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戰爭的省思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Skozeny.bbs@aidebbs.edu.tw (風行者), 信區: history
標  題: ★★歷史回顧系列之一:1962年中印戰爭的省思★★
發信站: 臺灣學術網路 BBS 實驗站 (Sun Jul 13 01:53:40 1997)
轉信站: Lion!ccnews.nsysu!suncc.ccu!news.csie.nctu!aide_board
來  源: dial236.dialup.tku.edu.tw


        本文大意是:  雖然中共打贏了1962年的對印度戰爭, 但由於錯誤的政策
        造成雖贏了戰爭, 卻失去了廣大的國土, 造成幾乎無法彌補的損失,本文
        批評中肯, 值得一讀, 同時已貼至連線武器板上.

        閱畢斯文, 本人評語: 為國有家者, 啟不慎哉 !      

     提交著︰ 轉貼九星飛龍帖 于 July 11, 1997 at 03:05:49:

     中共的“仁義之師” (中國大陸)作者不公開

     提交者: 飛龍 于 北京時間: 10:53:59 7/11/97:

       中共有過一次令全世界驚訝的“仁義”之舉,在當代國際關系中幾乎稱得上
     獨一無二——那就是1962年中國在西藏與印度進行的戰爭。

       在中國印制的地圖上,西藏南部有一片地區只標志寥寥無幾的城鎮地名。不
     了解情況的中國人如果想去那一帶走走,離很遠就會被邊防軍擋住,印度軍隊就
     在對面。他們會發現那片地區事實上只在中國地圖上屬于中國。如果換一張印度
     地圖,那片地區是印度的“阿魯納恰爾邦”,定居在那里的印度人比全西藏的人
     口總和還多兩倍。目前中印兩國的實際領土控制線是中國一直不承認的“麥克馬
     洪線”。畫在中國地圖上、實際卻在印度控制下的土地有九萬多平方公里。解放
     軍作家金輝對那片土地這樣換算︰

       ——相當于一個江甦省、一個浙江省;
       ——相當于三個台灣、六個北京;
       ——相當于一個匈牙利、兩個丹麥、三個比利時;
       ——相當于六個科威特;
       ——相當于十個英阿爭議的馬爾維納斯群島;
       ——相當于二十個日俄吵得不可開交的北方四島;
       ——是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上一國被另一國強行侵佔的最大一片土地;
       ——是中國版圖的一百零一分之一。

       這樣換算,換算者的立場是鮮明的,金輝是軍隊作家,完全站在中國一方,
     尤其代表中國軍隊的情緒。印度對此也許有另一套說法,把歷史拆零碎,肯定對
     雙方都能提供相當多的根據。事實上,二十世紀以前,這一段中印邊界從來沒有
     明確劃定過,而是以東方式的模糊形態按照傳統進行實際控制,甚至有雙方都不
     管的地段。隨著英國勢力沿著印度大陸不斷向北擴張,與西藏發生踫撞,出現了
     需要以西方式主權精確劃界的問題。1914年3月,在印度的西姆拉,英國政府
     代表麥克馬洪提出了一條英方勘定的分界線,那條分界線與此前國際上習慣認定
     並在各種官方(包括英國)出版物和地圖上一直沿用的分界線不同,大大向西藏
     縱深推進,把原本在西藏境內資源最豐富的九萬多平方公里劃進了大英帝國的印
     度殖民地。

       無法確切知道當年西藏當局的動機,有一種說法是麥克馬洪許諾給西藏五千
     支槍和五十萬發子彈,還有一種說法是西藏人根本不明白邊界被篡改了,如英國
     人貝爾所說“西藏人不會畫地圖”,反正西藏代表在那個條約上簽了字。因為當
     時的西藏已經擺脫了中國控制,雖然中國政府不同意,也沒阻擋住所謂“麥克馬
     洪線”的產生。但是即使在西姆拉會議之後二十年時間,出于擔心合法性不足,
     英國一直沒有公開宣布條約,也沒有在她出版的地圖上改變中印邊界的傳統劃
     法。那個傳統邊界和“麥克馬洪線”之間所夾的九萬多平方公里,就是中國和印
     度爭執至今的。現在,中國出版的地圖繼續按傳統劃界,印度地圖則早已經把“麥
     克馬洪線”當成了正式的合法邊界。【1】

       不過中國的地圖只在理論上存在,僅能表達中國的主權要求,而非實際的領
     土控制。那片領土現在屬于印度。1950年以前,“麥克馬洪線”同樣是理論,
     不管雙方的地圖怎麼畫,那片地區沒有駐軍,不設邊防,行政建制也不存在或徒
     有虛名,老百姓按照祖祖輩輩的方式生活,國際政治與他們無關。1949年後,
     大概是新獨立的印度看到一個強大的咄咄逼人的新中國正在產生,而且即將向西
     藏挺進,只有趁其尚未全面控制西藏以前先下手為強,從1950年,印軍開始向
     北推進,到1953年,“麥克馬洪線”以南地區全部被印度實際控制。中共那時
     剛剛進藏,沒有能力做出實質性反應。當時的印度政府在國際社會又對新中國采
     取友好姿態,中共也不好翻臉。

       在邊境擴張方面,印度一向采取鍥而不舍的積極姿態。一直到今天,西藏邊
     防部隊都無時不感受來自印度處心積慮和頑強的壓力。印度對待中印邊境爭端的
     指導思想就如印度記者曼克卡爾在《誰是六二年的罪人》一書中所披露的︰

       “1961年11月,尼赫魯總理向拉達克和東北邊境特區駐軍發出了新的命
     令……我們的守備部隊接到了盡一切可能向前推進,積極佔領整個邊境的命令︰
     在邊防線上,哪里有空隙,就到哪里巡邏,或建立哨所。在陸軍總部的會議上,
     尼赫魯說︰哪一方修建一個對立的哨所,那麼它就將成功地在這一特殊地域建
     立自己的主權,因為實際上的主權十個有九個都會得到國際法的承認。”

       除了印度在邊境不斷進逼,對1959年的西藏“叛亂”,印度在感情上也同
     情叛亂一方。中共認定印度為叛亂者提供了實質性的援助。印度收留了逃亡的達
     賴喇嘛和流亡藏民,對中共肯定也是刺激,叛亂藏人的游擊隊還以印度領土為基
     地繼續騷擾中國。把老帳新帳加到一塊算總帳,中國于1962年發動了她所稱的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中共發動那場戰爭的動機並非真是所謂“自衛”,更主要的是為了“教訓一
     下”印度。和鄧小平後來為了“教訓一下越南”(鄧小平語)發動戰爭一樣,帝
     王的“教訓”意識在中共領導人那里是很強的。那是否是一場“正義”之戰,雙
     方到底誰有理,這里沒有必要討論。國際政治本來就無“正義”而言,每個國家
     自己的利益和安全是第一位的。但是“教訓”意識指導的戰爭之荒謬在于,讓國
     家勞民傷財和將士流血犧牲打一場戰爭,最後的結果卻僅僅是供帝王(領導人)
     出氣。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是這種荒謬達到極至的典型,出完氣還要表現“大
     度”和“仁義”(實則是表現帝王的傲慢及對敵方的羞辱),而那虛榮的滿足是
     用國家安全與利益換取的——不但把已經收復的有爭議領土白白放棄,而且永遠
     失去了一個能使中國一勞永逸穩定西藏的機會。時至今日,木已成舟,當年決策
     的愚蠢,以及不可挽回的後果,都已經看的很清楚。

       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中國原本已在軍事上取得絕對優勢和勝利。擊潰
     印軍,向前推進速度之快,有時連中國軍隊的指揮系統都無法控制。參加過那場
     戰爭的原西藏林芝軍分區政委閻士貴大校這樣回憶︰

       “1962年自衛反擊戰,打過去很順利,幾路基本都打到了傳統習慣線,就
     是我們地圖上標的國界線。我們以四萬兵力,四路出擊,西線從錯那攻達旺、
     邦迪拉,東線在察隅,中間兩路這邊從墨脫沿雅魯藏布江往下游打,還一路沿
     甦班西里河推進。只用了一個月就基本收復失地。而印度方面,它的國防部長
     說,動用了印軍三十二萬四千人。有個西山口,印軍說我們至少要攻半年,結
     果一個早上就拿了下來。那時候部隊士氣高,戰斗力強。我們以穿插和偷襲為
     主,動搖它的後方,前線馬上潰退。印軍說你們不正規,沒有這麼打的。但是
     我們贏了,他們輸了。他們都是雇佣軍,胡子兵,說中國是娃娃兵。吃了敗仗
     之後,他們才知道娃娃兵的厲害。”【2】

       當時中國方面除了有部隊士氣高,戰斗力強的優勢,還得到戰區老百姓的支
     持。老百姓未見得是出于支持共產黨。之所以存在一個傳統習慣邊界線,在于那
     一帶歷史上一直為藏文明覆蓋。被稱為“風流神王”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就出生在“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印控區。老百姓對西藏是有向心力的。林芝軍分
     區的原副司令李春回憶︰

       “反擊戰開始後,我們沿江一路下推,一個連擊潰了印軍上千人。沒有公
     路,印軍想不通,中國軍隊靠什麼供給給養?以為我們有什麼高級食品,吃一
     頓能管好幾天。其實,我們就是靠老鄉支前,靠犛牛運輸。那一仗,支前的犛
     牛就有三萬多頭。這邊的所有物資,還有傷員烈士,都是靠老鄉背。一○○迫
     擊炮彈,一人只能背一發。五十人運,幾分鐘就運出去了。家家戶戶都出人,
     十二三歲的孩子也支前。當地老鄉十二三歲就能背一百四五十斤,不穿鞋。德
     東下邊扎西家的小男孩,才四歲,跟爸爸媽媽一起,他背了四筒罐頭,有八斤
     重,爸爸牽著他爬山支援我們。沒有老鄉,我們根本沒法打勝仗。”【3】

       馬克斯韋爾在《印度對華戰爭》一書中寫道,當中國軍隊取得重大勝利的時
     候,中國政府突然宣布單方面無條件撤軍,這與其說讓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氣,不
     如說是讓全世界都目瞪口呆。世界戰爭史上還從沒有過這樣的事情,勝利的一方
     在失敗者還沒有任何承諾的情況下,就單方面無條件撤軍,實際上也就是讓自己
     付出巨大代價來之不易的勝利成果化為烏有。

       閻士貴大校說︰

       “不要這片土地,軍人想不通,老百姓也想不通。六二年我們從雪山向下
     壓,勢如破竹,半路上把棉衣都甩了,越打越快。往回撤的時候,可是越走越
     慢。戰士們想不通,這是我們的領土,為什麼還要撤?為了體現我們是仁義之
     師,還把繳獲的車輛裝備全都收拾好,武器都擦得干干淨淨,一點不剩地都還
     給了他們。”【4】

       中國軍隊接到的命令不僅是放棄全部收復的失地,撤回到“麥克馬洪線”,
     還要再從“麥克馬洪線”後撤二十公里,與印軍脫離接觸。結果印軍不但輕易返
     回原來控制的地區,又趁虛而入,繼續向北蠶食推進,建哨所,修工事,反而多
     佔了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

       那一片被中國收復又放棄的土地是比西藏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富饒的地方。那
     里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海拔下降到一二千米甚至幾百米,有印度洋暖風的滋潤,
     屬亞熱帶生態環境。土地極其肥沃。植物茂盛,能夠生長菠蘿香蕉。自然景觀奇
     異。礦產豐富。。雅魯藏布江著名的“大拐彎”,可利用的落差2230米,如果橫
     切大拐彎建一條40公里長的引水隧道,可建成世界最大的水電站,裝機容量最低
     為4500萬千瓦以上,是長江葛洲壩電站的17倍,是三峽電站的四倍,投資卻比三
     峽低得多,又沒有移民、生態、戰爭災難一類的問題。然而這個設想中激動人心
     的超級水電站,卻被“麥克馬洪線”攔腰切斷。

       西藏高原生態研究所所長徐鳳翔說︰

       “我們搞森林的,一說起來就是西藏林蓄量居全國第二位,可誰也不說這
     只是理論林蓄量。因為實際上,西藏森林的一半在控制線之外,準確地說,是
     52.8%在人家手里。其實,這個數字仍然不準確。這只是按森林面積算……(控
     制線那邊的)中低海拔原始森林單位面積的蓄木量大得多。把這些因素考慮進
     來,那麼實際上,西藏森林資源的80%不在我們手里。”【5】

       正如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寫的情歌︰

          壓根兒沒見最好,
          也省得情思縈繞。
          原來不熟也好,
          就不會這般神魂顛倒。

       那些打仗時親身到過那片土地的軍人,對那片土地的得而復失最為耿耿于
     懷,至今念念不忘,甚至敢于直截了當地批評毛澤東。現在的北京政府在他們眼
     里就更為軟弱。

       現任林芝軍分區司令員王克忠大校這樣說︰

       “那可是個好地方啊,比這邊還好。當年打過去的時候我們都見了。指望
     談判是根本談不回來了。伊拉克佔了科威特,全世界的外交壓力那麼大,還有
     經濟制裁,沒用!還是老頭子(指毛澤東)說的,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
     己跑掉。可是老人家(亦指毛澤東)在這失策了。我們一撤,他們(指印度)
     又佔了過來,越佔便宜還越賣乖。他們口頭上喊和平,實際上是真干,完全是
     積極進攻的態勢。我們也說和平,倒是言行一致,一點動作也沒有,就是消極
     防御。現在這麼下去,我們越來越被動,越來越要命。即使後人想收回來和有
     能力打了,可是機會也已經讓我們現在的政策給拖沒了。”【6】

       閻士貴大校雖然沒有點名,但是說得更厲害︰“可惜了這片土地,現在想拿
     回來不容易了……搞成這個樣子,後人要罵我們還不如清朝的最後一個駐藏大臣
     趙爾豐!”

       連一位到西藏旅游的台灣女士都發出這樣的疑問︰“為什麼那麼大片的國土
     收復了以後,又讓給了印度?現在的中國政府,可以說是近代以來中國幾屆中央
     政府中最強大的,可是讓人想不通,為什麼在這個問題上這麼軟弱?”

       確實不太好理解。一方面中國政府對三萬多平方公里的台灣死盯住不放,不
     惜采取極端手段,另一方面對面積大三倍的這片領土,卻隨隨便便就丟掉。全歸
     于軟弱不盡然。尤其是毛澤東時代,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是茅屎坑的石頭——又
     臭又硬,為幾個黑龍江上一漲水就淹掉一半的小島,敢跟比印度強大多少倍的甦
     聯交火。問題在于毛澤東不是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他那
     是不值一提的小事,象封建皇帝一樣,高興了甚至可以隨便賞賜于人——當年的
     許多邊界糾紛都是以這種方式解決的。他的治國完全以他的個人意願及心理滿足
     為標準。中國古代文化往往塑造從不以大欺小的“英雄”形象,當“小”者實在
     過于不自量而百般挑釁,令人忍無可忍之時,“大”者一出手就可將其打翻在地。
     這時“大”者再將其扶起,把武器還給他,甚至再給一些賞賜,表示“大”者的
     胸懷和寬容。“小”者被教訓一番,無地自容,從此不敢輕舉妄動。周圍的觀眾
     齊聲叫好,把英雄佩服得五體投地。我想在古書中泡了一輩子的毛澤東,62年
     的中印戰爭之後一定會長時間地自我陶醉于這個形象之中。

       從當時的意識形態出發,中共力圖扮演第三世界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陣
     營的領袖。印度當時正是那個陣營的重要成員,“教訓”一下不礙大事,打成不
     共戴天的仇敵,對毛澤東的全球戰略和盟主地位就會不利。所以教訓完了,要立
     刻適可而止,再給幾根胡蘿卜。毛澤東的胡蘿卜稍大了一點——九萬二千平方公
     里,不過以毛澤東的胸懷來說,可能也屬正好。

       金輝在他的書里對那段歷史這樣結論︰

       “1962年中國和印度發生的邊境戰爭,就當時看,勝利者和失敗者是十分
     明確的。

        “但是,經過了近三十年之後,結合現在再來看那場戰爭及其結果,卻完
     全是另一種情況了——勝利者除了沒有失敗的名義,卻具備了失敗者的一切;
     失敗者除了沒有勝利的名義,卻得到了勝利者的一切。勝利者因為勝利的飄飄
     然,以至連對勝利成果的徹底喪失和巨大的屈辱都無動于衷。失敗者因為唯獨
     還沒有得到勝利者的虛名,所以一直在摩拳擦掌,發誓要報一箭之仇。

       “也許這就是歷史的嘲弄,如果當年印度取得了勝利,那麼現在他們在這
     一地區肯定不會如此佔盡便宜,如果當時中國在此地失敗,那麼現在反而大概
     不會這麼被動和可憐。”【7】

       金輝充滿激憤而言的屈辱,主要是領土的喪失和目前中方在中印邊境所處的
     弱勢。但是中國還有另一個至少相等(甚至更大)的遺憾︰如果62年打過去不撤 
     回來,向那九萬二千平方公里肥沃富庶的土地移去幾百萬內地漢族人口——那片
     地區的中低海拔和亞熱帶氣候完全適應漢人的傳統生活、生產方式及身體條件,
     內地貧困地區的農民會把遷居那里當作好福氣——就等于在西藏的中心地帶與印
     度之間建立起一條漢文明的血肉長城,將西藏與印度傳統上的緊密關系割斷,把
     西藏包圍在漢文明圈內,從此一勞永逸地根除西藏獨立的可能。西藏自治區現在
     一共有二百二十萬藏人,中國全部藏區的藏族人口加一塊也不過五六百萬,如果
     在那一片地區移去五百萬漢人(印度現在已向那里移民七百余萬,那里的資源足
     以養活更多人口),哪里還會有西藏分離的問題?西藏又能向哪里分離呢?從那
     時到現在三十多年的時間,一代新人已經能在那里從出生到成人,徹底扎根,完
     全把那里當作自己的家園了。

       現在,這三十多年是給了印度移民在那里長起一代新人的時間,那里成了他
     們的家園。時間是合法性的最好來源,強權成為公理往往都是在時間的幫助下。
     中國1962年使用了強權,卻放棄了時間,得了暴力之名,卻沒有得到公理。金輝
     在他的書里主張現在再打一仗收復失地,這可能代表了一些軍人、尤其是西藏
     軍人的主張。他這樣寫︰

       “不論從政治上還是經濟上考慮,全部或大部收復失地將是我們唯一合理
     的選擇。1962年,我軍以幾萬兵力反擊印軍,作戰一個月基本收復失地。若以
     後在中印邊界反擊侵略收復失地,兵力也許要比當年多投入一些,作戰一個月
     假設需直接軍費十五億元,即使再增加一倍,若能收復失地。從政治上看完成
     了一項神聖事業,從經濟上看仍是一本萬利。收復失地反擊作戰的代價不會高
     于對越自衛反擊戰,但是和那場戰爭相比,不論戰爭方面、經濟方面,還是國
     防、民族團結、國際等各方面,都要有益有利得多。”【8】

       軍事上是否能如金輝估計得這樣樂觀,首先值得懷疑。印度軍隊已今非昔比。
     62年失敗的恥辱使其臥薪嘗膽,九年後的印巴戰爭,印軍表現就已經相當出色。
     今天就更不可同日而語。據國外軍事專家評價,印度兵目前是全世界最優秀、吃
     苦性最強、裝備最完善的山地部隊,能夠成功地抵抗中國的任何進攻。

       中國軍隊也發生了變化。當年的戰斗力主要源于意識形態的動員和激勵——
     即所謂毛澤東的“精神原子彈”,也就是當年放在第一位的“人的因素”。始終
     被動員在顛峰狀態的高昂士氣使解放軍成為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能創造按常規
     思維不可想象的奇跡。今天,“文化大革命”的幻滅,政治腐敗與丑惡的全面暴
     露,商品觀念的蔓延,以及軍隊經商的腐蝕,使解放軍人心渙散,士氣低落,當
     年最有威力的武器——不怕犧牲(這個武器甚至能使“小米加步槍”的解放軍戰
     勝最先進的軍隊)蕩然無存。解放軍戰斗力的下降,在79年對越南的戰爭中已
     經有表現,這十幾年向金錢社會轉型,腐蝕性更是空前,“人的因素”已不成為
     解放軍可以佔據優勢的條件,戰斗力來源只能轉移到現代化的軍事裝備和科技
     上。但是這十幾年“改革開放”的基本方針之一是軍隊讓位,軍事現代化雖然有
     所進步,速度相對較慢。至少在中印邊境的實力對比,明顯遜于印軍。

       現代化戰爭與62年的戰爭已經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對後勤的依賴大大加強,
     光靠當年的犛牛和婦女老少齊上陣,四歲的孩子背罐頭遠不再勝任。那必須是一
     部巨大的吞吐機器,在最短的時間里有序地調動、運輸和分配最多的物資、給養、
     武器彈藥。從軍事上,青藏高原是中國的屏障,是有利條件,但是從地理上,青
     藏高原反過來成為中國軍隊後勤體系極為頭疼的障礙。運輸是幾乎不可解決的瓶
     頸。印軍的背後卻是南亞平原,有條件修建良好的公路網,運輸暢通無阻,後勤
     保證極為強大可靠。1987年,印度議會通過法令,正式在“麥克馬洪線”以南中
     印爭議地區建立“阿魯納恰爾邦”,使佔領合法化之後,中國軍隊強烈主張借此
     再打一場中印邊境戰爭,象62年那樣收復失地(當然不會再放棄),除了其他因
     素的阻礙,軍隊內部的反對意見主要就來自後勤系統,他們無法為戰爭需要提供
     保證。

       即使上述問題都不考慮,都能最終克服,取得最後勝利,把那九萬二千多平
     方公里拿了回來,還會有一個更大的困難——已經移居那片地區的七百多萬印度
     移民怎麼辦?幾十年的時間,他們已經在那里生根。留下他們,不啻是另一個朝
     思暮想搞分離的西藏,也沒有了中國移民的空間。趕走他們,制造如此規模的難
     民潮,連鎖的麻煩會多得不可想象。

       面對時間造成的既成事實,那片土地已經很難再被中國重新拿到。62年是唯
     一的機會,那時印度實現實際控制只有十來年,事實還未既成;印度移民尚不多,
     當地居民對西藏普遍有向心力;中國對印度又有較大軍事優勢。天時、地利、人
     和,條件全部具備,而且已經在事實上把那片土地拿了回來。只要守住,堅持若
     干年,既成事實就在中國一方,今天的主動權也屬于中國了。對中國的遺憾是,
     為了一個或幾個領導人的心理滿足,這個機會已經永遠地喪失,不可復得了。

      ————————————————————

     【1】見《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卷5頁696、譚•戈倫夫 《現代西藏的誕生》
     頁93-96、金輝 《墨脫的誘惑》頁76-79
     【2】金輝 《墨脫的誘惑》 頁80
     【3】同上 頁88
     【4】同上 頁80
     【5】同上 頁95
     【6】同上 頁91
     【7】同上 頁102
     【8】同上 頁97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