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題解(卷二六)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作者: prajna (火之舞) 站內: Moderator
標題: 雜阿含經題解(卷二六)
時間: Mon Apr 12 03:20:22 2004

現存雜阿含經卷次參差雜亂,又原卷二十五佚失『念處』下、『正勤』、
『如意足』、『根』上等經文,為保存雜阿含經原有之五十卷數,故今從缺
。印順長老著『雜阿含經論會編』又麗本卷二十三及卷二十五有關阿育王及
佛預言正法衰亡的三經,已經過國內外阿含學者之考訂,確定不屬於雜阿含
經,故特將此兩卷移作附錄卷第一、第二。

(六四二)本經說明三無漏根。相應部S.48.23.Naya 知、增支部A.3.84.
Sekha◎有學。

(六四三)本經說明五根。相應部S.48.1.Suddhika 清淨

(六四四)本經說明若比丘於五根如實善觀察,則於三結斷知,是名須陀洹。
相應部S.48.2-3.Sotapanna 預流

(六四五)本經說明如實觀察五根者,得證阿羅漢。相應部S.48.4-5.Araham
阿羅漢

(六四六)本經說明五根。相應部S.48.8.Datthabbam 應觀

(六四七)本經詳細說明五根內容。相應部S.48.9-10.Vibhanga 分別

(六四八)本經說明如實觀察五根者得須陀洹果。相應部S.48.12.Sankhitta
略說

(六四九)本經說明如實觀察五根者得盡諸漏,證阿羅漢果。相應部S.48.20.
Asavanamkhayo 漏盡

(六五0)本經說明若如實知五根及其集、滅、滅道跡者得出離,得成正覺。
相應部S.48.6-7. Samana-brahmana沙門、婆羅門

(六五一)本經說明若如實知五本之集、沒、味、患、離者得出離,得成正覺
。相應部S.48.6-7. Samana-brahmana 沙門、婆羅門

(六五二)本經說明比丘依其對五根若利、若滿足之程度而得阿羅漢、阿那含、
斯陀含或須陀洹果,五根一切無者為凡夫。相應部S.48.14.Sankhitta 略說

(六五三)本經為第六六四經之廣說。相應部S.48.15-16.Vitthara 廣說

(六五四)本經說明五根以慧根為首以攝持其餘四根。相應部S.48.52.Mallika
 末羅

(六五五)本經大意同第六六六經。參閱相應部S.48.10.Vibhanga分別,48.52.
Mallika 末羅

(六五六)本經說明成就慧根者能成就其他四根。參閱第六六六經。

(六五七)本經說明五根之中,慧根為首。參閱第六六六經。

(六五八)本經說明五根功德,以慧根為首。參閱相應部S.48.10.Vibhanga
分別,48.52.Malika 末羅

(六五九)本經說明五根,可與第六五九經相比較。相應部S.48.50. Saddha 信

(六六0)本經說明修習五根可斷三世一切苦。

(六六一)本經說明數力及修力等二力。增支部A. 2. 2. 1. Balani ◎諸力、
失譯雜阿含第十六經—大正〈No.10116〉。

(六六二)本經說明若數力成就,則三毒盡,修力滿足。

(六六三)本經說明修力即修四念處。

(六六四)本經說明三種三力。參閱雜阿含本卷六八七經

(六六五)本經說明當學信、精進、慧三力。

(六六六)本經詳細說明信、念、慧三力。失譯雜阿含第十七經—大正〈No.10117〉

(六六七)本經說明三種『四力』,分述如下:1.信力、精進力、念力、慧力。
2.信力、念力、定力、慧力。3.覺力、精進力、無罪力、攝力。並就第3.項
詳細說明。失譯雜阿含第十八經—大正〈No.10118〉,參閱增支部A.4.152.
Balani ◎諸力。

(六六八)本經詳細說明四攝事之最勝行法。

(六六九)本經說明三世眾生有所取者,均為四攝事。增支部A.4.32.Sangaha ◎攝

(六七0)本經說明成就四力者得離五恐怖。參閱增支部A.4.153.Panna ◎般若

(六七一)本經參閱第六八二經。

(六七二)本經廣說四力。參閱第六八二經。

(六七三)本經說明五力。相應部S.50.1. Gangapeyyala Viveka-nissita恆河
廣說遠離依止、增支部A. 5. 13. Sankhitta ◎略說。

(六七四)本經說明比丘當成就五力。

(六七五)本經詳細說明五力。相應部S.48.8.Datthabbam 應觀、增支部A.5.14.
Vitthata ◎廣說,5.15.Datthabba ◎當見。

(六七六)本經說明比丘當學五力。

(六七七)本經說明五學力。增支部A.5.1.Sankhitta ◎簡略

(六七八)本經說明比丘當成就學力。增支部A.5.1.Sankhitta ◎簡略

(六七九)本經廣說五學力。參閱增支部A.5.2.Vitthata ◎廣演

(六八0)參閱本卷第六九○經。

(六八一)本經說明若比丘於善法變、退、不久住者,他人當以五種白法呵責之,
反之則以五種白法慶慰之。增支部A.5.5.Sikkha ◎學習

(六八二)本經說明若比丘還戒、退戒者,他人當以五種白法呵責之,反之則以
五種白法慶慰之。增支部A.5.5.Sikkha ◎學習

(六八三)本經說明若信、精進、慚、愧、慧力退減,則不善法生。增支部A.5.5.
Sikkha ◎學習

(六八四)本經敘說世尊先告訴諸比丘,如來與阿羅漢之不同,再詳述十力。中部
M.12.Mahasihanada-sutta師子吼大經、增支部A.10.21.Siha 師子、增一阿含
四十六品第四經—大正〈No.12546.4〉、勿提提犀魚譯佛說十力經、施護等譯
佛說佛十力經、法賢譯佛說信解智力經。

(六八五)本經說明嬰兒小時,乳母墮時照料,及其長大,乳母放捨。諸聲聞始學
時,智慧不足,如來以法隨時教授之,至其智慧深固則放捨。

(六八六)本經說明如來六力。增支部A.6.64.Sihanada ◎獅子吼

(六八七)本經說明若有問如來六力者,如來將為彼記說。增支部A.6. 64.Sihanada
 ◎獅子吼

(六八八)本經說明七力。增支部A. 7. 3-4. Bala ◎力,5. Dhana ◎〈七〉財

(六八九)本經說明比丘當成就七力。增支部A. 7. 3 Bala ◎力,5. Dhana
◎〈七〉財

(六九0)本經說明七力。增支部A. 7. 3 Bala ◎力,5. Dhana ◎〈七〉財

(六九一)本經廣說七力。

(六九二)本經說明八力。增一阿含三十八品第一經—大正〈No.12538.11〉,
參閱增支部A. 8. 27. Bala 力。

(六九三)本經廣說八力。增一阿含三十八品第一經—大正〈No.12538.1〉,
參閱增支部A. 8. 27. Bala 力。

(六九四)本經說明漏盡比丘之八力。參閱增支部A. 8. 28. Bala力

(六九五)本經參閱第七○六經。

(六九六)本經參閱第七○六經。

(六九七)本經說明九力。參閱增支部A.8.28.Bala 力

(六九八)本經廣說九力。參閱增支部A.8.28.Bala 力

(六九九)本經說明十力。

(七00)本經廣說十力。

(七0一)本經說明有十種如來力。參閱第六九六經。增支部A.10.21.Siha 師子
、增一阿含結禁品第四經大正〈No.12546.4〉。

(七0二)本經說明如來力。

(七0三)本經說明所有法門皆如來無畏智所生,若比丘質直心生,如來則
為其說五學力及如來十力。

(七0四)本經說明若不正思惟,則起五蓋,退七覺支;若正思惟,則不起
五蓋,起七覺支。相應部S.46.24.Ayonisa 非如理

(七0五)本經說明五退法及七不退法。相應部S.46.34.Kilesa 煩惱,46.37.
Vuddhi 增長

(七0六)本經說明五蓋不轉趣涅槃,七覺支轉趣涅槃。相應部S.46.40.
Nivarana 蓋

(七0七)本經說明五蓋之害及七覺支之利。相應部S.46.38.Avarana-nivarana
 障蓋

(七0八)本經說明五蓋如五樹,能令善心蔭覆墮臥。=若修習七覺支,則轉成
不退。相應部S.46.39.Rukkha 樹

(七0九)本經說明修習七覺支能轉進滿足。參閱相應部S.46.23.Thana 處

(七一0)本經說明專心聽法者,能斷五蓋,修習七覺支,令得滿足。

(七一一)本經敘明無畏王子請佛評斷無因論,佛告以五蓋為煩惱之因緣,
七覺支為清淨之因緣,糾正無因論之謬誤。相應部S.46.56.Abhaya 無畏

--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學佛心得•酸甜苦辣留言版 - 釋放心靈的塵埃                     BudaFeeling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