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業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iuo@Feeling (曉逸) on board 'Buddhism' 標 題: 三十七道品講義--正業 發信站: 中正大學寂寞芳心小站 (Wed Dec 13 10:04:48 1995) 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 卍 卍 卍 三 十 七 道 品 講 義 卍 卍 卍 卍 釋 證 嚴 著 卍 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 □□□□□□□□□□□□□□□□□□□□□□ □ □ □ 第 四 、 正 業 □ □ □ □□□□□□□□□□□□□□□□□□□□□□ 「業」是種子,延續過去也造就未來,是一切作為所造成的結果。業有善業有惡 業,業是動作之後的結果,但是業有在前、在後,前後不斷的延續,而成因果輪迴, 說明白些───業就是果。 譬如種樹,一切植物之所以能生長起來,就是因為有種子,種子可以長成大樹, 大樹生纍纍的果實,果實內的種子又會成長••••。業就和樹一樣,因過去的動作 而成就現在的形象,由於現在的形象而應現未來的果報,業的種子即由此而來。 業必須正,要有正確的業,心保持正直,心正、念正、見解正,行動自然會端正 。正是正道,我們必須善加選擇所要走的道路,無論是見解、思惟,或是開口動舌, 都要好好警惕自心及外在的行為,一點也差不得。「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走路時 若方向稍有偏差,則到達終點時會與目標距離非常遙遠。與此同理,我們一定要守持 正確的方向,心念正確、見解正確,則我們一切動作的業果都會正確。 『 正 業 ─── 謂 人 以 無 漏 智 慧 修 攝 其 身 , 住 於 清 淨 正 業 , 斷 除 一 切 邪 妄 之 行 , 是 謂 正 業 。 熱 心 消 退 之 後 , 猶 如 廢 鐵 。 』 我們已經在學佛,學佛最主要是修心養性,必須將心修得端正,將性好好地培養 。修心是表面的功夫,養性是往下紮根、堅固道心。我們過去身為凡夫,心思散亂、 觀念偏差,所以產生無明的凡夫心。無始以來,我們就是以無明來延續業因,才造成 今世凡人的果報,現在我們必須修心返回平靜的本性,把浮面的凡夫心好好修養,回 復清淨的聖人性。 凡夫是一種虛幻不實的形態,凡夫心就是無常。今天很熱切地發心、很堅定心志 地發願,熱心勃勃,志願堅定,認為自己必能將工作做好、完成理想,但是卻經不起 時日的考驗,日一長、月一久,那份熱心很快就消退了。 熱心消退之後,眾生剛強的心態和廢鐵一樣,既冷又硬,這就是凡夫心。聽了善 法而發心,就像廢鐵丟入鎔爐中,一遇熱火,硬硬的鐵就會軟化;但是爐火熄滅後, 這些廢鐵、雜鐵、壞鐵還是還原成硬幫幫的形態。 廢鐵在過去是新鐵時,是非常有用的精良器具,因為年久日衰,缺乏妥善的照顧 與保養,而變成無用的廢棄雜鐵。眾生與此相同,在尚未成為凡夫以前,皆有精密、 可發揮功能、可利用的性能,因為在世間沾染各種習氣,所以成為雜亂污染的凡夫心 。 所有的鐵都有成為好鐵的可能,等到變成廢鐵時,就已經成了廢棄無用之物。不 過這些廢鐵若再放入烈火之中,燒鍊錘打,再以冷水散熱,然後繼續千錘百鍊,則這 些廢鐵將可以還原為精良的器具。與此同理,凡夫的心只是外在的、表面的,並非本 性就這麼壞、這麼硬,不過它的習氣就是這樣,經過無數生世的時間而成凡夫之劣根 ,我們修行就是要加強意志,將凡夫心再修鍊,使它回復到原來光明的本性。 在「五根」、「五力」中,已談過,一個人只發心是沒有用的,愛心發芽後很快 就會敗壞、斷損,所以必定要向下紮根,往上生長。根是本性,好好培養根源,自然 會向上增長得很貿盛。因此我們要修心養性,仍必須先藉人事、環境、時日開始做起 ,多多利用時間、人事、環境,來培養自己的耐心與耐性。欲成就道業,必須好好修 心、好好養性,如此,一切動作就可以歸於正業。 § 人 應 以 無 漏 智 慧 修 攝 其 身 § 所以此處言:「人以無漏智慧修攝其身」───無漏就是清淨,要清淨心地才能 看到自己善美的風光。每個人的心性都有真善美的本性,只是我們心地堆滿垃圾,真 正清淨美好的風光被骯髒之物污染;我們修心就是要清淨自己心地本來的風光。清淨 身心、清淨心地,然後才能將佛法拳拳服膺,常常將善法記在心中;而舉手投足無不 是美好的形態,所作所為,一切都是善的動作,這就是把佛陀教育的善法時時放於心 念中。 例如,說話時,心要放在語言上,說負責任的話。若能說出一句負責任的話,就 可以叫做佛法或教法,若所說皆戲言,迎合人心,則稱為不負責任的話。所以我們說 話時,心一定要放在語言中,若能如此,則句句都是法語、字字都是教法。我們做事 時,若能時時將心放在舉止動作中,則心地時時都是涅槃的境界,希望諸位好好記住 ,此即無漏的智慧。 若能在日常生活中學以致用,心意清淨,讓佛法深入心中,發揮我們的智慧與功 能,則能「修攝其身」───心念與動作不放蕩散亂,不做無謂、無用之事,所為的 一切無不是佛法、無不是引導眾生的舉動,以身作則,就叫做「修攝其身」。 修就是不亂,攝就是專,所以身與意能平齊。凡夫常常身不由己,身體的動作與 心不能配合,所以稱為凡夫。為何身的動作與心意不配合呢?是因為受了業力的引導 。平常我們就一直想做好事、想要行菩薩道,並站在菩薩道中來引導我們的身與心, 卻常常被非內心的本意所牽引,做出遺憾終身的行為。所以身與意不能時時配合,這 是沒有修身、沒有攝意。我們現在要修攝身心,從身體上好好修行,在意念上善加修 攝,使身心一致,稱為「修攝其身」。 § 柔 能 調 伏 眾 生 , 剛 能 堅 強 己 志 § 若能做到這些,就會「住於清淨正業」,心常處於清淨正業,行為也就清淨正直 。清淨就是公德心,也就是發心,我們的心若污染了,就有煩惱業;若是清淨就有公 德之行,而一切的動作皆在清淨的正業中,這就是菩薩的行為。 我們的心若不清淨,就會表現出凡夫的行動,這是自私自利的污染心,所做的都 是染著的業。清淨之行則是為眾生,一切作為皆以眾生為重,沒有自我,這叫做「清 淨心」,也叫做「清淨業」。 「斷除一切邪妄之行」───若能好好修身正行,自然能斷除妄念邪行,斷除妄 念之行就是修養好本性。修攝身心是表面的、外在的,藉事練心是指修攝凡夫心。我 們必須注意,心念與行為都只是修心的階段而已,若能夠安然自在,不特別注意自己 的行動,仍能表現出和諧清淨的行為,就稱做「養性成就」───由習慣而成自然的 行為。凡夫的雜亂也是一種習慣,聖人之所以開口動舌就能震憾人心,是慢慢培養成 的,久而久之就成了自然而然的習慣,他一切的動作行為無不是本性的表現;此即已 經修養的本性,也就是已經「斷除一切邪妄之行」。 「斷除」是完全滅除的意思,絕對不會起退道心或退轉念。平常一般人看到別人 行善事時,常會感動而發心,但是凡夫心的劣性還會再產生,道心很快就會退掉,經 不起時日的考驗,很容易就會生出懈怠頑劣之心態。凡夫心是軟弱的、有污染的,若 根性沒斷除,隨時就會再復發。 真正的聖人稱為強人,他的強是柔中帶剛,剛中帶柔;柔能調伏眾生,剛能堅強 己志。能堅定自己的心志,則能肩挑如來重擔。如來的擔子有多重呢?普天之下的眾 生有多少呢?若沒有堅強有力的肩膀,就沒有辦法擔荷如來家業,所以,對自己要堅 強心志,但是對眾生必須有柔軟、溫和的氣度,如此才能恆順眾生,統理群眾。這就 是聖人、賢者,也就是強人。 § 凡 夫 外 表 剛 強 , 內 心 荏 弱 § 凡夫看起來非常剛強,但是卻很頑固軟弱。法華經中說,佛將涅槃時,非常擔心 娑婆世界的眾生,所以一直在口頭上明說,希望弟子能擔荷如來家業,但是他的弟子 中,沒有一人在佛前發心說:「佛啊!請你放心,我為你負擔普天之下的眾生!」唯 有他方世界的菩薩顯現在佛前說:「我發願為娑婆世界的眾生擔起如來家業。」他的 弟子就向佛說:「佛啊!並非我們不肯發心,而是娑婆世界的眾生太剛強,我們若是 發心度眾生,絕對不敢再來娑婆世界,但是卻希望能在他方國度化眾生。」 佛在世時,他的弟子都不敢擔負娑婆世界眾生的如來家業,可見娑婆的眾生有多 剛強啊!凡夫很難受教,很容易退卻道心,所以無法斷除邪妄之行,有如在苦海中沉 浮一樣。看他似乎快浮上來,但很快又再沉溺下去。佛陀為了救度眾生,真是費盡心 思、費盡口舌。 我們在這娑婆世界,時時有人事來洗鍊自己的心,也有佛法常常鞭策警惕我們, 在這麼好的修行環境中,何不好好把握目前的機會,柔和善順地對待別人,堅定心志 地求法修行,這是最加的修行道場。請好好以無漏智慧修攝己身,希望我們日常生活 中的一切動作行為,都在菩薩清淨的正業中,不可只為自己私人的利益而著想,應該 為眾生服務奉獻,這就叫做──清淨正業。 這是我們修行的目標,若能做到這樣,日長月久,我們一切的污染自然就能消除 ,道業便常在正道中,不會有邪妄的行為,此即稱為正業。應好好把握時間,利用環 境,藉事鍊心,對自我堅強,對眾生柔和,請多多用心。 -- Ξ Origin: 中正大學寂寞芳心小站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