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眾的成就(2)》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abstsai@Lion (老小子), 信區: BudaHelp
標  題: -《四眾的成就(2)》-
發信站: 由 獅子吼站 收信 (Fri Mar 17 01:24:09 2000)


----《四眾的成就(2)》------------------------------------------

  沙門四果修習的方法如世尊所說是由四念處開始的,啥是四念處?
簡單的說就是:“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身念處是觀
身不淨;受念處是觀受是苦;心念處是觀心無常;法念處是觀法無我。
也就是經由這種觀察、分析、思惟,從而了悟得到彼岸的道理。

  人們最重要的感官是五官,也就是五受陰,所有的喜怒哀樂都由
五受陰所接受到的訊號在主導人們的情緒。這四念法不但世尊如此說,
大弟子們在傳法時也是這麼說的,例如下面這一段,有一次,舍利弗
和摩訶拘絺羅一同在耆闍崛山時,摩訶拘絺羅去問舍利弗有關悟道的
事:
<<<<<<<<<<<<<<<<<<<<<<<<<<<<<<<<<<<<<<<<<<<<<<<<<<<<<<<<<<<<<<<<
《雜阿含》(三六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尊者舍利弗共摩訶拘絺羅
在耆闍崛山。摩訶拘絺羅晡時從禪起,詣舍利弗所,共相問訊,相娛
悅已,卻坐一面。

    時,摩訶拘絺羅語舍利弗:『欲有所問,仁者寧有閑暇見答以不?
』舍利弗言:『仁者且問,知者當答。』

    時,摩訶拘絺羅問舍利弗言:『或比丘未得無間等法,欲求無間
等法,云何方便求?思惟何等法?』
>>>>>>>>>>>>>>>>>>>>>>>>>>>>>>>>>>>>>>>>>>>>>>>>>>>>>>>>>>>>>>>>

    “無間等”意思是“連續、通澈”的智慧,對一件事沒有遮蔽(間)
或者停滯(等),也就是通澈明白的意思,對法的通澈明白也就是悟道,
摩訶拘絺羅問舍利弗“想要悟道,應該用什麼方法”。

    請注意看舍利弗的答案:

<<<<<<<<<<<<<<<<<<<<<<<<<<<<<<<<<<<<<<<<<<<<<<<<<<<<<<<<<<<<<<<<
    舍利弗言:『若比丘未得無間等法,欲求無間等法,精勤思惟:
五受陰為病、為癰、為刺、為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
是所應處故。

    若比丘於此五受陰精勤思惟,得須陀洹果證。』

    又問:『舍利弗!得須陀洹果證已,欲得斯陀含果證者,當思惟
何等法?』

    舍利弗言:『拘絺羅!已得須陀洹果證已,欲得斯陀含果證者,
亦當精勤思惟:此五受陰法為病、為癰、為刺、為殺、無常、苦、空、
非我。所以者何?是所應處故。若比丘於此五受陰精勤思惟,得斯陀
含果證。』

    摩訶拘絺羅又問舍利弗言:『得斯陀含果證已,欲得阿那含果證
者,當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拘絺羅!得斯陀含果證已,欲得阿那含果證者,當
復精勤思惟:此五受陰法為病、為癰、為刺、為殺、無常、苦、空、
非我。所以者何?是所應處故。若比丘於此五受陰精勤思惟,得阿那
含果證已,欲得阿羅漢果證者,當復精勤思惟:此五受陰法為病、為
癰、為刺、為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應處故。若
比丘於此五受陰法精勤思惟,得阿羅漢果證。』
>>>>>>>>>>>>>>>>>>>>>>>>>>>>>>>>>>>>>>>>>>>>>>>>>>>>>>>>>>>>>>>>

    舍利弗的答案都一樣,四果都是由“精勤思惟:此五受陰法為病、
為癰、為刺、為殺、無常、苦、空、非我”所得的。

  這一點和世尊的說法相同。舍利弗指出上法可得“阿羅漢果『證』”
這一“証阿羅漢果”我們在以前也討論過,“証”了阿羅漢並不是阿
羅漢,要等他真正入了滅,而且不再受後有了才是阿羅漢,就如有人
拿到外國的入籍許可,但是在他還未入外國籍之前,我們不能稱之為
華僑。

  摩訶拘絺羅也不是軟仔,他再問“『証』得阿羅漢果後要思惟何
法?”:

<<<<<<<<<<<<<<<<<<<<<<<<<<<<<<<<<<<<<<<<<<<<<<<<<<<<<<<<<<<<<<<<
    摩訶拘絺羅又問舍利弗:『得阿羅漢果證已,復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摩訶拘絺羅!阿羅漢亦復思惟:此五受陰法為病、
為癰、為刺、為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為得未得故,
證未證故,見法樂住故。』
    時,二正士各聞所說,歡喜而去!
>>>>>>>>>>>>>>>>>>>>>>>>>>>>>>>>>>>>>>>>>>>>>>>>>>>>>>>>>>>>>>>>

    証阿羅漢者還得照樣作人,所以平時仍然一樣思惟五受陰的事。
當然啦,經上為了方便起見,凡是証過阿羅漢的行者便通稱為阿羅漢
了。

  這裡便指出了一個要點,只持五戒的人可以証得第三果,世尊也
要阿跋他們“善持五戒”但是世尊沒有要他們修習四念處。而這正是
能不能得阿羅漢的關鍵。

  佛法首由“觀身不淨”依次到“觀法無我”時,証入了阿羅漢,
才知道阿羅漢的“境地”是什麼,外道的理論當中沒有“法無我”的
存在,因此無法証入阿羅漢的境地,當然也就沒有辦法不受後有了。

  所以觀身不淨的法門是四念處最簡單、最基本的方法,這四念處
其實就是四禪境的開啟之鑰,因而通曉了個四個禪境,心念無所間等,
故名無間等法。

  無間等法的修習必需是依序而進,也就是要先由觀身不淨開始。
不淨觀是澈底的看清人身的組合,從而不再迷惑於人身的假相,有了
基本的“體悟”後再進一步“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這四個步驟是通曉四聖諦的手段,故世尊說:

<<<<<<<<<<<<<<<<<<<<<<<<<<<<<<<<<<<<<<<<<<<<<<<<<<<<<<<<<<<<<<<<
《雜阿含》(三八○)(三八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波羅柰仙人住處鹿野苑中。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聖諦。何等為四?謂苦聖諦、苦集
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若比丘於此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
-------------------------------^^^^^^^^^^^^^^^^^^^^^^^^^^^^^
修無間等,起增上欲,方便堪能正念正知應當覺。』
^^^^^^^^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這句:“若比丘於此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修無間等..”前一個
無間等意思是“明白”,後無間等就是指“四念處法”。“無間等”
這個名詞現在很少被使用了,大部份都以四念處、八正道、三十七道
之類的取代,但是“無間等”才是代表全部的行法為“最終無礙”的
意思。

  然而世尊所說的沙門四果和外道持五戒的三果仍有不同,依天界
而言,各宗教都有持五戒的情形,生天的人自然是各種宗教的人皆有,
那麼為何只有佛法可以得阿羅漢呢?

  我們再思考上面舍利弗的答問,細心的同學便會發現,摩訶拘絺
羅問的是“得到須陀洹後要如何、得到斯陀含後要如何、得到阿那含
後要如何、得到阿羅漢後要如何..”

  這裡明白的指出沙門四果可以像我們坐火車一樣的一站一站的前
進,前提就是必須不斷的思惟無間等法,由四念處入手。

  因為四念處的行法可以讓行者在一生中由須陀洹直到阿羅漢,所
以學佛者不用數次來往人間,只要此生精進便可得四果。而外道三果
是只有持戒或者雖有思惟但沒有“法無我”的體認因而必待轉生諸天
後,數次往返人間,最後在阿那含時才由天入涅槃。

  兩者的差別是那麼明顯,因此世尊為我們詳細說明了沙門四果的
基本行法和原理,也就是四念處、八正道、三十七助道品..等等,或
許有同學會認為那內容太多了吧,不會,要坐上這班火車很容易,由
四念處入手是人人可以開始的。

    四念處的觀身不淨是第一章開宗明義,它有何重要?下回再談。
----------------------------------------------------------------

--
Ξ Origin: 獅子吼站    ◇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