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真偽決斷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作者 saydo.bbs@bbs.cse.ttit.edu.tw (部林), 看板 religion
標題 楞嚴經釋疑
時間 大同資工 BBS (Mon Dec 1 00:16:34 1997)
───────────────────────────────────────
《楞嚴經》真偽決斷
昔日有人以《楞嚴經》之真偽來求決於明•蓮池袾宏大師(1532∼1612
)。大師云:(轉引自愍生老和尚《辨破楞嚴百偽》頁119。或見李富華釋
《楞嚴經》頁9。高雄佛光出版社。1996、8)。
「縱使他人能說此經,吾亦尊之為佛祖也。相反,
縱使佛現於前而說《楞嚴》是偽經者,吾等亦視為
魔說可矣」!
附:大師著有《楞嚴經摸象記》一卷,詳於《卍續藏》
第十九冊頁1—57。。
明•蕅益 智旭大師云:(蓮社宗第九代祖師)(1599∼1655)
「是誠一代時教之精髓,成佛作祖之祕要,無上圓
頓之旨歸,三根普被之方便,超權小之殊勝法門,
摧魔外之實相正印也」。
《楞嚴經玄義•卷上》,《卍續藏》第二十冊頁390下。
「至矣哉!大佛頂經之為教也,依妙性而開妙悟,
起妙行而歷妙位,成妙果而歸妙性,永超七趣沈
淪,不墮修心岐徑,戒乘俱急,頓漸兩融,顯密互
資,事理不二,誠教海之司南,宗乘之正眼也……
已春,與博山無異師伯盤桓百日,深痛末世禪病,
方乃一意研窮教眼,用補其偏。然遍閱大藏,而會
歸處不出《梵網》、《佛頂》二經」。
《楞嚴經文句•卷十》,《卍續藏》第二十冊頁759上。
附:大師一生數度講演此經,嘗著《楞嚴經玄義》二卷、《楞嚴經
文句》十卷、「大佛頂經二十二問」、「楞嚴經二十五圓通頌三十
一首」、「楞嚴壇起咒及回向二偈」、「蓮洲書佛頂經跋」、「去
病書大佛頂經跋」、「化持大佛頂神咒序」、「大佛頂經玄文後自
序」、「重刻大佛頂經玄文自序」、「重刻大佛頂經玄文自序」、
「勸持大佛頂經序」等。
明•幽溪 傳燈大師云:(生卒年不詳)
「佛之知見也,蓋一代時教,統為《法華》佛知見
而設,獨《楞嚴》一經,明佛知見最親。而謂之意
別者,《法華》雖曰諸佛如來為大事因緣,開示悟
入佛之知見,經文初未嘗見一言道及此義」。
《楞嚴經圓通疏前茅•卷上》,《卍續藏》第八十九冊頁492上。
「此經如來金咒親宣,祕在印土,至大唐神龍間始
度支那……智者大師預聞西天有《楞嚴經》,由是
西望十八載……如來說之于先,智者闡之于後,智
者揭之,于今二經(指《楞嚴經》與《摩訶止觀
》),印之于古,一佛一祖,以心傳心,能遵乎
此,是為續佛慧命,毀謗乎此,是為斷人間佛種,
可不慎哉!可不慎哉」!
《楞嚴經圓通疏前茅•卷上》,《卍續藏》第八十九冊頁494下 495
下。
「大矣哉!首楞嚴之為經也,無法不具,無教不
收,狂心若歇,歇即菩是,勝淨妙明,不從人得,
謂之華嚴圓頓可也……可謂明心見性之妙門,成佛
作祖之祕典也」。
《楞嚴經圓通疏•卷一》,《卍續藏》第十九冊頁403上。
附:大師著有《楞嚴經玄義》四卷、《楞嚴經圓通疏》十卷、《楞
嚴經圓通疏前茅》二卷。大師解行相資,莫不雙依《楞嚴經》,台
宗之徒並盛讚傳燈是「可以稱《楞嚴》之中興,可以滿大
師(指智顗大師)之久望」。
明•紫柏 真可大師云:(1543∼1603)
「首楞嚴,此言一切事究竟堅固,一切事究竟堅
固,即《法華》觸事而真也,第名異而實同……倘
能悟此,則《楞嚴》與《法華》字字皆實相頂佛
也」。
《紫柏尊者全集•卷十四》,《卍續藏》第一二六冊頁875下—876
上。
「七處徵心心徵心,八還辨見見辨見,
從教猛風蕩釣舟,一任吹去水清淺」。
《紫柏尊者全集•卷十八》,《卍續藏》第一二六冊頁956下。
「十卷楞嚴一柄刀,金牛不見眼中毛。
試將智刃游心馬,積劫無明當下消」。
《紫柏尊者全集•卷二十》,《卍續藏》第一二六冊頁993下。
「我本母生不及養,寸心耿耿實難化。
期酬至德無所從,慶我離塵為佛子。
深思婦人婬業重,堅固難拔等須彌。
須彌可傾婬難斷,津梁苦海須聖力。
佛說諸經度眾生,皆先戒殺後婬欲。
先婬後殺惟楞嚴,是故報母應仗此。
南無無上楞嚴咒,消母淫業如天風。
片晌之間不可得,戒珠清淨光無缺。
見佛聞法得自心,一切萬法悉堅固。
我發此願等法性,見者聞者皆出苦」。
《紫柏尊者全集》,《卍續藏經》第一二六冊頁975下。
元•天如 惟則禪師云:(?∼1354)
「首楞嚴經者,諸佛之慧命,眾生之達道,教觀之
宏綱,禪門之要關也。世尊成道以來,五時設化,
無非為一大事因緣。求其總攝化機,直指心體,發
宣真勝義性,簡定真實圓通。使人轉物同如來,彈
指超無學者,無尚楞嚴矣」!
天如唯則禪師撰《大佛頂經序》,《卍續藏》第九十冊頁480上 483
下。或《卍續藏》第二十一冊頁738上 下。
明•憨山 德清大師云:(1546∼1623)
「原夫首《楞嚴經》者,乃諸佛之祕藏,修行之妙
門,迷悟之根源,真妄之大本」。
《首楞嚴經懸鏡序》,《卍續藏》第十九冊頁58下。
「此經說如來藏性功德無窮,咒乃諸佛心印,印持
無盡,顯密雙修,成佛真要,故說不能盡,若依教
修行直成菩提,無復魔業,是謂最勝法門也」。
《楞嚴經通議•卷十》,《卍續藏》第十九冊頁336下。
「《首楞嚴經》者,諸佛如來大總持門,祕密心
印,統攝一大藏教,五時三乘、聖凡真妄、迷悟因
果,攝法無遺。修證邪正之階差,輪迴顛倒之情
狀。了然目前,如觀掌果,可謂澈一心之源,該萬
法之致,無尚此經之廣大悉備者。如來以一大事因
緣出現世間,捨此別無開導矣……良以此經,摧九
界之邪鋒,拆聖凡之執壘,靡不畢見」。
《首楞嚴經通議序》,《卍續藏》第十九冊頁86上 下。
「《首楞嚴》一經,統攝一代時教迷悟修證因果,
徑斷生死根本,發業潤生二種無明,名結生相續,
頓破八識三分,故設三種妙觀,攝歸首楞嚴大定,
是為最上一乘圓頓法門,直顯一真法界如來藏性,
稱為妙圓真心」。
《楞嚴通議補遺》,《卍續藏》第十九冊頁337上。
「如來最極之至聖,集凡聖同居之法會,現無量光
明之瑞相,演祕密難思之神咒,說微妙難思之法
門,斷歷劫生死之愛根,銷五陰邪思之魔業,得見
所未見,幸聞所未聞」。
《楞嚴經通議•卷十》,《卍續藏》第十九冊頁336下。
> -------------------------------------------------------------------------- <
發信人: saydo.bbs@bbs.cse.ttit.edu.tw (部林), 看板: religion
標 題: 楞嚴經釋疑
發信站: 大同資工 BBS (Mon Dec 1 00:28:45 1997)
轉信站: smallcatBBS!server2.nccu!ctu-peer!news.nctu!news.iim.nctu!news.aide.go
明•交光 真鑑大師云:
「是則斯經也,一乘終實,圓頓指歸。語解悟,則
密因本具,非假外求;語修證,則了義妙門,不勞
肯綮,十方如來得成菩提之要道,無有越於斯門者
矣夫」!
《楞嚴經正脈疏序》,《卍續藏》第十八冊頁259上。
「然《法華》與斯經雖皆攝末歸本之真詮,而《法
華》但以開其端,而斯經方以竟其說矣!我故嘗敘
斯經(楞嚴經)為《法華》堂奧、《華嚴》關鍵,
誠有見於是耳」。
—《楞嚴經正脈疏懸示》,《卍續藏》第十八冊頁289上。
「夫諸佛出世,本只為說《華嚴》,而四十年後,
乃稱《法華》為一大事者,以《法華》於施權之
後,復攝諸教歸《華嚴》耳。今斯經前五因緣(指
「畢竟廢立、的指知見、發揮實相、改無常見、引
入佛慧」等五因緣),圓《法華》不了之公案,啟
《華嚴》無上之要關,所謂莫大之因緣,豈小小
哉」?
—《楞嚴經正脈疏懸示》,《卍續藏》第十八冊頁289上—下。
清•夢東 徹悟大師云:(蓮社宗第十二代祖師)(1741∼1810)
「首楞嚴者,稱性大定之名也,以如來藏心而為體
性,以耳根圓而為入門,以窮極聖位而為究竟,此
依藏性之理,起稱性之行,還復證入藏性全體,一
經大旨,義靈於斯」。
夢東徹悟大師之「跋禪人勇建血書楞嚴經莊嚴淨土」。《夢東禪師
遺集•卷下》,《卍續藏》第一○九冊頁780上。
「花香鳥語圓通性,水綠山青常住心,一部楞嚴渾
漏泄,不須低首更沈吟」。
卍續藏》第一○九冊頁夢東徹悟大師之「開講楞嚴頌」。《夢東禪
師遺集•卷下》,《782上。
附:夢東禪師嘗著「跋禪人勇建血書楞嚴經莊嚴淨土」、「頌楞嚴
經十首」、「楞嚴二決定義」、「楞嚴頓歇漸修說」、「楞嚴知見
無見說」等。見《卍續藏》第一○九冊。
清•楊仁山老居士云:(1837∼1911)
「《楞嚴經》,祕密說,善會通,不可執。注曰:
《楞嚴》經文,隱含地球之意,當知佛語,皆是活
句,若執此非彼,則自生窒礙矣……邇來地球之
說,世人以為實,遂疑佛經所說為非,而不知《楞
嚴經》中,早已隱而言之,經文深密善巧,後人若
會其意,自能行住坐臥,如處虛空,不作質礙想,
并不作虛空想矣」!
《楊仁山居士遺著•佛教初學課本注》頁53。
「《楞嚴經》,無法不備,無機不攝,學佛之要門
也」。
《楊仁山居士遺著•等不等觀雜錄卷二》頁10。
「《起信論》者,馬鳴菩薩之所作也,馬鳴菩薩為
禪宗十二祖,此論宗教圓融,為學佛之要典,再看
《楞嚴正脈》、《唯識述記》,《楞嚴》、《唯
識》既通,則他經可讀矣」!
近代蓮社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嚴斥云:(1862∼1940)
「接手書知閣下衛道之心,極其真切。而彼(指歐陽
竟無)欲為千古第一高人之地獄種子,極可憐憫也。
《起信論》之偽,非倡於梁任公。乃任公承歐陽竟
無之魔說,而據為定論,以顯己之博學,而能甄別
真偽也。歐陽竟無乃大我慢魔種。借弘法之名以求
名求利,其以《楞嚴》、《起信》為偽造者,乃欲
迷無知無識之士大夫,以冀奉己為大法王也。其人
借通相宗以傲慢古今。凡台賢諸古德所說,與彼魔
見不合,則斥云『放屁』。而一般聰明人,以彼通
相宗,群奉之以為『善知識』。相宗以『二無我』
為主,彼唯懷一『我見』,絕無相宗無我氣分。而
魔媚之人,尚各相信,可哀也」。
(復李覲丹居士書)。《印光法師文鈔三編下•卷四》頁940。
「不但世間正人之可為極庸劣人,即古之出格聖
賢,亦可為極庸劣人,所以有《法華》、《楞嚴》
、《起信》等為偽造之說,若不究是非,唯以所聞
者為是,則三教聖賢經典,皆當付之丙丁矣」!
—(復唐大圓居士書二)。《印光法師文鈔三編下•卷三》頁733。
「汝之知見,不異流俗,不究是非,但據傳聞以為
定據……而謂之為偽者,亦當以是為據。否則韓退
之所謂為史者,述人善惡失實,不有人禍,必有天
殃。汝發大菩提心,欲度盡眾生,而謬傳此誣人之
語於《海潮音》,得毋汙《海潮音》與傷汝之菩提
心乎!以汝謬以光為師,故不禁戒勖,若謂不然,
請即絕交」!
—(復唐大圓居士書三)。《印光法師文鈔三編下•卷三》頁734。
由此書信可知,大師對不明是非而宣揚《法華》、《楞嚴》、《起
信》為偽者,非常痛心。引史書中說:如果善惡失實,不有人禍,
必有天殃!甚至言若不改其謬誣之說,則「請即絕交」!
「凡人總須務實,彼倡異毀謗《楞嚴》、《起信》
者,皆以好名之心所致,欲求天下後世,稱彼為大
智慧人,能知人之所不知之虛名,而不知其現世被
明眼視為可憐憫者,歿後則永墮惡道,苦無出期,
名之誤人,有如此者」。
—(復陳士牧居士書九)。《印光法師文鈔三編上•卷二》頁405。
「智者作《止觀》,即與《楞嚴》六根功德義相
符,復聞梵僧稱其合《楞嚴》義,故有拜經祈早
來,以證己說之不謬……拜經之事,蓋有之矣。若
云,日日拜拜,拜多少年之說,則後人附會之詞
耳」。
—(復恆慚法師書二之第四問)。《印光法師文鈔三編上•卷一》
頁38。近代禪宗泰斗虛雲老和尚開示:(1840∼1959)
「秀才是孔子的罪人,和尚是佛的罪人。也可說:
『滅佛法者,教徒也,非異教也;亡六國者,六國
也,非秦也;卒秦者,秦也,非六國也。』經上所
說末法時期的種種衰相到處可見,如和尚娶老婆,
尼姑嫁丈夫,袈裟變白衣,白衣居上座……等。還
有歐陽竟無居士,用他的知見,作《楞嚴百偽說
》,來反對《楞嚴》;遠參法師說《華嚴》、《圓
覺》、《法華》等經和《起信論》都是假的,這都
是末法的現象」。
—《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彙增定本》頁278—279。
有人也對虛雲老和尚提過,說:「《楞嚴經》有人說是偽造的。」
老和尚說:「這末法怎麼叫末法呢?就因為有這一班
人,弄得魚目混,是非分不清楚,教你這人都迷
了,瞎人眼問,令人認不清楚佛法了。他在那兒把
這個真的,他當假的;假的他又當真的了。你看這
一些個人,又是這個人寫一部書,人也拿著看;那
一個人寫一部書,他也拿著看,真正佛所說的經
典,人都把它置諸高閣,放到那個書架子上,永遠
也不看。所以這也就看出來眾生的業障是很重的,
他若聽邪知邪見,就很相信的;你講正知正見的
法,說了他也不信,說了他也不信。為什麼呢?就
是善根不夠,根基不夠的關係,所以對正法有一種
懷疑的心,有一種狐疑不信的心」。
—轉自宣化大師《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頁628—630。
「《楞嚴經》此經幾無法不備,無機不攝,究佛學
哲學者,圴不可不參究」。
—《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彙增定本》頁104。
「現在是末法時代,你到那裡訪善知識呢?不如熟
讀一部《楞嚴經》,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綏哀
救,消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此成就,
不遭歧路」!
—《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彙增定本》頁367。
「以我的愚見,最好能專讀一部《楞嚴經》,只要
熟讀正文,不必看註解,讀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
後文,以後文解前文。此經由凡夫直到成佛,由無
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聖六凡,修證迷悟,理事
因果戒律,都詳詳細細的說盡了,所以熟讀《楞嚴
經》很有利益」。
—《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彙增定本》頁304。
附:虛老一生宣講《楞嚴經》的「史料」,有記載之處謹四次,自
己亦親註《楞嚴經玄要》一書,但於雲南事變後佚失。虛老於光緒
二年時三十七歲,於浙江天童寺聽講《楞嚴宗通》。光緒二十三年
時五十八歲,於揚州焦山聽通智大師講《楞嚴經》。光緒二十六年
時六十一歲,於陝西終南山講《楞嚴經》。光緒三十年時六十五
時六十一歲,於陝西終南山講《楞嚴經》。光緒三十年時六十五
歲,於昆明笻竹寺講《楞嚴經》。宣統二年時七十一歲,於滇西雞
足山之護國祝聖禪寺講《楞嚴經》,曾感得古栗生出數十朵優曇
華。民國九年時八十一歲,於祝聖禪寺講《楞嚴經》。上面資料依
次見於《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彙增定本》頁48、57、76。和知定大師之
《虛雲老和尚略史》頁20、頁29。
近代天台四十三祖諦閑大師云:(1858∼1932)
「此大佛頂法,是十方如來,及大菩薩,自住三
昧,是故最尊無上,名之曰大佛頂,亦名第一義
諦,亦名勝義中真勝義性,亦名無上覺道,亦名無
戲論法,亦名阿毗達摩,亦名真實圓通,亦名無等
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皆即表示此最勝之
法,所謂依最勝理,說最勝教;依最勝教,起最勝
行;依最勝行,還契此最勝理。教行理三悉名大佛
頂」。
《諦閑大師遺集》第五編之「大佛頂經玄義輯略」頁8- 9。台南南天
台般若精舍印。77、1。
「斯經高妙極致,非文言句義而能盡述。唯有退藏
密機,虛懷仰讚而已,凡後之志學之士,苟能惜人
身,得之不易。悟大教,值之倍難,或即生欲發真
歸元者,欲明心見性者,宜應於此一經,盡其心
力,赤體荷擔,坐臥經行,澄心體究,語默動靜,
反照提撕,其或宿種忽芽,大開圓解,如初春霹
靂,蟄戶頓開」。
《諦閑大師遺集》第一編之「大佛頂經序指味疏」頁1102—1103。
「大哉教乎!如來金口誠言,祖師悲心詮解,求其
妙而得入,深而易悟者,無如憨山大師著釋楞嚴經
之《通議》也」。
—《諦閑大師語錄》頁628之「重刻首楞嚴經通議序 附:大師
一生教在《法華》,行在《楞嚴》之本,一生講《楞嚴
經》達十三次之多,並著《大佛頂經序指味疏》、「勢至菩薩聖誕
開示」及「七處徵心之發隱」。見於《諦閑大師語錄》頁2、61—72
、468—473、952—953、956—963、969、982。台南和裕出版。85
年。
近代太虛大師著《楞嚴大意》云:(1889∼1947)
「此皆辨妄明真之真心論,全部經文中,有一貫的
中心思想,即是常住真心,故本經以常住真心為基
本。『信解』,即明常住真心之理;『修行』,即
除常住真心之障;『證果』,即證常住真心之德
……惟《楞嚴經》確是佛說,僅根據點有異而已。
眾生世界,即是如來成佛真體,譬如全海成風浪,
風浪即在全海,法身成有情無情,則有情無情均即
法身。故曰:『情與無情,皆成佛道』」。
—轉引自斌宗法師《楞嚴義燈》頁4。見《斌宗法師遺集》一書。台
北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1992、2、19。
附:大師著有《楞嚴經攝論》及《楞嚴經研究》二書。
近代溈仰宗禪師宣化大師云:(1918∼1995)
「《楞嚴經》這是佛教裡一部照妖鏡的經,所有天
魔外道、魑魅魍魎,一見到《楞嚴經》都現原形
了,他無所遁形,什麼地方他也跑不了。所以在過
去,智者大師聽說有這一部經,就向印度遙拜,拜
了十八年,以十八年這種懇切至誠的心,求這一部
經到中國來。過去的大德高僧,所有這一些有智慧
的高僧,沒有哪一個不讚歎《楞嚴經》的。所以
《楞嚴經》存在,佛法就存在;《楞嚴經》如果毀
滅了,佛法也就毀滅了。怎麼樣末法呢?末法就是
《楞嚴經》先毀滅了。誰毀滅的呢?就這一些個天
魔外道。這些天魔外道一看見《楞嚴經》,就好像
眼中的釘、肉中的刺一樣,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
穩,所以他必須要創出一種邪說—說是《楞嚴經》
是假的。我們做佛教徒應該認識真理,《楞嚴經》
上所講的道理,每一個字都是真經真典,沒有一個
字不是講真理的。所以我們現在研究這五十種陰
魔,更應該明白《楞嚴經》這種重要性,其他這些
邪魔鬼怪最怕的就是《楞嚴經》」。
—宣化大師《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頁626—628。
一 般的學者,說《楞嚴經》是假的,不是佛說
的,又有什麼考證,又有什麼記載。這都是他怕
《楞嚴經》,沒有辨法來應付《楞嚴經》的道理。
《楞嚴經》中令他們最怕的就是『四種清淨明誨
』,這『四種清淨明誨』就是照妖鏡,所有妖魔鬼
怪都給照得現原形了。還有『五十陰魔』。這『五
十陰魔』把天魔外道他們的骨頭都給看穿了,把妖
怪的這種相貌都給認識了。哪一位能把《楞嚴經》
背得出來,那是真正佛的弟子。《楞嚴經》在佛法
末法的時候,是最先斷滅的。為什麼它斷滅?就因
為這一些學者啊,又是什麼教授啊,甚至於出家
人,都說它是假的。這種的言論,久而久之,被人
以訛傳訛,就認為他們所說的是對的,所以認為
《楞嚴經》是假的了,佛教徒也認為它是假的了。
久而久之,這個經就沒有了。所謂經典斷滅,也就
是這樣子,因為大家不學習,它就沒有了,就這樣
斷滅了」。
— 宣化大師《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頁638。
「所以《楞嚴經》裡所講的道理,是非常正確的,
非常有邏輯學的,再沒有比它說得更清楚了。所以
整部《楞嚴經》就是一部照妖鏡,照妖鏡一懸起
來,妖魔鬼怪都膽顫心驚。我方才所說的話,所解
釋的《楞嚴經》和『楞嚴咒』的道理,如果不合乎
佛的心,不合乎經的義—如果《楞嚴經》是假的,
我願意永遠永遠在地獄裡,再不到世上來見所有的
人。我雖然是一個很愚癡的人,可是也不會笨得願
意到地獄去,不再出來。各位由這一點,應該深信
這個《楞嚴經》和『楞嚴咒』」。
— 宣化大師《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頁640。
「有人讀誦《楞嚴經》,要我盡形壽供養這樣的修
道人,我也願意的……有人要學《楞嚴經》,我願
意盡形壽來供養這樣的人」。
—宣化大師《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頁642。
附:宣化大師於1946年在天津大悲院聽倓虛大師講《楞嚴經》。於
1953年在香港西樂園寺講《楞嚴經》。於1968年在美國開講九十六天
的《楞嚴經》,及舉辦多次的《楞嚴經》研討會。又於1979年至1987
年宣講《楞嚴咒句偈疏解》,此乃繼清•慈雲續法大師之《楞嚴咒
疏》之作,成為中國佛教史以來第二位釋「楞嚴咒」之大師。詳於
《宣化老和尚追思紀念專集(一)》頁12—15。台北法界佛教印經
會印。1995、8、28。
近代天台斌宗大師云:(1911∼1958)
「歷代高僧大德,對於《楞嚴經》的批判,確認為
佛說的闡明真心常住之真理,誰能有此本領,托於
經文,以欺騙天下後世?……所以《楞嚴經》一
經,決非唐朝代的佛教徒竊取先秦思想之所為,是
很明顯的。以上歷代高僧大德,對《楞嚴經》之批
判,實在是甚為平實,由此足知中國的固有文化思
想與《楞嚴》的道理,實在較為接近,視《楞嚴》
為偽書一說,誠不攻自破矣」!
《楞嚴義燈》頁5。見《斌宗法師遺集》一書。
附:大師生前講《楞嚴經》達三次,著有《楞嚴義燈》一書。
近代天台斌宗大師云:(1911∼1958)
「歷代高僧大德,對於《楞嚴經》的批判,確認為
佛說的闡明真心常住之真理,誰能有此本領,托於
經文,以欺騙天下後世?……所以《楞嚴經》一
經,決非唐朝代的佛教徒竊取先秦思想之所為,是
很明顯的。以上歷代高僧大德,對《楞嚴經》之批
判,實在是甚為平實,由此足知中國的固有文化思
想與《楞嚴》的道理,實在較為接近,視《楞嚴》
為偽書一說,誠不攻自破矣」!
《楞嚴義燈》頁5。見《斌宗法師遺集》一書。
附:大師生前講《楞嚴經》達三次,著有《楞嚴義燈》一書。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