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甘露軍荼利菩薩供養念誦成就儀軌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軍荼利之印咒觀門者。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軍荼利儀軌

(經名)甘露軍荼利菩薩供養念誦成就儀軌之略名。


軍荼利明王法

(修法)以甘露軍荼利明王為本尊,為息災或降伏而修之秘法。又曰甘露軍荼利明王法,略曰軍荼利法。出於甘露軍荼利菩薩供養念誦成就儀軌等。


[佛光大辭典]
一字金輪法

又作一字金輪佛頂法。密教諸尊中,以 (bhrūj,勃嚕唵)一字為真言之佛頂尊,為諸佛頂中之最勝者,譬如世間轉輪聖王金輪之殊勝,故稱一字金輪,又稱金輪佛頂。其身為黃金色或白色,坐於八葉白蓮華上,手結智拳印;其形作金剛界之智佛,入胎藏界日輪三昧相,故以此尊為本尊,祈一切悉地(成就)及除災之修法,稱為一字金輪法。若修此瑜伽法,設現世造無量、極重諸罪障,亦能超惡趣,剋疾證菩提。其功德如甘露軍荼利菩薩供養念誦成就儀軌(大二一‧四六上)所載:「若有人誦持頂輪王等佛頂,五百由旬內,修餘部密言者,請本所尊念誦,聖者不降赴,亦不與悉地,由一字頂輪威德攝故。」〔菩提道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一字頂輪王念誦儀軌、一字頂輪王瑜伽觀行儀軌〕(參閱「一字金輪」39)p39


後供養

「前供養」之對稱。密教修法時,於本尊加持、散念誦之後,供養六種供具,稱為後供養。通常前供養乃供養修得之尊,後供養則供養性德之尊。行事供養(辦備供物而供養之,為理供養之對稱)時,係將列於行者左方壇上之供具供養之。此乃沿襲自印度宴客之作法,印度之習俗,每宴請賓客,賓客欲告別時,主人必再度勸饌;依此,佛教乃有後供養之作法。〔準提陀羅尼經、觀自在菩薩如意輪念誦儀軌、甘露軍荼利菩薩供養念誦成就儀軌〕 p3804


闇密里帝軍荼利明王

闇密里帝軍荼利,梵名 Amrta kundalī。即軍荼利明王。為密教五大明王之一。又稱甘露軍荼利明王。意譯作甘露瓶明王。或稱吉里明王、大[吩-刀+天]明王、甘露尊、軍荼利菩薩、軍荼利夜叉。所以有夜叉之稱,乃夜叉有暴惡之義,明王總為暴惡之忿怒相,故稱夜叉。

此尊於金剛界曼荼羅中,係寶生佛之教令輪身,現忿怒身,位於降三世會之西南隅。其形像為一面三目八臂,手持武器,背負火焰,以蛇身盤纏取代瓔珞。於胎藏界曼荼羅蘇悉地院中為金剛軍荼利,密號甘露金剛,係佛部之使者,形像為黃色,於胸前結印,坐於赤蓮花上。於觀音院中,為蓮華軍荼利,密號降伏金剛,係蓮花部之使者,形像為青色,左手持未開敷之蓮花,著天衣。在金剛手院中者亦為金剛軍荼利,密號甘露軍荼利,係金剛部之使者,形像為黃色,兩手作三股印,交腕抱於胸前。

古來即以 kundalī(軍荼利)之義為自寶瓶沃流甘露智水,洗滌煩惱,而將與我癡、我慢相應之第七識轉成平等性智,故於諸儀軌中多稱此尊為甘露軍荼利;又以軍荼利表示增益、敬愛。然 kundalī 實為捲曲之義,上記之寶瓶等說,乃後人附會而成者。又據考證,軍荼利源於鑠乞底(梵 śakti,性力)崇拜。〔陀羅尼集經卷八、蘇悉地羯囉經卷上、甘露軍荼利菩薩供養念誦成就儀軌〕 p6528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一字金輪

密教用語。五佛頂尊之一。即以「悖嚕吽」(bhrūṃ)一字為真言的佛頂尊,乃諸佛頂中最為殊勝者,猶如世間轉輪聖王中以金輪為最,故名一字金輪。又名一字頂輪王、金輪佛頂王、大金輪明王、一字佛頂輪王。其種子「悖嚕吽」,名為三身具足咒,乃祕中之甚祕。

此金輪有大日金輪與釋迦金輪兩類。釋迦金輪者,依《一字頂輪王經》所說。作螺髮形,結法界定印或持鉢印,印上安輪。大日金輪者,依《金剛頂經一字頂輪王瑜伽一切時處念誦成佛儀軌》所說。戴五智寶冠,結智拳印。一般修一字金輪法時,係以大日金輪為本尊。其身呈黃金色或白色,坐八葉白蓮華上。其形雖為金剛界之智佛,卻現入胎藏界日輪三昧之相;三摩耶形為八輻輪。

以一字金輪為本尊,祈一切悉地及除災之法,稱一字金輪佛頂法。關於其修法的功德,《金剛頂經一字頂輪王瑜伽一切時處念誦成佛儀軌》謂(大正19‧322b)︰「若修此瑜伽,設現造無量極重諸罪障,必能超惡趣,剋疾證菩提。」《甘露軍荼利菩薩供養念誦成就儀軌》謂(大正21‧46a)︰「若有人誦持頂輪王等佛頂,五百由旬內修餘部密言者,請本所尊念誦,聖者不降赴,亦不與悉地。由一字頂輪威德攝故。」

〔參考資料〕 《一字奇特佛頂經》;《大陀羅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經》;《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一字頂輪王念誦儀軌》;《一字頂輪王瑜伽觀行儀軌》;《瑜伽翳迦訖沙囉烏瑟尼沙斫訖囉真言安怛陀那儀則一字頂輪王瑜伽經》。



指佛、菩薩、諸天及比丘等的座位、坐騎或座物。有種種類別,其名稱也隨著種類的不同而有異。《佛本行經》卷三、《眾許摩訶帝經》卷六記載佛成道時,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舖吉祥草,結跏趺坐。後世稱之為草座。

《大品般若經》卷一〈序品〉云(大正8‧217b)︰「爾時世尊自敷師子座,結跏趺坐。」《法華經》卷六〈如來神力品〉云(大正9‧51c)︰「釋迦牟尼佛共多寶如來在寶塔中坐師子座。」舊譯《華嚴經》卷二〈世間淨眼品〉云(大正9‧404c)︰「佛處如是寶師子座。」此雖名為師子座,但事實上只是在床或地上敷尼師壇而坐,《大智度論》卷七云(大正25‧111b)︰「是號名師子,非實師子也。佛為人中師子,佛所坐處若床若地皆名師子座。」然密教則認為,師子座為真實形像的師子座。

又,《大品般若經》卷一〈序品〉云(大正8‧217b)︰「從其舌根放無量千萬億光,是一一光化成千葉金色寶花,是諸花上皆有化佛,結跏趺坐說六波羅蜜。」《大寶積經》卷一云(大正11‧2c)︰「是山王頂生於大妙寶蓮華座,(中略)爾時世尊於其華上結跏趺坐。」《觀無量壽經》說,阿彌陀佛及觀世音、大勢至二菩薩共坐寶蓮華,九品往生人皆處彼淨土蓮華;《入大乘論》卷下說,第十地菩薩生於摩醯首羅天王宮,坐寶蓮華王座成佛。凡此皆以蓮華為座,是印度以來最盛行的儀相。

密教以師子座為金剛界大日如來之座,象座為阿閦如來之座,馬座為寶生如來之座,孔雀座為阿彌陀佛之座,迦樓羅座為不空成就如來之座。此似乎源自《大智度論》卷二所說的(大正25‧73a)︰「如摩醯首羅天,八臂三眼,騎白牛;如韋紐天,四臂捉貝持輪,騎金翅鳥;如鳩摩羅天,是天擎雞持鈴,捉赤幡,騎孔雀。」

又,普賢菩薩也以白象為乘御,《法華經》卷八〈普賢菩薩勸發品〉云(大正9‧61a)︰「我爾時乘六牙白象王,與大菩薩眾俱詣其所。」《思惟略要法》云(大正15‧300c)︰「普賢菩薩乘六牙白象來至其所。」另如文殊菩薩以師子為乘御,五大虛空藏菩薩與金剛界五佛同坐師子、象、馬、孔雀、迦樓羅五獸座,孔雀王菩薩以孔雀為乘御,馬鳴菩薩以白馬為乘御。

或有以石、磐石為座者,如《道神足無極變化經》卷一謂,佛坐忉利天巴質樹下紺琉璃石,為母說法。《聖迦柅忿怒金剛童子菩薩成就儀軌經》卷上謂(大正21‧106a)︰「腳為阿里荼立踏盤石上。」《甘露軍荼利菩薩供養念誦成就儀軌》也說(大正21‧47c)︰「身佩威仕鬘,住月輪中,青蓮華色,坐瑟瑟盤石。」又如大威德明王則以水牛為座。

諸天一般以荷葉為座,《賢劫十六尊》云(大正18‧339c)︰「金剛界外院,地居空行天,略說有五類,忿怒稱吽字,安布二十天,芰荷以為座。」諸天中依其本誓而乘座有所不同。依《十二天供儀軌》所述,東方帝釋天乘白象王住五色雲中,東南方火天乘青牛,南方焰摩天乘水牛,西南方羅剎天乘白師子,西方水天住水中乘龜,西北方風天住雲中乘麞,北方毗沙門天坐二鬼上,東北方伊舍那天乘黃豐牛。又日天乘五馬,月天乘三鵝。再如胎藏界外金剛部院的帝釋坐須彌,訶利帝母坐寶宣臺,摩利支天乘豬。

在印度,行者修法時多用草座。《大日經疏》卷十九云(大正39‧778b)︰「西方持誦者多用吉祥茅為藉也。此有多利益,一者以如來成道時所坐故,一切世間以為吉祥故,持誦者藉之障不生也。」又《蘇悉地羯囉經》卷下云(大正18‧684a)︰
「念誦之人所坐之座,以青茅草而作其座,座高四指,闊二磔手,長十六指。如是之座,初念誦時及持誦時皆應受用。或用迦勢草,或用餘青草等,或隨部法取乳樹木最為要妙,用作床座,量亦如上而淨剗治。或用諸葉,或以枝莖,如上而制,隨觀事法,沛葉用為座。」

古來用小薦、圓座等為草座即基於此意。

復次,講經或禮誦時,法師之座稱為高座,這是根據《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下說(大正8‧840b)︰「敷百高座請百法師,講讀般若波羅蜜多經。」及《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上說(大正24‧917a)︰「上高座讀經。」此高座亦有種種制。另外,僧用的座物又有繩床、曲彔等。繩床從佛在世時代就被用作僧具,《十誦律》卷三十九云(大正23‧287a)︰「給孤獨居士以赤朱塗五百繩床腳,施祇泹僧。」即比丘十八種物之一。曲彔自古即被用於中國及日本,現今在法會時,被用作導師的座床。

〔參考資料〕 《雜譬喻經》。


軍荼利明王

密教五大明王之一,為南方寶生佛的教令輪身。「軍荼利」是梵語Kunḍalī的音譯,意譯為「瓶」。由於在密教裏,瓶往往是甘露的象徵,所以此詞又譯作甘露軍荼利。此一明王以慈悲方便,成大威日輪以照耀修行者。流注甘露水,以洗滌眾生之心地,因此又稱為甘露軍荼利明王(Amṛiti-Kuṇḍali,阿密利帝明王)。又因為現忿怒像,形貌似夜叉身,所以也稱為軍荼利夜叉明王(Kuṇḍalī-yakṣas)。此外,也有「大笑明王」的異稱。

此一明王的形像,通常作四面四臂,或一面八臂。依據《軍荼利儀軌》所載,四面四臂形的臉部表情各有不同,正面慈悲、右面忿怒、左面大笑、後面微怒開口。全身青蓮華色,坐磐石上。這四面四臂象徵的是息災、降伏、敬愛、增益四種法。另有一說謂指第七識之我癡、我見、我慢、我愛的四種根本煩惱。至於一面八臂形,則頭戴髑髏冠,有三目八臂。眼張大,作大瞋相,並有二條赤蛇垂在胸前。

軍荼利明王法多用在調伏,或息災、增益方面。如果修行者每天在食時、未食前,供出少分食物,然後念誦軍荼利明王心咒七遍,則不論在任何處,都會得到此一明王的加護。此外,軍荼利真言也往往可用來作修持其他密法的輔助,或作加持供物之用。

◎附︰〈軍荼利明王法〉(摘譯自《望月佛教大辭典》)
軍荼利明王法,係以甘露軍荼利明王為本尊,為息災或降伏所修之祕法。又作甘露軍荼利明王法,略稱軍荼利法。

欲修此法時,行者應先就阿闍梨受本尊之儀軌,於閑靜處建立淨室,然後淨治其地,以瞿摩夷塗拭,再以白檀香塗曼荼羅(或圓或方、大小隨意)。後將諸名花散於壇上,辦塗香、燒香、飲食、燈明、閼伽。於室中安置本尊像,其面向西。瑜伽者面向東,全身委地作禮,誦密言,右膝著地,合掌當心,閉目運心觀想虛空有無量無邊塵剎海會諸佛菩薩,個個集會降赴瑜伽者處。又觀想自己運心供養一一之尊,愍念漂流於六趣之含識及我以般若燈明除彼等惑纏。次結跏趺坐或半跏,誦諸密言,結印加持,從東方阿閦如來妙喜世界之大集會中,勸請本尊甘露軍荼利菩薩及其眷屬至道場。然後依上師所傳儀軌(如《甘露軍荼利菩薩供養念誦成就儀軌》)如法修持。

〔參考資料〕 大村西崖《密教發達志》卷五。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