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入門-[阿含經]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abstsai@ms1.hinet.net (Post Gateway), 信區: BudaHelp 標 題: [學佛入門] 發信站: 由 獅子吼站 收信 (Sun May 3 18:55:23 1998) [答 Ek 同學] >老師﹐我看過你關於修學佛法上的次等 >。我自己有一點亂。比較每樣都想學。 >但是﹐也覺得這樣態度是不對。所 >以﹐現在再一次請教老師我們(修行者 >)應如何修學佛法。 沒有不對,佛子本來自然而然就會都想學每一樣的。 修學之法最好就是 "時空情境" 的方式進行: 1)想像我們在古時,聽聞世尊說法,那麼一定是和阿難、大迦葉他們 一起學。當然就會由《阿含》法聽起。 因此先 "聽" 阿含法。是故 "看經" 是錯誤的,展開阿含時,一面 讀要一面 "聽"。 線上許多同學都能領略在 "聽" 阿含時的快樂,老老老師兄們 的個性、辯才躍然紙上,因而我們也樂趣無窮,更因此能體會阿含 諸法的要點。 能 "聽" 阿含,自然能守戒,能戒則能有定,自然有慧。自然 的戒,就是 "無心法忍" --不必刻意的去 "嚴守" 。 2)當我們有了基本的 "能力" (如五戒能守、禪定自在),那麼進一步 讀方等、華嚴、般若諸經時,因為有了基本功夫,經上所言的境界 我們更可以印証,經上的種種便能明白。在這一階段上培養基本功 的方法是戒、定,能戒就是慈悲,能定就是智慧,入了慧地,便是 具有菩薩身的資格了。 3)隨著境界的開展,最後我們必須要為我們自己的入滅作準備,密部 經典便是入滅的功課。密部的功夫無他,也是守戒、禪定。 我們比古時先賢幸運的地方是,三時期的經典可以同時參看對 照,這給我們更多觸類旁通的機會,但是也由於如此,大量的偽經、 偽法、以明的或暗的方式擾亂行者的判斷。這也是一種困境。 我想世尊入滅前強調以戒為師、眾善奉行,這當中 "何為戒? 何為眾善?" 正是修行者要一再思索的主題。 菩薩行者無戒相,不像比丘有標記,因而我們常受環境壓力、 引誘,因此守戒更難,要行善法也是一樣,何者為善法?六波羅密 的實踐似乎很難貫徹、落實,因而需要付出更大的功夫。 祝您順利。 發信人: abstsai@ms1.hinet.net (Post Gateway), 信區: BudaHelp 標 題: Re: 請問蔡老師一個問題! >末學看了下面的文章,有點看不懂呢! >1."聽經"與"看經"的差別在哪裡? >2."聽經"是指到廟裡聽師父講經嗎?還是有其他的"聽法"? 當您在讀經時,想像自己就是坐在大眾中的一位,聽著世尊 講法,如果在坐的是“比丘千二百五人俱”,您就那千二百五十 人當中的一人,如果是十方世界眾生來集,您就是那十方眾生之 一。 坐在課堂上您是打盹呢?還是認真聽講?隨您的意,但是每 次打開經文時,您就要化身的佛經裡面去。 現在我們來想,這次如果世尊是對四眾說法,如果您是當時 一位在家居士,世尊說法時一定是說四眾能了解的法,所用的比 喻、邏輯一定簡單易懂的,那麼我們就要想到: 為何世尊這樣說?為何用這比喻?為何有人這樣發問?..等 等。思考這問題時要用當時的人的水平來思考。雖然漢譯是經過 漢化了的,但是古譯經大師一定會考慮到當時的中國地方的語法 和實例,而採用適當的語彙,一些無法找到合適語的就是保留的 “五不翻字”。 這樣子借讀經而“聽經”,才會有深的體驗。所以我們提倡 由“阿含經”入手,因為阿含是世尊最初的課程,讀過阿含後, 再讀後期出現的“大乘”經典,我們比較會知道有些地方可能和 世尊的說法相抵,從而不會走偏。 這就是“聽經”的正確方法,因為阿含經包含很多實修的禪 法在內,因此也要學習著禪坐,以便清淨我們的意識。 這樣一面讀一面作,還可以上網和大伙討論經義、禪坐的問 題,學佛之路會順一些。 Ξ Origin: 獅子吼站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