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羅漢不入輪迴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Date: 09-30-94    Time: 04:45a
     From: AB TSAI
                                                                             
 DC>  請問您一下,有人說「阿羅漢過八萬四千劫   
                                                                             
     這個不是「一下」, 而是「一大下」了。:-)  這問題太嚴重, 老身的只         
     好再來挑燈 key in 一番。待我去買兩瓶康背特來再說。                      
                                                                             
 DC> 仍須回輪迴之列」這種說法是從哪些書出的呢?我參考了《現觀莊嚴論》、《瑜   
 DC> 珈師地論》 等等早期大乘經論,並沒有發現 這種記載耶!                     
                                                                             
     兩杯下肚, 馬西馬西, 羅漢菩薩, 不是東西。閒話少表, 且聽老漢道來。        
     先來個聲明: 以下這些資料是我讀經的筆記, 拿來請您過目一下。不是為        
     了要和外道辯論用的, 只是供您參考而已。                                  
         文中: 「」: 經文, ( ): 我的看法或註解。 先看左邊的主要內容,         
     再看右邊的補註。                                                        
                                                                             
===========================================================================  
     《阿羅漢和菩薩、佛》 主要摘自《大般涅槃經》迦葉菩薩品二十四             
---------------------------------------------------------------------------  
   這一品由迦葉菩薩問世尊修習的果或因如何, 成就可到什麼地位, 前面由須        
   陀洹因、須陀洹果一直談到這裡阿羅漢因、阿羅漢果的種種。因為這部經的        
   主題是「涅槃」因此迦葉菩薩( 不是老迦葉, 這個是一個童子菩薩, 婆羅門        
   出身) 就問涅槃的種種, 到了這一段問到了涅槃的因果。                        
---------------------------------------------------------------------------  
   主 要 內 容                                      補註                     
---------------------------------------------------------------------------  
       (世尊說)「離諸煩惱一切善業是涅槃因。」  │為何「離一切善業」也        
                                               │是涅槃因?                   
  「因, 復有二種。一者近因, 二者遠因, 近因者即 │                            
  是三解脫門; 遠因者即無量世所修善法。善男子,  │三解脫門: 空、無相、無作。  
  如世間法, 或說『生因』或說『了因』。出世間法 │一切善業也是「作」, 因此不  
  亦復如是, 亦說生因, 亦說了因。」             │是涅槃境界。                
                                               │生因: 生(某一狀況的原)因。  
                                               │某狀況形成後可能再形成另一  
                                               │個狀況。                    
                                               │了因: 了(結某狀況的原)因,   
                                               │並且, 了結後不再有任何狀況。
  「善男子, 三解脫門、三十七品能為一切煩惱作『 │不生生: 生了這個, 就不再生  
  不生生』因, 亦為涅槃而作了因。」             │了, 有「最後」的意思。      
  「善男子, 遠離煩惱則得了了見於涅槃, 是故涅槃 │                            
  唯有了因, 無有生因。善男子, 如汝所問, 云何沙 │前面世尊說過, 阿羅漢果是沙  
  門, 云何沙門果者。善男子, 『沙門那』者即八正 │門果。這裡再說, 何謂沙門、  
  道; 沙門果者, 從(八正)道畢竟永斷一切貪嗔癡等,│沙門果。                    
  是名沙門、沙門果。」                         │                            
      「迦葉菩薩言, 『世尊, 何因緣故, 八正道者 │這一段, 沙門那就是沙門道,   
  名沙門那?』『善男子, 世言沙門, 名「乏」;那者 │和沙門果是相對應的。行沙門  
  名「道」, 如是(八正)道者斷一切乏、斷一切道,  │道得沙門果。                
  以是義故, 名八正道為沙門那。從是道中獲得果故,│                            
  名沙門果。」                                 │                            
      「善男子, 又沙門那者, 如世間人有樂靜者亦 │另一種沙門那(道)。          
  名沙門, 如是道者亦復如是, 能令行者離身口意惡,│行者: 修行人。              
  邪命等, 得樂寂靜, 是故名之為沙門那。」       │                            
      「善男子, 如(果)世下人能作上人, 是名沙門,│另一種, 能令下等人變成上等  
  如是道者亦復如是。能令下人作上人故, 是故得名 │人的道, 也叫沙門道。        
  為沙門那。善男子, 阿羅漢人修是道者得沙門果,  │                            
  是故得名『到於彼岸』。」                     │沙門果就是到了彼岸--解脫了。
--- 1 --------------------------------------------------------------------  
                                                                             

--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寒吹酒醒, 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定風波

☆歡迎光臨:
Ξ Origin: 獅子吼站  [FROM: 140.112.6.27]
發信人: DavidChiou@Lion (邱大剛), 信區: BudaHelp
標  題: 阿羅漢不入輪迴 (2/3)
發信站: 獅子吼站 (Sat Nov  2 23:06:08 1996)
轉信站: Lion

: 說「阿羅漢只能向生死請長假,過八萬四千劫

                                                                       
-- 2 --------------------------------------------------------------------- 
    「阿羅漢果者即是『無學』、『五分法身』│無學:不必再學了。              
  (哪五法)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因是│五分法身: 以五種功德法          
  五分得到彼岸, 是故名為『到於彼岸』。到彼│          成佛身。              
  岸故而自說言:『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這裡就開始說阿羅漢的種          
  已辦、更不受有』,善男子,是阿羅漢永斷三│種了, 請仔細看好。              
  世生因緣故,是故自說『我生已盡』;亦斷三│三世:過去,現在,未來。        
  界五陰身故,復言我生己盡」              │                                
                                          │                                
   「所修梵行已畢竟故,是故唱言梵行已立。│已立,也可說是畢業了。          
  又捨學道,亦名已立。」                  │想想,「畢業」一詞真是          
                                          │有意思呢。                      
    「如(照)本(來)所求(的), 今日已得, 是故│                                
  唱言『所作已辦』, 修道得果, 亦言已辦。獲│                                
  得盡智、無生智故,唱言『我已盡諸有結』,│                                
  以是義故,名『阿羅漢得到彼岸』」        │                                
                                          │                                
    「如阿羅漢,辟支佛亦復如是」          │到這裡,阿羅漢的地位已          
                                          │然確立。同時辟支佛的成          
                                          │就也一樣從沙門道可以到          
                                          │彼岸。我生已盡,三世生          
 (接著,世尊談到菩薩和佛如何到彼岸)     │的因緣已斷,不再輪迴了。        
                                          │                                
  「菩薩及佛,具足成就六波羅蜜,名到彼岸。│這裡,菩薩、佛是由於   
  是佛、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名為具│「六波羅蜜果」而到達彼                              
  足六波羅蜜,何以故?得六波羅蜜果故名為具│岸。  
  足。」                                  │                                
                                          │                                
  (以下世尊詳細說明眾生因為「不修戒、不修 │                                
  心、不修慧、不修身」四事而不能得到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的種種現象..略..)           │                                
                                          │                                
      世尊要菩薩本身修戒並具足梵行,他同時│具足梵行:這個要求和沙   
  強調「我說梵行即是三十七助道之法。善男子│門一樣的。                      
  若離如是三十七品,終不能得聲聞正果乃至阿│菩薩也是行三十七品, 所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不見佛性及佛性果,以│以沙門道和菩薩道兩者在          
  是因緣,梵行即是三十七品。」            │個人行為上並沒有不同。          
                                          │                                
--------------------------------------------------------------------------- 
  兩種方式都到達彼岸,一是行沙門道得到沙門果者。一是行六波羅蜜而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的。因此,前信所言「羅漢菩薩不是東西」,指的          
  是這兩者不是反向而行,而是向著「相同方向」的兩條路,目的地都是--          
 「彼岸」。                                                                
                                                                            
                                     -- AB Tsai --                          
/End of line                                                                
                                                                            

--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寒吹酒醒, 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定風波

☆歡迎光臨:
Ξ Origin: 獅子吼站  [FROM: 140.112.6.27]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