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羅漢不等於小乘行者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DavidChiou@Lion (邱大剛), 信區: BudaHelp
標  題: Re: 一個匪夷所思的問題...
發信站: 獅子吼站 (Fri Oct  8 07:20:35 1999)
轉信站: Lion

==> 於 稽首阿難尊者.. (anum@Lion) 文中述及:
:     請問 1.小乘的行者如目犍連的廣大證量,為何在外道拿棍棒毒打時,不趁機
:            為其宣說無上妙法,使之悔悟向道;反而遂其惡心打他的身體?

    目犍連過去的宿世業報,於此一併償還,這也是一種消業。自然無有積欠,
不受後有。

    說法得看時機,得要聽的人願意接受才行,否則是對牛彈琴。若非來打的
壞人本身善根深厚,否則無法教化。

    另外得澄清一下,佛陀沒有說過目犍連是 "小乘",那都後代論師封的,
有謗佛之嫌。佛弟子全是「聲聞弟子」,以聞佛說法故得道,無關大小 :)

:          2.目犍連應該已是四果以上的羅漢,為何被打得血肉模糊時,依舊會有
:            強烈的痛楚,而不得已速入涅盤?

    好問題。真相是:「痛」而不「苦」。

    雖不苦,但是肉身有其運作須要的底限,否則枯木難再春。因此肉身不
能用後就只好入滅了。佛陀也是肉身用到不太行了才示寂入滅。(雖然有傳
說佛陀可活更久,不過基本上也是因為肉身不太行了才選擇於七十多歲入滅,
可參見《涅槃經》。)

:          3.小乘聖人在證涅盤之後,是否會有法、報、化三身?是否可再化現於
:            人間度化他人?

    建議您先找找佛陀本人是怎麼說這三身的? :)

    五分法身: 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阿羅漢全部具足。

:          4.阿羅漢可否在涅盤之後迴小向大?

    「迴小向大」這個詞並不是佛說,也是後代論師論出來的,各家說法
也有天淵之別,所以無法置喙。

:          5.若是有廣大慈悲心的阿羅漢,是否就不再稱阿羅漢了?

    比喻來說,阿羅漢是一種「學位」,而菩薩是一種「職稱」。

    阿羅漢就好比「博士」一樣,菩薩就好像是「教授」一樣。兩者
不是互斥的,所以阿羅漢也可以是菩薩,而且真正的大菩薩一定具有
阿羅漢資格。

    因此佛陀也常說:「我是阿羅漢。」

    回到「阿羅漢」的本義: 「不生」、無煩惱。也是如來十號之一。

    因此近代有的論師以訛傳訛,以為阿羅漢與菩薩是互斥的,這並
不是佛陀的主張 :)

    就您的問題來說,的確,佛經上就有記載許多廣大慈悲心、渡眾
方便善巧利及於人悉皆度脫的阿羅漢 :)

:          6.可否請先進們舉一個佛陀時代迴小向大的世尊之弟子?

    這個問題一針見血 :)

    的確,佛陀時代沒有「迴小向大」這個詞,所以才無法舉例 :)

-------------------------

    補充一下,不管是什麼經典,只要是佛所說的經,
那麼的確都沒有「迴小向大」說法。大正藏的電子檔
加以比對,佛陀說法諸經,的確從來未曾有「迴小向
大」此詞。乃至其同義或類似詞亦如鳳毛鱗角。

    佛說法有「迴向」,而沒有「迴小向大」。

    「迴小向大」此一誤解最先出現於史上,是在像
法時期之後,論師互批的著作上,而非佛所說法。

    末法時期之後才有少數經典於傳抄中被灌水,而
出現此類看法,但是多是由於論師誤解,才使得原義
被扭曲。

    試舉一例: 現在許多自命大乘的人,批評阿羅漢
的「焦芽敗種」一詞出自何處? 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
羅漢迦葉尊者自謙之詞。該經中連彌勒菩薩都被 k,
與大小乘無關。

    簡言之,阿羅漢是修行者應具之能力,與大小無
關。

祝 福慧雙修!
--

悠哉賢故友, 抱道樂林泉, 坐到無疑地, 參窮有象天.
胸中消塊壘, 筆底走雲煙, 更笑忘機鳥, 常窺定後禪.
                                    ∼訪古月師•娥嵋道人

☆歡迎光臨:
Ξ Origin: 獅子吼站                ◇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