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建築史概說

精華閱讀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作者: primay (愛上飛鳥的女孩) 看板: Art
標題: 西洋建築史概說...(一)
時間: Thu Feb  4 21:24:03 1999

[本文章經 primay 於 Sat Feb  6 16:13:12 1999 編輯]


  寫這篇的構想,一直在我腦裡沒動作,最基本的原因,是不知如何下手
  當老師將西洋建築史以建築形式的時間軸列出時,一個疑問也出來了
  何以如此非類?

  上完課後我興奮地與朋友分享我的所得,朋友也提出了許多
  連我自己也回答不出來問提,例如,為什麼他們要採這樣的形式?
  或,這樣的空間為什麼是他們所採取的?

  我預設了這樣的問題可能會被藝術同好們提出
  及,沒有圖片的情形要如何讓朋友了解 
  因為我知道這個板有很多臥虎藏龍的藝術家
  所以我將心態擺在討論,藉著討論的過程,及網友的集思廣益
  讓答案不是靠我自己生出來
  如有什麼問題,希望大家多多討論

  討論西洋建築史,就亦須有個清楚的年表列出
  埃及(Egypt),西亞,希臘(Greece),羅馬(Rome),早期基督,
  拜占庭,仿羅馬,歌德(Gothic),
  文藝復興(Renaissance),巴洛可(Barque),洛可可(Rocco)
  洛可可之後就到了近代建築史,之後討論

  為什麼將埃及當作西方空間文明之始
  這牽涉到考古學,但這裡不做討論,因為這是建築學大師認定的
  其他地域大多是已具落方式群聚,因此空間的意義是很單純
  為遮風擋雨用,而埃及,是大家所熟知的藝術古文明
  因此西洋古代建築史就從此開始敘述....


  
    



--
☆ [Origin:椰林風情] [From: dialup74.sinica.edu.tw] [Login: **] [Post: **] 
☆ [Origin:椰林風情] [From: 140.109.140.175     ] [Login: **] [Post: **] 

作者: primay (愛上飛鳥的女孩) 看板: Art
標題: 西洋建築史概說...(二)
時間: Sat Feb  6 16:40:33 1999

[本文章經 primay 於 Sat Feb  6 17:10:13 1999 編輯]


   西洋古文明裡,從埃及開始有空間的概念
   當時科技不發達的時期,主宰著他們的命運的是天
   還有他們肉體靈魂不滅的觀念深植在心
   因此他們的陵墓及廟宇建築就別具代表性
   
   他們面對生及死是神聖的
   所以以廟宇建築表達他們的生
       以金字塔表達他們的死
   
   利用封閉的空間及微微的光線表達空間的神秘及神聖性
   由於構材及地理氣候的影響
   炎熱的埃及,小窗,厚牆,斜牆來表現其特殊地理氣候之風土建築
   
   楣式構造(post and lintel)是最原始的建築構造方式
   可以由這種構造看出梁柱結構方式的雛形

   但也因為礙於這種結構方式,埃及西亞及希臘等建築的特色
   就是柱距很密,無法作大垮距的延伸,空間的變化性就變小

   金字塔以超大尺度及簡單幾何表達埃及人對生命的死的不可抗拒性
   不能預測性
   以下重上輕的結構方式表現出結構的穩定性
   
   方尖碑也是埃及極具代表性的構造物之一
   在空間的規劃安排上,有另一種虛空間的佈局方式


 
--
☆ [Origin:椰林風情] [From: 140.109.140.175     ] [Login: **] [Post: **] 

作者: primay (愛上飛鳥的女孩) 看板: Art
標題: 西洋建築史概說...(三)
時間: Sat Feb  6 16:45:22 1999


   西亞文化的特色也是金字塔及神廟
   帷本人手上資料不多
   因此只能以課堂上老師說講的大略敘述

   西亞的金字塔與埃及的金字塔最大的不一樣
   是西亞的金字塔是可以住人的,上面還有空中花園及觀星台
   有樓梯可以走上去
   埃及的金字塔是陵墓
   埃及的金字塔是四邊對四方(東西南北)
   西亞則是四角對四方

   兩者在藝術表現上挺多相似之處
   大概是地域上接近的關係

 
--
☆ [Origin:椰林風情] [From: 140.109.140.175     ] [Login: **] [Post: **] 

作者: primay (愛上飛鳥的女孩) 看板: Art
標題: 西洋建築史概說...(四)
時間: Sat Feb  6 17:07:08 1999



    談到希臘建築,就不得不談到她特有的地理位置及氣候
    希臘處在一個陽光和煦的地方,而其山坡地的地理位置
    讓希臘的建築物在山坡地以簇群方式,有機性地發展

    希臘人熱愛數學與哲學,強調人文
    因此在建築物的配置上
    顯示出擬人化及你自然化的表現
   
    他們利用陽光所照射出建築物的陰影表達建築物的立體美
    也因此他們的公共建築物是東西朝向,為了達到最美的立體表現
    正面朝向東方
    柱子及山牆作許多的雕刻,讓陽光照射的那一剎那,成為光的傑作
    
    強調人文的中心思考,讓他們在建築物的美學取決上,
    以三段式作為完美穩定的建築型
    頭,身,腿,就好像建築物的基腳,柱子,山牆
    這樣三段式的處理方式,影響後代建築物設計準則至深
  
    字體的雕刻方式與角柱的收分方式,顯示他們在作設計時的視覺修正考量
    建築物外圍的環繞式動線,是建築物裡的空間透明化,不若埃及那樣神秘

    DORIC, IONIC, CORINTHIAN 三種柱式,表現出希臘人對自然與人文的態度
   
    以他們山坡地特有地形,設計出劇場這公共建築物,
    成為現在舞台的原型 
--
☆ [Origin:椰林風情] [From: 140.109.140.175     ] [Login: **] [Post: **] 

作者: primay (愛上飛鳥的女孩) 看板: Art
標題: 西洋建築史概說...(五)
時間: Sat Feb  6 17:09:51 1999

[本文章經 primay 於 Thu Feb 11 13:40:31 1999 編輯]



   羅馬強調國家意識,因此有公民的角色出現,
   為了凝聚國家意識,紀念性建築物及公共建築物特別發達
   
   許多現代的建築師仍承襲他們的精神作規劃設計
   個人也認為他們是偉大建築師的導師

   看他們的建築物,也要一起看他們城市的整體規劃
   他們以軸線,完整幾何,空間層次來表達城市的規劃觀念
    
   為了表達紀念性,產生了多元的建築類型,如羅馬競技場,廣場,浴場等
   更進一步的,他們將建築物結構的概念用到最理想化
   拱(arch)造型,可能在希臘之前就有使用,卻不若羅馬人將之發揚光大
   他們更進一步地發展拱的元素,由二度空間發展到三度空間
   而有拱圈、拱頂的產生

   羅馬的萬神殿及法院(Bacilica)為較具代表性的建築

   由萬神殿的平面及立面,可以分析出他們使用純幾何的的形狀
   表達對於建築的美,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對稱....
   都可以分析出來

   至於結構的輕巧性,他們也有考慮到,因為建築材料的受限
   使萬神殿的頂上的圓頂設計面臨了挑戰
   因為圓頂的重量很重,勢必要將之減輕,為了解決重量問題
   羅馬人聰明地將混凝土圓頂上摳方形的洞,來減輕重量
   這樣的處理手法,不只解決了重量問題,也成了拱筋梁柱基本結構雛形
   已經很類似現在的帷幕牆結構方式,只有梁柱在承重,
   牆只承自重

   法院的平面也是非常具又代表性的建築類型之一
   因為影響到早期基督教的教堂形式
   長方形的兩個短邊各扣一個半圓,
   由這樣子的形式去發展出教堂平面的基型

   羅馬的建築物幾乎是可以拿來用幾何去分析的
   如果你去研究它的平立面
   充分表達羅馬人對“完美型”的態度
   對於結構的用也發揮到淋漓盡致,在那樣的時代裡
   所以研究羅馬的建築,可以得到很多建築上的思考


    

   

☆ [Origin:椰林風情] [From: pc175.ihp.sinica.edu.tw] [Login: **] [Post: **] 


		 
精華閱讀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