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 (4)

精華閱讀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minHsiao.bbs@bbs.csmc.edu.tw (渡邊徹), 信區: Book
標  題: 回應Joycat Liu 之談 <<挪威>> (4)
發信站: 中山醫學院BBS站 (Tue Oct  8 22:41:57 1996)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spring!news.cc.nctu!news.nchu!ccnews.nchu!csmcbbs



※ 引述《greatman@linux486.linkease.com.tw (屋頂上的貓)》之銘言:


:   在把自身當作物件的意識下,死亡就是把自己像處理物件般地處理掉,用布
:袋戲的說法就是「解決丟掉」(用台語唸),關於物件生存死亡的歷史也適用於


    在這裡的說法,與前面因為「徹底的虛無」「主體性的消泯」所以選擇死亡
的議論,顯然完全矛盾了。 :) 在這裡又說,「把自身當作物件」,所以「死亡
就相當於處理掉物件」,所以不把「死亡」當回事? ...


:自身,生命與死亡之間的關係是斷裂的、不連續的,這是對人性本質的扭曲。而
:事實上,生命與死亡在人的身體內並存著,人本來就是一種違反自然規律的動物
:,意欲著擺脫其他生物與自然混沌般的一體感(自然本能),經由愛與創造發展
:文化文明之類的東東,追求與自己、與另一個人、與群體、與自然之間既獨立又
:溶合的一體感,愛與創造代表生命的部份,受制於自然規律、被人或物所控制支
:配代表死亡的部份。人生命的發展受到扭曲,會將潛能導向死亡的世界,像戰爭
:這種把人「解決丟掉」的破壞性就是人性扭曲的結果。在高度發達的城市文明,


    再整理一下以上的議論:

    (a) 生命與死亡之間是斷裂的,因為人性本質的扭曲
       →  現實狀況(如何得知「生命與死亡斷裂」是「扭曲」?
                     「生命與死亡斷裂」是如何定義?)

    (b) 事實上生命與死亡並存與人的體內(是連續的?)
       →  原始狀況(同理,何以說「生死原是並存的」?如何「並存」?)

    (c) 由 (a) 與 (b) 得知,原始狀況被破壞了
       →  因為人是違反自然規律的動物
       →  所違反的種種,又受「自然規律」的限制
         •「愛與創造」→ 代表「生命」
         •「受制自然規律、被人被物控制」→ 代表「死亡」

       => 人性扭曲,潛能導向死亡,以戰爭作比喻
         (由 (b) 「生死原是並存」,又何來 "導向" 之語?
                (誰也不可能導向誰)
           或者,「並存」是一種不生不死、亦生亦死的狀態?...
           又,戰爭是「殺人」不是「自殺」,與《挪威》主題有誤,
           恐有「引喻失義」之虞... :p  )


:把自己當成消費物件而泯沒自我主體性的存在相當普遍,只有或多或少程度上的
:差別,像日本那種集體性發達的社會文化傳統,一旦與城市文明結合,自我的存
:在容易變成輕盈而無足輕重。太有「人性」反而變成似乎是不正常的,這樣的社


    在此,「城市文明集體性發達」導致「個人自我被泯沒」,可以接受。 :)


:會實在應該發動像美國女權健將史坦能在「內在革命」一書所說關於「重建自尊
:自愛」的革命,在日本文化中有一種具破壞性的死亡美學,推之極致就除了製造
:自己的災難也殃及鄰國。我們可以從日本的色情產業與影片的美學觀看出日本人
:是如何看待女體,那裡面籠罩著佛洛依德所說的死亡本能。


    但,日本文學確可說有「死亡美學」(對死有種民族性的崇拜,如過去武士
道的切腹自盡以報天皇的精神被推崇),議點卻急轉到:

        日本色情物化女體  →  籠罩佛洛依德謂「死亡本能」
      (∴ 「物化女體」是「死亡美學」主導的結果?)

    這似乎不太能說服人啊。 :)

                                                to be continued...




--
※ 來源:•中山醫學院BBS -- 絮情小站 bbs.csmc.edu.tw•[FROM: 140.120.1.61]

		 
精華閱讀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