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學博究難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From: kftseng@pivot (羅侯羅)
Subject: 人有二十難之十一 -- 廣學博究難
Date: 29 Apr 1994 13:02:15 CST
Organization: 中興大學天樞資訊網

□□□□□□□□□□□□□□□□□□□□□□□□□□□□□□□□
□                                                            □
□             人有二十難之十一 -- 廣學博究難               □
□                                                            □
□                                               證嚴上人     □
□                                                            □
□□□□□□□□□□□□□□□□□□□□□□□□□□□□□□□□

  一個學道者,要能夠專心地學習是很困難,能夠專心,又能真正用心
去深入研究就更難了,所以說『廣學博究難』。

  平常人只講究『廣學』;想學的事物很多,但都不能持久,不能深入
;剛學會了一點皮毛,就又想換別的。一天到晚心不能精,行不能專,整
大都在玩花樣,可是卻沒有一項真正做得像樣,所以有句俗話說『十學九
不成』,雖然學得多是『廣學』,而缺點就是少了『博究』。

  做任何事都需要耐心,專心!果真有耐心,即使是一件很艱苦的事,
也能夠一路到底的學下去,能專心研究便能『一理通,萬理徹』,一種道
理精通了,其他的道理也都觸類旁通;處理事情也就更能得心應手了。問
題就是因為我們無法專心,所以無法對道理暸解得很透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以管窺天徒白擾                         □
~~~~~~~~~~~~~~~~~~~~~~~~~~~~~~~~~~~~~~~~~~~~~~~~~~~~~~~~~~~~~~~~

  戰國時代,有一位自認為『通今博古』的人,他常說過去的書籍、人
物、歷史他都懂,可以出口成章;甚至對於當前社會的種種,他也自以為
完全了解。有一天,他心想,社會上的人都很稱讚莊子,卻沒有人知道有
個才華過人的他,因此,他想去與莊子辯論一番。他抬頭挺胸,非常貢高
我慢的,懷著自以為博學多聞的心態,到莊子的住處去。他一見到莊子,
就把自已一切所學,所知道的滔滔不絕,如水一瀉千里般地高談闊論,而
莊子只是微笑著,不發一言的聽他講,等到他把想說的話都講完了,莊子
便以很溫和而鄭重的態度回答他的問題,反駁他不周到的理論。這位自以
為通古博今的人,聽了之後非常吃驚;原來,他以為大下只有他最了不起
,最暸解一切事理,當下他才知道,原來自已所知道的只不過是浮面,淺
顯的道理,而真正有深度見解的是沈默穩重的莊子。聽了莊子那精簡而微
細的分析後,他心中的高傲之氣,完全被折服,也才知道普天之下,原來
還有比他更了不起的人。

  後來,他去找一位同修的學友,並告訴朋友這件事,又說:『我錯了
,原本以為白己的學問很淵博,懂得很高深的道理,現在我才知道,莊子
的學問才真的是「學如深洲」啊!』他的朋友笑他說:『你呀!竟敢以自
己的學問,思想去和莊子辯論。』又說:『莊子是一隻腳踩在青天,一隻
腳踏在黃泉,通天文,徹地理的人;莊子學問的高深,實在難以測度,其
實你所見識到的,就像是「以管窺天」一樣,還沒有看到全貌哪!』

  看了這個故事,我們也來想想自己平日又學了多少呢?自以為通今博
古的人,到底又『通』了多少?那位傲慢的人確實也學了不少,為什麼不
如莊子?只因莊子是一個生活淡洎、精神快樂、逍遙自在的人,從莊子『
逍遙遊』裡頭可以看得出來,他的生活是那麼的逍遙自在!兩者之間的差
異,在於執看『聞學』與『聞學知行』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心』還要『用心』                    □
~~~~~~~~~~~~~~~~~~~~~~~~~~~~~~~~~~~~~~~~~~~~~~~~~~~~~~~~~~~~~~~~

  學佛也是一樣,佛陀告訴我們要學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原本人人
都能過得逍遙自在,人我無礙。曾經有兩位記者聽我說了『觸事無心』之
後;提出一個問題,說:『師父教人要「無心」,可是後面又叮嚀一句說
「請大家多用心」,這兩句話,是否互相矛盾啊?』我向他們解釋道:『
真正用心到最透徹的時候,就是無心。』我問他們:『剛才你們跟著我到
慈濟醫院二期工程的工地,又跟我到三樓去參觀,也到紀念堂及地下室去
,在上上下下之際,你們可曾用過心在你們的胸步上?』他們說:『沒有
!』我說:『你們到復健科去看看那些正在做復健的人,他們很用心的想
要站起來,可是多難啊!有的想要把手舉起來,可是用盡了心力才能勉強
而困難的把手舉高。我們平時走起路來,一點都不必費心,就能走得很輕
巧自然;事實上,我們平日一切的舉動都是小時侯曾經用過心,現在才能
很自然自在的運用於生活中,這便是「用心的極至,就是無心」的說明。
健康人步履自在可以不用心,而有病必須復健的人,卻需時時用心啊!』

  我們的日常生活,應該可以很逍遙而無煩惱,可是為什麼人人都有層
層疊疊的煩惱呢?因為,看人家的臉色也起煩惱,聽人家的口氣也起煩惱
;其實人家根本無意攘你煩惱,而你卻偏偏要把它記掛於心,產生種種煩
惱;如果常常牽掛外境,遇到這件事,認為他是衝著我而來;碰到另一件
事,也認為那是他故意要為難我,那麼這個『我』的生活就太痛苦了!

  『學』就是要學得化煩惱為智慧,化有心為用心。想到要多學只是『
有心』而已,並非真正用心。莊子時時刻刻都在用心,所以他學得很透徹
,把所學的化為他的生活、思想、文化,而『學』的深度,便在這裡。日
常生活中,每一樣都是我們該學習的目標,而且要學得很自在,也用得很
恰當自然,這就是深度。

  那位稱讚莊子的學者,評論他那位驕傲的朋友是『以管窺天』,說他
的朋友看莊子,就像是拿著竹管子看天一樣。他稱許莊子是一腳踩在青天
,一腳踩在黃泉,不但是天下宇宙的道理他能瞭解,即使連生死的難關,
他也都知道得很透徹。莊子是如此,何況我們是學佛的人,是佛的弟子,
更應該要以超越透徹的態度去學習,不只要『廣學』、還要用心去『博究
』。學佛的路上有很多難關,必須要能通過考驗,才會有所成就。

  『廣學博究難』;我們要以虔誠寬廣的心去學習。人生本就森羅萬象
,要集很多常識才能適應生存於人間;若所知粗淺,絕對無法和大家和諧
相處。因此,人必須學習很多事情,何況是學佛,想超越人生更上一層樓
的人更要廣學博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博究勿忘廣學                         □
~~~~~~~~~~~~~~~~~~~~~~~~~~~~~~~~~~~~~~~~~~~~~~~~~~~~~~~~~~~~~~~~

  『博究』的確是困難;不過以現在的社會情況來說,卻剛好相反;因
為現代人,有很多是『博究』但不『廣學』。現代的科學,知識很深奧,
大家在求學時,要選定自己感興趣的科目,而且要專心攻讀這個科目。譬
如說『學醫』,單是『醫學』這一科系,就有許多細目要分。例如選了外
科,就得專心研究,時常做解剖的工作,然後才能運用於人體,有了豐富
的經驗,才能真正走入臨床的工作。而外科又細分很多科,如一般外科,
胸腔外科,還有整形外科,腦神經外科..,單是外科就分成這麼多種。
一般外科門診,若來了一位頭部受傷的人,醫師可能不敢接診,因為頭部
受傷是屬於腦神經外科處理的範圍;雖然他們研究得很專精,但卻不廣泛
,所以和『廣學』正好相反。

  過去的人是什麼都要學,但是每一樣都學得不徹底;而醫生所學的知
識m則必定要一門專精。人生就是這麼難於完美,普通的人,每一樣都想
學,卻沒有一樣能徹底的學好;而對於專業的人,他所學的知識很專精,
但是又隔行如隔山,這實在也是一種缺憾。

  至於信仰這方面,有些人學佛,一開始就分宗別派,有人說:『我要
學的是淨土宗。』有的說:『我選擇禪宗或者我選擇密宗。』念佛修淨土
法門的人,有些只把一句佛號念到底,而不願意再去研究法義,因為他認
為文字是多餘的,並且認為只要一心念佛就行了,何必打坐。而禪宗的學
人,有些則認為學禪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打坐就可以脫胎換骨,
以為打坐入定的境界就能超凡入聖。甚至誦持,禮拜,也都各有偏執。大
家都學得專,但是卻沒有更進一步去體會全盤的真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信仰雖異愛心皆同                      □
~~~~~~~~~~~~~~~~~~~~~~~~~~~~~~~~~~~~~~~~~~~~~~~~~~~~~~~~~~~~~~~~

  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在一起時,難免有彼此知見的差異。佛教徒會排斥
佛教以外的宗教信仰者;認為佛陀的聖教超越一切,佛陀的智慧是涵蓋宇
宙大地的大智慧。而其他的宗教也會排斥佛教,以及其他與自己信仰不同
的宗教。像天主教、基督教,他們認為信仰上帝的人一定會得救,不信的
人會墮地獄,所以因知見的差異,常會引起紛爭。

  常常有人問我:『法師,佛教和其他宗教有什麼不一樣時?』我都這
麼回答:『只要是正確的宗教,其目標都是一樣的,就是「愛」;天主、
耶穌,都以博愛的精神來愛世人;佛教講慈悲,所謂蠡動含靈都是佛陀所
愛的對象。所以,只是名稱不同,研究的經典依據不同,至於最終的目標
應該是一樣,可以說是殊途同歸。宗教應該像大海,所有的小溪,河流都
能歸流於大海,宗教的精神應該是這樣!所以我們要廣學。若只知自己的
宗教,又強調偏執,那就不是好的宗教家。

  孔子不語怪、力、亂、神,他不喜歡談怪異,憑勢仗力的事,也不談
擾亂人心的話。世間的聖人都已如此,何況是要超越世間的宗教,學佛者
應該要『廣學』,而且也希望能『博究』,才能知己知彼--就像知道自
己的脾氣,也要知道別人的脾氣,不能說:『我的脾氣本來就這樣嘛!』
要人家都來順著你,那是不可能的,我們要先去了解別人的性情:『當他
生氣的時候,我就少說兩句,等他氣消了,我再和他評理。』若是這樣,
那什麼事都會很圓滿,也才是『廣學博究』的心態啊!

  希望人人學習時,要打開心門,瞭解自己,也瞭解別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慈青悲智行             聯誼起慧根               □
□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