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二十六年的陸軍裝甲兵團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Eater.bbs@twserv.csie.nctu.edu.tw (長鋏歸來乎), 信區: history
標  題: [轉貼] 民國二十六年的陸軍裝甲兵團
發信站: 台灣文化資訊站 (Wed Jun 10 16:05:35 1998)
轉信站: Lion!ccnews.nsysu!news.civil.ncku!news.csie.nctu!twserv.csie.nctu!TWser


發信人: p.tcheng@visi.net (老槍), 信區: weapon
標  題: 軍事點滴(一) 民國二十六年的陸軍裝甲兵團
發信站: ALPHA (Sat Sep 27 12:25:56 1997)
轉信站: pubbs!news.cis.nctu!ctu-peer!news.nctu!netnews.NCTU!serv.hinet.net!news
出  處: ppp-1-15.nn.visi.net

          軍事點滴(一)  民國二十六年的陸軍裝甲兵團

最近在大陸出版的“《南京保衛戰》[參1] 書中看到三篇有關民國二十六年
陸軍裝甲兵團的記載短文,作者包括大家熟悉的杜聿明等都是當時陸軍裝
甲兵團的官兵。其中兩篇提供了一些陸軍裝甲兵團的裝備及編制,在此節
錄,並加按語,因為資料不全,希望大家提供台灣資料,以為印證。

(一) 戰車三連衛戍南京紀實    作者 何嘉兆

南京方山,是國民黨最年輕的戰車部隊,交輜學校戰車教導營的訓練基地
。教育長徐庭瑤,營長彭克定,學兵連連長趙鵠振。一九三七年春,我在
該連任第一排排長。一九三七年四月,交輜學校戰車教導營改編為陸軍裝
甲兵團,團長杜聿明。我所在的連為戰車第三連,連長趙鵠振,我任連部
摩托偵察班班長。

連的編制是:連部 (指揮車兩輛),偵察班 (摩托車十二輛),三個戰車排
(每排五輛戰車),一個補給排 (汽車十輛)。全連由十七輛德國“克芬伯”
式五噸重的並列雙機槍的新戰車 [註1] 和十二輛“春達浦”二輪、三輪
摩托車 [註2] 裝備組成。在團長杜聿明親自督練和嚴格要求下,戰三連
已成為支援步兵戰鬥,抗擊日軍的一支強大的突擊力量。偵察班的主要任
務,是偵察、搜索與聯絡。

上海淪陷後,日本侵略軍向首都南京進迫。裝甲兵團其他營連奉命向湖南
湘潭撤退,我們戰三連奉命衛戍南京。於十一月二十日,由方山達到城內
丁家橋原交輜學校,並夜以繼日地做好了戰鬥準備。

十一月下旬起,日機對南京城郊空襲頻繁。在明故宮機場,只停有幾架蘇
聯空軍志願隊的飛機,保衛南京領空 [註3]。

十二月四日,指揮部命令,戰三連和裝甲兵團戰防炮營一個排 (兩門三七
戰防炮) 編為南京衛戍司令部直屬戰炮分隊 [註4]..........

(二) 南京保衛戰中的戰車部隊   作者 杜聿明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九日,上海抗日陣地全線崩潰後,我軍僅有的機械化部
隊 -- 陸軍裝甲兵團,共有坦克、搜索車、戰車防禦炮三營,也奉命向湖
南湘潭撤退;同時,這三個營在上海參戰的一部,已經撤回南京。當時決
定搜索營、戰防炮營沿京 (南京) 贛 (南昌) 公路撤退,戰車營搭上火車
向長沙輸送。但是由於蔣介石對於這一戰略事先毫無計劃,沿公路走的車
輛沒有油料,沿鐵路走的戰車沒有平車裝載,這些部隊一直就在南京方山
營房待命。等到敵人迫近時,才弄到一點油料,將汽車開走;戰車則是將
篷車折毀後才裝上車的。

在待命期間,有一天 (大概是十一月二十日左右) 晚上十點鐘前後,何應
欽突然找我去說:“現在決定唐生智守南京,委員長 (指蔣介石) 要將德
國戰車全部留在南京抗戰。”我說:“德國戰車雖然是我們現在最好的戰
車,可是有槍無炮,威力不大,而且為數只有十五輛,在南京河流錯綜的
江湖泊地帶作戰,性能也不適宜 [註5]。不如留下英國的水陸兩用戰車和
炮戰車,有槍有炮,又可以水陸兩用,適宜南京附近作戰。必要時還可以
橫渡長江,開往江北 [註6]。”何說:“你不要想撤退江北,委員長說要
求死守南京,應照命令將德國戰車留下。”我見這種情況,不敢再說,但
心中總是百思莫解,為什麼蔣介石、何應欽都不根據戰車的性能使用,而
一定要留德國戰車在南京抗戰呢﹖ [註7] ........

(三) 按語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書上記載我國抗日戰爭中陸軍裝甲兵團的裝備及編制,
這些德國戰車、武器裝備不知道用了多少噸鎢砂換來的﹖杜文寫到裝甲兵
團有坦克、搜索車、戰車防禦炮三個營,坦克營及戰車防禦炮營的裝備至
少任文已經提供部份資料;可惜的是仍然沒有搜索車營的資料以及人員編
制,更遺憾的是他們沒有附加圖片。

很意外的在《日寇暴行錄記實》參[2] 倒見到四張抗日戰爭早期的我國裝
甲兵團的照片:

第一張是“我機械化部隊集中聽訓準備出發”:一個穿長筒皮靴的軍官向
頭戴德式鋼盔排成 U  字型的部隊講話,每邊二十多人,數人頭圖上總共
有八十幾名,左邊排頭有三個穿長筒皮靴的,可能也是軍官,其他的都在
胸前斜掛一個長布袋,不知道是用來裝乾糧或槍彈的。隊伍後面有兩排 (
大約近二十輛) 三輪機器腳踏車及六輛大卡車,這樣看來,照片上的部隊
應是搜索連大小的單位。

第二張是“我機器腳踏車隊”:此圖有二十輛三輪機器腳踏車排成兩橫隊
,每輛車上有兩個頭戴德式鋼盔的軍人,駕車的全部斜揹長槍,坐在邊車
(sidecar) 中的倒看不出攜帶任何武器。

第三張是“我坦克車隊陣容”:一列戰車的背影,旁邊站著幾個頭戴德式鋼
盔的軍人。圖中總共有七、八輛同型戰車,這種戰車先前沒有見過,炮塔呈圓
型 (cylindrical) 查書後才判斷可能是英國的 Vickers 6 ton
tank,此種戰車是英
國的出口貨品,[圖片見
http://www.ansaldo.it/~paesani/tankuk.htm,恰巧是一
張中國戰車的照片,一定要看!],此車規格如下:

重量:七點四公噸
長:四點九公尺、寬:二點四公尺、高:二點一六公尺
速度:每小時三十五公里(最大公路速度)
武器:四十七公分炮一門及七點七公釐機槍一挺
乘員:三人,裝甲:十七公釐(最厚)。

杜文提及的英國水陸兩用戰車,我懷疑可能就是這種。戰車都可涉水,不
過我想不大可能橫渡長江吧! 杜聿明身為裝甲兵團司令,即然這樣說,我
們小民只有孤枉聽聽吧。

第四張是“我軍坦克車”:一輛上述戰車的側照及背景裡幾輛不太清楚的
正影,照片中的戰車看起來炮管極短,應該是低速的榴炮,用來打步兵的。

另外一點就是這型戰車曾被蘇聯大量仿製(無照),型號是 T-26B,圖片見
http://www.ansaldo.it/~paesani/tankurss.htm,不知道國府有沒有進口過﹖

在同書第六十二頁上看到一張德國三七戰防炮的圖片“機械化部隊所用之
平射鋼炮專以射擊敵坦克車”:圖中有五個頭戴德式鋼盔的炮兵及一個戴
布帽、手持望遠鏡看似軍官正在觀查敵情的炮兵。這五個炮兵中四個跪在
炮後,前面兩個似乎是操炮員,在後面有一個手中拿著一枚細長的炮彈,
這可能是個彈藥兵。此兵旁邊的鄰兵及另外一個斜臥在地上的第五個人看
不出是有何任務。

(四) 後記

此類資料,我相信官方一定有完整的檔案,六十年以前的舊事,為什麼還
不整理公開﹖就我所知民國五十年間國防部史政局編印了許多本戰史記錄
 (如大陳撤退,三十八年的金門戰役,海軍艦隊、陸軍軍、師及空軍聯隊
的沿革史蹟等等) ,發行時列為機密,限軍中高級官員閱讀。這些當時官
方機密記錄,隔了多年看不出還有任何機密的價值,想想看當事人大部分
屍骨已寒多年,還有什麼忌諱呢﹖政府有沒有什麼法令,在若干年以後可
以把它解凍、公開﹖如果還沒有,是否可以考慮立法﹖歡迎大家討論。再
者,誰在舊書攤上看到過這些書刊 (我還記得是用綠色塑膠封套的)﹖請
email 給我。

軍事點滴是我的一個構想,以後我會按不定期的方式貼上有關軍事的短文
,這些短文基本上都是翻譯或轉載一些專題,目前在著手進行的有戰時美
國陸軍師,四十年前國軍前瞻師 (抄佬美的) 、及戰時日本陸軍師的編制
裝備,巡防艦與驅逐艦的區別,比基尼原子彈的試爆等等。我的範圍偏重
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個人有興趣,有關中國、日本、美國的軍事題目
。

我的原則是下筆一定要有資料來源,像太史公學習:述而不作、略加按語
 (我不姓按) ,為大家增加一些軍事常識、提供一些典故而已。我是一個
工程師,寫學術論文時養成一個加註解及參考資料的習慣,網客觀閱如有
翻前閱後不方便的地方那就請多多包涵了。如果認為我寫的有不正確的地
方,歡迎提供證據,大家一齊來討論,不過千萬不要抬槓,憑證據講話。
另外一個大原則就是為文儘量不涉及政治,免傷感情,不過有時損損美國
人及日本人則屬例外。

幾十年前的大學聯考,我的國文只拿到四十六分,大一國文排到最後一班
(第十班),可見我的中文很爛。所以這裡的白字及錯字,請隨時指正。

參考資料

[1] 《南京保衛戰》--- 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中國文史出版社
    ,北京,一九八七年。第二一二至二一三頁及第二一八至二一九頁。

    此書是《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叢書之一,值得推薦,總計
    含五十九篇“親歷記”,除了簡筆字不易閱覽及一些醜化國民黨的毛
    病之外,此書為民國二十六年的抗日戰爭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第一手資
    料,由於大部分的作者都是國軍的中下級軍官,更增加了資料的可信
    性。

    《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叢書合計十二冊:《從九一八到七
    七事變》,《七七事變》,《八一三淞滬抗戰》,《南京保衛戰》,
    《徐州會戰》,《晉綏會戰》,《中原抗戰》,《武漢會戰》,《湖
    南四大會戰》,《閩浙贛抗戰》,《粵桂黔滇抗戰》,《遠征印緬抗
    戰》。這批叢書印刷數量很少,書價昂貴,在國外不容易收集到。

[2] 《日寇暴行實錄》,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編印,漢口﹖,民國二十七年
     七月。第六十三至六十四頁。

    這是一本血淋淋的日本殘殺中國軍民的記錄,全書一百零二頁,大約
    有九十頁都是不常見到的圖片,《南京大屠殺》的圖片佔了本書的一
    半篇幅,日軍的殘暴,令人髮指。現在看起來,戰後的南京政府為了
    內戰,採取“以德報怨”的一廂情願的政策,終將成為中華民族的千
    古罪人。同時日本政府也在規避現實,強辯“進出中國”、“將亞洲
    人從西方帝國主義解放出來”為侵佔東亞的籍口,淡化日軍的暴行,
    逃避歷史的責任。這種無恥、無知的心態,不僅值得我們警剔、也為
    大多數日本人感到悲哀。

    此書用銅版印刷,雖然因為年代過久,紙張脆弱,四角殘缺,但是圖
    片仍然十分完整和清晰。這是我們一些有心人在海外一個偶然的機會
    中發現的珍貴歷史文獻,目前正在大量複印,準備在今年十一月在普
    林斯敦大學舉辦的“Nanking 1937”(南京大屠殺六十週年) 學術會議
    中展出 (見http://www.princeton.edu/~nanking)。

[3] 見 http://www.yesic.com/lostark/pz11.htm#panzer1 或
    http://clark.net/pub/mrhicks1/pzlehr/motorpool.htm
    網上有德國一型輕戰車的圖片。

[4]  Panzer Colors II -- Markings of the German Army Panzer Forces
     1939-1945, Bruce Culver, Squadron/Signal Publications, Michigan, 
     USA, 1978。五十九頁及六十九頁。 此書一套共三冊,照片、圖片很多,
     印刷精美,最近還在 Barnes & Nobles 書城中見到,售價大約每本十二元。

註解

[1]  根據噸位及武器的描述,這是德國一型輕戰車 PzKpfw I Ausf A,
     規格如下[參3]:

     重量:五點三公噸,長:四公尺、寬二公尺、高一點七二公尺
     引擎:四缸、五十七匹馬力,速度:每小時三十七公里
     武器:七點九二公釐機槍兩挺、子彈:二千二百五十發
     乘員:二人,裝甲:六至十三公釐。

     Ausf A (A 型) 生產於一九三四至三六年之間,這是德軍在大戰以前
     用來訓練裝甲部隊最基本的戰車,戰爭開始以後,因為缺乏二、三及
     四型戰車,一型戰車曾在波蘭及法國戰場上大量使用,大約在一九四
     一年以後就退出現役了。

    “克芬伯”可能是 Kampfwagon 的譯音,PzKpfw 是 Panzer (裝甲)
     、Kampf (作戰) 及 Wagon (車輛) 三個字的縮寫,合起來就是裝甲
     作戰車輛或戰車的意思。

     此處提及戰三連總共有德國一型戰車十七輛,因此文中連部的兩輛指
     揮車也必是一型戰車。但是這與杜聿明所記的十五輛數目不符合 (見
     上文)。

[2]  德國的二輪、三輪機器腳踏車,“春達浦”應該是 Zundapp 的譯音,
     我的手邊資料不足,僅能查出二戰時德軍機器腳踏車的廠牌有 BMW 及
     Zundapp 兩種,似乎二輪機車是專門用來傳令及聯絡,三輪機車的功
     用可能還要多些,在書上看到的三輪機車經常有乘員三人,駕駛員及
     他後座乘員兩人揹槍,邊車上架著一挺輕機槍,因此我認為三輪機車
     不僅可以執行偵察與搜索的任務,並且可以利用它的火力與機動性阻
     擊敵人的尖兵。

     三輪機車英文是 Motorcycle Comination 或 Motorcycle w/Sidecar,
     二戰中德軍使用的機車至少有以下四種:BMW R12及R75、
     Zundapp KS600 及 KS750 [參4]。

     我感到奇怪的是不見美軍在戰時使用過機車,這又是什麼原因﹖

[3]  蘇聯空軍志願隊在民國二十六年底就已在中國助戰﹖有沒有人知道這
     裡的記載不是佬共的宣傳﹖

[4]  德國三七戰防炮 (3.7 cm Pak 35/36),口徑三點七公分,炮彈重約兩
     磅,初速每秒二千四百英尺。這是第二次大戰以前德軍步兵主要的反
     戰車炮,曾在西班牙內戰中大出風頭,導致德國軍方誤認此炮還有幾
     年使用價值,因此在一九四零年西歐戰場上就沒有新的制式反戰車炮
     可以擊毀英軍和法軍的戰車。值得一提的是第七師師長隆美爾就因無
     炮可用,被迫用八八高炮來打英、法戰車,發現效用奇佳,才使八八
     高炮成為二戰中名氣最響的大炮之一。

     Pak 是 Panzer (戰車)、Abwehr (反) 及 Kannoe (炮,中文常譯為加農)
     三個字的縮寫,合起來就是戰車防禦炮,一般簡稱為戰防炮。同理,
     Flak是Fliegerabwehrkanone 三個字的縮寫,Flieger是飛機,合起來就
     是打飛機的炮,因此Flak簡稱高炮,這是各國通用的名詞。

     這種三七戰防炮雖然穿甲力不強,但對付薄弱的輕戰車仍然游刃有餘,
     台兒莊之役,國軍在蘇北平原就是用這種戰防炮 (總共只有四門) 把日
     本的鐵皮戰車殺的落花流水。

[5]  杜說“有槍無炮”足以證明這是一型戰車。但是十五輛數目又產生了另
     外一個問題:坦克營 (戰車營) 應有三個戰車連,如何文提到的戰三連
     ,以及參 [1] 提到的戰一連。那麼另外的兩個戰車連又是使用那國的
     裝備呢?

[6]  這又是何方神聖? 希望高手指點。炮戰車顧名思義,應該是全履帶的裝
     甲炮車,它與戰車主要不同的地方是它的炮塔轉動角度有限。不過民國
     二十六年仍是裝甲兵萌芽年代,恐怕連半履帶的裝甲炮車都買不到,我
     猜杜氏所指的炮戰車是四輪或六輪的裝甲車,炮口徑在二公分上下。

[7]  杜聿明在下文中僅提起戰一連留守南京,他十分懊腦這一連戰車毫無意
     義的斷送在南京。但是杜氏在文中沒有提及也留在南京的戰三連,不知
     道是不是因為事隔多年,記不清楚了。



--
  長鋏歸來乎  食無魚
  長鋏歸來乎  出無車
  長鋏歸來乎  無以為家
  嗚呼!   誰人客我?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