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永斷習氣

[法相辭典(朱芾煌)]

雜集論十四卷八頁云:永斷習氣者:謂一切智者,於非一切智所作不現行具足中若定若慧。乃至廣說。此中顯示一切智者,於所有能表有餘煩惱所知障身語所作不現行具足中,所有三摩地等,是永斷習氣。又云:永斷習氣作何業?謂離諸煩惱;亦不顯現似諸煩惱所作事業。非如阿羅漢比丘、猶現誤失等事。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十力

(名數)佛及菩薩所具十種之力用也。說詳本條。

(術語)如來之十力也。一、知覺處非處智力,處者道理之義,知物之道理非道理之智力也。二、知三世業報智力,知一切眾生三世因果業報之智力也。三、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知諸禪定及八解脫三三昧之智力也。四、知諸根勝劣智力,知眾生根性之勝劣與得果大小之智力。五、知種種解智力,知一切眾生種種知解之智力也。六、知種種界智力,於世間眾生種種境界不同而如實普知之智力也。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如五戒十善之行至人間天上八正道之無漏法至涅槃等,各知其行因所至也。八、知天眼無礙智力,以天眼見眾生生死及善惡業緣無障礙之智力也。九、知宿命無漏智力,知眾生宿命又知無漏涅槃之智力也。十、知永斷習氣智力,於一切妄惑餘氣,永斷不生能如實知之智力也。出智度論二十五,俱舍論二十九。


百四十不共法

(名數)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四淨,十力,四無畏,三念處,三不護,大悲,常不忘失,斷煩惱習,一切智也。四淨者,具曰四一切行淨,一身淨,永斷習氣,得清淨之氣,成無上菩提,身得自在而生滅自由,名為身淨。二緣淨,神通自在,名為緣淨。三心淨,修集善法,心離煩惱,名為心淨。四智淨,知一切法。無有罣礙,得自在智,知一切法行,名為智淨。三念處者,一眾生於如來之說法,至心聽受,心得歡喜,受諸安樂,如法住而不違佛教,佛不以為喜,修集捨心不失正念,亦不放逸。二眾生不信受如來之說法,雖有違反所說,佛不以為瞋,無有愁惱,修集捨心,不失正念,亦不放逸。三眾生中有聽如來之說法者,有不聽者。不喜聽者,亦不愁不聽者,修集捨心,不失正念,亦不放逸。見菩薩戒經九(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不護,以下見各項)。


金剛利菩薩

(菩薩)Vajratīksna,金剛界十六菩薩之一。西方無量壽如來四親近之一。主如來之智德,標斷一切之苦,以劍為三昧耶形。秘藏記末曰:「金色,左手華上有篋,右手持利劍,由結金剛藏劍故,彼能斷一切苦。」聖位經曰:「毘盧遮那佛,於內心證得金剛劍般若波羅蜜三摩地智,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剛劍菩薩形,住觀自在王如來右邊月輪。」出生義曰:「就一切如來永斷習氣智,而生金剛利。」此菩薩與文殊菩薩異名同體。其教令輪身為六頭六手六足之大威德明王,即無量壽如來之忿怒身也。新譯仁王經下曰:「西方金剛利菩薩摩訶薩,手持金剛劍,放金色光。」同儀軌上曰:「言金剛利者,如彼經云,文殊師利菩薩也。(中略)手持金剛劍者,示其所作能斷自他俱生障故。依教令輪現作威怒六足金剛,手臂頭各六,坐水牛上,摧伏一切諸惡毒龍。」


[佛光大辭典]
力無所畏

指如來之十種智力及四種無所畏。法華經方便品(大九‧五下):「如來知見,廣大深遠,無量無礙,力無所畏,禪定解脫三昧。」十力,即:(一)處非處智力,(二)知三世業報智力,(三)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四)知諸根勝劣智力,(五)知種種解智力,(六)知種種界智力,(七)知一切至處道智力,(八)知天眼無礙智力,(九)知宿命無漏智力,(十)知永斷習氣智力。四無所畏又作四無畏,即:(一)一切智無所畏,(二)漏盡無所畏,(三)說障道無所畏,(四)說盡苦道無所畏。〔大智度論卷二十五、卷四十八、俱舍論卷二十九〕(參閱「十力」361、「四無所畏」1773) p322


十力

梵語 daśa balāni。即十種智力。(一)指如來十力,唯如來具足之十種智力,即佛十八不共法中之十種。又作十神力。謂如來證得實相之智,了達一切,無能壞,無能勝,故稱為力。十力即:(一)處非處智力,又作知是處非處智力、是處不是力、是處非處力。處,謂道理。謂如來於一切因緣果報審實能知,如作善業,即知定得樂報,稱為知是處;若作惡業,得受樂報無有是處,稱為知非處。如是種種,皆悉遍知。(二)業異熟智力,又作知業報智力、知三世業智力、業報集智力、業力。謂如來於一切眾生過去未來現在三世業緣果報生處,皆悉遍知。(三)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又作靜慮解脫等持等至發起雜染清淨智力、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禪定解脫三昧淨垢分別智力、定力。謂如來於諸禪定自在無礙,其淺深次第如實遍知。(四)根上下智力,又作知諸根勝劣智力、知眾生上下根智力、根力。謂如來於諸眾生根性勝劣、得果大小皆實遍知。(五)種種勝解智力,又作知種種解智力、知眾生種種欲智力、欲力。謂如來於諸眾生種種欲樂善惡不同,如實遍知。(六)種種界智力,又作是性力、知性智力、性力。謂如來於世間眾生種種界分不同,如實遍知。(七)遍趣行智力,又作知一切至處道智力、至處道力。謂如來於六道有漏行所至處、涅槃無漏行所至處如實遍知。(八)宿住隨念智力,又作知宿命無漏智力、宿命智力、宿命力。即如實了知過去世種種事之力;如來於種種宿命,一世乃至百千萬世,一劫乃至百千萬劫,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姓名飲食、苦樂壽命,如實遍知。(九)死生智力,又作知天眼無礙智力、宿住生死智力、天眼力。謂如來藉天眼如實了知眾生死生之時與未來生之善惡趣,乃至美醜貧富等善惡業緣。(十)漏盡智力,又作知永斷習氣智力、結盡力、漏盡力。謂如來於一切惑餘習氣分永斷不生,如實遍知。〔雜阿含經卷二十六、新譯華嚴經卷十七、菩薩地持經卷十建立品、俱舍論卷二十七、大毘婆沙論卷三十〕

(二)菩薩之十力。指在十迴向中,第九無縛無著解脫迴向位之菩薩所具足之十種作用。十者即:深心力(直心力)、增上深心力(深心力)、方便力、智力(智慧力)、願力、行力、乘力、神變力(遊戲神通力)、菩提力、轉法輪力等。同時,首楞嚴三昧經、大智度論卷二十五等亦各曾列舉類似之十力。雜阿含經卷二十六舉出自在王者力、斷事大臣力、機關工巧力、刀劍賊盜力、怨恨女人力、啼泣嬰兒力、毀呰愚人力、審諦黠慧力、忍辱出家力與計數多聞力等世間十力。〔新譯華嚴經卷五十六、大乘義章卷十四〕 p361


四淨

謂菩薩有四種清淨。又作四一切行淨、菩薩四淨。據菩薩善戒經卷九所舉,即:(一)身淨,謂菩薩永斷習氣,得清淨之身,成無上菩提,身得自在而生滅自由。(二)緣淨,謂菩薩為攝化眾生,示現種種神通,出沒自在而諸緣無礙。(三)心淨,謂菩薩修集善法,遠離煩惱,於一切法不生取著心。(四)智淨,謂菩薩知一切法而無有罣礙,得清淨智而知一切法行。 p1762


漏盡智力

梵語 āsrava-ksaya-jñāna-bala。 即了知永斷煩惱惑業而不再流轉生死之智力。為如來十力之一。又作知永斷習氣智力、結盡力。漏,煩惱之異稱。即如來自知諸煩惱已一一了盡,不再受輪迴之苦,又如實了知他人斷除煩惱與否之智力。〔俱舍論卷二十九、大智度論卷二十五〕(參閱「十力」361) p5827


憍慢

梵語 adhi-māna,巴利語同。指自高傲物之心態。俱舍宗以憍為小煩惱地法之一,慢為不定地法之一、十隨眠之一。唯識宗則以憍為隨煩惱之一,慢為根本煩惱之一。二者之別,在憍以染著自法為先,令心傲逸無所顧性,即對自己之長處產生傲慢自大之心理;慢以稱量自、他德類之差別,心自舉恃,凌懱於他,即對他人心起高慢。若憍慢生,則長養一切雜染之法,心不謙下,由此則生死輪轉,受無窮苦。大方等大集經卷二十(大一三‧一三八上):「永斷習氣,摧憍慢山,拔生死樹。」又無量壽經卷下(大一二‧二七三中):「謙敬聞奉行,踊躍大歡喜;憍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日本淨土真宗即根據無量壽經,而確認憍慢眾生難信彌陀之本願。〔法華經安樂行品、大毘婆沙論卷四十三、俱舍論卷四、成唯識論卷六、大乘義章卷五〕 p6064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不共法

「不共」一詞有「獨特」、「獨有」之意,此處之不共法,專指佛或菩薩之獨特能力或特性。具稱不共佛法。「共法」之對稱。即謂唯佛或菩薩能成就,凡夫二乘不能有的功德法。

關於佛、菩薩的不共法,諸經論所說互有異同,如《大毗婆沙論》卷十七等以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住為十八不共法。《文殊師利問經》卷下〈囑累品〉則除去此中之三念住,而以慈、喜、捨三者代之。《大品般若經》卷五〈廣乘品〉則以身無失,乃至智慧知見現在世無閡無障等十八種為不共法。《大智度論》卷二十六謂一切智,乃至神通波羅蜜為十八不共法。《十住毗婆沙論》卷十四〈不共法品〉列出飛行自在等四十不共法,同書卷十一亦舉出常不離慧等四十四不共法。《大方等大集經》卷六除《大品般若經》〈廣乘品〉所說十八不共法之外,別列出無見頂等三十法,總共有四十八不共法。

此外,《菩薩善戒經》卷九、《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九等則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十力、四無所畏、三念住、三不護、大悲、無忘失法、永斷習氣、一切種妙智等百四十不共法。而《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二〈三身品〉則云(大正16‧409c)︰「依此大智,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辯、一百八十不共之法、一切希有不可思議法,悉皆顯現。」而《無上依經》卷下〈如來功德品〉則以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及六十八法為百八十不共法。

〔參考資料〕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九;陳譯《攝大乘論釋》卷十四;《順正理論》卷七十五;《金光明最勝王經疏》卷四;《自在王菩薩經》卷下。


[法相辭典(朱芾煌)]
二種粗重

瑜伽五十八卷十七頁云:復次略有二種麤重。一、漏麤重,二、有漏麤重。漏麤重者:阿羅漢等,修道所斷煩惱斷時,皆悉永離。此謂有隨眠者有識身中,不安隱性,無堪能性。有漏麤重者:隨眠斷時,從漏所生,漏所熏發,本所得性,不安隱性,苦依附性,與彼相似無堪能性,皆得微薄。又此有漏麤重,名煩惱習。阿羅漢獨覺所未能斷。唯有如來能究竟斷。是故說彼名永斷習氣不共佛法。


[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
十力

指如來所具有的十種力用;一、知覺處非處智力,即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二、知三世業報智力,即能知一切眾生三世因果業報的智力;三、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即能知各種禪定及解脫三昧等的智力;四、知諸根勝劣智力,即能知眾生根性的勝劣與得果大小的智力;五、知種種解智力,即能知一切眾生種種知解的智力;六、知種種界智力,即能普知眾生種種境界不同的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即能知一切眾生行道因果的智力;八、知天眼無礙智力,即能以天眼見眾生生死及善惡業緣而無障礙的智力;九、知宿命無漏智力,即知眾生宿命及知無漏涅槃的智力;十、知永斷習氣智力,於一切妄惑餘氣,永斷不生,能如實知之的智力。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