睹境不動難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kftseng@pivot (羅侯羅) on board 'religion'
標  題: 人有二十難之十九-睹境不動難
發信站: 中興大學天樞資訊網 (Sun Sep 25 12:31:51 1994)

□□□□□□□□□□□□□□□□□□□□□□□□□□□□□□□□
□                                                            □
□              人有二十難之十九-睹境不動難                  □
□                                                            □
□                                               證嚴上人     □
□                                                            □
□□□□□□□□□□□□□□□□□□□□□□□□□□□□□□□□

    佛陀說『睹境不動難』,意思是:處身在順逆境界之中,而能不被它
所動,確實不容易。

   有一次慈濟委員聯誼會,數千人潮來自南北,但聚會的場所連醫院的
大廳都無法容納了,所以換了新的場地——在紀念堂工地地下室;這是臨
時的場地,音效及通風設備非常差,當天氣溫又高,身處在那種環境真讓
人覺得不是很理想。為什麼不理想?因為現代的人,日常生活都已習慣了
享受,夏天家家都有冷氣,連坐車也都有冷氣設備。現在,忽然來到這個
大空間、大環境、人多,天氣又熱,也無空調設備;儘管大家都很有心,
為了想多了解慈濟而來參加這個聚會,但是在這個大空間中,心卻不免被
外境——悶熱……所動,像這樣的境界,心就被轉動了。所以若能徹底了
解苦受樂受的真諦,則不會被境界所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能為法忍苦所以難                      □
~~~~~~~~~~~~~~~~~~~~~~~~~~~~~~~~~~~~~~~~~~~~~~~~~~~~~~~~~~~~~~~~

   現代人在『白紙黑字』上做文章,文句寫得很美,卻只是皮毛上的了
解,懂得文字表面的意思而已!過去的人較易透悟真理、大家也聽過『千
里求師、萬里求藝』禪宗二祖慧可為求一法——『父母末生時本來面目』
,甘心跪在雪地七日七夜、斷臂求法、唯得一句開示:『不思前、不思後
,即是父母末生時本來真面目!』求法者當下體悟了個中真諦、即得不退
轉道心。為什麼對現代的人,講了千經萬論也安不了他的心?

   過去的人走了千里路,跪地七天,只得到簡單一句話、他就能受用無
窮,那是因為他能一心一志,雪地斷臂都動不了他的心、再惡劣的環境他
還是一心求道;現代的人之所以不能體解妙法,是因為無法拾棄享受欲樂
,更不能為法忍苦,所以其心易隨境界轉動。

   反觀釋迦牟尼佛未證道前,他在宮中,地位多麼尊貴、享受的是父王
為他建築的『三時殿』,使他的生活永遠是四季如春。父王的愛護、姨母
的疼愛,又有全國人民的愛戴,但是他卻沒有讓榮華富貴的生活縛住他的
心,毅然修行去了。

   他在五年的參訪,六年的苦行期間,受了千辛萬苦,忍人所不能忍的
苦。冷的時候忍受人所不能受的寒凍,餓的時候,忍受人所難忍的飢餓,
前後十一年,這種苦難的環境就這樣堅毅地熬過了。直到在菩提樹下,天
魔來擾亂他,他都能一一降伏魔軍,即使再美的魔女來引誘擾亂,他都不
受色欲心念所動,心念益發堅固,睹境而不動心……終於成佛了;成佛之
後,佛陀依照自己的願力,在印度恆河兩岸辛辛苦苦地說法度人,廣度群
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殺身之禍由貪起                        □
~~~~~~~~~~~~~~~~~~~~~~~~~~~~~~~~~~~~~~~~~~~~~~~~~~~~~~~~~~~~~~~~

  有一次、佛陀和阿難走在路上、忽然佛陀說了一句:『阿難、有毒蛇
啊!』

   阿難以為真的有毒蛇,探頭一看原來是一堆閃亮白銀、但是阿難也回
答:『是的,世尊;是毒蛇!』兩人視若無睹地走過去了。

   後面有一對父子、聽見佛陀說:『毒蛇!』阿難也回說:『毒蛇!』
他們起了好奇心,於是也探頭去看個究竟——『哇!那裡是毒蛇?是一甕
銀光閃閃的白銀呀!』

   這對父子動了心、父親告訴兒子:『趕快把它搬回家,我們已經發財
了!』於是父子倆把白銀很快地運回去,並且把白銀拿到市面去使用。

   原來,這些白銀是小偷從國庫偷出來的,他們暫時把銀子藏起來,想
避過風頭後再去拿出來。沒想到佛陀和阿難經過該處發現了,又被跟在後
頭的那對父子取走。

   在城裡,官府已貼出通緝令,耍捉拿罪犯。國庫的白銀上面一定都會
印上『國銀』二字,那對父子把銀子拿去用時,就被認為是偷國庫之重犯
,因此被逮捕了,甚至被判處死刑押赴刑場。當這對父子即將被處決時,
父親非常慨嘆的向兒子說:『兒呀!真的是毒蛇,我們現在已經被毒蛇咬
了!』
                                                
   執刑的人聽到他們的話覺得奇怪,於是報告國王,國王覺得這些話的
寓義很深,絕非一般莊稼人能想得出來的,因此就傳令押回,親自審問之
後,才知道整個案情經過。國王是虔誠佛教徒,他覺得一個人只要有機會
聽到佛陀講話,不管他是否領悟,總是與佛有緣;佛陀慈悲救度有緣人,
何況他們只是撿到而不是偷盜犯,所以就赦免他們。

   所謂的動心與不動心,要看我們是否有貪念,佛陀說:『睹境不動難
』,看到境界而能不動心,對凡夫來說真的是很難。像那對父子看到那麼
多白銀怎能不動心?而佛陀和阿難看了卻當它是毒蛇,不但不動心,而且
還避得遠遠的,這就是凡聖之別啊!

   再說,平常享受慣了的人,在環境較差的時候,你要他們接納、忍受
,這當然不簡單。氣候稍變,心就跟著動,熱時坐不住,話也聽不入耳,
這都是凡夫的境界,況且要睹境不動,談何容易?

   我們聽法的時候,心裡都會覺得很好,常會認為自己都了解了,可是
離開了聽法的地方,凡夫心又會起,儘管知道不可以食、瞋、痴、也知道
瞋火會燒毀功德林,可是一旦遇到不順意事,即時無明火還是會冒起來—
—你是你,我是我,要爭個輸贏——凡人就是這樣,常讓境界所轉。明明
曾下定決心精進,且似乎與佛的境界已逐漸在接近,偏偏心一動又墮落凡
夫地。

   我們學佛最主要的是要能調伏自己的心,使心能自主,來去自如;但
是凡夫俗子的心境卻常被外境所縛,被牽引得團團轉而落入境界之中,無
法超越六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輪迴六道皆為貪瞋痴                    □
~~~~~~~~~~~~~~~~~~~~~~~~~~~~~~~~~~~~~~~~~~~~~~~~~~~~~~~~~~~~~~~~

   六道是因自我心中的善惡而上下流轉不停;心若為善,便是天堂;心
若守規矩,就是人的境界,心若起了瞋恨,就是阿修羅;心若起殺、盜、
淫的惡念,便容易墮入地獄;起了食念就是餓鬼的境界;若亂節無倫常,
將來就會落人畜生道。這六種境界,都是由心所造,也因此心受外界所轉
動而無法解脫。

    心為什麼會被境界所轉?簡單的說是因為有貪、瞋、痴;心中若有貪
念,境界一現就很容易被它迷惑。食色的人就著迷於男女色欲,有些男人
看到漂亮的女孩就忘了自己,極易被女色所迷。輕者引來家庭不和,重者
會因而傾家蕩產,更嚴重的會因色而引起姦殺事件,像這樣就是色境引動
貪色的念頭。

    若是貪財,其實財不轉人,而是人心自轉。如一堆白銀、它本身雖是
銀光閃閃但其物體自在,只是人心自食迷。心如著迷財物,則輕者會引發
內心的煩惱;重者致精神失常。比如現在常有什麼六合彩、玩股票的情形
,目前常聽說有人為了六合彩而精神錯亂,或為了股票的跌停而精神失常
,有的甚至於家破人亡,這種種已成為近幾年來的社會問題。

   有一次,我到台中時,有一位電台記者大清早就來跟我說:『師父!
現在的股票已經迷惑了人心。』她又說:『有一天我去彰化的一家醫院採
訪新聞時,湊巧從其他醫院轉來了很多患者,約有十幾位,他們都是精神
病患者。那家醫院本來生意就很好,忽然又來了那麼多精神病患,因此沒
有病房可以容納,醫生也照顧不來;有人趕緊去問院長,要如何處理這些
患者?院長說:『那很簡單,去拿個板子,上面寫著股票漲停板,貼在牆
上就好了!』這帖藥真的很管用,牆上張貼了股票漲停板後,那些精神病
患看了非常高興,大家歡喜鼓掌,笑得好開心,有的安心的睡著,有的精
神也恢復了!』

   只要數目字漲了,那些人精神病就好了;數目字跌了,他們又患病了
,完全只因數字的起落而定;除了那些人之外,街上還有很多喃喃自語的
人,他們的心都隨著數字的起落而轉。心中若有貪念,社會上就有很多引
人墮落的陷井。

   有人說:『色不迷人,人自迷;財不害人,人自害。』一個有智慧的
人,他把財、色、名、利等看得較為淡泊,他把感情運用在覺有情之上,
難得生於人間,難得有這分感情的功能,應該要好好的把這分功能散播於
人群中,這就是菩薩的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慈青悲智行             聯誼起慧根               □
□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