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 自古即為保健珍品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 forjjlu@Lion (阿竹) (Sat Sep 19 13:54:30 1998) 民生天地 87.09.19 紅薯 自古即為保健珍品 寬腸胃、通便秘、去宿瘀臟毒 抗老、防癌、止血、降膽固醇 現代醫學證實其效 易俊傑 紅薯一向是廣受喜愛的糧、菜兼用的大眾食品。現代科學研究證實,紅薯中含有多 種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每五百克紅薯約可產生熱能六百三十五千卡(合二六五八• 七五千焦耳),含蛋白質十一點五克、糖十四點五克、脂肪一克、磷一百毫克、鈣九 十毫克、鐵二克、胡蘿蔔素零點五毫克,還含有維他命B1、B2、C和尼克酸、亞 油酸等。其中,維他命B1、B2的含量分別比大米高六倍和三倍,維他命C的含量 可與柑橘媲美。 紅薯還含有豐富的賴氨酸,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和助長發育,而人們經常食用的大 米和白麵中恰好缺乏此一賴氨酸。因此,將紅薯與大米或白麵混食,可收互補之效。 紅薯中的亞油酸等物質,有助於減少和消除血液中的膽固醇,從而可防止高血壓和心 血管疾病。紅薯中含有較多的纖維素,不僅能使胃腸蠕動加強,並在腸內能吸收大量 水分,增加糞便的體積,對解除便秘之效,不亞於用藥。故民間俗語云:「芋頭屁, 紅薯屎。」意為紅薯吃多了,大便通暢。其實,古代醫籍《本草求原》亦早就說過, 紅薯能「寬腸胃,通便秘,去宿瘀臟毒。」故乾隆皇吃紅薯意外地治癒了老年性便秘; 從醫學角度來說,這當是意料中事,毫不奇怪了。 美國科學家發現,紅薯含有一種類似雌激素的成分,對保持人的皮膚細膩、延緩人 的衰老有一定功能。日本專家則發現,紅薯中含有一種黏液蛋白,是蛋白質和黏多糖 類物質組成的混合物,對人體具有特殊的保護作用。它不僅能促進膽固醇代謝,防止 動脈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並能保護消化道、呼吸道、骨關節的黏膜組織, 使其免受機械損傷,而收潤滑、消炎之功。同時,還能防止肝、腎器官結締組織萎縮 ,減緩人體器官老化作用,有增強免疫功能。而在紅薯的老家、原產地之一的南美巴 西,科學家已培育出一種專門用來治病的紅薯新品種「西蒙一號」,對鼻出血、眼底 出血、牙齦出血、胃腸出血、割傷出血等,均有明顯的止血功能。 最近,美國生物學還驚喜地發現,紅薯中含有一種名叫「去氫表雄酮」(一譯為「 脫氫異雄固酮」)的活性物質,可以用來預防結腸癌和乳腺癌。動物實驗顯示,小白 鼠注射該物質後,壽命比未注射的小白鼠延長三分之一。日本癌症預防研究所曾對二 十六萬人的飲食生活與癌的關係進行了調查,發現生、熟紅薯對癌的抑制率分別為9 4.4%和98.7%,在四十多種具抗癌蔬菜中,位居榜首,超過了名貴中藥人參 的抗癌功效。 紅薯不但是保健珍品,亦是一味藥材。傳統醫學對於它的藥用價值早就有所認識。 《本草綱目拾遺》云:紅薯可「補中,和血,暖胃,肥五臟。白皮白肉者,益肺氣生 津。煮時加生薑一片,調中與薑、棗同功;(同)紅花煮食,可理脾血,使不外泄。」 《本草求原》云:紅薯可「涼血活血,寬腸胃,通便秘,去宿瘀臟毒,舒筋絡,止血 熱渴,產婦最宜。和則魚(即烏賊)、鱧魚(亦稱「黑魚」)食,調中補虛。」《隨 息居飲食譜》認為,紅薯有強身抗病美容的作用:「煮食補脾胃,益氣力,禦風寒, 益顏色。」《嶺南採藥錄》載,紅薯「煮醋服,治全身腫。」《金薯傳習錄》載,番 薯煨熟食,可治酒濕入脾因而餮餮泄者。又載,治濕熱黃疸,以番薯煮食,其黃自退。 《嶺南草藥志》載,以白番薯搗爛敷患處,見熱即換,連敷數天,可治癒乳瘡。又載, 治療瘡毒發炎,可以白番薯洗淨磨爛,敷患處,有消炎、去毒、生肌之效。據《中醫 秘方驗方》記載,以地瓜(紅薯)搗汁灌服,功能益氣護胃,清解煙毒,常常用作鴉 片急性中毒患者的急救方。 《中醫辭典》紅薯由來 紅薯,學名番薯。《閩書》則稱朱薯,《群芳譜》稱山芋,甘藷,《農政全書》稱 紅山藥,《甘薯錄》又稱金薯,《本草綱目拾遺》稱番茹、土瓜,《閩雜記》稱地瓜, 《廣州植物志》稱紅苕,《嶺南草藥藥》稱白薯。別名繁多,不一而足。 番薯原產熱帶美洲。據明代談遷《棗林雜俎》,徐光啟《農政全書》及清代陳世元 《金薯傳習錄》等載,番薯於明神宗(朱翊鈞)萬曆年間,由呂宋(今屬菲律賓)引 進。而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郭沫若則認為,更具體的時間應在公元一五九三年( 即萬曆二十一年)由華僑、原籍福州人陳振龍所引進,開始僅在福建沿海種植,後來 才遍及全國。至今已有四百餘年的歷史。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