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音樂正流行 |
精華閱讀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apricot@Lion (小笨童), 信區: buda-humanity 標 題: 佛教音樂正流行....189期 發信站: 獅子吼站 (Thu Jun 3 22:33:16 1999) 轉信站: Lion 資料來源:人生雜誌189期 胡麗桂 從做功課、修行用的梵唄、佛號, 到以音聲供養為目的的佛教音樂, 音樂、音聲在現代佛教中, 逐步開展出種種豐富的面貌與多元的風格。 如果有一天,佛教音樂開始有專屬的暢銷專輯排行榜;如果有一天,「大悲咒」 譜成音樂旋律深入大街小巷,擁有如流行歌曲般的銷售成績;如果有一天,以佛教為 題材所創作的音樂,在音樂形式上更為開放,廣納不同的樂風,甚至以交響樂、搖滾 樂或空靈的新時代風格呈現,你會不會對這些現象感到不可思議?其實,這並不只是 揣想,在台灣這樣的現象已經隱然成風。 以「全德佛教精品」為例,這個頗具規模的佛教文物流通中心,就特別在二樓闢了 一個陳列佛教梵唄、音樂等佛教有聲品專區,提供種類齊全的諸多選擇。許多第一次 到訪的民眾,置身在琳瑯滿目、豐富多樣的佛教音樂作品當中,常不免感到驚訝,難 道佛教音樂已經發展出如此成熟的市場了? 佛教音樂也有英雄榜 在音樂區入口處迎面的牆上,一張放大寫著「佛教音樂英雄榜」的告示牌,標示著 前十名的暢銷專輯。對於引用流行音樂界擅長的行銷手法來推廣佛教音樂,業者劉文 君表示,既然目的是為了推廣,為了製造購買力,則以多數人慣常接受的方式進行, 對推動佛教音樂是有效的。 會引發業者以現代人習慣的方式推廣佛教音樂,其實也看得出時代演進的痕跡。一 向以來,佛教文物流通中心的消費客層極為清楚,大部分都是對佛教感興趣的群眾, 而顯少有其他族群前往。這群固定的消費者中,多半很清楚自己的購物選擇,不過最 近這種慣性卻有些改變。 現場工作人員吳忠川便發現,一些客人在試聽過不同公司的產品後,對「感覺很不 一樣」的新式佛教音樂,展現很高的興趣。可以說,現代消費者對產品求新求變的要 求,也逐漸反應在對佛教音樂的態度上。 其實如果透過時代的發展來觀察,會發現目前一片看似景氣大好的佛教音樂現況, 其中蘊含著種種不同的風貌與歷程。 許多聆聽佛教音樂多年的老聽眾大概都會認同,掀起這一波佛曲浪潮,而首先把這 種「不一樣的聲音」帶進佛教音樂作品的,應該是風潮唱片的「佛曲古箏禮讚」系 列。約莫七、八年前,提起佛教音樂時,傳統的梵唄、佛號幾乎是市場上最常見的基 本類型,而消費者購買的動機一般則以修行或做功課為主。然而當這一系列推出,佛 教音樂作為欣賞的功能才被開發出來,並由於當時許多茶藝館的喜好與高頻率的播 放,而吸引許多非佛教徒的聽眾族群加入。 發行這一系列作品的風潮唱片負責人楊錦聰認為,以器樂呈現的佛曲能在當時造成 轟動,相信與當時台灣社會經濟提升,民眾生活力的改善有很大關係。此外,楊錦聰 也認為能掌握一般人的需求,應該也是作品受歡迎的原因。 同一時期,在南部發跡的諦聽唱片也開始發展佛教音樂。以負責人奕睆為主力的佛 樂演唱及持咒音聲,多年下來,也擁有一群特定的支持者。奕睆以虔誠的佛教徒背景 製作佛教音樂,著眼點放在佛教音樂的供養與修行兩大目的。他認為音聲弘法的效 果,比文字更直接了當。也因奕睆能以國語、閩語、藏音、梵音演唱大乘梵唄及藏密 咒語,因此在現代佛教音樂的領域中,也成了不可或缺的音聲代表。 輕輕鬆鬆接受佛教音樂 而於一九九六年底因發行一張「梵唱大悲咒」,以輕快的曲風深入大街小巷,引發 一陣佛教音樂新熱潮的愛華唱片,也為佛教音樂注入一股新鮮的力量,其中較具意義 的,應該是因此讓更多人輕輕鬆鬆地接受佛教音樂。 以嚴格要求製作品質聞名的愛華唱片負責人李財吉,不但自己學佛修行,更視音樂 製作為修行之路。他認為佛教音樂的內涵,必須是對佛法義理體會後的詮釋,因此只 有當作品流露出「法喜」,才算大功告成。此外,他也認為能讓產品得以廣結善緣的 最主要因素,在於精良的製作品質。 而能達到李財吉所說的精良品質,晚近十年來整體錄音設備的大幅提升,及專業人 才的投入,應是促成此一因緣極大的動力,也是近兩年內佛教音樂市場大幅擴張的一 大原因。 專業的流行音樂製作群加入 此外,一股來自於佛教界以外的力量,也間接地推動著這個新興市場。例如向來以 文字開拓疆域的圓神出版社,也在一年多前,開始涉足佛教音樂的領域,以旗下的 「如是我聞」製作公司,將傳統大乘佛教梵唄經典整理分類,以誦經、懺悔、發願、 拜願及念佛等類別,進行新版錄製。負責人簡志忠希望能在傳統的梵唄上,賦予更多 的音樂特質,因此特別延請流行樂界的專業音樂工作者擔任譜曲設計,並邀請五十位 法師錄音唱誦,塑造磅礡的氣勢。 而帶動佛教音樂產生品質的變化,最明顯的力量還是來自流行音樂界的影響,所以 當原本從事流行音樂製作的「原動力」唱片,開始以佛教題材為創作對象時,立即引 起同行的關注。這類以佛教為創作題材的音樂,除了以輕柔音樂搭配喇嘛持誦外,也 有部分是配合年輕歌者的諷誦,略帶宗教色彩,但更接近新時代音樂的空靈曲風,所 以也吸引了非佛教徒的市場;此外,作品中包含佛教的題材,也使其受到部份佛教徒 的關注。 此外,個人音樂工作者的投入,也為佛教音樂帶來新氣象。例如由校園民歌起家的 王建勛、胡福和,都是因創作而接近佛教,進而與道場合作,推出新型態的佛教歌 曲。由於常有機會與信眾互動,也影響了兩人的作品特質,例如不直接引用經典文 義,而在歌詞中凸顯道場倡導的人間淨土、祥和人心等文化,王建勛認為這類作品是 「屬於這個時代的佛教歌曲」。 佛教音樂在嘗試以流行音樂、新時代、交響樂等各種不同音樂形式的表現後,一時 間充滿著新鮮感,許多不同的面貌也被開發出來,未來似乎擁有許多可能。而聽眾、 市場的接受度,仍然有待進一步瞭解。但不論如何,所有幕後從事音樂創作或推廣的 工作者,都嘗試把這類作品當成佛教界的接引工具,希望搭造一座橋樑,橋的另一端 便是佛法的世界。 既然冠上了「佛教音樂」的名字,是否具有佛教意涵——未必是佛教用語,便成了 經常被討論的焦點。奕睆與李財吉對於這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只表示,如果創作者對 於佛法義理不去瞭解,便很難製作出足以展現佛教音樂的獨特精神:清淨、解脫。 維持清淨解脫的本質 而流行音樂工作者大量流入佛教音樂創作,雖然在製作技術層面及音樂表現的活潑 度均比以往提升,但是否將因此而稀釋了佛教音樂本有的深刻度,也引起部份人士的 擔憂。長期與「了然基金會」合作佛曲創作的胡福和便提到,流行音樂工作者的加 入,可能也將一併帶入流行音樂界的習慣,在製作上傾向壓縮時間成本,同時以市場 喜好為製作的首要考量,如此快速生產製作的過程,可能會因而忽略了佛法義理的體 會,而直接影響到內涵。 而就在從事佛教音樂的創作者、製作者以各種不同考量層面經營佛教音樂領域時, 消費者又如何看待這些變化,也是大家關切的重點。其中除了作品本身的特性會影響 消費者選擇的動機之外,道場屬性也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劉文君就指出,消費者 在購買時,對由自己所親近的道場出版或有關聯的產品會特別支持。 事實上,雖然各道場開始發展現代佛教音樂不過是近幾年間的事,但也可以從不斷 開發的各類作品中,看出道場對音樂弘法的重視。以法鼓山及慈濟為例,均有專門單 位負責推廣佛教歌曲。 其中,法鼓山就在原有的傳統梵唄之外,開發出佛曲集等佛教歌曲,即將推出的 「我為你祝福」專輯,歌詞都是由聖嚴法師親自撰寫,再委由專業作曲者譜成現代流 行歌曲的方式,呈現佛教歌曲活潑開放的新面貌。 在這過程中,都是由以僧團出家法師為主的專業小組統籌,希望在流行與傳統間維 持平衡,並保有佛教的精神。而這樣僧俗二眾合作的模式,由於能夠讓雙方都發揮專 長,也有互補與平衡的作用,所以運作相當和諧。 至於慈濟的「靜思文化」,也出版許多風格明顯的作品,其做法則是延請流行音樂 歌者殷正洋、萬芳等人加以詮釋,希望吸引年輕族群。 不過無論是製作公司與道場結合的作品,或是發願以音樂弘法的音樂人經營的作 品,最難以掌握的當屬市場的流通。到目前為止,作品的流通仍以佛教文物中心為 主,因此,當新型態的佛教音樂製作公司出現時,其在行銷上所運用的手法,便成了 眾人矚目的焦點。例如「原動力」的音樂作品因獲得廣告商青睞,而躍上電視廣告播 出,成效頗佳;而風潮結合大型書市賣場,提供產品試聽服務,也讓佛教音樂的銷售 成績持續拉抬。 面對市場流通的考驗 就在佛教音樂跨越以結緣品流通的階段,而成為市場競爭的一員時,大家都期待 佛教音樂能在形式與內涵上隨之提升,「如是我聞」負責人簡志忠便提到:「市場是 佛教音樂通過品質考驗的最好方式。」而「風潮」楊錦聰卻認為,在市場反應之外, 更必需觀察是否能經過長時間的考驗,才能評斷其真正的影響力。 這其實也是所有佛教音樂工作者心中的兩大願望,一方面希望能獲得來自市場的 鼓勵,二來,也希望能創造出傳世的經典作品。有趣的是,對製作好品質的佛樂,這 些孜孜不倦的工作者都還頗有信心,但對於作品是否能大量流通,則是一點也沒有把 握,反應幾乎都是:「一切看因緣吧!」 如同佛陀在《十誦律》中所說的,唱唄可以讓身體不疲累,容易記憶、心情放鬆 、聲音不壞,以及方便理解,因此無論市場多麼難以揣測,或者從傳統梵唄到現代佛 教音樂發展過程中會開發出何種新的面貌,音聲都會是未來弘法的一大利器,以及不 可抗拒的趨勢,充滿許多極待開發的空間。 -- |
精華閱讀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