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功德"的概念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DavidChiou@Lion (邱大剛), 信區: Buddhism
標 題: Re: 請問"積功德"的概念
發信站: 獅子吼站 (Sun Sep 26 08:28:36 1999)
轉信站: Lion
==> 於 孤兒安妮的眼睛 (mixova.bbs@bbs.ntu.edu.tw) 文中述及:
: 我不是佛教徒,
: 所以這個疑問可能是出自誤解,
: 如果有不禮貌處請見諒:
: 她們總以”做好事積功德”的方式來募善款.
: 所謂”積功德”的定義何在?
: 是不是可以免除罪孽
的確,若以「捐款」來說,答案是「不行」。
善惡各自有報,無法相抵。唯有人的懺心
能使重罪輕受。
梁武帝建大廟造佛像無數,自認為一定有
不少功德,無是問達摩:「我已經有多少功德
了呀? 」達摩只答一句話:「實無功德。」結
果梁武帝就把達摩「請」出去了。
曾有人問禪宗六祖慧能大師這事,為什麼
梁武帝「無有功德?」六祖答曰:「那頂多是
福德,能獲得福報,但是他的心性並沒有因為
學佛而清淨,因此無有功德。」
以下是原偈:
凡性是功,平等是德;
念念無滯,常見本性其實妙用,名為功德。
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
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
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
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
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
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
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
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
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
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武帝不識其理,非我祖師有過。
: 但印象中似乎不贊成是以如此功利的角度來行善.
的確。佛陀教導的基本義理可總歸三句話: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第三句是佛教之所以為佛(覺悟)的教理的原因。
: 還是這是民間信仰的一種?
可能是您遇到的人對於佛法還不是很了解,不
過這的確是民間信仰對於佛教的不了解所致。
Have a nice day!
--
悠哉賢故友, 抱道樂林泉, 坐到無疑地, 參窮有象天.
胸中消塊壘, 筆底走雲煙, 更笑忘機鳥, 常窺定後禪.
∼訪古月師•娥嵋道人
☆歡迎光臨:
Ξ 獅子吼站 版面介紹: cbs.ntu.edu.tw
☉ 禪與靜坐版 - 禪修的心態與調適討論 BudaSitting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