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文簡介----演變簡史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Nelson.bbs@tiger.hcht.edu.tw (過客), 信區: Buddhism
標  題: 梵文簡介----演變簡史
發信站: 華梵人文科技學院•阿育王 (Sun Dec 22 11:58:16 1996)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news.ee.ntit!spring!asoka

    從整體世界性的語言分類上來說﹕梵語是屬於「印歐語系」(Indo-European family
)中的「印度阿利安語」(Indo-Aryan)。
    在語言學上,梵語、伊朗語、歐洲的斯拉夫語、希臘語、日爾曼語等等都是屬於印歐
語系。所以對於梵語的研究,歐洲人有極大的興趣也是由於有這種同一語系之近緣關係之
故。根據語言學者最近的研究,推斷這些印歐的諸語言,在分化以前有單一的語言時期。
換句話說,或許印度人及希臘人的祖先有在同一個地點居住(推斷是從烏克蘭到喀爾巴仟
山脈的帶狀區域),用共同語言的時期(或許是西元前三○○○年以前)。經過這個單一
的時代,伊朗及印度人祖先往東遷移,其中移居伊朗高原而成力了祅教的宗教聖典──
Avesta是伊朗人。大約是西元前一五○○年左右(或大約西元前二○○○年,有種種的假
說),再越過興都庫什山脈到西北印的印度河流域的上流居住的是印度阿利安祖先。阿利
安人是屬於中央亞細亞(Middle Asia)入侵印度的白色人種。梵語並非屬於印度土著達羅
毘荼人(Dravidian)之語言,而是入侵者阿利安人([-A]ryan)的神聖貴族語言。進入印
度的阿利安人成立了最初的梵語宗教文獻──吠陀(Veda),記載伊朗祅教聖典Avesta的
語言Avestic和記載吠陀聖典的梵語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現今在伊朗一帶,也曾經掘出一種
以古老的祅教語或拜火教語(ancient Avestic language)以及古波斯語(old Persian
language)所寫成的古老宗教文獻。甚而言之,可以說當將Avesta聖典翻譯成梵語時,可
以根據一定的規則,只要將一個一個音置換即可。假如我們試圖去比較古吠陀語(earlier
 Vedic language)跟這兩種古老波斯語的關係,便可以進一步推論出﹕應當曾經存在過一
種在宗教、言語以及文化上各方面共通的阿利安民族。這便是比較宗教學或比較語言學上
的印度─伊朗語(Indo-Iranian language)。
    阿利安人入侵北印度後,即開始往印度五河流域(Pa[~n]j[-a]b﹕亦即旁遮普一帶)
發展,成為了婆羅門教的中心區。在此之前,印度五河流域早已進入銅器時代,後來阿利
安人亦逐漸移往恆河(Ga[.n]ga)一帶,形成了四階級的種姓制度。
    如前篇所述,印度•阿利安語可分為古代、中期和近代三個發展階段。廣義的梵語是
指古代的印度•阿利安語全部,在古代的印度•阿利安語當中,屬於最古層的是指記載婆
羅門教的聖典──吠陀的語言,一般稱為吠陀語(Vedic)。相對於此,西元前五∼四世紀
左右,印度文法家巴膩尼(P[-a][n.]ini),以當時知識分子的語言為基礎,著作了一本
文法書──八卷書(A[s.][t.][-a]dhy[-a]yi),而使古代印度文章語標準化。所以,
一般都將古代的印度阿利安語中由巴膩尼(P[-a][n.]ini)所完成的屬於較新層的語言稱
古典梵語(Classical Sanskrit),或略稱為梵語,有別於記載吠陀聖典的梵語(吠陀語
)。巴膩尼(P[-a][n.]ini)所整理的文法體系,經由K[-a]ty[-a]yana的增訂及Pata[∼
n]jali(西元前二世紀)之註解而更加確立。直到二千年後的今天,古典梵語一直一成不
變的傳承下來。
    印度最早的阿利安文明,應可溯源至《黎俱吠陀本集》([R.]g-Veda-Sa[.m]hit[-a
]),這是以口傳的方式一直流傳下來,然後以古吠陀語加以結集而成。現今最早的梵語書
寫文字,應為近代所發現的阿育王石碑之文字(B.C.300-200),這些文字,依照各地書寫
的習慣,又可分成兩種字形,即﹕
  a.北方的阿育王文字﹔
  b.南方的阿育王文字。
    北方的阿育王文字,即佉留體或驢唇體(Kharo[s.][t.]h[-i]﹔佉盧尸底書),其
書寫習慣,是從右向左寫,非常類似阿拉文的書寫習慣。
    南方的阿育王文字,亦即梵書(Br[-a]hm[-i]),它的特色是從左向右寫,而今日印
度各地所流行的字母,主要是從南方阿育王文字所發展出來的。
    在西元前三世紀左右,Br[-a]hm[-i]字母又開始逐漸分化為南北兩大系統,其北方系
統逐漸分化的結果,即演變成今天的「天城體」(Devan[-a]gar[-i]n)。
    從西元三世紀到八世紀,可以說是印度古典文化的黃金時期,許多梵語詩歌、戲劇等
文學作品,或是宗教、哲學作品都以古典梵語來書寫。此種風潮甚而影響到原先是以中期
印度阿利安語來弘揚佛法的佛教徒,他們大約從西元二世紀起也改用古典梵語來書寫佛教
聖典。譬如二世紀左右馬鳴所作的《佛所行讚》,便是印度古典期之詩歌文學的濫觴,也
是印度文學史上有名的傑作之一。此外,在部派佛教之中,以西北印文中心的說一切有部
也是使佣古典梵語﹔在大乘佛教的文獻中,屬於論藏的佛典,大都是以古典梵語來書寫。
    此外,佛教徒使用的語言中,巴利語是屬於中期的阿利安語。它是記載南傳佛教經律
論三藏或註疏等的語言。另外,如《大事》、《普曜經》等佛之傳記經典,或《法華經》
等中的偈頌部分是使用佛教的混淆梵語(Boddhist Hybrid Sanskrit)來書寫,它的形態
是介於古典梵語與俗語之間。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