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違建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kftseng.bbs@bbs.ccu.edu.tw (羅雲•覺凡), 信區: Buddhism
標  題: 拆除違建
發信站: 中正大學寂寞芳心小站 (Sat Mar 22 20:21:18 1997)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news.mcu!news.cs.nthu!UUserv.Net.tw!news.neto.net!news
來  源: kftseng.bbs@bbs.ccu.edu.tw

        當一個人落入感情問題, 或有的沒的問題的時後, 那就是有違建搭起來
        了. 那要怎樣拆違建呢? 方法很簡單. 當一個人會覺得這是『我的感覺
        』的時後, 我想請問, 那之前你沒有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後, 你在那邊? 
        難到你就不存在了嗎? 既然你並非因為有這些感覺才是存在, 那這些多
        餘的感覺, 你又何必把他掛在心上? 若你回答, 『我就是忍不住嗎! 』
        那只能說一句話來解釋這種狀況: 『你在自討苦吃』. 有點殘酷, 但是
        卻是事實.

        同樣的, 一個人要不要輪迴, 還是要超出三界, 根本也只是你願不願意
        而已. 當你根深地固的想三界是『我所 -- 我生存的地方』, 這個時後,
        你已經把自己脫離了實際, 而且更糟糕的是被自己的『想像空間』給困
        住了.

        輪迴的原因是肇因於一個人的『習氣』, 這些習氣是自己在『有意』的
        狀況下所薰染的. 因為不能自覺, 對自己不夠負責, 所以稱為有意. 若
        一個人『自覺』了, 對自己負責, 不會想要投機取巧, 那他自然會知道,
        那些事該做, 那些事不能做, 也不應該做.

        一個溺水將死的人, 身上還叮叮咚咚掛了一大堆的鑽石珠寶, 頭上戴一
        頂五、六十斤重的頭飾一樣. 岸邊的人大喊要他捨棄那些, 就可以自己
        由上岸, 但他卻捨不得丟, 自以為很珍貴, 或許這些玻璃石頭或許可以
        讓人有一種身份高貴的自我滿足感, 可是卻救不了自己, 反而變成淹死
        的劊子手. 請問他是不知道嗎? 只是不願意而已. 同樣的, 一個人的習
        氣就如同這些珠光寶氣, 而自以為莊嚴的東西一般. 不是不知道要改,
        而是投機取巧的心裡作祟, 認為多拖一天算一天. 等到淹死才想要丟這
        些累贅就來不及了.

        人和人之間的所有是非對錯也都是這樣, 當指著別人的鼻子說『你錯了
        』的時後. 請問, 標準在那? 一指神功人人會練, 問題是, 當指責別人
        的時後, 你有沒有想過, 他為何會這樣做? 請問你的『同理心』寄放在
        那個銀行的保險櫃中?

        佛陀教我們要多『施捨』, 就是要我們斷這個『慳吝』. 慳吝不只是財
        物而已, 連一言一行都不願意去改善, 或惡言相對, 或是理直氣壯, 或
        抓到對方過失就責備別人, 唯恐對方沒被自己的口水淹死. 這些都是慳
        吝.       

        是非對錯的辨別, 並不是為了要定出一個絕對的標準讓大家遵守的, 而
        是提供人們一個反思的機會, 能夠由最基本的地方分析, 什麼是人? 人
        是什麼? 為何這樣是惡? 惡在那? 為何那樣是善? 善又在那? 在這些問
        題的答案之中, 我們才能夠看到問題的癥結, 也才會知道, 要怎樣才能
        解決問題, 面對我們的人生.

        有時, 我們會碰到一種人, 當他被別人抓到『把柄』的時後, 他會說:
        『這樣又沒傷害到別人, 那裡有錯? 』或是說『是對方願意的, 所以我
        就這樣做了. 』這種人, 只能用『嘆息』兩個字來形容, 因為他的生活
        圈中永遠只有他自己一個人, 或是大一點, 只有他和他所能夠接受的人
        而已. 他不會懂得人生. 花草樹木、天空海洋都和他無緣. 或許他的佛
        學涵養很深刻, 講起話來, 頭頭是道; 議論起來, 天花亂墜. 甚至花了
        大半輩子的時間在為自己曾做過的錯事辯解, 說什麼一切法空云云. 但
        他卻絕對不會是一位『學佛』的人.

        一切法空, 那個法, 念成四聲的『ㄈㄚ、』, 效法學習的意思. 換成白
        話是, 一切的修行, 應當如同手劃虛空一般, 劃過虛空不見痕跡. 學佛
        的自我改變, 也當如此, 效法虛空載物, 不曾向這些星辰誇耀自己能力
        強大. 日日精進, 無一日懈怠厭倦, 卻不會向外人說『我很有學問』.

        學佛的最終目標只有一個, 就是『學佛』, 也就是學般若波羅蜜, 般若
        為諸佛之母, 但卻無一法可得般若波羅蜜. 原因只在於, 當你想去求取
        一個稱為般若波羅蜜的東西的時後, 你已經路過他的身邊而不自知了.

        在法華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舍利弗以為有一法可得般若波羅蜜, 有一
        法可行菩薩道, 乃至有一法可得三藐三菩提, 但以自己根性低下的原故,
        不能承受大法, 所以他以為『佛陀不教自己修菩薩法』是自己程度太差.
        可是佛陀卻為他授將來當成等正覺的記. 舍利弗才恍然大悟, 原來一切
        不求自得. 菩薩, 不是可以拿個圖表用按圖索驥的方法學會的, 而是在
        自己的本位上做正確該做的事.

        般若波羅蜜不從外得, 因為萬事萬物皆悉平等, 如同大自然和人本為一
        體, 所以稱為沒有任何一項法可從外得; 不自具足, 因為若沒有佛陀的
        啟發, 人們無法體會到這點. 今天, 很多的善知識給我們種種方便, 種
        種善巧, 讓我們可以從做中習, 行中學, 乃至於從前的許許多多的高僧
        大德, 翻譯了種種經藏, 並不是要我們執著在一件事一定要這樣做, 更
        不是要我們抱著經典牙牙學語. 而是讓我們有一個經, 一個緯, 可以循
        著這樣的一根指著月亮的手指, 看到掛在天上的那一輪明月 -- 自性真
        如.

        生活是很單純的, 人是很簡單的. 不要把自己用重重的疑惑包裹起來,
        然後彼此都看不到真面目, 久而久之, 連自己長怎樣都忘了, 那就很可
        惜, 而且可憐愍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養過雞? 唯有勇敢啄開雞蛋的小雞, 才有生存的機會.
        那些不願意面對世界的小雞仔, 若沒有母雞去把雞蛋殼給啄破, 悶死在
        裡面就是他唯一的命運了. 今天遇到一個境界, 若不自己去衝破, 又沒
        有人願意講, 願意提醒我們那些地方要改善, 那最後被自己的不良習慣
        所害死的, 也只有自己.

        多交些益友, 多參訪些良師. 或許他們講話用詞很直接, 乍聽之下多少
        會有些難以接受. 但是, 學到, 就是你的. 遇到有人請教, 也不要怕自
        己程度太差, 被問了會丟臉失面子. 在華嚴經的入法界品善財童子五十
        三參中, 有一位善知識, 自知無法解答, 所以告訴善財童子: 『我不知
        道, 但我可以介紹另一位善知識, 或許他可以給你解答』. 這也是另類
        的成長. 不要怕面對眾人的考驗. 生命, 應該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突破, 需要勇氣; 成長, 需要智慧. 僅此祝福大家, 都能夠擁有這兩者
        --- 勇氣與智慧.
--
悲■□■□■□■悲■□■□■□■□■□■□■□■□■□■□■悲■□■□■□■悲
欣  法本法無法 欣  君子之交 其淡如水 執象而求 咫尺千里  欣  今付無法時  欣
交 無法法亦法 交  問余何適 廓爾忘言 華枝春滿 天心月圓  交  法法何曾法  交
集□■□■□■□集□■□■□■□■□■□■□■□■□■□■□集□■□■□■□集
Ξ Origin: 中正大學寂寞芳心小站  [FROM: 140.117.12.114]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