

倒是我從 tw.bbs.soc.religion  的討論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這麼
多的文章這麼激烈的反應,似乎不是只針對「年輕學生集體出家」此
一事件而來。

首先,一大部分的討論強調這些出家者以女性居多,並做了中台禪寺
使用強迫、詐欺或蠱惑他們出家的假定。這反映一種對女性的岐視,
認為女性較無自主性,較易被拐、被騙。

其次,也有一大部分的討論在強調他們對佛教、對佛教徒、對幾個主
要佛教組織在台灣的活動的厭惡。

這兩類型的討論都不是針對中台禪寺的做法合宜與否發表意見,而僅
是個人偏見的抒發。這些討論清楚地反映了台灣社會的性別岐視與宗
教岐視。

--
Chih-Hao Tsai @ Beckman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c-tsai4@uiuc.edu  http://casper.beckman.uiuc.edu/~c-tsai4
發信人: wolffy.bbs@csie.nctu.edu.tw (虫二郎),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對於中台事件之觀點...
發信站: 交大資工鳳凰城資訊站 (Mon Sep  9 00:29:30 1996)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linux2.tpml!UUserv.Net!news.cis.nctu!news.csie.nctu!ph
來  源: grad.cc.nccu.edu.tw


hi, 各位大德:
    小弟看了大約幾十篇的post, 加上連日的媒體報導.. 心裡有些感想, 及疑問

1: 其實我覺得出家倒不是件壞事, 只是是否應該先了卻俗事呢?
   如同一個家長說的, '養你(指出家眾)養到念完研究所, 現在你應該賺錢養家',
                     父子親情當然不能用金錢衡量, 然而若家庭真的需要, 
                     你能棄家庭不顧嗎? 前一陣子, 一個小女孩和其男友
                     犯下飛車搶劫案件, 其姐為一出家師父, 到派出所探視
                     我心裡想的是, 若其姐能在小女孩身邊照顧她, 等她心智
                     及生活方面都得到改善後, 再去出家, 這樣不行嗎?
                     渡不了自巳親人, 還要渡別人, 怎麼渡?
2:我覺得在一個環境中, 真的很容易受那個環境的影響,
  我曾被朋友帶去參加安麗的表揚大會, 原本對直銷很排斥的我居然一下子
  180度大轉變,  當天花了1000+150+200 共1350元, 也許對一般人1350沒什麼,
  可是對我看200多部電影只花不到3000元的人來講, 夠多了吧...
  我所要講的是,  或許寺方應該給這些人更多的緩衝時間, 如果過一陣子,
  五分鐘熱度沒了, 不也代表機緣未到嗎? 如果仍然一心向佛, 也可以更多時間
  跟家人溝通.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爭端.

3:另外, 我覺得寺方面對社會大眾的態度實在可議....
  a. 為何黃安先生可以先帶其妹回家, 知名人物有特權? 還是他是先去排隊的?
  b. 寺方多以宗教觀點來解釋此事件, 沒錯, 此可歸類為宗教事件吧, 
     只是那些心急的家長能不能聽得下佛法, 社會大眾的生活週遭,
     宗教並非全部. 
我覺得很多時侯, 這些說法, 理由如何教人信服呢?
台北之音, 黎明柔的節目裡, 曾有一位聽眾 call in
說其兄也在六月間於中台禪寺出家, 亦未告知其家人
其家人 多方打聽才知他在中台, 尤其他父親因癌症開刀
這位聽眾和其母在中台禪寺, 跪了又跪, 求其兄回台北看
他父親一面, 換來的只是拒絕, 此聽眾很不能理解, 出了家
就可以把親情拋在腦後嗎? 萬一他父親就此西歸,
誰來負責呢?   
這個事件之後, 叫社會大眾如何放心讓自巳子女去參加類似佛學營之類的活動?
當您要渡化眾生之時, 若對方回您一句,"啊... 你不要想騙我去當和尚啦..."
您怎麼接呢? 
因此, 盡力解釋各項存在社會大眾心中的疑問吧,
有不盡情理之處, 也應多溝通改善, 不然,
此事件將影響佛教界甚鉅...
                                                           wolffy

發信人: poiopoio.bbs@bbs.cs.nthu.edu.tw (用捨行藏......),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從中台山事件重新思考....
發信站: 清華資訊系學會(楓橋驛站) (Mon Sep  9 20:30:44 1996)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linux2.tpml!UUserv.Net!news.cs.nthu!maple



 我們可以由這次中台禪寺的事件看出一些佛教再社會上的一些問題....
 以下的問題是小弟的淺見....還望各位指教......

1.一般社會大眾是否真正了解佛法的內涵.....他們了解的程度在那裡....
2.知識份子是如何了解佛法的....他們的了解程度又在那裡......
3.人情世故,也就是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圓融...需要好好探討......
4.青年人真的有自主權嗎?是不是年輕就沒有決定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力?
5.身心成熟度的界定.....是不是一定要經過社會這個大染缸的歷練才稱的上
  成熟?
6.父母有權替子女決定一切嗎?
7.這次事件對整個佛教界的傷害是什麼...
8.佛教徒要思考未來復興佛教的路......
9.佛法中的孝道問題....(據聞在雜阿含經中有有關孝道的經典)
10.大眾對佛門的認識(關於體制,僧團方面)
11.有關親情與慈悲的問題:
   a.慈悲心的表現型態....
   b.慈悲心的本質...
   c.親情的本質...
   d.親情的表現方式....
12.出家修行與在家修行的差別....
13.真的  心向佛,然後在家、出家等無差別?
14.儒家倫理與佛家倫理在現今社會如何重新定位....
15.儒家倫理在現今社會的重新檢討.....關於子女自主權與父母決定權的問題...
16.大學八目與菩薩行的比較.....
17.青年人的學佛心態....
18.大眾的學佛心態....
19.大眾對佛教的看法.....
20.出家等於避世嗎?
21.出家眾 = 神職人員?神職人員和出家眾的差別......


以上21個問題是丟給每一個佛教徒去思考的....大家都不希望佛法因為此事受到影響...

希望大家能同心協力解決這些和社會衝突的點....讓佛法永傳於世.....




--



                              天地自舒
--
※ Origin: 楓橋驛站(bbs.cs.nthu.edu.tw) ◆ From: thccy13.Oz.nthu.edu.tw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