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路歸家 -- 行善 證嚴法師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                                                            □
□                    就路歸家 -- 行善                      □
□                                                            □
□                                               證嚴上人     □
□                                                            □
□□□□□□□□□□□□□□□□□□□□□□□□□□□□□□□□

諸位同修:

  有人說:『人人都本具與佛同等的佛性,那還要學佛做什麼呢?』雖然
人人本具佛性,但後天的習氣深重,好像一個小孩子貪玩迷路,回不到家
一樣,不是家沒有了,而是他迷路了。迷途的人需要找路回家,所以,學
佛的人要學的是——『就路歸家』。

  想『就路歸家』,必須把穩方向,腳步不可偏差。佛是大慈悲父,學佛
若缺乏慈悲,就談不上學佛了。『慈悲』是人人本具的佛性,我們要自我
磨鍊,讓慈悲顯現。因為凡夫染慾,本具的清淨大愛早就『睡著了』,現
在我們要下功夫,用方法讓清淨大愛——慈悲,甦醒過來,使它發揮功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累積小善,戒除小惡                     □
~~~~~~~~~~~~~~~~~~~~~~~~~~~~~~~~~~~~~~~~~~~~~~~~~~~~~~~~~~~~~~~~

  經言:『莫因善小而不為,莫因惡小而為之。』小善應積極行之,我們
可從小處著手,久了即可累積福慧;反之,惡雖小卻不可為,若經常犯小
錯,久了就變成壞習慣,進而造惡業。如果心想『我犯的只是小毛病而已
!』就不會想要改正,然而不管是不好的習氣或念頭,都不應認為那只是
一點點的惡而已,一有過錯,應及時改正。

  小善宜及時力行,不要認為『那一點點小善,有什麼用!我要做就要做
大善!』其實,小善匯集後力量也很大呀!比如有一個水龍頭失靈,滴水
不斷,我覺得可惜。於是,拿個臉盆接水,雖然久久才滴一滴水,可是經
過一夜的時間,那盆水已夠我洗臉用了,同樣的道理,我們不可輕視點滴
之善的累積。總之,大善、大惡反而容易注意或戒除,怕的是小善不做,
小惡累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百梵志恆河求法                      □
~~~~~~~~~~~~~~~~~~~~~~~~~~~~~~~~~~~~~~~~~~~~~~~~~~~~~~~~~~~~~~~~
  在佛陀時代,印度有許多外道信仰。有五百位梵志(外道行者),相信
到恆河沐浴可以消災、超越苦難,當時這種傳說很盛行,所以這五百位梵
志即相約結伴前往恆河。

  印度的沙漠廣闊,他們方向稍一偏差,竟然迷路了,帶來的糧食已漸吃
完,他們仍然找不到出路。正當飢餓惶恐之時,忽然看到遠處好像有一片
樹林,仔細再看,樹林之中有一裸樹似乎很有瑞氣;他們覺得那裡有生機
,於是走近樹林,希望能找到生存的機會。五百位梵志拖著疲累已極的身
體來到那棵大樹下,結果,除了大樹之外毫無人跡,絕望之餘,五百人便
放聲痛哭。

  當五百人痛哭時,樹神現身了,問他們:『你們為什麼痛哭呢!』其中
一人就告以原委,並哭訴說:『我們已經飢餓不堪,既無法回家,又無法
到達目的地。』樹神甚是同情,便伸出手來,許多美味的乳酪像水龍頭的
水一樣,從他的手一直流出來,五百位梵志趕緊接下乳酪飲用,頓時疲倦
消除、體力恢復。

  五百位梵志感恩地說:『非常感謝您,您到底有什麼神力,為何一舉手
就有這麼多豐盛的食物湧出,可供給這許多人食用呢?』

  樹神說:『幾年前我在王舍城遇見須達長者,他經常發心供雙佛陀。有
一天清晨,他在王舍城買了許多乳酪,但他提不動,即拜託我幫他提乳酪
去供長佛陀及僧眾,我想那是好事,即樂於幫忙提送。到佛陀的住處時,
正好是佛陀午時用齋的時刻,長者又命我為佛陀奉上乳酪供佛及僧眾,我
都歡喜恭敬地做了。回家後我仍然滿心歡喜,但是生命無常,沒想到那天
晚上,我得了急病,於半夜往生了。』

  『我對佛法根本沒有概念,幫長者提食物供佛及僧眾只是舉手之勞而已
,承此因緣即往生到這裡,而且有此「手出乳酪」的福報。但是,我很懊
惱,雖然雙手能湧出乳酪,但我對佛法仍然很迷惘,你們若有機緣見佛求
法,希望聽聞後能回來為我說法,這就是回報我最好的方法。』

  這五百位梵志聽了,才知道原來還有更好的佛法,於是,他們改變方向
,不到恆河而轉向王舍城,他們第一個目標是要找到須達長者,希望須達
長者能引薦他們去見佛陀。

  當他們距離舍衛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時,這五百位梵志又疲倦不堪了。
他們遇到妙音長者一行人,妙音長者看到他們拖著疲累的身體,問道:『
你們從那裡來?要往那裡去?』五百梵志告訴他來意,妙音長者聽說他們
遠來,是為了要見佛陀,就很歡喜地說:『我們也陪你們一道去,我知道
你們很疲累,我可以提供交通工具和飲食,你們稍作休息再前進!』之後
,這隊伍浩浩蕩蕩地往舍衛國去。

  抵達目的地,正要入城時,遇到一位莊嚴耆德的長者,長者看到這麼多
人來,即上前慈祥地問道:『你們要去那裡呀?』梵志回答:『我們要拜
訪須達長者!』長者說:『我就是,你們找我有何貴事?』梵志說:『希
望您能帶我們去見佛陀。』須達長者是在家護法居士,他聽到這麼多人想
拜見佛陀,非常歡喜,於是立刻引他們去見佛陀。

  佛陀慈悲地為眾人說法,須達長老想:『這麼多人一心想拜見佛陀,不
知有何特殊因緣?』於是須達長者問道:『佛陀,這云百梵志過去有什麼
因緣得佛為其說法?』

  佛陀回答:『當然有因緣啊!過去迦葉佛時,有修道者千人,迦葉佛曾
告訴他們——未來於娑婆世界,有位釋迦佛廣演妙法。這千位修道者非常
歡喜,發願將來要在釋迦佛座下受法。』佛陀又說:『我當時於會中受到
迦葉佛的授記,而他們發願要聞法開解,於是才有現在的盛況呀!』

  這一段故事雖然很簡單,但是,由此可知,我們舉手投足、開口動舌無
不具足因緣:當時帶頭發願的是妙音長者;而舉手之勞幫忙提乳酪去供養
佛陀的年輕人成為樹神,得手出乳酪的福報。

  若想修福,即應多做好事;看到別人在做好事,應發心去幫忙。千萬不
可因善小而不為,也不要因惡小而為之,不要以為『心裡動個壞念頭有什
麼關係?』要知道,開口動念無不是業力因緣,請大家重視因緣啊!(
講於八十二年八月十二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慈青悲智行             聯誼起慧根               □
□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