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六學年度大學綜合評鑑試辦計畫」評鑑報告

精華閱讀 | 轉寄 | 返回上層
教育部公報八十七年七月

高教△公布「八十六學年度大學綜合評鑑試辦計畫」評鑑報告

一、前言

  為提昇大學教育之品質,根據大學法第四條第三項及其施行細則第二條之規定,
於八十六年七月首次試辦全面性之大學綜合評鑑工作,八十七年三月公布評鑑報告,
除了新設校院及改制未滿三年之學校得自行決定是否參與外,其他各校,包括軍警校
院均納入此次評鑑。總計參與受評之學校達六十二校。

  此次評鑑總計分為四類六組,原則上按各校之性質及意願選擇受評之組別,評鑑
委員係由各校所推派之代表組成,由於本次評鑑之重點為整體性之校務制度及運作,
故評鑑委員均由各校指派對校務綜合規劃有全盤性綜觀之相關主管擔任。

   本次評鑑的目的,著重協助各校自我改進之參考。評鑑過程包括各校自我評鑑及
實地訪評,前者於十月中旬完成,實地訪評則從八十六年十一月開始到八十七年一月
中結束;實地訪評在每校停留時間一天,訪評委員除聽取學校之簡報外,並檢視相關
資料,瞭解學校的特色,與教師、行政人員、及學生代表分別座談,最後並與學校相
關主管進行意見溝通。

    由於各類組在評鑑過程中均分別獨立作業,對於訪評觀察之重點及評鑑報告呈現
之方式自會有所差異,各類組報告中對受評學校特色與改進建議之陳述內容乃至用詞
強調之程度不同,故不同組別間不宜做類推之比較,特先敘明。

   此次評鑑,各類組除訪評委員外,並配置評鑑專業人員,在評鑑專業技術上提供
諮詢與協助。各類組在實地訪評結束後,撰寫評鑑報告之過程中,均極為嚴謹,經由
多次召集會議討論推敲至確定,由於評鑑目的主要做為自我改進之參考,故以質的評
鑑為報告主要呈現方式,期能提供各校一些專業的建議與協助。本次評鑑項目包括教
學、研究、服務、行政、及總結(績效)五大項,各類組評鑑報告之呈現,含綜合報
告與各校報告二部分,綜合報告主要就評鑑過程基本資料、及該類組學校屬性背景、
共同性特色與改進事項作概括性陳述,各校報告是按五大項分列受評學校特色與改進
建議。

二、各類組評鑑報告摘要

  綜觀此次各類組所提評鑑報告,謹就各類組的共同性特色與建議摘述如下:

 (一)綜合類第一組||台灣大學、政治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中央大學、成
功大學、中興大學、中山大學、海洋大學、中正大學、東華大學、臺灣科技大學、雲
林科技大學、屏東科技大學

  本組包括十一所綜合性之國立大學及三所科技大學,整體而言,發展條件較佳,
多數學校師資結構及生師比均優於一般學校,教師授課時數適中。由於系所架構較完
整,故在多元化課程、跨領域學程,及輔系、雙主修等制度運作上,較具成效;各校
也均能重視全人教育,以人文與科技並重、通識與專業均衡為目標。唯未來宜再落實
教務會議及課程相關委員會之功能,就學校發展特色積極整合課程,並全面實施教學
評鑑,以提昇教學品質;此外,為激勵教師重視教學工作,宜訂定「教學特優教師獎
勵辦法」,以平衡教學與研究成效。研究方面,無論質、量之表現均優,教師升等各
校皆將研究成果作為升等之重要考量,標準也逐年提高。近年來,各項研究獎補助有
多元化趨勢,設備、圖書、期刊及耗材費用等研究條件漸趨完備;更由於具博士學位
之教師及助理教授以上教師之比率皆高,研究生數量亦逐年增加,研究人才之培育著
有成效;唯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之研究、產官學合作、跨領域整合研究及國內外學術
研究交流,均宜再加強,輔助研究之技術人力也須再充實,並選擇重點領域發展特色
,以達到國際一流大學之研究水準為努力目標。

 在服務方面,教師甚多擔任校外各類專業學會幹部、期刊主編;部分學校以研究
型大學自期,鼓勵教師積極研究,以致部份教師對於擔任學校行政、導師、社團指導
等工作不甚熱衷,或工作技巧不夠純熟、圓融,有待加強改進,宜定期舉辦導師工作
坊,制定優良導師獎勵辦法等;學生社團活動甚為活躍,對大學生活助益不少,但部
份學校服務性社團不足,應鼓勵同學積極參與,建立正確之服務價值觀。在行政方面
,普遍已訂定各種標準行政作業流程及章則辦法,實施行政電腦化,有助行政效率之
提昇;教職員工生間已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廣泛傳達訊息;多數學校並已建立校園
安全系統,維護良好教學研究環境;若能加強行政單位評鑑,必能更保證行政效率之
提昇;此外應強化各種委員會之功能與效率,以利校務正常運作。

  整體而言,各校皆依其辦學理念與宗旨,發展學校特色,並以培育人文與科技兼
備之專門人才,追求卓越,邁向一流大學為目標。在發展規劃上均以邁向綜合大學為
遠景,唯以綜合大學、全人教育、人文與科技並重、通識與專業均衡為辦學理念或宗
旨之學校,必須考慮院系所課程與學分之相應配置,並應更積極的拓展並建立與社區
的良好關係。在面臨高等教育預算日益減縮的限制下,學校宜依國家社會需求、學校
發展特色及財力資源狀況,妥善進行新校區之籌劃及院系所之增設、調整,並積極籌
措部分財源,開源節流,融入經營管理理念,追求卓越發展。在內部的運作上,由於
各學院及學系自主性日益增高,宜加強學校整體規劃,以符合學校辦學理念及發展目
標,並及早建立校院系所之自我評鑑制度,以確保教育品質。

 (二)綜合類第二組||東海大學、東吳大學、輔仁大學、淡江大學、逢甲大學、文
化大學、中原大學、靜宜大學

  本組包括八所早期設立之私立綜合性大學,其創校均已有相當的時日,最近教育
部在政策上將大學學費逐漸彈性化,並實施有系統的獎補助策略,因此各校的財務狀
況均較以往健全,發展也漸漸形成特色。各校均以教學為其發展的主要目標,共同的
現象是學生人數較多,生師比大都高於三十:一假若學費政策沒有更大彈性的話,這
個比例恐甚難降低,因此,一般教師均感覺教學負擔頗重,除上課時數平均較多以外
,平均上課班級的學生數也較高,兼任教師授課時數佔總授課時數的比例也頗高除了
必修課程以外,學生選修課程的空間彈性也較小。但,各校近年來也確實採取了相當
多的興革措施,結果也頗具成效,如在提昇師資水準方面,延攬教師以具博士學位人
才為主,並有教師進修辦法,鼓勵教師取得博士學位;在課程規劃方面,相當重視通
識教育,或是共同核心課程之推動;在課程品質方面,相當重視教學評量制度,訂定
教學優良獎勵辦法鼓勵優良教師。

    在研究發展之推動上,各校近年來也相當用心,設立各種制度,鼓勵教師繼續不
斷研究,爭取建教合作機會,若能夠持之以恆,相信數年後,在研究成就方面一定有
重大的突破,由目前的情形來看,各校教師在研究成果方面仍有相當成長的空間,但
,由於目前普遍均有教授級教師人數較少,而且協助研究的研究生人數也和大學生人
數不成比例的問題,這對於學校研究能力的提昇是個較不利的因素。

   重視學生的輔導、校友的聯繫、以及推廣教育等服務性工作,也是本組各校的特
色;由於學生宿舍不足現象相當普遍,多數學校將輔導範圍擴展至校外學生生活圈;
多數私立大學都有專責單位或人員來推動校友聯繫工作或推廣教育計畫,這種長久持
續的作法使得多數學校取得相當豐碩的成果。行政工作相當有效率,學校對職員的要
求相當高,重視管理技巧,一般職員對學校向心力的表達也相當明顯。就未來的發展
,本組學校由於學生人數多,多數校園均過於擁擠,校舍空間亦較為不足,如何解決
校園土地不足問題,將是最大的挑戰。

(三)綜合類第三組──中華大學、大葉大學、元智大學、華梵大學、世新大學、銘
傳大學、實踐大學、義守大學、大同工學院
 
    本組包括八所去年由學院改名之私立大學及大同工學院等九校,無論是早期由專
科學校逐步改制或近十年中由學院設校者,其院、系所規劃多以學院時代之系、所為
主體,再另行設置相關系、所,以持續發展各自特色。在教學上兼顧理論與實務,透
過「專題研究」、「專題製作」及「畢業論文」等各種不同形式實作研習,增進學生
的實用技能;為提昇教學品質,多數學校已實施教師教學評鑑制度;已改名為大學之
學校,歷史悠久者專任教師中講師人數比例偏高,近十年創校者師資則以副教授為主
力,教授級的人數比率均偏低,這是共同性之問題;多數學校近幾年學生人數快速成
長,教學空間、圖儀設備未能及時增購因應,對教學品質有所影響;因受限於原有系
所架構,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選修科目開課數普遍也較為不足。
 
    在研究方面,多數學校已訂有相關辦法,鼓勵及獎助教師(或學生)研究或進修
,部分學校也開始要求及給予教師必須從事研究之壓力,並已注意到加強產學合作計
畫,唯多數學校之研究設備、期刊資源或研究室之空間等均待充實;實務型系所,不
易敦聘到高學位之教師,使得專業研究不易發揮,另外跨校院系之整合研究亦有待加
強;大部分學校教師之教學及學生輔導之負荷較重,對研究也頗有影響;整體而言,
教師研究論文之質與量均尚有提昇之餘地。在推廣教育方面,多數學校皆辦有學分班
及非學分班之推廣教育課程,以供在職進修及終身教育,並積極辦理各種社區研習活
動,教師多能熱心提供各種學術性及專業性服務。由於各校之學生人數急速增加,各
種硬體設備及軟體設施均需配合改善,尤其是大部分學校學生宿舍床位不足,宿舍之
環境衛生、衛浴設備及休閒設備也都有待加強;部分學校導師輔導之學生人數太多,
影響輔導功能之發揮。在行政運作上,各校皆致力校務行政電腦化,以提昇行政效率
,對經費支出也能力求節省。大多數學校董事會組織與學校互動關係尚稱良好,同時
各校均有明確辦學理念與發展策略,逐步建立學校的發展特色。

 (四)師範教育類||臺灣師範大學、彰化師範大學、高雄師範大學、臺北師範學院
、新竹師範學院、臺中師範學院、嘉義師範學院、臺南師範學院、屏東師範學院、花
蓮師範學院、臺東師範學院、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本組包括三所師範大學及九所師院,共同之特色是學生不多,管理方便,師生互
動良好,重視生活、倫理及品德教育,校園和諧;在師資培育過程中重視實習,同時
進行地方教育輔導,負擔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工作,替政府解決了很多問題。基於教
育實務所需,研究領域大多以應用性居多,基礎理論研究較少,未來應在基礎學術之
研究上加強努力。除三所師大外,九所師院教師具博士學位之比率仍待提昇,但各校
均鼓勵教師進修,近幾年內應會有所改善。

   除此之外,相較於其他國立大學,九所師院校舍校地均嫌不足,經費也有不足之
現象,很難滿足教學研究需要;而教師平均授課時數,高於一般國立大學,師院本身
在課程安排上應檢討,並應訂定教師超支鐘點之上限,以減輕其教學負荷。一般而言
,師院的英文及資訊教育有待加強,但由於購買電腦之經費不夠,選修電腦課也比較
困難。整體而言,因應師資培育的多元化,師院均已進入轉型期,政府應明確宣布有
關師院轉型之政策,以使師範校院能據之以辦理轉型。

 (五)醫護教育類──陽明大學、長庚大學、高雄醫學院、中國醫藥學院、臺北醫學
院、慈濟醫學院、中山醫學院、輔英技術學院、國防醫學院

  本組包括八所醫學專業學府與一所新由護理專科學校改制之技術學院,大部分教
師具良好專業知能與素養,致力於教學、研究、服務及推廣工作,對醫學人才之培育
、醫護專業技術之傳承,功不可沒。在教學及學生輔導上,均重視全人教育,除醫學
專業技術之傳授外,也重視醫學人文教育與藝術的陶冶,訂定教學品質管制措施,建
立制度化的教學評鑑,致力教學品質之提昇,唯人文教育理念及醫學倫理之培養仍待
進一步落實;大部分校院整體的教學時數仍偏高,研究及發展能力受限,而部分校院
生師比偏高,應積極延聘專任教師,並逐年調整教師結構,減少講師所佔比例,進一
步改善教學空間及研究環境,並充實學生宿舍及休閒活動場所,以提昇教學研究之品
質。

   絕大多數學校均能利用學校與醫院資源,辦理各項推廣教育,提供社區健康醫療
服務、諮詢與終身教育,甚或利用電腦網路技術及媒體,實施遠距教學、遠距醫療,
提供全民醫療服務、諮詢與衛生教育,善盡社會的責任。未來各校院應再加強基礎醫
學與臨床醫學間之整合工作,並整合學校與教學醫院之運作。

(六)其他類──藝術學院、體育學院、長榮管理學院、中正理工學院、國防管理學
院、海軍軍官學校、政治作戰學院、陸官軍官學校、空軍軍官學校、中央警察大學

  本組包括國立藝術學院、國立體育學院、長榮管理學院等三所獨立學院、警察大
學及六所軍事院校。在三所獨立學院及中央警察大學部分,各校辦學理念清楚且具有
專業學校之特色,並計畫以既有系所之基礎,增設相關系所之學士、碩士、博士班;
但師資結構均有待調整,講師比率偏高,教授則太少。圖書館藏書方面亦顯不足,在
專業圖書方面均可,但一般圖書資料則較不足;學生對住宿需求高,無法充分滿足學
生需求。由於專業學府之特性,師資多元化的需求較高,各校應對一般教師與教練、
教官、藝能教師、技能教師等,分別建立完善之升等制度。

    中正理工學院、國防管理學院、政治作戰學校等三校部分,在教學方面均採小班
制教學,注重個人潛能啟發,鼓勵學生發問及參與討論,以促進師生雙向溝通,並為
學生提供多重管道的課業輔導措施,但師資結構應改善,增加副教授以上教師之比率
;課程方面,選修科目偏少,在通識教育之規劃上,建議考量全人教育之理念;部分
系所學生人數過少,教學資源未充分利用,但研究經費仍有待寬列。相當重視生活教
育與生活輔導,透過輔導老師和隊職幹部雙重配合之輔導方式,及學員長制的實施,
有助於關照學生需要與培養學生自治自律精神。由於學校主管任期不長,對學校之發
展難有前瞻性、持續性的規劃及推動。就長遠發展來看,此三校宜考慮合併為一綜合
性軍事大學,以發揮教學、研究及經費使用之整合性功能與優點。

  三軍軍官學校部分,大學教育採延後分流之課程結構,一、二年級不分系為基礎
教育,三、四年級分系實施專長教育,軍事及體育訓練大部分在寒暑假期間實施;學
系之規劃僅為提供教學服務,教師分屬各系,學生則不分系,此種作法可有效運用各
種資源。在教學上,採小班制教學,對學科程度較差學生有多重課業輔導措施,效果
不錯;但一般課程太多,造成對專業課程的排擠,以致專業訓練普遍不足,又部分專
業學程之基礎教學設備也有不足情形。師資結構中教授及高學歷教師的比率偏低,教
師方面可採文職、軍職雙軌制,文職教師之徵聘,宜公開於媒體或專業刊物徵才,以
延聘網羅學有專長之高階教師。另教師授課負荷甚大,宜考慮讓教師有合理的授課負
擔,以留下充分時間從事研究及改進教學,大體而言,教師發表論文數量已逐年提昇
,且能針對與軍事用途直接有關之課題進行專題研究。圖書購置經費則明顯偏低;由
於軍事體制之特性,過去對外服務較受限制,目前對外服務已漸加強,推廣教育也有
逐年增加之趨勢。行政幕僚人員調動頻繁,業務銜接易生困擾。在行政監督體系上,
國防部主管軍事學校的單位,其層級偏低,未來宜考慮成立「軍事教育委員會」或類
似組織,直屬於國防部長,以統籌規劃軍事校院之教育政策及資源,提昇軍事教育的
水準。

三、結語

  此次大學評鑑規模之大及耗費時間之長,為國內首見,因屬試辦的性質,難免仍
有不盡週全之處。但經由此次評鑑,在實施過程中普遍受到各校的重視,透過自評的
過程,主動發現本身的問題,並尋求改進,經由實地訪評,更達到觀摩學習的效果,
應是此次評鑑最大的收穫。

  評鑑報告中所提改進建議將做為各校自我改進之重要依據,除各校應積極辦理並
將結果報送教育部備查外,教育部並將予以追蹤輔導。教育部就評鑑報告中,有關對
教育部之建議,將交部內審慎程序處理後予以追蹤執行,並將適時主動公布相關處理
情形。

 教育部接續將規劃辦理學門評鑑,原則上參照本次綜合評鑑之模式進行,今後對
於評鑑之結果也將一概予以公布。

  教育部接續將規劃辦理學門評鑑,原則上參照本次綜合評鑑之模式進行,今後對
於評鑑之結果也將一概予以公布。
本部提昇大學教育之品質,根據大學法等有關規定,於八十六年七月首次試辦全
面性之大學綜合評鑑,期程一年,包括軍警校院均予納入,總計參與受評學校達六十
二校。綜觀本次之評鑑,主要特點包括:

 (一)專業性:此次評鑑設有職司綜合規劃之規劃諮詢委員會議,由部長擔任召集人
,與負責實際執行評鑑事務之四類六組訪問評鑑委員會,訪問評鑑委員均由各校指派
對校務綜合規劃有全盤性綜觀之相關高級主管擔任,在規劃上教育部採充分尊重各訪
評委員會之高度專業性之態度,就各類組評鑑報告之產生未做任何影響與更動。

 (二)嚴謹性:評鑑過程包括各校自我評鑑及實地訪評,實地訪評時訪評委員除聽取
學校之簡報外,並檢視相關資料,瞭解學校的特色,與教師、行政人員、及學生代表
分別座談,最後並與學校相關主管進行意見溝通。各類組在評鑑作業與撰寫評鑑報告
過程中,均極為嚴謹。

(三)建設性:本次評鑑目的著重協助各校自我改進之參考,評鑑項目包括教學、研
究、服務、行政、及總結(績效)五大項,各類組評鑑報告之呈現,含綜合報告與各
校報告二部分,綜合報告主要就該類組學校共同性特色與改進事項做概括性陳述,各
校報告是按五大項分列受評學校特色與改進建議,各訪評委員會均提出具深度之建設
性意見,各校特色足供社會大眾與學生做有關規劃之重要參考,對各校建議事項堪為
各校改進校務之參考依據,另共同性之改進建議中,對教育部所提建言,也將審慎處
理予以追蹤執行。

  此次評鑑,在實施過程中普遍受到各校的重視,透過自評的過程,主動發現本身
的問題,並尋求改進,經由實地訪評,更達到觀摩學習的效果,應是此次評鑑最大的
收穫。大學評鑑是一持續性之工作,接續將規劃辦理學門評鑑,原則上參照本次綜合
評鑑之模式進行,今後對於評鑑之結果也將一概予以公布處理。


		 
精華閱讀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