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性學道難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kftseng (羅侯羅) on board 'religion'
標  題: 人有二十難之十七-見性學道難
發信站: 中興大學天樞資訊網 (Sun Sep 25 16:05:13 1994)

□□□□□□□□□□□□□□□□□□□□□□□□□□□□□□□□
□                                                            □
□              人有二十難之十七-見性學道難                  □
□                                                            □
□                                               證嚴上人     □
□                                                            □
□□□□□□□□□□□□□□□□□□□□□□□□□□□□□□□□

   佛陀常常教育我們——學道要以誠以實來學,但許多人卻茫茫然,無
法真正暸解什麼是道,所以佛陀說:『見性學道難』。真正為了徹底明心
見性而學道者,的確是很難得。

   一般人剛開始發心修行時,總是很有自信,甚至追求道理也很熱誠。
但是人都有懈怠性和懵懂性。『懈怠』就是不勤精進,不能抱著『修行如
初』的心,這就是懈怠心。如果能經常抱著當初決定要修行的那一念心—
—初發心、追求佛法和捨身入道的決心,則學佛就簡單了,但對凡夫而言
卻是很難。所以佛陀說:『見性學道難』。

   另外一項是『懵懂性』。眾生都有相同的本性——清淨善良天真的本
性;這是人人都具有的慧性,可是我們常會把它疏忽了,捨棄它而向外追
求,因此迷失自我,浪費時日,這就是懵懵懂懂的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佛性本具不假外求                        □
~~~~~~~~~~~~~~~~~~~~~~~~~~~~~~~~~~~~~~~~~~~~~~~~~~~~~~~~~~~~~~~~

   春秋戰國時代群雄並起,據地稱王、封疆稱國。當時有一位燕國的童
子,聽說趙國人走路的步法很好看,因為趙國有很多戲劇文化和學道者。
那燕國的童子很希望學他們走路的樣子。大家都知道戲劇藝人,在舞台上
走路和平常人不同,戲子走路每一步都有戲劇的步調;而現代的舞合劇就
比較不講究步法,以往演戲的人,真的是每一步動作都有藝術的含意。於
是這位年輕人就到趙國去學了幾年的步法,結果非但學不好,甚至忘了自
己原來走路的方式,到後來只好用爬的,爬回燕國去。

  這雖是一則很荒謬的故事,但是我們人人卻都像那燕國童子一般,將
本具的真如佛性迷失了。我們自然走路的步法,就像是本具的佛性;從初
生下來,只要是健康的孩子,經過一段時間,他就自然學會走路,邊爬邊
學,從嬰孩而至童年,走路是一件很自然的本能。但是那位燕國的童子卻
偏偏要捨棄自己原來的步調,去學戲子的步伐、結果學不成,反而連原本
的功能也失去了。學佛者想求真如佛性,但是為何不懂得向原有的本性去
探求呢?

   有一次,慈濟護專辦懇親園遊會,學生和家屬及懿德母姊們,大家集
合在操場上,由學生發號施令,家長和懿德媽媽、爸爸們則聽候號令,大
家一起遊戲,連校長夫妻也參加了。學生是那麼的天真,當需要幾條領帶
時,就不分是校長的或是家長的,統統拿來運用;也不分是否認識,大家
都玩在一起。要幾根頭髮,也是很高興地把頭伸出去,要長、要短,皆任
君選擇。還有拿鞋帶、褲帶當道具的,也一樣不分認識與否,只要有就拿
來,連校長的鞋子也被借走了。

   『二人三腳』的遊戲——不分身份高低,不論年齡老幼,大家玩在一
起。奔跑時,若跌倒了則再爬起來,不計較輸贏,一切都由學生判定,只
要博取眾人的笑聲,玩得高興就好,這也就達到遊戲的目的。

   人生與此相同,每一個人若能守住這份天真,人與人之間不要有任何
計較;不管輸贏,只要盡了自己的本份就好。在人生道上,千萬不要迷失
自己,不管老少本性都是相同的;我們學佛首先要反妄歸真,暸解自己的
本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把握當下這一念                        □
~~~~~~~~~~~~~~~~~~~~~~~~~~~~~~~~~~~~~~~~~~~~~~~~~~~~~~~~~~~~~~~~

   我們常常都會迷失了自己的心念,比如,說了一句慷慨話,也許等一
下就要後悔;也許因昨天的行為或人事上的疏忽,今天就感到後悔。凡夫
的人生,常會因往事而後悔,就是因為當下的那一念沒有掌握好、沒有徹
底的暸解自己。

   我常談起——『我們要常常守住當下現前的那一念』。有人問我:『
您這一生有什麼計劃?』

   我都會說:『我有一個遠大的目標,不過卻是時時把握住現前的每一
秒』。因為現前的一念若能守住,就不會做錯事,講錯話,也不會懈怠懵
懂了。

   人生要『認真』,掌握現前的心念,但是人們都常會迷失心念懵懂地
度日。因疏於待人處事之道,而引來許多煩惱,過了之後,又開始後悔過
去的事,當下的心念又在憂惱中空過了。

   這些話如果用心聽,則學道必能見性。

   佛陀說:『見性學道難』——因為人經常會迷失『現前』的這一念;
總之,學道不難,只因無法守住當下的心念,才會變易為難。若能守住現
前的一念心,徹底了解自己的本性,那就很容易了。

   就像那燕國童子一樣,本來會走路,卻偏偏去學戲子的步伐而把自己
原本走路的方法忘記了,人生常常都會如此,希望每個人都能好好守護在
現前這一刻的心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學佛要體會佛心                       □
~~~~~~~~~~~~~~~~~~~~~~~~~~~~~~~~~~~~~~~~~~~~~~~~~~~~~~~~~~~~~~~~

   大地眾生都有其功能本性,一大清早,我們聽聽大地之音——有鳥叫
、雞啼、蟲鳴……雞有司晨的功能;鳥兒在芳香的草木之間飛躍輕啼,鳥
語花香這都是眾生的本能與本性。

   其實人也是有原本的功能與本性。寺院的僧眾們每天早上起得這麼早
,不論是虔誠的誦念經典也好,拜佛如儀也好,無非都有一個心念——學
佛。為了學佛而縮短了睡眠的時間,清晨三、四點天未亮就起床,這就是
精進追求真理的一念心所使然。

   但是雖有這一念心,卻不知是否能夠徹底見性?我們平時念佛,不知
是否已真正體會到佛的本性?暫且不談體會到佛的本性,先說是否能反觀
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動作,及說話的習氣?對於這些原來的習氣,我們又了
解多少?去除了多少?多數人對自己都無法徹底了解,又如何能夠了解佛
的本性?

   我們常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句話說起來很流暢、很
順口。其實我們在這簡單易懂的道理上,卻無法完全體會其內涵,我們所
知道的平等、天真、自由的本性,只是文字名相上的解說而已,而極少有
人能了解到真我的心和佛心很接近,於是眾生與佛就離得很遠。因為很多
人雖具有『人形』,卻不能發揮人身的功能,只是空有人形而已,若有人
能發揮其身體的良能,即與佛心相近,可是凡夫總是做不到,所以稱之為
『眾生』,而眾生與佛的距離就很遙遠了!

   雞會啼、狗會叫,但牠們卻都無法體會真理的存在,因為畜生道的境
界暗鈍愚痴,雖然牠們也有天真的本性,卻沒有被啟發和接近真理的因緣
,所以牠們離佛的境界非常遙遠。而人類領悟力較強,周圍的環境無不是
讓我們體會、學習、和及時反省的因緣境界,所以這是人接近佛性的最佳
機緣。

   可惜很多人卻讓機會白白流失,放棄領悟本性的機緣,反而學習了無
實虛幻的玄理。例如,偏向追求神通、追求感應……,這並非學佛的本意
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此刻不後悔方才的心念                     □
~~~~~~~~~~~~~~~~~~~~~~~~~~~~~~~~~~~~~~~~~~~~~~~~~~~~~~~~~~~~~~~~

   學佛,就是要把佛法活用,如甘露般的洗滌我們的身心,洗去無明和
染污心,這就是學佛的本意。把我們平時疏忽的功能再修鍊,進而發揮淨
愛的功能於日常生活中,這就是真正學佛的目的。如果只求神通,求感應
,這都是錯誤的觀念。

   我們所要求的是現前此刻的心念不要散失,求——此時不後悔方才的
那一念心。若能如此學習佛法,才能定心;如果我們常常後悔昨天的錯誤
、或剛才講錯的話、做錯的事,心老是停留在這前念後念中,那我們就無
法專注於現前此時的人與事物了。現前的心已不能專,而想求他心通,即
易入邪道,那就離佛道愈來愈遠了!我們自己的心無法『通』如何能通他
人的心呢?

   正確的學佛,應是要面對現實——現前的人生。我們要常常反觀自己
有多少功能?是否已付出這份功能?

   我曾講過一個小故事——

   某一間古寺之前有一個水池,水池裡住了很多蟾蜍,這些蟾蜍忽而跳
入水池,忽而跳上池塘邊,而寺裡常有修行人跑香念佛,拿著念珠踏著方
步。蟾蜍群跳到池塘邊,看到身穿海青的修行人,踏著莊嚴的腳步,嘴裡
念著響亮的佛號,牠們心裡很羨慕;其中有一隻,當人家在大殿開始拜佛
時,牠就跳到大殿門外非常虔誠的祈禱,希望佛陀能賜給牠兩足站立的能
力,像人類一樣的雙腳走路。

   因為牠很虔誠,所以感動了一位天神,於是就滿了牠的心願。牠覺得
很歡喜,因為所有的蟾蜍都須四腳跳躍而行,只有牠能兩足站立而行,所
以牠覺得很高興也很驕傲。

   有一天,草地上忽然來了一條蛇,很多蟾蜍看到兇惡的大蛇,就趕緊
跳到水池裡躲起來,那隻兩足立行的蟾蜍心裡也很慌張害怕,但是兩足走
路總比不上四足跳躍快,而現在牠已經失去了四足跳躍的功能,最後被蛇
追到了且一口咬住,當牠痛苦地掙扎時,心裡非常後悔,牠想:『我何苦
放棄原本具有的功能?只為了追求兩足立行,竟落得亡命於蛇口,後悔莫
及!』

   這雖是個童話故事,但也可以做為我們最好的警惕。學佛就是要恢復
原本的功能本性;若是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事,卻不擇手段去追求,終究
是會失敗。有些人到寺院去說要學道,卻迷於追求神通,因而常會走火入
魔,不但亂了精神且斷了慧命,像這樣就大可惜了!

   希望大家都能透徹了解我們的本性功能,若無法真正了悟,即使是學
道也很難會得真理,所以佛陀說:『見性學道難』。其實純淨的真如慧性
和自己最近,然而人們卻往往捨近求遠。我們的眼晴能看清別人,卻看不
見自己的頭臉,最近的反而看不到或被疏忽了。

   同樣的,學佛無非要我們從最近的地方做起,而最貼近最簡單的方式
就是——發揮自己的功能;切莫捨近求遠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慈青悲智行             聯誼起慧根               □
□                                                            □
~~~~~~~~~~~~~~~~~~~~~~~~~~~~~~~~~~~~~~~~~~~~~~~~~~~~~~~~~~~~~~~~
--
Kuo-Feng Tseng (曾國豐) 48062143 □■□■□■□ 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四年級
□  法本法無法 ■  君子之交 其淡如水 執象而求 咫尺千里  □  今付無法時  ■.
■  無法法亦法 □  問余何適 廓爾忘言 華枝春滿 天心月圓  ■  法法何曾法  □.
kftseng@bbs.nchu.edu.tw ■□ Dep. of Civil Engineering, NCHU, Taichung, Taiwan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