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夷部十六罪】


子題:遠方便、次方便、近方便、根本

戒本疏‧諸篇方便:「波羅夷部有十六罪。一一各有四部,成十六罪。(一、列示因本)一﹑者遠方便,如行婬時,先起欲心,未動身口,便止不作,責心即滅。二﹑者次方便,動身就彼,口陳欲作;此對人滅,通名吉羅。……三﹑者近方便,至彼人邊,或欲摩觸,身未交前,是偷蘭遮。為行婬故觸,不為戲樂故觸,所以不成僧殘。故此偷蘭對僧懺也。第四﹑身交,是根本也。(二、結成部義)前三方便,皆為成犯,故名部也。若根本未成,前三可懺;若已成就,則隨根本悉不可懺。」(戒疏記卷四‧一三‧三)

行事鈔‧篇聚名報篇:「(一、總標)波羅夷部有十六罪。解云,一一各有四部,成十六罪。(二、別釋)一﹑遠方便,如行婬時,先起心,未動身口;責心即滅。二﹑者方便,謂動身就彼,或口說欲作;此對人懺滅,通名吉羅。三﹑近方便,至彼人邊,或欲摩觸身未交前,是偷蘭遮。期行婬事故摩觸,非為戲樂,故成偷蘭遮,不成僧殘,此罪對人懺。第四﹑身交,是根本也。(三、顯部義)前三方便,皆為成就,故名部。若根本未成,前三可懺;若已成就,前三逐根本,悉不可懺,此即隨順義。餘三例此部。(事鈔記卷一四‧一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