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女散花

精華閱讀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abstsai@Lion (老小子), 信區: BudaHelp
標  題: 維摩經天女散花的省思
發信站: 由 獅子吼站 收信 (Sat Oct 16 22:48:36 1999)


  [答 CO 同學]

At 06:27 AM 1999/10/17 +0800, you wrote:
>又要麻煩您了 有人引了一段,如下:
>>----------------------------------------------------
>>維摩詰所說經【觀眾生品第七】 舍利弗與天女的一段對話:
>>
>>舍利弗言。不復以離婬怒癡為解脫乎。
>>天曰。 佛為增上慢人說離婬怒癡為解脫耳。
>>若無增上慢者。佛說婬怒癡性即是解脫。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汝何所得。以何為證。辯乃如是。
>>天曰。我無得無證。故辯如是。
>>所以者何。若有得有證者。則於佛法為增上慢。
>>----------------------------------------------------
>> 二、主張在七情六慾中修行;
>>     那就和藏密雙身法差不多了.

>他說這是雙身法相關的東東...
>是這樣嗎 ? 那雙身法對於無增上慢的人是可行的 ?
>那又與楞嚴經相違....
>後學很疑惑 謝謝 :)

  這就差多了,世尊要居士眾在“人世間修行”並不是要居士眾在
“縱欲中修行”,否則就不會為居士眾們講解日常八關齋的種種行法
和用處了。

  這是以合法掩飾非法,千萬不要因為怪密有佛法就把他們的鬼辯
全盤照收,我們仍需要找出世尊的素牛肉在哪。

>>它的重點是說, 修行不是要找一個清淨無染的環境才能開始.
>>而是主張在充斥七情六欲的世間也可以做到 (但不是唯此一途)
>>對我而言, 這是與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 恰如覓免角'
>>相符合的, 而特別提出來成為現代禪的一個重點則是強調其入世的精神.
>>它跟雙身無關. :)

  在人間的修行有七情六欲,故而試煉更大,我們因為心志不定,
因此常犯三毒,故每日多要自省和懺悔,在三毒中小心守護,使能不
犯,這才是佛所諄諄告知的。

  把世尊這個意思解為“可以在縱欲中修法”正是怪密玩文字魔術
或者怪密故意的手法。看看怪密“設計女人來雙修”的心態,正是令
人不寒而慄的惡行。

>>
>>雙身法是敏感話題, 前陣子不敢多說, 這裡順便提一點點相關的東東.
>>這只是一段經文, 我不為任何人背書. ^_^
>>
>>維摩詰所說經【觀眾生品第七】 舍利弗與天女的一段對話:
>>
>>舍利弗言。不復以離婬怒癡為解脫乎。
>>天曰。 佛為增上慢人說離婬怒癡為解脫耳。
>>若無增上慢者。佛說婬怒癡性即是解脫。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汝何所得。以何為證。辯乃如是。
>>天曰。我無得無證。故辯如是。
>>所以者何。若有得有證者。則於佛法為增上慢。

    這句若是有人解釋為可以縱欲修雙身的話,那我要提醒聽到的人
特要小心,斷章取義正是彿道的謗佛手法,這一品的主題是‘菩薩如
何觀眾生相”而這是文殊問的,維摩回答的意思是菩薩觀眾生如焦芽
敗種、如空中鳥跡、如水中月..意思是菩薩無眾生相。

    文殊問,這樣無眾生相時如何行慈悲法呢?這才引出主題“菩薩
為眾生沒有任何分別,都是說『離貪嗔癡法』,而一切的慈悲法都是
不能有所依附執著的,維摩說這就是“無住本”以“無所住”為根本
才能成就一切法。維摩下了一個結論說:“文殊師利,從無住本,立
一切法。”(同品)

    為了突顯這“無所住”的精義,天女這時出現,她以天華散在菩
薩和大弟子身上,華到了菩薩身上自然落下,而天華到了大弟子身上
卻黏住。這時那些大弟子想辦法要把天華抖掉,但是用盡神力無法去
除。

    天女就問大弟子們,為何你們一直想去除我灑下的花呢?

    大弟子想要去天華的舉動,正是用來比對前面維摩說的“菩薩無
分別眾生相,不染著於一切”之用,大弟子們心中仍有眾生的分別--
哇天女的華掉到我身上了,這怎麼行?--的心態,因此急忙要去掉身
上的天華。

    舍利弗對天女的回答是:“此花不如法,是以去之。”

    我們想想,天女散花怎會不如法?因為是由漂亮美眉所散的,大
弟子們見天女而生色想,故說不如法。

    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在世尊說法會上,天女散花是很正常的,現
在世尊不在這裡,只有在維摩的斗室中,舍利弗就認為不如法,這正
是突顯另一個“大小目”的心態。

    這裡一個要點:天女散花不因為是佛說法或不是佛說法,天女散
花是對“法”的讚嘆,而無佛說法或菩薩說法的分別。

    而這種為佛散花為如法,為菩薩散花就不如法的大小目分別正是
那些“增上慢人”的習性。

  天女這才說:
<<<<<<<<<<<<<<<<<<<<<<<<<<<<<<<<<<<<<<<<<<<<<<<<<<<<<<<<<<<<<
天(女)曰。勿謂此華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華無所分別。仁者自生
分別想耳。若於佛法出家有所分別為不如法。若無所分別是則如法。
觀諸菩薩華不著者已斷一切分別想故。譬如人畏時非人得其便。如是
弟子畏生死故。色聲香味觸得其便也。已離畏者一切五欲無能為也。
結習未盡華著身耳。結習盡者華不著也。
>>>>>>>>>>>>>>>>>>>>>>>>>>>>>>>>>>>>>>>>>>>>>>>>>>>>>>>>>>>>>

    有分別想才有如法不如法,但是這個無分別法並不是善惡一體混
雜,在這裡“分別想”指的是“花如法不如法”所引申出來的分別,
也就是人的習性。

    前面維摩說“等視眾生,為眾生說一切離貪嗔癡法”令眾生得脫
苦境,除其煩惱。
<<<<<<<<<<<<<<<<<<<<<<<<<<<<<<<<<<<<<<<<<<<<<<<<<<<<<<<<<<<<<
  文殊:「欲除煩惱當何所行?」
  維摩:「當行正行。」
  文殊:「當何所行?」
  維摩:「不生不滅。」
  文殊:「何法不生,何法不滅?」
  維摩:「不善法不生,善法不滅。」
>>>>>>>>>>>>>>>>>>>>>>>>>>>>>>>>>>>>>>>>>>>>>>>>>>>>>>>>>>>>>

    這是個前題,無分別不是善惡一起來,是要分別善惡。但是善惡
的分別要依什麼為準?

  我們看:
>>>>>>>>>>>>>>>>>>>>>>>>>>>>>>>>>>>>>>>>>>>>>>>>>>>>>>>>>>>>>
    又問:「善不善孰為本。」
  答曰:「身為本。」
  又問:「身孰為本。」
  答曰:「欲貪為本。」
  又問:「欲貪孰為本。」
  答曰:「虛妄分別為本。」
  又問:「虛妄分別孰為本。」
  答曰:「顛倒想為本。」
  又問:「顛倒想孰為本。」
  答曰:「無住為本。」
  又問:「無住孰為本。」
  答曰:「無住則無本。文殊師利。從無住本。立一切法。」
<<<<<<<<<<<<<<<<<<<<<<<<<<<<<<<<<<<<<<<<<<<<<<<<<<<<<<<<<<<<<  

  天女指出舍利弗有花如法不如法的謬誤後,舍利弗仍有眾生想,
他反問:

<<<<<<<<<<<<<<<<<<<<<<<<<<<<<<<<<<<<<<<<<<<<<<<<<<<<<<<<<<<<<<
  舍利弗:「天女,你在此室內有多久?」
      (舍利弗言。天止此室其已久如。)
  天女答:「我在這裡已經有如年老的修行者修到解脫那樣久了。」
      (答曰。我止此室如耆年解脫。」)
  舍利弗:「那樣到底是多久?」(舍利弗言。止此久耶。)
  天女反問:「您認為修到解脫要多久?」
     (天曰。耆年解脫亦何如久。)

  舍利弗默然不答。
  天女問:「為何長者您有大智默而不答?」
      (天曰。如何耆舊大智而默。)

  舍利弗:「那些解脫者並沒有明確的說解脫的境界是什麼,以及
要多久,所以我不知該說什麼。」
   (答曰。解脫者無所言說故,吾於是不知所云。)

  天曰。言說文字皆解脫相。所以者何。解脫者不內不外不在兩間。
文字亦不內不外不在兩間。是故舍利弗。無離文字說解脫也。所以者
何。一切諸法是解脫相。
>>>>>>>>>>>>>>>>>>>>>>>>>>>>>>>>>>>>>>>>>>>>>>>>>>>>>>>>>>>>>>
  
  最後一句意思就是:語言文字都具有解脫的特性。(言說文字皆
解脫相)因為它們不染著,不染著正是解脫的特性(解脫者不內不外
不在兩間。文字亦不內不外不在兩間。)而一切諸法都有“解脫相”。
(不是“解脫”)

  文字語言本身就具有解脫性,它可以用來當作說明解脫境界的工
具。因此重要的是不染著的特性,而這不染著正是於眾生、佛、菩薩
無分別想的重要態度。

  本來舍利弗是想問“你在這裡修多久了”言下之意是“在我面前
說這種話”(這裡突顯舍利弗仍有「天女、我」「修行年資」的分別
想),不料天女一下子把主題引到“解脫的真義”上。

  舍利弗是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現在天女要談解脫,這下好了,
世尊在阿含學裡教的是苦空無我離貪嗔癡是解脫法的,居然把語言文
字的特性扯到解脫法。

  如果一切法都具有解脫相,那麼世尊為何只說“離貪嗔癡”的解
脫法呢。

<<<<<<<<<<<<<<<<<<<<<<<<<<<<<<<<<<<<<<<<<<<<<<<<<<<<<<<<<<<<<
    舍利弗問:「這樣說來,就不必再以離貪嗔癡為解脫的境界了嗎?」
(舍利弗言。不復以離婬怒癡為解脫乎。)

  「天曰。佛為增上慢人。說離婬怒癡為解脫耳。若無增上慢者。
佛說婬怒癡性即是解脫。」
>>>>>>>>>>>>>>>>>>>>>>>>>>>>>>>>>>>>>>>>>>>>>>>>>>>>>>>>>>>>>>

  好一個天女,罵人不著痕跡,舍利弗被罵了還渾然不覺。這裡的
一句就是常被拿來唬活老百姓的名句“若無增上慢者。佛說婬怒癡性
即是解脫。”

  誰是“無增上慢者”?當然是文殊維摩這些菩薩了,誰是“增上
慢者”當然是那些“無法把花抖掉的人”了。

  “佛說貪嗔癡『性』即是解脫”而不是“佛說貪嗔癡即是解脫”,
古德譯經的精確常令我很感動。差這一字就全盤去了了,但是怪密大
師把它解成後者,而且大聲嚷個不停。

  貪嗔癡的現象本身並沒有貪嗔癡的心念在支持,就像天女的花散
到身上,這是自然的現象,但是大弟子們以為沾到女生給的花,那就
不如法了。

  因為“貪嗔癡『性』”並不染著。所以貪嗔癡性也是具有解脫性。
就像天女的花一樣。而主要點破的地方就是“是人的心念染著,不是
貪嗔癡染著”也就是“是人的心念作怪,而不是花不如法”。

  舍利弗當下明白,於是讚嘆問:「善哉善哉。天女。汝何所得以
何為證辯乃如是。」想要問問這樣精深的看法是如何得來的。

  「天曰。我無得無證故辯如是。所以者何。若有得有證者即於佛
法為增上慢。」

  這個意思當然也是不染著於任何辯證,和前面維摩說的“無住本”
相呼應。

  明白了無住、不染之後,對話結束,舍利弗才進一步問天女「汝
於三乘為何志求。」二人繼續往下深入探討,我們就不再多說了。

  總之不求經意而斷章取義,正是斷菩提種、謗佛大因,行者於讀
經之餘該於其他經典交叉印証,小心求解、反復思考。

  《維摩經》藉由天女散華一事指出不染的重要,現在反而被解成
百染無忌,難怪東方無動佛國乏人問津。可嘆。



------Ab Tsai  -------------------------------------
  abstsai@ms1.hinet.net
-----------------------------------------------------

		 
精華閱讀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