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大學生的心靈生活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tristan@Feeling (送報童), 信區: CCUNews 標 題: 談大學生的心靈生活 發信站: 中正大學寂寞芳心小站 (Fri May 29 08:20:08 1998) 談大學生的心靈生活 心理人 大學時代是個人追求獨立思考、認同感和確定人生目標的重要關鍵時期。 然而往往因為進入大學之前的課業壓力和個人生活經驗的限制,而需要相當時 間的探索和學習,才能逐漸展現出成熟獨立的人格。 近來幾個引起輿論關注的事件,如宋七力、飛碟會、妙天禪師等皆有許多 大學生乃至於高級知識份子參與其中,使我們再次對於社會中充斥尋求快速的 ,交換性的價值觀念感到憂心。最近公佈我國十大死因,自殺一項赫然其中, 這些現象共同反映出接受高等教育的放群中,顯然藏有許多空虛無助的心靈。 因此大學生追求宗教信仰和心靈生活自然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當我們去分析大學生之所以選擇某些宗教信仰和教派時,往往發現有 許多個人因素的考量。例如學者丹(1982)和史匹卡(1991)就發現,個人(尤其 是青少年)接受某一教會派/別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因為對於人世間所存在 的眾多不確定性而產生不安和惶恐,而轉而選擇接近戒律嚴謹具權威性的教派 。也可能因為覺得舊有的宗教無法解答自身在信仰上所遭遇到的問題,而投向 有新想法且具宗教熱情的新興教派。也可能因為大學生感到孤獨和朋友或支持 團體,而接受受朋友的邀請參加宗教性的活動。也可能自己的生活遭遇挫敗和 壓力而產生希望幻滅的愁悵,因而看破紅塵。也可能高度競爭和人際關係漠然 的社會現況中無法找到定位而產生認同危機。也可能因為天真地信服於提供友 誼和指引的教派領袖而選擇參與某些教派的活動。更重要的是這些參與宗教活 動的大學生,通常是一般正常的年青人,他們參與宗教活動的普遍目的,是為 了進行個人的角色定位和人生價值,這些也使青年人邁向成熟。因此流動性高 和有相當比例的大學生終將主動的脫離曾積極參與的宗教活動亦為普遍的現象。 從心理學的角度探討個人追求信仰的歷程,常由著重達成個人生活目標的 實用性價值的所謂「外力取向」,而後轉而成為以信仰和道德觀為指導自己生 活和行為準則的「內力取向」,最後終於達成「自發性信仰」的境界。當一個 人的信仰發展至向內心去尋求的時候,在生活上往往能表現出對自己生命有較 強的內控制力,較具責任感,較少偏見和較多的助人行為。當一個人成為自發 性信仰者時,他們不再向宗教領袖 尋求,而表現出對教會教派的獨立判斷力, 除了具有宗教和道德的信念外並且對自己的宗教信仰有完全負責的態度。值得 重視的是這樣的發展軌跡雖然可能自然逐步發展出來,但是很多時候因為宗教 信仰和個人日常生活的價值觀間的衝突,而停滯於早期的發展歷程。這樣的現 象雖然是極具正常的發展特性,但是卻可能成為不肖宗教團體和份子的可趁之 機,他們利用宗教的實用性價值和強調全面奉行的重要性使宗教活動成為歛財 和欺騙的工具,使年輕的大學生迷失於功利與現實之間。 因此學校的輔導工作,應該著重於瞭解大學生參與宗教活動所反映之背後 的意義,並且協助學生自我瞭解以積極的面對人生的考驗。更重要的是學校輔 導工作必須釐清一些利用信眾希望藉由宗教活動對世事之不確定因素有更多的 掌握的心理需求,而衍生的快速法門,則如販賣加持過的蓮花座等。 這些以錢財換取信靈修持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極可能使大學生更加迷惘 和混淆,而無法靜下心來真正的思考個人的自我認同和人生目的。不但如此, 當青年人陷入求助於外在法力的泥沼中,亦將成為整個社會的隱憂。因此我們 呼籲大學生的輔導工作能夠更積極地推動,幫助大學生逐漸邁向正向的自我瞭 解和清明的心靈生活。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