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斗子 |
精華閱讀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wenhua@tpts1.seed.net.tw (Wen-hua Lin), 信區: education 標 題: 為留根而寫作!-----薛麗妮 發信站: Ocean Taiwan (Tue Jun 3 13:30:10 1997)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spring!feeder.seed.net.tw!reader.seed.net.tw!news 來 源: ppp82245.taipeinet.net 為留根而寫作!-----薛麗妮 為創造未來,需深知過去。 1995 年初廖中山教授邀我一起經營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當時 廖教授借給我一本書,書名叫《海洋台灣》,作者是尹萍。 我在書中讀到關於自己家鄉“八斗子”的種種描述—譬如台灣的 第一口官煤“清國井”,劉銘傳計畫用它來「養全台防守之兵」…… 。這樣的史實資料,給了我很大的衝擊,究竟我受的是什麼樣的教育 ?雖然一路讀到大學,竟然會對養育自己長大的土地仍然如此陌生? 我曾關心過這個社會嗎?我心目中的“長城”在哪裡?我是哪一國人 ?這樣的驚怵和自覺,引發了我投入社會運動的衝勁,決心開始為家 鄉尋根。 杜披雲先生是我在為故鄉尋根過程中的一個偶遇,當時初見他所 寫的手記,一堆疑惑油然而生,他—一個小學畢業的漁人,竟然擁有 一手好字?自謙不是個作家,為什麼能組織出這一部動人的小說?打 從出生地“基隆八斗子”的開場描述,引人掉入時光隧道,一幕幕褪 了色的兒時記憶,再度浮現於腦海之中;是的,這裡曾經讓我們瘋狂 的嬉戲過,而我們只是迷迷糊糊的長大,忘了珍惜這片土地給予我們 的“愛”,更不懂得保護她。如今那優美的場景在哪裡?沙灘、清水 、小魚蟹……,全部不見了。聽到杜老先生說:「我不是一個作家, 我愛這片土地,想為子孫留一個根。」多麼真誠的話語,令人感動。 他在本書的首章,做了港都基隆大環境的介紹,從「海女」海邊 採石花菜的故事,拉開本小說的幕簾,漸漸將焦點投射至八斗子,數 位主要人物隨之一一出場,構築出接下來三十多個精彩單元,環環相 扣。由於作者對於海洋有著深度的了解,寫出幾乎失傳於民間的生活 知識,如搶救溺水人的情節,字字扣人;杜姓在八斗子屬於大姓氏, 杜先生對於杜家遷徒八斗子的開發過程,也有相當清楚的記載。漳泉 拼、西皮與福祿、青獅團乃先人口述,作者巧妙的讓八斗子開發史與 小說結合。利用「福順號」漁船,加上九名船員譜下本小說的主架構 。 文學的另一層意義,在於讓草掩煙滅的歷史及人物復活。馬奎斯 在《百年孤寂》一書中提及:「一個人如果沒有親人埋在這片土地之 下,就不算這片土地的人。」杜先生邀請杜滄龍先生繪製人物插畫, 堅持高標準的人物神情表現,因為那些人、那些事,這幾十年來,不 曾在杜披雲先生的心中逝去,讓「生命」透過筆觸,再度復活。 在“非吾台灣人”的篇幅裡,寫到日據時代的中國間諜。“戰火 燒基隆”一章,映出日軍和美軍交戰的場景,藉杜老先生驚人的記憶 能力,將當時親眼所見的慘烈戰況,忠實呈現。終戰後,中國國民政 府軍事佔領台灣,在這個章節裡我看見杜老先生的厚道,他只用很簡 單的對比,輕描淡寫地道出當年國府軍人的蠻橫和低度智慧。大時代 的動亂,小人物的辛酸和生活的改變,在這本書中也可以一窺端倪。 柯喬治(George H. Kerr)在《被出賣的台灣》一書中曾提及台灣在 終戰之前,糧食非常多,物資充裕。當我讀到《風雨海上人》中“金 圓券”的這個章節,我才深刻體認:「台灣確實是被出賣了」。另外 ,杜老先生描寫當年的候車站、公車的車掌、米的買賣……等情況, 凸顯戰前和戰後的差別。 對於二二八事件,在書中則是透過福順號船員上酒家的情節點出 ,這些社會底層的小人物,面對泯滅人性的屠殺時代,命運是無法逃 脫的,連種田的人無故也受災殃,面對來自“祖國”異族來侵,嚐不 完「肝腸寸斷」的人生悲劇。 交待完歷史和人物,進入高潮迭起的海上“討抓”,單看鏢旗魚 的驚險過程,感覺就像武俠小說,討海人的智慧與膽識,在此表現無 遺。海上生活,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也因為無法理解,常被棄如 敝屣,不屑一顧,孰不知這些點點滴滴,正是海洋國家最為珍貴的文 化資產。 末了,以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做本書的收場,以前的人談感情時 所表現出的含蓄和犧牲,深深扣人心弦。杜老先生留下故事最後伏筆 ,確也引人深思。 《風雨海上人》一氣呵成地寫出百年來討海人的生活片段,這令 我想起李筱峰教授所寫《二二八消失的台灣精英》,在以前的成長印 象中,台灣人的一切總是被扭曲定位成低俗的,最近我常在想,如果 台灣沒有二二八,那麼現在街上那些五、六十歲的長輩們,將會擁有 什麼樣的生涯! 美國史學家貝克曾說:「每一個人都是史學家。」沒錯,每一個 人的生命當中,我們都可以看見一部歷史縮影。從杜老先生的文章中 可以了解,八斗子如果不被統治當局〔建設〕,現在可能是國際級的 觀光景點;變相的工程建設,嚴重毀壞漁場的自然生態。透過此書, 讓我有機會重新去認識自己和自己的故鄉。 要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唯有建立一種屬於自己的文化,才 是最根本的前行之道。我認為台灣人唯有透過對土地自覺的運動,形 成一股力量,才有可能立足於國際社會;而上一代的台灣人生活的足 跡,正是台灣文化最豐富的資產。如果這本小說能夠激發全民口述歷 史及海洋文學創作,進而帶動全民寫作,必定會讓我們更瞭解自己的 土地和歷史,也可為五十年來“掉頁”的台灣歷史補白。 ---------------------------- 我在胸前配上自製(黃絲帶),直到【蘇、劉、莊】歸來。 ---------------------------- //林文華// mailto:wenhua@tpts1.seed.net.tw http://www.isl.net.tw/~wenhua/ 訂閱海洋台灣: Mail to:listproc@south.nsysu.edu.tw subject:subscribe 內文:subscribe sccid-ocean <您的英文代號> 發信人: wenhua@tpts1.seed.net.tw (Wen-hua Lin), 信區: education 標 題: 八斗子傳奇-----曹銘宗(文字工作者) 發信站: Ocean Taiwan (Tue Jun 3 13:25:39 1997)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news.mcu!news.cs.nthu!news.cis.nctu!UUserv.Net.tw!news 來 源: ppp82245.taipeinet.net 八斗子傳奇-----曹銘宗(文字工作者) 1996/2 基隆八斗子,一個傳統的漁村。 不知多少年了,從海上漂來的無名屍骨,被收留在路旁的一座小 廟,久而久之,變成供人祭拜的「八斗公」,保佑漁民度過無數艱苦 的日子。 冬天的海邊,淒風苦雨,很少人來這裡上香。廟裡,只見一個戴 著老花眼鏡的老人,坐在小房間的桌子旁,看書看得入迷了。他是一 個老廟公,附近的小孩都叫他「阿公仔」。 這個「阿公仔」名字叫杜披雲,六十五歲了,在眾人眼中,一個 平凡的「老伙仔」。 日據時代,他學過一點漢文,唸了「公學校」(小學)。終戰後 ,他唸了一年的水產職業學校(日語教學),也就輟學了。 然後,他跟著家人捕魚,在故鄉結婚生子。四十歲時,他去當商 船船員,跑過三十幾個國家。六十歲時,他退休了。兩年前,有人請 他幫忙看廟。 這樣的一生,或許就是討海人的宿命了。 但是,這個年老的討海人,卻做了一件讓人意外的事。兩個多月 前,他交出了十四大冊、總共三十多萬字的手稿──一部叫做《風雨 海上人》的長篇小說。 現在,在風雨中的夜裡,杜披雲細說為什麼要寫《風雨海上人》 。 從小到大,他聽很多長輩說過大海的傳奇、八斗子的往昔。那些 故事,從清朝乾隆年間,一直說到日據時代。然後,他的親身經歷接 了上去,構成一段大海和故鄉的歷史,深深印在腦中。有時,他怕忘 了,還會寫在筆記簿上。 他常覺得,心中積壓了太多故事,就像隱瞞心事一般,真想吐露 出來。他卻不知道,自己在無形中已為故鄉保存了無數珍貴的回憶。 在跑船的二十年歲月中,為了排除寂寞,他看了很多小說,尤其 是武俠小說,最喜歡金庸的作品。他本來沒受過正式的中文教育,卻 從閱讀中無師自通,學會了遣詞用字,甚至小說的佈局和架構。 那時,他開始有了一個想法-是不是要把心中典藏的故事,用小 說的形式表達出來? 當他的年紀愈來愈大時,他還會告訴自己,如果不寫下來,以後 可能就沒有人知道了。 然而,或許是缺少信心,他一直沒有動筆。一年年過去,他變老 了,不再出國跑船,留在故鄉看廟,只是來自內心深處催他動筆的呼 喊,卻是愈催愈急了。 去年春天,他開計程車的兒子被一輛大車撞死,老年喪子,最是 悲痛,他一心想要討回公道,可是案子的糾紛一直未能解決,使他的 情緒難以撫平,夜晚一閤眼就看到慘死的兒子,無法入眠。 他突然想到,他可能要為這個案子去拼命,如果這樣,那麼他想 寫的小說就不能再拖了。 於是,他找人幫他看廟,自己待在家裡全心寫作,經常從晚上寫 到天亮。燈下,桌上的鉛筆、稿紙、橡皮擦,初次寫作的心慌意亂, 寫了又擦,擦了再寫。還有,為了呈現真實的台語對話,他一邊研究 台語漢字的寫法。 就這樣,一字字的心血,累積在一張張的稿紙上,慢慢疊高起來 。 半年後,他完成了《風雨海上人》的初稿。那天,他把手稿整理 好時,有一種死而無憾的心情。 這部小說,以日據時代到台灣光復後為背景,描述八斗子一群討 海人的故事。杜披雲把聽長輩講的和自己經歷的種種,集合在幾位小 說人物的性格和遭遇上,構成一部歷史、鄉土和浪漫的作品。 杜披雲曾親眼看到的景象,例如在海裡“挽石花”的“海女”, 在海上“鏢丁挽”(追捕旗魚)的漁船,狂風巨浪的海難,以至於日 據時代末年美軍轟炸台灣,群機從海平面突然出現的場面,一一化為 小說情節,那是作家無法憑空想像的。 但是,杜披雲自稱「無讀書」,只是一個「看古冊」(看故事書 )的「阿公仔」。他說:「我不是作家,我只是記錄而已。」 他已存了二十萬元,準備出版這本書,“為八斗子留一個根啦! ”。 ---------------------------- 我在胸前配上自製(黃絲帶),直到【蘇、劉、莊】歸來。 ---------------------------- //林文華// mailto:wenhua@tpts1.seed.net.tw http://www.isl.net.tw/~wenhua/ 訂閱海洋台灣: Mail to:listproc@south.nsysu.edu.tw subject:subscribe 內文:subscribe sccid-ocean <您的英文代號> |
精華閱讀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