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與佛教融合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DavidChiou@pivot (邱大剛), 信區: Buddhism
標  題: 中國文化與佛教融合
發信站: 中興大學天樞資訊網 (Fri Jun 23 13:46:59 1995)
轉信站: pivot

[ 本文轉載自 religion 討論區 ]
[ 本文原作者是: Miracle ]
[ 發表時間為: Jun 22 21:14:18 1995 ]

: 事實上你顯然沒有看過我的post,我對佛教的批判是:目前中國和台灣是佛教
: 中國化,原始佛教許多層面都被傳統中國文化選擇性接受,所以佛教中『菩薩
: 禪』的精神在中國佛教幾乎消失,剩下的多是過度注重個人修行的思想。且不
: 必說中國匚不要基督教化,只要當初佛教化時能夠符合原始佛教,我看就差不
: 多可以適應現代社會了。這是我在宗教板提出我偏好基督教時一向的觀點,我
: 想你顯然都沒有看到.......:)

        "原始佛教許多層面都被傳統中國文化選擇性接受" 這句話是錯的,
        中國佛教在清末便已經消亡大半, 目前所謂的中國佛教實際是神道教,
        而不是佛教.

        佛教大興的時後, 人心是振奮的, 因為他的理論圓融且簡單明瞭.
        可是當佛教逐漸走出寺院進入廟裡, 他就產生了質變, 於是出生
        了一貫道. (吾道一以貫之??)

        這種變化是很可惜的, 因為在神道化的過程, 間接的迫使佛教脫離
        了生活. 一個脫離生"活"而只講生死的宗教是不會再有其所具備完
        整的教育意義.

        誠然, 神道教讓一般的人感到懼怕, 而被迫臣服於他之下, 可是真正的
        能夠稱為"教"的, 必須能夠直接的進入生活, 徹底的完成人格的發展.
        至今, 就以基督教而言, 也是架構在"彰顯神的榮耀"這個基礎上.
        但是佛教要求的是起心觀照, 整個人, 思考, 與言, 行動, 無一不在
        "自願"不假外力的狀況下獲得完整的實踐.

        禪, 本意也是行動中的智慧觀照, 禪, 不是企圖, 不是做事原則只導
        方針, 更不是邯鄲學步. 唯有自性的彰顯, 完整的自我認知, 包括
        所有的起心動念, 原原本本, 不假飾修的認知, 乃至行動才能夠稱為
        禪.

        明心見性是通往禪的一個步驟, 也是很重要且必備的一個過程, 可是
        他不是禪.

        佛教三性圓融始得成佛, 這三性洽為, 禪, 定, 智慧. 不是沒有原因的.

        佛陀講圓覺經, 說到 禪, 定, 智慧 可以相生, 亦可單修而發, 如
        修禪入定發慧, 或修禪, 定, 發慧, 修禪, 定, 智慧. 這是佛教中的菩薩行
        真正所講的東西.

        佛薩不是單純的行善憐憫眾生, 這只算是菩薩行的一小部份.
        可是他並不脫離禪, 定, 智慧而獨立.

        為何修羅漢不得名為佛, 因為羅漢只是心意調伏, 缺乏福德. 說明白一點,
        這個福德, 就是禪, 定, 智慧的共生體. 唯有修菩薩道的人能得之.
--
 *-,_.-*'"'*-._.-*'"'*-._.-*'"'*-._.-*'"'*-._.-*'"'*-._.-*'"'*-._.-*'"'*-._.-*
      封 虢 徵                                                   雲 中 仙     
 *-'~`-*,_,*-'~`-*,_,*-'~`-*,_,*-'~`-*,_,*-'~`-*,_,*-'~`-*,_,*-'~`-*,_,*-'~`-*
Ξ Origin: 中興大學天樞資訊網  [FROM: 140.120.3.2]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