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如來真實攝經』的曼茶羅構成與特色(下) |
精華閱讀 | 轉寄 | 返回上層 |
《一切如來真實攝經》的曼荼羅構成與特色(下) 三、四大品的組織概念 且說,如前節指出地,《真實攝經》的曼荼羅特色之一是四大品 ,亦即有四部族的組織概念·這個作為《真實攝經》的曼荼羅特色在 歷史上也具有重要性·因此,限定在四大品的組織概念,我想再詳細 地論述· 四大品的曼荼羅形態 首先, 作為與四大品組織概念相關的曼荼羅特色,想介紹曼荼 羅的形態·蓋曼荼羅的形態本身在四大品也分別具有特色之故· 曼荼羅的形態要涉及圖畫曼荼羅·但是詳細地說明只限於各品的 大曼荼羅·其他的曼荼羅形態以< vajradhatuprati-Kasam (似金 剛界地)>與< mahamandalayogena (以大曼荼羅的方法)>的定 型句,暗示著基本上準照金剛界大曼荼羅或各品的大曼荼羅·但是降 三世品的教(三世輪)曼荼羅,形態不一樣,所以未記述這樣的定型 句· 且說,四大品的各大曼荼羅就曼荼羅的外側與內側加以說明·以 金剛界大曼荼羅為例表示時,如下( cf.204 )· caturasram caturdvaram catustoranasobhitam / catuhsu- trasamayuktam pattasragdamabhusitam // konabhagesu sar- vesudvaraniryuhasandhisu / Khacitam vajraratnais tu sutra- yed bahyamandalam // X四角形而有四門,以四個牌樓加以裝飾,以四條線加以連結, 以繒帛與華鬘加以裝飾·在一切角落(四隅)的部分與門扉處,鑲上 金剛寶,請將外輪畫線·Y tasya cakrapratikasam pravisyabhyantaram puram / vajra- sutrapariksiptam astastambhopasobhitam // vajrastambha grasamsthesu pancaman-dalamand9itam / <進入該〔外輪的〕內側的似輪的宮殿,圍繞金剛線,裝飾八柱 · 在〔該〕殊勝金剛柱處莊嚴五個曼荼羅·> 前半部偈文的外輪( bahyamandala ),是指在須彌山頂的金剛 摩尼寶□蚖晡漸~郭部分·根據此, 說是外郭部是四角形( catu- rasra ),有以牌樓( torana )裝飾的四個門( caturdvara )· 這偈文的內容對以後的密教經典和儀軌給與很大的影響,成了描寫曼 荼羅形態時之基本要素·這前半部的偈文即使在降三世品以下的各大 曼荼羅,大致上也成了相同的內容,且四大品的曼荼羅形態都顯示著 具有共同的外形· 但是後半部的偈文所說明的內側,各自具有獨特的形態·金剛界 大曼荼羅方面, 在內側的宮殿( pura )如上述表示地,作< cak- rapratikasa (似輪地)>變成圓形·降三世大曼荼羅是四角形,與 外輪大致上成為相同的形態( cf. 854,855 )·再者, 遍調伏大曼 荼羅劃轉 90 度的第二個四角形被造成八葉蓮華的形狀( cf.1506, 1507 ), 一切義成就大曼荼羅發光地劃上寶光( cf.1866,1867 ) · a. [金剛界品(如來部)...圓形 b. [降三世品(金剛部)...四角形 c. [遍調伏品(蓮華部)...八葉蓮華形狀 d. [一切義成就品(摩尼部)...寶光發光形狀 這些內側形態的影像關係到四大品部族的特色·亦即,金剛界大 曼荼羅的<似輪的>圓形,對應如來部核心尊格的普賢菩薩(金剛手 •金剛薩埵)菩提心之月輪,同時可以認為被連結在出現於三昧耶曼 荼羅的印度佛塔( caitya )的圓形( cf.347 )·不用說,菩提心 是如來部諸尊的大乘菩薩們的真精神·再者,降三世大曼荼羅的四角 形分別象徵著忿怒金剛手菩薩(降三世•金剛吽迦羅)所代表的金剛 部;遍調伏大曼荼羅的八葉蓮華形狀象徵著觀自在菩薩所代表的蓮華 部;一切義成就大曼荼羅的寶光發光形狀象徵著虛空藏菩薩所代表的 摩尼部·如此地,四大品的曼荼羅 形態反映著四部族的核心尊格性格·對四大品的各一印曼荼羅只 配置這四部族的核心尊格,也符合此一觀點· 再者,降三世品所附加的四種教(三世輪)曼荼羅內,大曼荼羅 作<似法輪地( dharmacakrapratikasa )>,進而作<輪曼荼羅( cakramandala )>, 而變成三重的同心圓( cf.1262,1267 )·三 昧耶曼荼羅是四角形( caturas ra )的二重構造,而且外輪具有北 門、內側具有東門的形態( cf.1350,1351 )·再者,法曼荼羅分別 對應大曼荼羅,羯磨曼荼羅對應三昧耶曼荼羅·只有教曼荼羅,別的 曼荼羅與形態是不同的·教曼荼羅是佛頂尊系的曼荼羅,關於此,未 詳細地涉及· N四大品的組織概念 因此,想就四大品的組織概念檢討一下·首先,就上述涉及的 四大品的組織與四部族的核心尊格之關係提出·《真實攝經》的四大 品( mahakalparaja )的正式名稱如下· r Sarvatathagata-mahayanabhisamaya (一切如來大乘現證) s Sarvatathagata-Vajrasamaya (一切如來金剛三昧耶) t Sarvatathagata-dharmasamaya (一切如來法三昧耶) u Sarvatathagata-Karmasamaya (一切如來羯磨三昧耶) 這些的名稱顯示著各品三昧耶( samaya )的主要內容·各品在 樣式上宣說著共同的六種曼荼羅,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各品的開頭所宣 說的大曼荼羅( mahamandala )·《金剛頂瑜伽經十八會指歸》( 註 6 )與《 Tattvalokakar 》(註 7 )方面, 把大曼荼羅的名稱 用作品名;一般說來,通用此一方法·亦即,各大曼荼羅的名稱如下 · r Vajradhatu-mahamandala (金剛界大曼荼羅) s Trilokavijaya-mahamandala (降三世大曼荼羅) t Sakalajagadvinaya-mahamandala (一切世間調伏(遍調伏 )大曼荼羅) u Sarvarthasiddhi-mahamandala (一切義成就大曼荼羅) 把大曼荼羅的名稱用作品名,基本上是大曼荼羅代表各品的曼荼 羅之故·這些大曼荼羅的名稱在各個的曼荼羅,來自扮演核心角色的 所授與的尊格名字·那些的尊格如下· r金剛界ヲs盧遮那如來/普賢菩薩(金剛薩埵、金剛手、金剛 持) s降三世ヰ鱄銴漟陔纂]金剛吽迦羅) t遍調伏Ю[自在菩薩(金剛法、金剛眼) u一切義成就З磢鷓繭陔纂]金剛寶、金剛藏) 這些的尊格代替金剛界如來的毗盧遮那如來,也擔負著解明各品 曼荼羅的轉輪者( cakravartin )之角色·金剛界身為如來是指毗 盧遮那如來,身為菩薩則是指普賢菩薩(金剛薩埵、金剛手、金剛持 )·亦即,變成金剛界品依金剛手菩薩,降三世品依忿怒金剛手菩薩 ,遍調伏品依觀自在菩薩,一切義成就品依虛空藏菩薩加以宣說的形 式·如此地,四大品四分三昧耶的主要內容,依對應各個三昧耶的尊 格而附與了性格的· 且說如以上地,代表四轉輪者所組織四大品曼荼羅,如已敘述地 以部族別加以組織是其特色·四大品的正文分別記述著如下的部族( kula )名(註 8 )· r金剛界品... tathagatakula (如來部) s降三世品... vajrakula (金剛部) t遍調伏品... padmakula (蓮華部) u一切義成就品... manikula (摩尼部) 針對此,在四大品後面所說的教理分( uttaratantra ),代替 X manikula (摩尼部)Y出現X karmakula (羯磨部)Y一語( cf.2559 )·但是從目前敘述的也能夠得知地,《真實攝經》方面無 獨立宣說羯磨部的跡象,五部族的概念尚未明確地成立·此一情形也 可以考慮羯磨部是指摩尼部·亦即,摩尼部被稱做羯磨部如上述表示 地, 與一切義成就品的正式名字是< sarvatathagata-karmasamaya (一切如來羯磨三昧耶)Y有密切地關係·但是這顯示著四大品與五 部族依據另一組織概念·那是大印( mahamudra )、 三昧耶印( samayamudra )、 法印( dharmamudra )、 羯磨印( karmamudra )的四印·四印被宣說於四大品的一切曼荼羅·而且四印對應各品的 大•三昧耶•法•羯磨的四種曼荼羅,進而對應金剛界品等四大品· 特別是依三昧耶的主要內容所表現的上述四大品的正式名字,暗示著 與這四印之關係·這麼看來,可知四印成為貫通《真實攝經》全體的 最基本的組織概念(註 9 )· (四印)(四種曼荼羅) 大印A大曼荼羅...r大乘現證=金剛界品(如來部) 三昧耶印A三昧耶曼荼羅...s金剛三昧耶=降三世品(金剛 部) 法印A法曼荼羅...t法三昧耶=遍調伏品(蓮華部) 羯磨部A羯磨曼荼羅...u羯磨三昧耶=一切義成就品(摩尼 部) 總之,組織摩尼部的一切義成就品以四印來說,就應該對應羯磨 印·因此,一切義成就品被稱做X羯磨三昧耶Y,且被認做是代替摩 尼部的羯磨部一語的用例的·至於《真實攝經》只宣說四大品,也可 以考慮作儼然有四印的組織概念,所以沒有必要重視別的之故·因此 ,可以說《真實攝經》位於以四印為基本的四部族階段,摩尼部本身 是處於含有以後分離的羯磨部要素之狀態· 還有在一切義成就品的開頭處( 1861 )有金剛寶部( vajra -ratnakula )·金剛寶也是此品轉輪者的虛空藏菩薩之金剛名(心 真言名),故變成金剛寶菩薩的部族意思,所以說成寶部也沒有錯· 但是在《真實攝經》的階段未使用摩尼部( manikula )一語,且不 說寶部( ratnakula )·一般稱此部族為寶部, 似乎 是在成立五部族的釋續( tantra 的《秘密大瑜伽本續金剛頂》( Vajras ekharamahaguhyayogatantra )(註 10 )以後· 小結 且說,成立了Z秘密大瑜伽本續金剛頂[的五部族思想以後,儘 管五部族的概念未見於《真實攝經》,但是如來部曼荼羅的金剛界大 曼荼羅以五部族的思想加以解釋,而且也使用寶部的用語·那好的例 子,例如在金剛智的Z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註 11 )·Z真 實攝經[方面,四大品的曼荼羅部族不同,例如金剛界品的曼荼羅被 視為是如來部的曼荼羅,構成曼荼羅的五佛以下諸尊全部屬於如來部 ·但是Z秘密大瑜伽本續金剛頂[方面,成立了統一四大品曼荼羅的 五部具會之都部(攝部)曼荼羅,在那媗膆雂F五佛展開各自當上各 部族的部主·那種情形的曼 荼羅組織概念的基本,是與五 佛結合的五部族之部族組織,不是四印·因此,即使對金剛界大 曼荼羅也不將此限定在如來部的曼荼羅,而產生了當作五部族的曼荼 羅之解釋·因此,可以說對於金剛智與不空的傳承,包含著Z真實攝 經[以後發展的解釋(註 12 )· 1 四、結語 2 對《真實攝經》的曼荼羅構成特色有體系化的問題·本稿作為 該體系化的要點指出三點·而且那三點當中,視為最重要的主題集中 在四大品的組織概念來檢討· 亦即,《真實攝經》按照四印變成四部族的構成,而且那些依部 族別形成曼荼羅·也就是說,對《真實攝經》的一切曼荼羅,只有四 印成為給與全體的架構之最基本組織概念·因此,羯磨的性格被分配 在摩尼部,而作為羯磨部未到完全地獨立·此一事實在掌握Z真實攝 經[四大品的組織概念上很重要·這羯磨部的獨立,是見於Z秘密大 瑜伽本續金剛頂[的五部族思想成立之後·中國所傳的Z初會的金剛 頂經[,被認為由於金剛智與不空而有五部族組織;此一解釋雖以Z 真實攝經[為基本,不過是以後來展開的五部族思想為背景·因此, 金剛智與不空傳的Z金剛頂經[思想, 可以認為與Z秘密大瑜伽本續金剛頂[關係密切·總之,在歷史 上從四印的印到五部族的部族上,展開了組織概念的基本的· 註釋 梵文原典參閱了堀內寬仁編《梵藏漢對照初會金剛頂經的研究( 梵文校訂篇)》上卷(密教文化研究所,昭和 58 年< 1983 >)下 卷(昭和 49 年)本文內ヰ獐あr,指這Z堀內校訂梵本》的文段號 碼·再者,其他有如下的著作· Isshi Yamada, Sarva-tathagata-tattva-sangraha,Satapi ta- ka Seriesvol. 262 New Delhi,1981. Lokesh Chandra Sarva-tathagata-tattva-sangraha,Delhi 1987. 西藏譯收於《東北目錄》 479 號·再者, 漢譯有不空譯(Z大 正藏經[ 18 卷,865 號)與施護譯(《大正藏經》 18 卷,882 號 )·又,金剛智譯(Z大正藏經[ 18 卷,866 號)是儀軌,有來自 《真實攝經》的很多引用· 《大正藏經》 18 卷,869 號· 《東北目錄》 2510 號· 再者,樣式名與《真實攝經》正文的正式名稱稍微不同;這堿 了方便計,使用了一般通用的大•三昧耶•法•羯磨•四印•一印的 名稱·詳細情形請參閱註p的梵文原典· 《東北目錄》 2510 號· 《大正藏經》 18 卷,869 號· 《東北目錄》 2510 號· 關於《真實攝經》的部族說,參閱了以下的著作· 《堀內校訂梵本》下卷 P.219 以下· 堀內寬仁X就三十七尊出生段的四種灌頂Y(《奧田慈應先生喜 壽紀念佛教思想論文集》所收,平樂寺書店,1976 )· 賴富本宏著《密教佛的研究》法藏館, 1990 ) PP. C 200 215 · Buddhaguhya 的《 Tantrarthavatara 》[說︰<羯磨部在這 《真實攝經》內,未被另外分開·它包含於〔寶〕部內之故。... 在《秘密大瑜伽本續金剛頂》,格外宣說羯磨部·因此,如此地被稱 為五部族Y·請參閱《東北目錄》 2501 號, fols. 11b 釳 12a · 《東北目錄》 480 號·再者, 就《秘密大瑜伽本續金剛頂》的 五部族思想,參閱了以下的著作· 酒井真酒<金剛頂經的第三會>(《酒井真酒著作集》第三卷所 收,法藏館,1985 )· 松長有慶<就金剛界曼荼羅──列城周邊寺院的調查報告种D Y(《密教學研究》 10 號所收)· 賴富本宏上引書,PP.241 ∼ 246 · 《大正藏經》 18 卷,866 號·再者,不空譯《都部陀羅尼目》 [(《大正藏經》 18 卷,902 號)也表示同樣的解釋· 關於金剛智的《金剛頂經》的解釋,請參閱拙稿<在中國的《金 剛頂經》傳承>(《高野山大學密教文化研究所紀要》 8 號所收) · K 高野山大學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KOYASAN UNIVER SITY ) 於《密教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台北巿) 1996 年 2 月 1 日 4 日· |
精華閱讀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